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结核性毁损肺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结核性毁损肺发生的相关因素,为避免毁损肺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住院的结核性毁损肺患者100例和同期非毁损肺的肺结核患者100例进行比较。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程、用药是否规律、耐药情况、肺内感染情况、肺病变数量、合并症、咯血、脓胸及是否有呼吸衰竭等相关因素做统计分析。结果 在单因素中,结核病病程(χ2=84.040,P<0.001)、耐药(χ2=53.107,P<0.001)、是否发生呼吸衰竭(χ2=11.753,P=0.001)、血红蛋白计数(Hg)(χ2=12.106,P=0.001)、是否有肺内感染(χ2=8.036,P=0.005)、咯血(χ2=11.293,P=0.001)、是否排菌(χ2=8.413, P=0.035)、有无脓胸发生(χ2=13.211,P<0.001),以及病变数量(χ2=22.917,P<0.001)是结核性毁损肺发生的危险因素,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不规律治疗(χ2=25.149,P<0.001)、有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χ2=5.647, P=0.017)、血清白蛋白(ALB)(χ2=6.650,P=0.010)亦是结核性损毁肺的危险因素,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多因素分析中:病程长短[Wald χ2=24.47,P<0.01,OR=3.81(95%CI:2.24~6.64)]、耐药[Waldχ2=20.09,P<0.01,OR=27.11 (95%CI:6.40~114.79)]、合并症[Wald χ2=9.76,P<0.01, OR=4.88 (95%CI:1.81~13.20)]是结核性毁损肺发生的危险因素,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g[Wald χ2=3.95,P=0.050,OR=0.38(95%CI:0.14~0.99)]、是否排菌[Wald χ2=4.68,P=0.030,OR=0.61(95%CI:0.39~0.95)]、肺病变数量[Wald χ2=5.08,P=0.020,OR=26.53 (95%CI:1.54~458.52)]也是结核性毁损肺的危险因素,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核性毁损肺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避免结核性毁损肺的发生要进行早期整体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武汉市社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的求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肺结核患者发现率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15岁以上常住人口共5878名。2010年5-7月,筛选出调查前6个月内连续咳嗽、咯痰2周以上或咯血、痰中带血者作为调查对象(共270名),进行面访式问卷调查。270份调查问卷中,259份合格,合格率95.9%。对270名调查对象进行X线胸片检查、3次痰涂片和2次痰培养检查。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259例中,79例(30.5%)没有任何求医行为,86例(33.2%)曾去社区及以上医疗机构正式就诊,89例(34.4%)曾自我药疗,5例(1.9%)曾去私人诊所就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无医疗保障与可疑症状者是否正式就诊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1.225,Wald χ2=3.955,OR=3.405, 95%CI=1.018~11.392,P<0.05);有无严重或慢性呼吸道症状与可疑症状者是否正式就诊高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1.601,Wald χ2=22.210,OR=4.959, 95%CI=2.548~9.652,P<0.01);是否感到羞耻与可疑症状者是否正式就诊高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0.927,Wald χ2=7.767,OR=2.528, 95%CI=1.317~4.853,P<0.01)。 结论 武汉市社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主动就诊率不高,有无医疗保障、有无严重或慢性呼吸道症状及是否感到羞耻是影响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求医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疆喀什地区综合医疗机构与结核病防治机构合作(简称“医防合作”)过程中肺结核患者和可疑患者转诊不到位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方法 2010年5-7月在喀什地区喀什市、英吉沙县2个地区,经过国家卫生部专家调研分析后,协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制定统一调查方案,采取分组随机选择的方法,对60例到位与60例不到位疑似肺结核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两组调查问卷根据方案均由国家统一设计,内容一致,共调查120例(60例到位,60例不到位),有效回答问卷120例。调查者由经统一培训的结防专业人员共同完成。并由自治区CDC结核病防治人员对被调查对象及每张问卷内容进行审对。统计方法采用直接描述法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方法,采用SPSS 16.0进行分析。 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到位组中认为自己服药能治愈肺结核的有18例、认为不能治愈的有39例、没考虑的3例;未到位组中认为自己能治愈肺结核有22例、认为不能治愈的有26例、没考虑的12例(OR=1.223,95%CI值为0.700~2.138,Wald χ2=8.40,P=0.015);在到位组中转诊医生告知国家结核病免费诊疗政策的有48例、未告知12例,在未到位组中告知37例、未告知23例(OR=2.486,95%CI值为1.096~5.641,Wald χ2=4.88,P=0.0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认为自己服药不能治愈肺结核(β=-1.871,Waldχ2=7.069,P=0.008,OR=0.154,95%CI值为0.039~0.612)和转诊医生告知国家结核病免费诊疗政策是肺结核患者在非结核病防治机构转诊不到位的影响因素(β=0.886,Wald χ2=4.000,P=0.045,OR=2.424,95%CI值为1.018~5.774)。 结论 喀什地区网络报告肺结核疑似患者不到位的原因在于综合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没有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结核病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结核病的认识有很多误区而不愿去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从而导致喀什地区网络报告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不到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就诊和诊断延误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减少延误发生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在东、中、西部各选择1个县作为研究现场,采用编制的《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诊疗过程调查表》对研究现场结核病防治(简称“结防”)机构2010年5-9月登记发现的329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全部进行了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获得有效个案调查表329份。使用t检验比较就诊延误、诊断延误等不同指标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就诊延误的因素,使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不同医疗机构患者的发现和转诊延误。结果 患者就诊延误15d(0~594d),诊断延误10d(0~429d),就诊延误与诊断延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6, P=0.111)。与自费相比较,有其他医疗保险(除外新农合)的患者就诊延误更短(β=0.701,Waldχ2=6.223,P=0.013,RR=2.015),有发热症状的患者更易就诊(β=0.430,Waldχ2=11.556,P=0.001,RR=1.537),而有咳嗽症状(β=-0.711,Waldχ2=9.314,P=0.002,RR=0.491)或咯痰症状(β=-0.429,Waldχ2=8.549,P=0.003,RR=0.651)的患者就诊延误更长。不同医疗机构发现结核病可疑者的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134,P=0.000),其中药店的延误时间最长(26d,四分位间距66.5d),县级及以上医院(0d,四分位间距0d)、乡镇卫生院(0d,四分位间距6d)和结防机构(0d,四分位间距0d)延误时间最短;不同医疗机构转诊结核病可疑者的能力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76,P=0.000),其中结防机构延误时间最短(0d,四分位间距1d),个体诊所延误时间最长(9d,四分位间距19.5d)。结论 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延误包括患者和医疗机构两方面的因素,其中缺乏对结核病可疑症状的相关知识或对症状不重视是导致患者延误的主要因素,而基层医疗机构结核病可疑者的发现和转诊延误是导致医疗机构延误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广州市居民肺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为肺结核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对广州市250例涂阳肺结核患者及相同数量的对照(从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家庭密切接触者人群中选取),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变量共25个指标,包括受教育程度、职业、个人月收入、承担家庭经济责任、家庭经济状况、吸烟、过量饮酒、运动、婚姻、吸毒、糖尿病史、住房面积、居室的通风、阴暗、潮湿和周围环境质量16个指标和心理应激状况9个指标;心理应激状况选用杨德森生活事件量表(LES)、姜乾金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调查表经预调查测其Cronbach’s系数为0.83。调查肺结核患者268例,发出问卷268份,回收有效回卷250份,有效率93.3%,将有效回答的250例患者全部纳入结核病组。调查涂阳家庭密切接触者1206例,发出问卷1206份,回收有效问卷1143份,有效率94.8%;从1143例家庭密切接触者中按照与结核病组患者同性别、年龄相近(≤3岁)原则进行1:1配对,选取250例纳入非结核病组。对所获资料根据资料的类型采用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出的可能影响肺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再纳入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计算各变量的Wald χ2值、P值、OR值及其95% CI值。取P值≤0.10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共15个,多因素分析进入模型的变量有9个,个人月收入(分3个水平,<1000元/月,1000~元/月,≥3000元/月,Wald χ2值分别是13.492、1.379,P=0.000、0.240),承担家庭经济主要责任(Wald χ2=17.820,P=0.000),吸烟(Wald χ2=9.489,P=0.002),过量饮酒(Wald χ2=4.141,P=0.042);生活事件总刺激量(Wald χ2=6.995,P=0.008),消极应对(Wald χ2=14.806,P=0.000)6个因素是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其OR值(95% CI值)分别为[4.178(1.948~8.961)、1.475(0.771~2.821)]、6.457(2.716~15.352)、2.960(1.484~5.905)、5.048(1.062~24.004)、1.030(1.008~1.052)、1.131(1.062~1.204)。 结论 个人低收入、承担家庭经济主要责任、吸烟、过量饮酒、生活事件总刺激量、消极应对是广州市居民肺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对2007-2008年期间,广西、四川、湖南三省(自治区)共6个县诊治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情况进行分析。共观察330例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33例。使用SAS 9.2软件,分析患者体质量、CD4+ T淋巴细胞水平、接受抗病毒治疗时间、HIV感染途径、HIV感染年限、结核病类型、机会感染等因素对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状况的影响,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病死率为10.0%(33/330)。对死亡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发现:运用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CD4+ T淋巴细胞水平未对患者的病死率产生影响(Wald χ2=0.5774,P=0.4473,OR值0.858,95%CI值0.578~1.274);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的病死率是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的病死率的7.612倍(Wald χ2=14.8539,P<0.001,OR值7.612,95%CI值2.712~21.369),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是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因素;性传播组病死率(6.7%,14/210)与静脉吸毒组病死率(16.1%,19/118)比较,静脉吸毒组病死率较高,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涂阳肺结核组、涂阴肺结核组、肺结核组、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组、单纯肺外结核组病死率(分别为:20.9%,18/86;8.0%,14/174;11.7%,27/230;16.7%,5/30;1.4%,1/70)比较,涂阳肺结核及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组病死率较高,χ2值分别为17.8685和7.9687,P值均<0.05。 结论 结核病变程度、患者机能状况是影响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病死状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目前我国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在人群中的发生频度和地区分布。 方法 采用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办公室独立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调查期间是否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及症状持续的时间)调查全国(不包括台港澳地区)15岁及以上人群中咳嗽、咯痰≥2周和(或)咯血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情况,分析不同人群和地区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率。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台港澳地区)176个流行病学调查点447 563人,排除外出超过6个月者125 342人及15岁以下者58 940人,应检263 281人,现场问卷调查实检252 940人,受检率为96.1%。 结果 15岁及以上人群中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比率为2.1%(5399/252 940)。男性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比率为2.8%(3324/116 939),高于女性的1.5%(2075/136 001) (χ2=521.9,P<0.001);不同年龄组[15~岁组198例(占3.7%)、25~岁组292例(占5.4%)、35~岁组671例(占12.4%)、45~岁组945例(占17.5%)、55~岁组1403例(占26.0%)、65~岁组1197例(占22.2%)、75~岁组693例(占12.8%)]的可疑症状发生频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6.6,P<0.001),65岁及以上人群出现可疑症状的比率是15~65岁人群的2.976~3.335倍 (OR=3.150,95%CI=2.976~3.335);本地户籍人口中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比率为2.2%(5026/229 923),高于非本地户籍人口的1.6%(373/23 017)(χ2=30.8,P<0.001);乡村地区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比率为2.5%(3488/138 057),高于城镇的1.7%(1911/114 883) (χ2=214.4,P<0.001);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比率分别为3.6%(2522/69 896)、2.0%(1603/80 926)和1.2%(1274/102 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6.9,P<0.001)。平原、丘陵、山区和其他地区(除平原、丘陵和山区地理环境之外的地区)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比率分别为1.6%(1805/110 371)、2.1%(1551/74 009)、3.0%(1950/65 646)和3.2%(93/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0.8,P<0.001)。 结论 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各项措施,提高我国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的发现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描述上海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死亡情况,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上海市1999-2006年期间新登记并确诊的痰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肺结核病患者共14589例,其中≥60周岁的老年患者共5068例(34.7%),<60岁的非老年患者共9521例(65.3%)。研究描述了两组患者人口学、临床特征、细菌学、死亡情况等方面的特征,并以logistic回归逐步前进法鉴别老年患者中可能与死亡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老年患者中男性4167例,占82.2%,非老年患者中男性6699例,占70.4%(χ2=244.8, P<0.01)、老年复发患者1447例,占28.6%;非老年患者1240例,占13.0%(χ2=536.3, P<0.01);老年有合并症患者1472例,占29.0%,非老年患者1172例,占12.3%(χ2=624.2, P<0.01);老年涂阳患者4313例,占85.1%,非老年患者7625例,占80.0%(χ2=31.6, P<0.01)。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老年患者中肺部影像学检查显示有空洞者(1480例,占29.2%)显著低于非老年患者(3120例,占32.8%),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11.9, P<0.01)。老年患者病死率(668例,13.2%)显著高于非老年患者(139例,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7, P<0.01)。在5068例老年组患者中,经多因素logisitic回归逐步前进法分析显示,70~<80岁(OR=1.89, 95%CI=1.54~3.32,P<0.01)、80岁及以上 (OR=3.71, 95%CI=2.91~4.74, P<0.01)、男性(OR=1.72, 95%CI=1.34~2.21,P<0.01)、有合并症(OR=1.53, 95%CI=1.28~1.83,P<0.01)、涂阳(OR=1.33, 95%CI=1.02~1.72, P=0.03)、居住地区为郊县(OR=1.49, 95%CI=1.24~1.79,P<0.01)和耐多药(OR=1.95, 95%CI=1.10~3.48,P=0.02)与死亡相关。结论 上海市老年肺结核患者病死率远高于非老年患者。高龄、男性、有合并症、涂阳、居住于郊县和耐多药是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痰涂阳与胸部X线表现之间的关联性,为有关科室及时采取措施防治结核病提供参考。方法 对119例肺结核患者痰涂阳与胸部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痰涂阳1+~2+和3+~4+将其分为痰涂阳程度低和程度高的两组作对比研究,对结果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肺结核患者是否具有传染性(即痰涂阳)与肺结核病灶分布部位(涂阳1+~2+组与3+~4+组在左右肺病灶分布分别为90个和88个,经比较:χ2=0.208,P=0.649)、范围(本组涂阳1+~2+组其病灶范围为2.37个肺野/例:180个/76例;3+~4+组为2.33个肺野/例:100个/43例,χ2=0.006,P=0.936)、空洞大小(χ2=3.300,P=0.069,OR=2.028, 95% CI:1.012~4.350)、有无引流支气管(χ2=0.092,P=0.761,OR=0.889,95% CI:0.418~1.89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其分型(本组Ⅲ型110例,占92.4%)、分期(本组进展期79例,占66.4%;好转期33例,占27.7%;稳定期7例,占5.9%)、X线表现中空洞分布范围(χ2=13.553,P=0.000, OR=2.283,95% CI:1.471~3.543)、数目(χ2=15.427,P=0.000, OR=2.474,95% CI:1.574~3.887)、洞壁情况(χ2=11.166,P=0.001, OR=2.691,95% CI:1.506~4.808)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结核患者痰涂阳及菌量与胸部X线表现之间有明显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对火车列车旅客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及有效方式,为开展大规模的列车结核病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4组列车通过海报和广播开展为期3个月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在活动期间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其中1组列车的1节硬座车厢和1节卧铺车厢的207名旅客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旅客对结核病知识宣传的关注情况和对结核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媒体偏好(发出211份问卷,回收207份,有效问卷207份),并对20名旅客和12名列车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其对列车结核病健康教育活动的接受情况和建议。 结果 64.0%(121/189)的旅客关注到列车上结核病知识宣传海报或广播。旅客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52.4%(525/1002),平均知识得分是(2.48±1.21)分(满分为5分)。41.9%(83/198)的旅客选择更加关心周围的结核病患者。旅客选择率排在前四位的宣传方式依次是广播、电视、海报、报刊及书籍等,选择率分别为64.3%(133/207)、36.7%(76/207)、30.0%(62/207)和24.6%(51/207)。按照旅客接受列车结核病宣传的情况将其分为四组:既看到海报又听到广播组、只听到广播组、只看到海报组、既未看到海报又未听到广播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各组结核病知识得高分(3分及以上为高分)的可能性,与最后一组相比,前两组得高分的可能性高,分别为2.167倍(β=0.773;Wald χ2=4.369;P=0.037;OR=2.167,95%CI=1.049~4.475)和3.374倍(β=1.216;Wald χ2=5.177;P=0.023;OR=3.374, 95% CI=1.184~9.618),而第三组得高分的可能性差别无统计学差异(β=0.066;Wald χ2=0.023;P=0.88;OR=1.068,95%CI=0.454~2.512),提示广播的宣传效果优于海报。接受访谈人员中,18名旅客表示愿意在列车上接受结核病健康教育,12名列车工作人员均表示愿意配合;17名旅客及10名列车工作员认为广播是最适合在列车上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方式。结论 在列车上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是可行的,宜优先采用广播进行宣传,但要注意制作寓教于乐的宣教节目,并增加播放频次以提高广播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结核诊断及时性对结核病患者家庭、政府和社会经济负担的影响。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省6个贫困级别不同的县区级结核病防治机构登记的38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包括诊疗过程、医疗费用等的自制问卷调查(问卷通过2次现场预调查,国内外专家4次评审确定),发出386份调查问卷,收回381份,有效问卷354份;比较确诊前后患者家庭、政府和社会的直接和间接经济负担,并用单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现延误对结核病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 结果 354例调查患者患病后1年内家庭经济负担总额为829 524.5元人民币(下同),确诊前阶段患者家庭经济负担总额为478 435元,占57.68%;确诊后总额为351 089.5元,占42.32%。患者家庭直接经济负担(确诊前为300 989元,确诊后为215 795元)、患者直接医疗费用(确诊前为265 299元,确诊后为183 321元)、直接非医疗费用(确诊前为35 690元,确诊后为32 474元)、患者误工经济负担(确诊前为161 882.5元,确诊后为126 182.5元)和陪护误工经济负担(确诊前为15 563.5元,确诊后为9112元),确诊前产生的费用均高于确诊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879、3.7278、2.1429、1.9902、5.995,P值均<0.05)。湖南省政府在患病后1年内对354例患者投入的直接医疗费用为145 140元,其中确诊前投入为74 340元,确诊后为70 800元。2005年湖南省社会结核病直接经济负担160 742 351.7元(1.61亿元),其中确诊前为88 813 229.25(0.89亿元),确诊后为71 929 122.45(0.72亿元)。就诊延迟天数、就诊延误与否和就诊次数均与家庭肺结核经济负担呈正相关(β=0.604、0.815、0.662;Wald χ2=7.574、10.234、8.215;OR=1.829、2.259、1.939;95%CI=3.004~5.709、1.519~3.36、1.311~2.863);而首诊单位为肺结核防治机构者,呈负相关(β=-1.98, Wald χ2=21.429,OR=0.138,95%CI=0.058~0.327)。 结论 结核病经济负担(包括患者家庭、政府和社会)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经济负担均主要发生在疾病确诊前阶段,患者就诊及时性和医院的诊疗水平均是影响结核病经济负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研究中国肺结核患病率东、中、西部及城乡等不同地区分布的差异。方法 2010年在全国176个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点(简称“流调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等比例抽样方法,对252 940例≥15岁的常住人口进行肺结核症状调查和胸部X线检查。对9825例有肺结核症状、影像学表现异常者和已知肺结核患者进行了痰涂片和痰培养,对380例痰培养阳性者进行菌种鉴定。采用加权法计算患病率,以调整复杂抽样及性别、年龄构成差异造成的影响。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人群的患病率,并将东、中、西部患病率与我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10年的报告发病率数据进行直接比较分析。结果 西部乡村活动性、菌阳肺结核患病率分别高达832/10万(497/51 333)、241/10万(145/51 333),均显著高于城镇[286/10万(70/18 563)、70/10万(16/18 563)](χ2值分别为148.16、13.82,P值均<0.01),涂阳肺结核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6,P=0.08)。东部乡村活动性、涂阳、菌阳肺结核患病率[364/10万(190/41 763)、62/10万(31/41 763)、91/10万(47/41 763)]也均显著高于城镇[228/10万(150/60 355)、28/10万(18/60 355)、44/10万(28/60 355)] (χ2=17.61,P<0.01;χ2=5.19,P=0.03;χ2=6.90,P=0.01)。中部地区乡村、城市活动性、涂阳、菌阳肺结核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5,P=0.56;χ2=1.18,P=0.28;χ2=0.01,P=0.91)。西部地区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与报告年发病率比值(2.84:1)高于东部(1.47:1)和中部(1.50:1)。发现患者最多的流调点均处于新疆、贵州等边远地区。结论 西部、乡村、边远地区肺结核患病率仍较高,应被视为结核病防控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湖南省湘潭农村居民结核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农村居民结核病防控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湘潭县中路铺镇6个自然村为研究现场,以这6个村5岁及以上常住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情况,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研究方法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应检人数5 440人,实检4 913人,受检率为90.3%。 受检人群潜伏感染率为26.0%(1 276/4 913),其中男性为29.8%(660/2 216),女性22.8%(616/2 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502,P<0.001);不同年龄组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 (QFT)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7.531,P<0.001),年龄越大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越高。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人群(OR=1.684,95%CI=1.462~1.939)、年龄46~60岁(OR=2.076,95%CI=1.748~2.465)、年龄>60岁(OR=3.152,95%CI=2.655~3.741);BMI<18.5 kg/m2:(OR=1.792,95%CI=1.397~2.300)、BMI 24~27.9 kg/m2:(OR=2.037,95%CI=1.563~2.656)、BMI≥28 kg/m2:(OR=2.597,95%CI=1.899~3.551)、有结核密切接触史(OR=1.214,95%CI=1.021~1.442)是结核潜伏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 湘潭农村居民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较高,感染的重点人群为老年人、吸烟人群、BMI异常人群以及有结核密切接触史的人群,需对以上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复治肺结核患者的耐药状况,为结核病防治对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09-2010年北京市复治肺结核患者276例,对分离出的同时有一、二线药物敏感度试验结果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195株进行抗结核药品耐药情况检测并进行分析。耐药率之间的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水平设定为α=0.05。 结果 195株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对一线抗结核药品的耐药率为56.4%(110/195),对二线抗结核药品的耐药率为63.6%(124/195),耐多药率28.2%(55/195),广泛耐药率3.1%(6/195);在检测的9种抗结核药品中,耐药率顺位前5位依次为丙硫异烟胺57.9%(113/195)、异烟肼42.6%(83/195)、乙胺丁醇36.4%(71/195)、链霉素34.9%(68/195)和利福平33.8%(66/195);耐药率在性别[男性78.8%(119/151),女性79.5%(35/44)]、年龄分布[“15~岁”82.9%(34/41),“30~岁”83.8%(57/68),“45~岁”79.2%(38/48),“60~岁以上”65.8%(25/38)]、地区[北京市79.2%(103/130)、外地78.5%(51/65)]和登记分类[复发77.7%(122/157),初治失败84.6%(11/13),其他复治84.0%(21/25)]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11、5.328、0.015、0.824;P值均>0.05)。 结论 北京地区复治肺结核患者耐药状况比较严重,应加强对现有治疗管理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液体培养在我国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结核病早期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为Mtb与HIV双重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 实验组选取安徽、河南、新疆、广西、云南5个省、自治区中开展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Mtb与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的10个地市(实际纳入8个地市),在新发现和既往可随访的15 199例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中选取符合条件的2162例进行液体培养,记录相关结果信息,并与同期收集的同地区全部15 199例和全国67 186例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对照组)通过常规结核病检查方法获得的结核病诊断率进行比较。 结果 实验组样本阳性率14.2%(306/2162),明显高于同地区同期总体结核病诊断率5.2%(793/15 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9,P<0.0001);实验组阳性率(14.2%)与同地区总体结核病诊断率(5.2%,793/15 199)也都分别高于全国同期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的结核病诊断率(2.3%,1525/67 1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50.7、393.8,P值均<0.0001)。 结论 液体培养与结核病症状筛查、痰涂片和X线胸片检查等常规结核病检查方法相比,可以显著提高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的结核病检出率,对于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的结核病早期诊断有着重要意义,适合在我国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来自艾滋病防治机构(简称“艾防机构”)和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结防机构”)的HIV阳性结核病患者的特征及抗结核治疗效果。方法 从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导出6省14个县2年时间结核病患者患病和治疗的相关信息,从艾滋病防治机构收集HIV阳性患者的相关信息。从2007年9月1日至2009年8月31日期间共登记报告HIV检测阳性的肺结核患者925例。673例(72.8%)为艾防机构转诊的已知HIV阳性患者,252例(27.2%)为结防机构新检出HIV阳性患者。结果 在HIV主要由采供血传播的地区,艾防机构转诊的HIV阳性结核病患者和结防机构新发现的HIV阳性结核病患者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0.6%(328/362)和82.4%(70/85)(χ2=4.806,P=0.034),病死率分别为7.5%(27/362)和16.5%(14/85)(χ2=6.711,P=0.010)。在HIV主要通过吸毒和性传播的地区,艾防机构和结防机构发现的患者治疗成功率分别为60.1%(187/311)和68.9%(115/167)(χ2=3.563,P=0.059),不良反应率分别为24.1%(75/311)和13.8%(23/167)(χ2=7.132,P=0.009)。结论 应继续加强在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中筛查结核病的工作,同时在结核病患者中筛查HIV感染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挽救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泰安市结核病防治院痰培养阳性肺结核就诊患者的耐药状况。 方法 就2011年1月至12月在泰安市结核病防治院就诊的233例痰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对S、Km、INH、RFP、EMB和PAS等6种抗结核药物的药敏情况及耐药类型进行分析。初治组患者171例,复治组患者62例,结果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33例痰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的耐药率为52.36%(122/233),其中初治痰培养阳性患者耐药率为51.46%(88/171);复治痰培养阳性患者耐药率为54.84%(34/62)。痰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对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较高,INH耐药率最高(30.04%,70/233),其次是S(24.46%,57/233)、EMB(23.18%,54/233)和RFP(16.74%,39/233)。耐药类型中,主要是多耐药结核病(50.00%,61/122),其次是单耐药结核病(28.69%,35/122)和MDR-TB(21.31%,26/122)。233例患者的MDR-TB耐药率为11.16%(26/233),复治患者中MDR-TB的耐药率(19.35%,12/62)高于初治组(8.19%,14/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4,P<0.05);用过抗结核药的初治患者中MDR-TB的耐药率(23.08%,6/26)高于未用抗结核药的初治患者(5.52%,8/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99,P<0.05)。 结论 泰安市结核病防治院就诊的痰培养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总体耐药率及INH、S、EMB和RFP的耐药率较高;复治患者和曾用过抗结核药的初治患者更容易发生MDR-TB。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QFT-GIT)试剂盒检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7—10月间于湖南省胸科医院住院并通过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细菌学、病理、诊断性治疗等手段单独或联合确诊的1287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07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QFT-GIT检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造成假阴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07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QFT-GIT结果显示假阴性188例(17.5%),真阳性884例(82.5%)。QFT-GIT真阳性结果中40~岁与60~92岁年龄组的患者分别占32.1%(284/884)和23.0%(203/884),复治患者占18.3%(162/884),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的患者占11.0%(97/884),培养阴性患者占72.5%(641/884)、白蛋白<35g/L的患者占9.6%(85/884)、淋巴细胞计数<0.6×10 9/L的患者占1.8%(16/884);QFT-GIT假阴性结果中40~岁与60~92岁年龄组的患者分别占36.7%(69/188)和38.8%(73/188)、复治患者占31.4%(59/188)、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的患者占20.7%(39/188)、培养阴性的患者占86.2%(162/188)、白蛋白<35g/L的患者占19.1%(36/188)、淋巴细胞计数<0.6×10 9/L的患者占7.4%(14/1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31.819、16.085、13.574、16.651、14.072、18.109,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0~岁年龄组(OR=1.972,95%CI=1.306~2.976,P=0.001)、60~92岁年龄组(OR=2.782,95%CI=1.832~4.224,P<0.001)、复治(OR=1.741,95%CI=1.174~2.581,P=0.006)、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OR=2.043,95%CI=1.314~3.176,P=0.002)、痰培养阴性(OR=3.354,95%CI=2.066~5.446,P<0.001)、白蛋白<35g/L(OR=2.777,95%CI=1.721~4.481,P<0.001)、淋巴细胞计数<0.6×10 9/L(OR=3.662,95%CI=1.679~7.987,P=0.001)为QFT-GIT假阴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40~岁年龄组、复治、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培养阴性、白蛋白<35g/L和淋巴细胞计数<0.6×10 9/L是造成QFT-GIT检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中生PPD反应程度与结核病发病危险的关系,为选择合适的预防性治疗对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两所高中的1664名学生进行随访。研究开始时采用PPD做皮内试验,开始和结束时作X线胸部透视,对有异常阴影者摄X线胸片。PPD试验阴性反应为对照组, 阳性反应(≥5 mm)为暴露组。按阳性反应强度的不同分为5~、10~、15~、≥20 mm、水泡5个亚组,分别有274、339、108、33、55例。采用Mantel-Haenszel卡方检验(卡方MH)和Cox回归模型,分析暴露组与对照组人年发病率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PPD阳性反应15~mm、≥20 mm、水泡组的人年发病率分别是10.14%(14/138)、21.21%(7/33)、52.00%(26/50),为结核病发病的危险因素(Wald χ2值分别为53.366、54.851、124.829, P值均为0.000),RR值分别为35.55、63.43、161.84。结论 高中生PPD反应≥15mm或有水泡者为结核病的高发人群,应作为结核病预防性治疗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