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09年12月行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的患者157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分析其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57例患者术后随访发现复发50例,复发率为31.8%,主要见于术后2~3年。分析发现,多发肌瘤、初潮年龄≤13岁、患者手术时年龄与子宫肌瘤术后复发密切相关(P<0.05);而术后妊娠、手术方式、术前是否有过妊娠史、术后平滑肌病理类型则与术后复发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多发肌瘤、初潮年龄≤13岁以及患者手术时的年龄是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术前评价这些危险因素,采取药物干预能显著减少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5~45岁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复发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8月在乐山市妇幼保健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212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妊娠次数、分娩史、初潮年龄、病理类型、合并妇科疾病、手术途径、子宫大小、肌瘤数量、肌瘤大小、肌瘤生长部位、术后药物治疗、肌瘤变性等情况,分析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212例子宫肌瘤患者经随访共有98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46. 23%,其中无症状占36. 73%(36/98)、有症状占63. 27%(62/98)。临床症状以月经改变最为常见,占31. 63%(31/98),其次为腹部包块、腰腹部症状,分别占14. 29%(14/98)、13. 27%(13/98)。年龄、肌瘤数量、肌瘤生长部位、随访时间、初潮年龄与肌瘤复发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肌瘤复发与最大肿瘤直径、手术途径、病理类型、妊娠次数、分娩史、合并妇科疾病、症状、肌瘤变性、术后药物治疗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随访时间、肌瘤数量、肌瘤生长部位与肌瘤复发呈正相关关系(OR1),初潮年龄与肌瘤复发无明确相关性(OR1)。结论 35~45岁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复发以月经改变、腹部包块、腰腹部症状等最为常见,年龄、随访时间、肌瘤数量、肌瘤生长部位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复发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王海波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1):1853-1855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术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妇女263例,其中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67例(腹腔镜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96例(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及术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结果:腹腔镜组子宫肌瘤类型主要为浆膜下肌瘤,开腹组主要为肌壁间子宫肌瘤,两组肌瘤类型不同(P<0.05);最大子宫肌瘤直径开腹组为(9.0±5.3)cm,腹腔镜组(7.4±3.7)cm,开腹组大于腹腔镜组(P<0.05);开腹组剔除子宫肌瘤数目为(6.8±3.5)个,腹腔镜组(3.2±1.6)个,开腹组明显多于腹腔镜组(P<0.05);开腹组出血量为(122.6±20.9)ml,腹腔镜组为(83.2±19.8)ml,开腹组的出血量明显多于腹腔镜组(P<0.05);开腹组手术时间为(87.6±40.3)min,腹腔镜组(72.5±30.2)min;开腹组住院时间为(7.7±2.1)天,腹腔镜组(4.4±2.5)天,开腹组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腹腔镜组(P<0.05);两组术后妊娠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肌瘤残留、复发率、妊娠率均较为相近,但腹腔镜组的围术期状况明显优于开腹组。  相似文献   

4.
刘小萍 《医疗装备》2015,(16):116-117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子宫肌瘤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的肌瘤残留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及妊娠率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均可有效治疗子宫肌瘤,其中腹腔镜手术的子宫肌瘤残留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根据患者肿瘤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未绝经女性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厦门市第五医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259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102例和未复发的对照组157例,比较两组自然情况、临床资料等。结果 复发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初潮年龄、肌瘤家族史、肌瘤数量和最大肌瘤分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体质量指数≥24.0 kg/m2、初潮年龄<13岁、家族史、多个肌瘤和肌壁间肌瘤是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在剔除体质量指数和家族史影响后,年龄≥35岁、初潮年龄<13岁、多个肌瘤和肌壁间肌瘤仍是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未绝经女性子宫肌瘤术后复发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患者年龄≥35岁、初潮年龄<13岁、多个肌瘤和肌壁间肌瘤患者,术后应警惕肌瘤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组间对比研究,探讨子宫黏膜下和肌壁间肌瘤合并不孕患者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的妊娠情况及影响妊娠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6年6月~2013年6月该院妇产科接诊的94例子宫肌瘤合并不孕或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黏膜下肌瘤44例,肌壁间肌瘤50例。本研究中行腹腔镜下肌壁间肌瘤切除术26例,行宫腔镜下黏膜下肌瘤电切术(TCRM)26例,行宫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黏膜下和肌壁间或浆膜下肌瘤切除术18例,开腹手术20例,经阴道手术4例。对患者术后妊娠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术后共67例(71.3%)患者妊娠,其中肌壁间肌瘤患者妊娠率为62.0%(31/50),黏膜下肌瘤患者妊娠率为81.2%(36/44)。67例妊娠患者中,自然流产3例、早产4例、异位妊娠1例、足月分娩59例,新生儿均存活,妊娠期和分娩期均无子宫破裂状况发生。患者不孕年限>2年、年龄>35岁、肌壁间肌瘤数目≥4个及最大直径≥6 cm者术后妊娠率明显降低(P<0.05),而黏膜下和肌壁间子宫肌瘤位置、手术时间、缝合层数及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妊娠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对黏膜下和肌壁间子宫肌瘤合并不孕患者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后,能够有效改善妊娠结局,患者不孕年限、年龄、肌壁间肌瘤大小和数目是术后妊娠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时肌瘤剔除的指征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15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组(观察组)75例和单纯剖宫产组(常规组)75例,另外选择70例正常剖宫产无任何并发症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不同肌瘤类型、大小以及数量在剔除术中的出血量;并比较3组孕产妇手术一般情况和围产儿结局。结果:观察组子宫肌瘤直径≤5 cm出血量显著少于直径>5 cm者(P<0.05),而不同子宫肌瘤类型、子宫肌瘤数量者的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孕产妇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等手术一般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孕产妇新生儿体重<2.5 kg、Apgar评分≤7分者以及早产儿、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子宫肌瘤直径≤5 cm、壁间和黏膜肌瘤的妊娠孕产妇,可以考虑在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而对于子宫肌瘤直径>5 cm者,由于手术风险较大,故不主张同时行肌瘤剔除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6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硬币投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3例,观察组患者予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子宫肌瘤治疗,照组患者予以开腹手术进行子宫肌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肌瘤残留、复发、妊娠结果。结果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肌瘤残留率为4.65%显著低于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的对照组的18.60%(P﹤0.05),观察组肌瘤复发率为11.63%、妊娠率为72.09%与对照组的25.58%、60.47%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6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13.95%与对照组的19例不良反应、44.18%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率较少,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均是良好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方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肌瘤残留率和术后并发症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两种方法,在手术安全性、有效性、术后残存复发率和妊娠率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期间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确诊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50例,开腹组患者给予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给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随访2年,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肌瘤残留、复发以及妊娠率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肌瘤残留率和术后6、12和24个月复发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6、12和24个月妊娠率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良好的手术安全性及术后恢复率,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且不增加术后肌瘤残存复发率,并能提高患者术后妊娠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唐山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200例,按类型分为浆膜下肌瘤组、肌壁间肌瘤组、黏膜下肌瘤组、混合型肌瘤组4组;按照肿瘤直径大小分为≤2 cm组、2~5cm组、5~8 cm组、≥8 cm组4组。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结果黏膜下肌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与浆膜下肌瘤组、肌壁间肌瘤组比较均高于浆膜下肌瘤组、肌壁间肌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膜下肌瘤组组术后住院时间均高于浆膜下肌瘤组、肌壁间肌瘤组、混合型肌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直径≤2 cm组、2~5 cm组、5~8 cm组3组与≥8 cm组比较,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特别注意孕妇是否存在子宫肌瘤,如存在应结合患者肌瘤的具体大小、类型、年龄综合分析,采取合理的手术方案。对直径≥8 cm的肌瘤应当谨慎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1月~2005年5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93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3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单发肌瘤71例,多发性肌瘤22例;肌瘤直径为0.2~14cm;手术缝扎止血21例,其余采用套扎止血和电凝止血;手术时间40~300min,平均(100.54±47.35)min;术中出血量5~600ml,平均(68.28±111.39)ml;术后住院时间4~13d,平均(7.49±1.95)d;无明显并发症。单发肌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多发肌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壁间深部肌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多于前壁、后壁肌瘤组(P均<0.01)。后壁肌瘤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前壁肌瘤组(P<0.01),而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肌瘤直径≥6cm组术中出血量多于肌瘤直径<6cm组(P<0.05),而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微创手术的优点,是有效地保留子宫的手术方法;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主要与肌瘤生长部位及其大小有关。术者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巧和合理选择适应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肌瘤发生部位和肌瘤数量,比较不同妊娠情况的结局以及术中和术后的不同情况,为临床上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择我院产科2014年8月-2016年9月收治住院的确诊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68例,统计分析患者的子宫肌瘤分类情况,按子宫肌瘤大小分为直径≥5cm和<5cm组,比较两组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比较单纯行剖宫产组和剖宫产术后剔除子宫肌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率和住院时间等.结果:子宫肌瘤< 5cm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肌瘤≥5cm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出血率明显小于肌瘤≥5cm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纯行剖宫产组和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率和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在手术时间上子宫肌瘤剔除组比单纯剖宫产组手术时间长(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 5cm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剖宫产术中切除子宫肌瘤的方法是安全可行的,与单纯行剖宫产手术差别不大,熟悉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对妊娠妇女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经阴道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阴式下进行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83例多发、肌瘤较大、多部位的肌瘤(即复杂子宫肌瘤)患者在阴道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其中多发性子宫肌瘤(肌瘤≥4个)者36例,单发子宫肌瘤直径≥8 cm者32例(肌壁间肌瘤20例,子宫浆膜下肌瘤12例),子宫阔韧带肌瘤5例,宫颈肌瘤10例。剔除子宫肌瘤最多达8个,子宫肌瘤直径≥12 cm者22例,其中直径最大的达到13.4 cm(为宫颈部向左突出的阔韧带肌瘤,重1 950 g)。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转开腹,也无手术中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75±26)m in,平均术中出血量(125±33)m 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天。子宫多发性肌瘤、肌壁间肌瘤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多于宫颈肌瘤,阔韧带肌瘤及浆膜下肌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未产妇分别在6~12个月妊娠,足月产8例,2例分别是孕35周先兆子宫破裂行剖宫产,另1例孕36周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手术。手术无年龄限制。结论: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可在阴道完成。手术器械、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子宫肌瘤患者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妊娠情况,分析影响HIFU治疗后妊娠的可能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24例,将治疗后妊娠成功的21例为妊娠组,103例未妊娠患者为未妊娠组;21例妊娠者中10例成功分娩为分娩组,11例自然流产者为流产组,对比患者一般资料,并对影响妊娠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21例妊娠成功均为自然受孕,妊娠组术中皮肤灼烧发生率低于未妊娠组,术后复发率低于未妊娠组,两组孕产史、肌瘤大小、术后症状改善及术后3个月肌瘤体积缩小≥70%占比有差异(均P<0.05),两组年龄、肌瘤数目、肌瘤类型及肌瘤位置无差异(P>0.05);分娩组与流产组孕产史、肌瘤数目、肌瘤类型、肌瘤位置及术后症状改善无差异(P>0.05),而年龄、肌瘤大小及术后3个月肌瘤体积缩小≥70%占比有差异(P<0.05)。术后复发(OR=1.765)、术后症状改善(OR=2.664)、术后3个月肌瘤体积缩小≥70%(OR=3.124)均为是否成功妊娠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OR=2.342)、术后3个月肌...  相似文献   

15.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处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与分娩的影响,及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择同期分娩无子宫肌瘤的60例孕妇为对照组,观察分娩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出血量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并发症及剖宫产率增多,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1月-2016年12月在常州市新北区魏村卫生院及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确诊为子宫肌瘤,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24例患者,将其分为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AM)组(63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组(50例)和宫腔镜电切术组(11例)。收集患者资料,包括年龄,术前合并症状,妊娠史,子宫肌瘤的位置、数目、直径、病理类型,术后妊娠情况及残留复发情况,评估这些因素和子宫肌瘤残留复发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3~195 min,住院时间4~7 d,术中出血量37~289 ml。术后子宫肌瘤残留与复发35例(28.23%)。子宫肌瘤数目和直径不同的患者术后残留复发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子宫肌壁间肌瘤、子宫肌瘤数目4个、奇异型平滑肌瘤、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是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的影响因素。结论子宫肌壁间肌瘤、子宫肌瘤数目4个、奇异型平滑肌瘤、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是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翠梅  习风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9):2619-2620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性、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对该院2003年12月~2006年5月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64例,患者年龄25~46岁(平均36.8岁),子宫大小孕7~12周(平均9.4周),肌瘤大小直径3~9 cm(平均6.7 cm)。结果:64例手术均成功,无一例致膀胱和直肠损伤。肌瘤个数1~8个(平均2.6个),肌瘤重量45~210 g(平均89.2 g),手术时间35~110 m in(平均62.6 m in),出血量50~260 m l(平均126.3 m l),术后排气时间15~33 h(平均24.7 h),术后住院时间3~5天(平均4.2天)。结论:在一定的适应症下,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的保留子宫的手术方法,适合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不同治疗方式对高龄子宫腺肌病患者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1日-2016年12月1日本院行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有生育要求的35~45岁子宫腺肌病患者11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子宫腺肌瘤局灶切除术52例为经腹组,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局灶切除术64例为腹腔镜组,同期住院分娩的未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腺肌病合并妊娠患者78例为对照组。比较妊娠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116例经手术治疗后,术后2年内妊娠65例(56.0%),但经腹组与腹腔镜组术后6个月、1年及2年妊娠及复发率无差异(P>0.05);术后妊娠组年龄<40岁、术后未复发、术后病灶未残留及术后应用辅助生殖技术等占比高于未妊娠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术后未应用辅助生殖为术后妊娠的危险因素(OR=3.580、4.927,P<0.05),术后未复发、术后病灶未残留为妊娠的保护因素(OR=0.220、0.173,P<0.05)。手术后妊娠组早产(9.2%)、流产(13.9%)、低体重儿(10.7%)、前置胎盘(6.2%)、分娩感染(7.7%...  相似文献   

19.
潘云燕  李坤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9):3139-3141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剥除(LM)术中先行子宫动脉阻断对患者的生育功能及肌瘤复发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1月~2010年10月行LM时先行子宫动脉阻断的子宫肌瘤患者40例为实验组,以2008年12月~2009年10月直接行LM的子宫肌瘤患者3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期月经症状、子宫大小、雌二醇水平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9.4±22.5)min、(86.0±12.7)ml,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7.6±38.9)min、(195.3±25.5)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排卵期及黄体期的雌二醇水平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实验组的月经症状缓解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P<0.01);子宫肌瘤复发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9%(P<0.01)。结论:LM术中先行子宫动脉阻断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时间,不影响子宫的生育功能,术后肌瘤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子宫肌瘤患者行剔除术后的复发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濮阳市红十字医院在2013年3月-2015年7月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其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回顾分析80例患者临床资料(均随访1年),发现复发患者19例,术后复发率为23.75%;患者年龄40岁的复发率为31.48%,≤40岁的复发率为7.69%。患者在术前进行B超检查肿瘤个数2和≤2的复发率分别为36.36%和8.33%;患者在手术时发现多发肿瘤、单发性肿瘤的复发率为36.96%、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10 cm、≤10cm的复发率为26.92%、17.86%。患者中有妊娠史的复发率为21.31%,无妊娠史的复发率为3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手术时的年龄、术前检查肌瘤个数、术中发现肌瘤个数是影响复发率的重要危险因素,在手术前使用药物对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可以降低复发率,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