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性Ⅲ级脑出血早期外科手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喊压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两种术式早期治疗高血压性Ⅲ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同期收住的121例高血压性Ⅲ级脑出血患者,78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小骨窗组),43例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大骨瓣组),术后1个月和6个月分别行临床随访,综合比较其临床疗效、血肿清除率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大骨瓣组在血肿清除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除外消化道出血)、死亡率和1个月及6个月随访疗效等方面两组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术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中却明显高于小骨窗组(P〈0.05),同时在手术时间和输血量等方面小骨窗组明显少于大骨瓣组(P〈0.01)。结论在高血压性Ⅲ级脑出血病人的早期手术治疗中,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可作为首先考虑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结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微创组35例采用CT定向微创血肿清除术结合β-七叶皂甙钠注射液治疗;开颅组55例行大骨瓣或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两组间疗效评价采用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微创组恢复良好率65.7%,开颅组恢复良好率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血肿清除术结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优于常规开颅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简易颅表定位CT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52例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简易颅表定位CT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138例(定位组),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87例(骨瓣组),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127例(骨窗组),比较3种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 3组术后血肿残留量和血肿清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组血肿残留量最少、血肿清除率最高;与骨窗组、骨瓣组比较,定位组病死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DL分级比较,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组预后最好。结论简易颅表定位CT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中等量脑深部出血疗效确切,操作简单,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4.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骨窗手术和微创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2002年11月以前采用小骨窗手术32例,2002年11月以后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61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治疗费用和预后。结果小骨窗组在手术时间、治疗费用均大于微创清除术组(P〈0.01),尽管两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微创消除术组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基底节区血肿大于30ml是微创术的手术适应证。当血肿巨大时,微创清除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降低颅内压,解除脑组织受压,获得最佳效果。如此时减压效果不理想,也可以作为开颅术前的急救措施,为开颅术赢得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浅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式及手术时机选择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63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骨瓣成形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及微创或锥颅血肿清除术三种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对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影响。结果存活188例,死亡75例。死亡率:骨瓣成形组42.2%、小骨窗组25%,微创或锥颅组27.4%,骨瓣成形组与其它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188例幸存者随访1~3年,随访结果按ADL分级,其中良好以上者,小骨窗组明显高于骨瓣成形组和微创(锥颅)组(P〈0.05)。结论应采取个体化方案正确选择术式和时机,基层医院以小骨窗、6~24h内施术能提高病人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微创穿刺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中等量(30.60ml)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穿刺血肿粉碎清除术(穿刺组,49例)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46例),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及并发症。结果①治疗第14天时,患者NID和ADL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穿刺组少于开颅组。②治疗3个月后随访,ADL达自理水平的良好状态者(Barthel指数≥9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ADL(MRS量表)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穿刺组优于开颅组。两组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微刨穿刺术可明显减少中等量(30~60m1)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硬通道、软通道技术和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三种微创术式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入选7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3组:硬通道组、软通道组和小骨窗开颅组,每组25例.硬通道组实施颅内血肿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治疗术,软通道组行软通道微创穿刺治疗术,小骨窗开颅组以显微镜下血肿清除.观察治疗后3组患者血肿清除量,入出院时临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治疗后6个月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定预后的情况.结果 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治疗组的血肿清除量、入出院时临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及治疗后6个月格拉斯哥结局量表评定预后的情况比硬通道、软通道技术组疗效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治疗比硬通道、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高血压脑出血两种外科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并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改良翼点大额颞骨瓣开颅清除术(大骨瓣组,30例)和颞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组,30例)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21d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预后,小骨窗组与大骨瓣组ADL I~Ⅲ级分别为21例(70.0%,21/30)和12例(40.0%,12/30),两者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分别为10%(3/30)和3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安全、脑组织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但也有血肿不易引流,容易再出血等缺点。应根据不同病情,采取最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微创组68例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手术,开颅组62例采取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比较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及近期预后情况.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均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使用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大骨瓣开颅(COC)、CT引导血肿微创穿刺引流(CTGA)和微骨窗入路(KHA)三种手术方法,分析手术疗效。方法手术治疗493例出血性脑卒中病例,完成3个月随访,采用对照研究方法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疗效。结果493例中大骨瓣组128例,微骨窗组82例,微创穿刺引流组283例。1个月累计病死率19.3%,3个月累计病死率21.1%。术前Glasgow昏迷评分(GCS)≤8分的病人,术后3个月病死率是GCS/〉8分的3.5倍。结论微骨窗入路及CT引导微创穿刺引流术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病死率与致残率优于大骨瓣开颅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66例高血压脑出血采取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显微手术组),并与同期61例行传统骨瓣开颅治疗(常规骨瓣组)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昏迷时间分别为(7.4±6.2)d和(11.5±8.4)d,术后3d复查血肿的清除率分别为(87.9±3.1)%和(64.2±3.8)%,显微手术组明显优于常规骨瓣组(P〈0.05);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显微手术组与常规骨瓣组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72.72%和47.5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手术时间短、对脑组织的破坏轻、手术视野暴露满意、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可靠、患者预后好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纳洛酮在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并纳洛酮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6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手术+纳洛酮),B组(手术),各32例,两组均使用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清除血肿,A组另加用纳洛酮4mg.bid静滴,共用2周。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A组有效率(56.25%)及显效率(37.50%)均明显优于B组(25.00%、15.63%),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P〈0.01)。(2)存活患者中A组日常生活能力优于B组(P〈0.05);A组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3)A组并发症发生率较B组明显减少(P〈0.05)。(4)两组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并纳洛酮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较单用手术疗效好,能明显提高有效率,降低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3-09—2015-09我科收治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先给予微创穿刺引流术,再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术,记录2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后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的临床疗效满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分析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目的比较微创血肿粉碎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方法对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行微创血肿粉碎清除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两组疗效、死亡率进行卡方检验,并对两组疗效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微创组有效率66.67%(40/60),死亡率16.67%(10/60);手术组有效率57.89%(33/57),死亡率29.82%(17/57),两组间有效率和死亡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微创组疗效回归方程为y=0.732—0.418X1-0.119X2,X1为有无并发症,X2为人院状态;手术组疗效回归方程为Y=-0.665+0.024X1-0.216X2+0.016X3-0.291X4,X1为GCS评分、X2为有无并发症,X3为患者年龄,X4为有无脑疝。两组方程中Y均代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百分数。结论微创血肿粉碎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微创清除术、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 去骨瓣减压术综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 去骨瓣减压术86例,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抽吸术195例,微创穿刺术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 去骨瓣减压术61例。结果342例高血压脑内血肿病人,恢复良好137例(40.06%),中残150例(43.57%),重残42例(12.28%),死亡13例(3.80%)。结论微创清除术结合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 去骨瓣减压术可明显降低高血压脑内血肿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一旦发生其死亡率和致残率相当高。随着我国老年化人口增加,发病率逐渐提高,脑血管卒中备受我国临床高度重视。高血压脑出血采取内科保守治疗还是外科手术,国内外学者有较大分歧。但是,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临床上,外科干预无疑是更积极的措施。本文主要介绍目前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方式,一类是直接开颅血肿清除术(大骨瓣开颅术或小骨瓣开颅术),另一类微创手术颅内血肿排空术(立体定向技术、内镜技术、徒手定向硬通道或软通道穿刺技术),并重点阐述他们各自优缺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定向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01—2014-01收治的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每组24例,观察组采取定向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6.7±15.6)mL、(22.5±7.9)min、(21.9±7.6)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9.9±22.1)mL、(235.7±27.4)min、(27.8±8.5)d(均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9例(37.5%),死亡1例(4.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例(54.2%)、3例(12.5%)。结论定向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较佳,患者预后好,不良反应及病死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经额微创软通道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129例高血压性壳核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软通道引流组、小骨窗开颅组和传统骨瓣开颅组.软通道引流组60例,根据头部 CT定位,局麻下采用颅内置管装置,沿血肿的长轴额入路置入硅胶软管,抽吸,液化血肿,使积血沿引流管的侧孔排出,血肿基本消失,即可拔除引流管.小骨窗开颅组、传统骨瓣开颅组均在全麻插管下手术.结果 3组患者总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活患者恢复良好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额微创软通道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微创穿刺抽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体会。方法 对我院经微创穿刺抽吸术治疗的15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死亡35例,术前瞳孔未散大者死亡率8.3%(9/108),出现瞳孔散大者死亡率54.2%(26/48)。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致脑疝或濒临脑疝的病人应选择传统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