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临床及其对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行有创机械通气1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VAP 临床诊断标准筛选出VAP组和非VAP组.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 VAP发病率34.4%,病死率49.1%,病死率明显高于非VAP组(29.7%).结论 VAP发病率、病死率高,能明显增加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因素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呼吸机启动48 h以后至人工气道拔管后48 h发生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是临床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之一[1].随着呼吸机被广泛地应用到各医院的ICU和CCU后,VAP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发生率为9%~69%,机械通气每增加1 d,发生肺炎的危险性增加1%~3%[2,3].  相似文献   

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危重患者进行机械通气48 h后出现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机械通气最严重并发症,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现结合我院近3年来49例VAP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及相应的护理对策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呼吸机管路内细菌与下呼吸道感染时间的相关性,为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入住综合ICU行机械通气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22例,于上机后在不同时间段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呼吸机湿化罐、进气口及出气口冷凝水集水杯、螺纹管呼气接口内壁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观察不同部位细菌生长情况,记录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等。结果 122例机械通气患者,共收集培养标本1 898份,呼吸机湿化罐、进气口及出气口冷凝水集水杯、螺纹管呼气接口内壁细菌生长率与机械通气时间呈正相关(r=0.8545,0.9636,0.9636,0.9394;P<0.05);出气口冷凝水集水杯细菌出现最早,呼吸机湿化罐细菌出现最晚;各部位与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全部患者中发生VAP19例,VAP发生率15.57%,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VAP发生率逐渐增加,机械通气时间<5d与>7d分组比较,VA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VAP患者中,出气口冷凝水集水杯、螺纹管呼气端接口端内壁、进气口冷凝水集水杯及呼吸机湿化罐与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一致性分别为66.48%、63.45%、40.26%及54.32%,进气口冷凝水集水杯及呼吸机湿化罐的细菌出现时间与下呼吸道病原菌的出现时间基本一致。结论呼吸机管路细菌污染状况及VAP的发生与机械通气时间均存在相关性,呼吸机管路细菌污染可能是造成VAP发生的原因之一,建议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  相似文献   

5.
谢城  苏炳合 《现代医院》2005,5(8):33-34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及其与通气时间的关系、病原学特点、防治措施。方法收集78例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VAP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VAP的发生率57.7%,治愈率76.3%;45例VAP平均机械通气时间(125.2±11.0)h,33例未发生VAP平均机构通气时间为(75.3±23.2)h,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种细菌混合感染率(40.6%)。气道分泌物培养致病菌培养以革兰阴性菌多见,耐药菌株较普遍。结论VAP是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其致病菌多为革兰阴性菌,混合感染及耐药是VAP病原学特点;应加强呼吸道无菌管理;VAP发生率与机械通气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与机械通气时间的关系、菌群分布特点及耐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机械通气时间大于7 d的患者更易发生VAP;共分离出6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1株(76.1%),革兰阳性菌15株(22.4%),真菌1株(1.5%),存在多重耐药性。结论 VAP发病率与机械通气时间密切相关,其致病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且存在多重耐药,临床中要合理运用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改良式体位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将155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体位(即以患者舒适为依据,有仰卧位,侧卧位或床头抬高角度<30度的不规范半卧位),试验组采用改良式体位,比较两组VAP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0.68%)明显高于试验组(2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式体位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应用机械通气治疗48 h后和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 h内发生的肺实质的感染性炎症.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一旦发生VAP,则造成脱机困难,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甚至危及生命.根据文献报道,VAP的发病率为15%,死亡率达38%[1].因此预防与控制VAP尤为重要.现就VAP预防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55,自引:4,他引:5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是患者接受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 MV) 48 h后所并发的肺实质感染.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根据诊断标准、患者群体等的不同可达9%~70%[1].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福荣  杨惠  李建峰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1):2953-2954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及其与机械通气时间之间的关系、病原学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4年1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应用呼吸机治疗的58例患儿临床资料,并对其中发生VAP的32例进行分析。结果:①新生儿VAP的发生率为55.17%;②支气管分泌物的致病菌培养以革兰氏阴性菌多见,耐药菌株较普遍。结论:VAP是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其致病菌多为革兰氏阴性菌。为减少VAP发生应注意:①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②有效洗手;③避免呼吸机管道内凝水吸入;④吸痰时动作轻柔,压力控制在13.3 kPa以内;⑤加强支持治疗;⑥避免不必要的经验性抗生素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探讨其对患者预后影响和防治对策。方法观察住院期间机械通气48h以上68例患儿,通过观察呼吸音、体温、气管内吸出脓性分泌物、外周血白细胞、痰细菌培养、X线胸片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果机械通气48h以上68例患儿,19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7.94%;其中一种致病菌13例,两种及两种以上致病菌6例。病原菌培养结果:铜绿假单胞菌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克雷伯杆菌6例,白色念珠菌4例,大肠埃希菌6例。结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白色念珠菌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主要致病菌;针对新生儿产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积极进行防治是降低VAP的发生率和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重症监护室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57,自引:17,他引:40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是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 HAP)中最严重的类型,发病率为15%~60%,死亡率为25%~76%,是造成重症监护室(ICU)患者高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应用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48 h后发生的肺炎.临床分为早发性VAP(<4 d)和晚发性VAP(≥5 d)[2].VAP不仅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而且增加了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重症医学科(ICU)最常见的院内感染性肺炎。本文通过对发生VAP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集束干预策略:包括手卫生依从性、预防误吸、预防细菌定植、机械通气环节的管理、对护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等。在机械通气患者中,达到预防和控制VAP的发生,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与病原菌特点分析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目的进一步了解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相关因素和病原菌特点,探讨防治VAP措施。方法对全院机械通气的患者,从使用呼吸机之日起,进行主动的目标性监测。结果全年我院机械通气患者202例,发生VAP者56例、78例次,呼吸机日(VDs)发病率为98例次/1 000 VDs,年龄>60岁、昏迷、气管切开、使用制酸剂、机械通气时间长等,均是发生VAP的重要因素;VAP的病原菌以G-杆菌为多数,占64.8%,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占22.7%;真菌占20.5%;混合感染者13例(23.2%);G-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分离出的葡萄球菌均为MRS。结论VAP的病原菌以G-杆菌占优势,其次是真菌,病原菌的耐药率较高;尽可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加强消毒隔离措施等,有助于VAP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9年10月—2010年12月1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案。结果集束化组患者VAP的发生率为13.5%,对照组VAP的发生率为25.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行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集束化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地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可冲洗式导管间歇声门下吸引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1年8月行机械通气的患者2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导管进行机械通气,观察组采用间歇声门下吸引方法。结果常规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VAP的发生率为45.8%,而采用可冲洗导管间歇吸引行机械通气的患者VAP的发生率为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冲洗导管间歇吸引声门下滞留物能明显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非药物性预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不仅显著延长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而且增加住院费用[1],甚至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根据不同医疗条件,其病死率约20%~71%[2].因此,预防VAP的发生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机械通气患者生存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医学经济学方法了解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成本-效益关系,以及该治疗措施对于患者的影响。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187例预期通气时间超过48小时的机械通气的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通过历史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以及发生VAP患者的呼吸机治疗时间,ICU治疗时间,死亡率以及直接医疗成本。结果在实施间断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后,ICU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显著下降;非VAP组较VAP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治疗时间均缩短,死亡率下降,该组患者相应的医疗支出明显减少;从长远角度来看,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消耗。结论间断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在预防VAP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经济价值,值得在ICU推广。  相似文献   

19.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危险因素及各因素相互之间的作用,为有效防治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前瞻性调查某三级医院2007年1-12月重症监护病房236例机械通气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患者有无VAP将病例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用2χ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VAP发病率为41.52%,病死率为37.76%;APACHEⅡ评分OR=1.175、年龄OR=1.069、机械通气时间OR=1.008、机械通气方式OR=0.203、湿化器微生物定植OR=0.024,是影响VAP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危险因素监测,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制度,减少呼吸机管路的污染,尽可能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可有效控制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医学经济学方法了解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成本-效益关系,以及该治疗措施对于患者的影响,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187例预期通气时间超过48小时的机械通气的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通过历史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以及发生VAP患者的呼吸机治疗时间,ICU治疗时间,死亡率以及直接医疗成本。结果在实施间断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后,ICU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显著下降;非VAP组较VAP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治疗时间均缩短,死亡率下降,该组患者相应的医疗支出明显减少;从长远角度来看,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消耗。结论间断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在预防VAP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经济价值,值得在ICU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