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南京地区0~3岁婴幼儿的跟骨超声骨密度一般现状,为骨骼营养评价和疾病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定量超声法测定南京地区20 479名0~3岁婴幼儿跟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 0~3岁婴幼儿骨密度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18月龄后下降明显。各月龄女童BMD低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月龄的增加,女童的Z-score值下降明显,尤其是在24月龄左右出现最低值。结论婴幼儿BMD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应重视18月龄婴幼儿,尤其是女童的维生素D3和钙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0~3岁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儿童骨密度状况,为监测儿童钙营养和骨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的4551名0~3岁健康儿童进行超声骨密度检测,根据同年龄、同性别骨密度Z值的评分数分为正常、轻度不足、中度不足、重度不足。结果男童骨密度Z值高于女性,骨密度不足检出率女童高于男童,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11,P0.001);年龄越小,骨密度不足检出率越高。不同年龄组儿童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95.35,P0.001)。结论 1岁之内的婴儿是防治骨密度不足的主要人群,生后6个月婴儿是防治骨密度不足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3.
武汉地区0~3岁健康儿童骨密度值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武汉地区婴幼儿骨骼发育的规律。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武汉地区8286名0~3岁婴幼儿前臂远端1/3桡尺骨的骨密度(BMD)。结果0~3岁婴幼儿前臂远端1/3桡尺骨的BMD值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婴幼儿前臂远端1/3桡尺骨BMD从1个月(0·1498±0·0119)g/cm2增加到1岁(0·1640±0·0140)g/cm2,2岁时增至(0·1724±0·0118)g/cm2,3岁时增至(0·1779±0·0124)g/cm2,以1岁内BMD增长最多(P<0·05)。各年龄段之间BMD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各组不同性别间BMD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婴幼儿期是BMD增加较快的阶段。本研究结果可为建立婴幼儿BMD正常值提供参考,为评价婴幼儿期钙营养状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曲靖市幼儿园儿童骨密度,为评价幼儿骨发育、钙营养状况、指导合理补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8月选择26岁儿童897名,采用定量超声技术,对其跟骨进行骨密度测定。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男童骨密度指数正常的占49.79%,低骨密度的占50.21%;女童骨密度指数正常的占50.59%,低骨密度的占49.40%。不同年龄男童、女童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87、0.626,均P>0.05)。目前身高发育达均值的儿童,有近一半骨密度指数较低,存在缺钙现象。这与儿童的年龄、性别没有关系。结论骨密度测定对幼儿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的评价,协助钙营养缺乏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0~3岁不同年龄组、不同民族儿童之间超声骨密度的异常情况,为临床儿童低骨密度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在本院儿保门诊,随机抽取己排除影响骨代谢性疾病的0~3岁儿童4 700名,用超声骨密度仪测胫骨中段骨密度,根据同年龄、同性别骨密度Z值的评分数分成正常、轻度骨强度不足、中度骨强度不足、重度骨强度不足.[结果]骨强度不足检出率女婴(39.1%)高于男婴(29.6%);不同年龄组骨强度不足检出率分别是:<3个月组46.2%,3~6个月组49.8%,6~9个月组32.6%,9~12个月组16.7%,12~18个月组8.7%,18~24个月组9.2%,24~36个月组7.2%;各民族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岁以内骨强度不足检出率较高,其中以3~6个月龄为高发年龄,提示出生前一年,尤其是前6个月是儿童防治骨密度降低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6.
李芳春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3,(6):60-60,62
目的研究和了解松滋市0~6岁儿童骨营养状况。方法对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3700名0~6岁儿童采用以色列阳光医疗有限公司生产的7000SP型超声骨密度测试仪进行超声骨密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儿童的骨密度检测Z值比较:正常男童47.1%,女童47.4%;轻度不足男童10.2%,女童9.3%:中度不足男童10.6%,女童9.6%;严重不足男童32.0%,女童33.7%,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但在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其骨密度的检测结果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年龄越小,骨密度不足的发生率越高,尤以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最为明显,骨密度不足者高达90%以上。结论做好婴幼儿系统管理,定期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和骨密度检测,指导家长科学、及时地给孩子补钙;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广大家长的对孩子骨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95,19(1):46-47
骨质疏松症和跟骨骨密度测量技术美国达纳森公司上海办事处人口老令化带来了许多问题,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骨折就是其中之一。骨质疏松症在白人和亚洲妇女中极为普遍,以致从前被视骨质疏松为年令增高的必然结果而未受重视。骨质疏松症患者起先是周身疼痛,继而发生髋骨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0~7岁儿童骨碱性磷酸酶(BALP)和骨密度(BMD)检测在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中的一致性。方法选取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体检的0~7岁儿童535例,分为婴儿组(42d至12月龄),幼儿组(13~36月龄)和学龄前组(37~84月龄)。测外周血BALP值,同时用超声BMD仪测量跟骨BMD值。结果 535例中,BALP值200~250U/L者占62.6%,〉250U/L者占14.4%,以婴儿组异常率最高;BMD低于同龄标准者占46.7%,严重不足者占29.7%,以幼儿组异常率最高,BALP值与BMD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Kappa=0.01,P=0.723)。结论进行儿童佝偻病诊断时,可能出现BALP值和超声BMD结果不符,应结合症状和体征,分析其他影响因素,有条件的给予相应微量元素与血铅等测定,以避免漏诊或"佝偻病"医源性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9.
《中国妇幼保健》2019,(12)
目的调查甘肃省0~3岁婴幼儿超声骨密度,为正常婴幼儿骨健康保健工作提供人群参考数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3 759例0~3岁健康婴幼儿,采用超声测定婴幼儿左侧胫骨的超声速度值(SOS)和Z值。结果随月龄增长,婴幼儿骨密度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 299,P=0. 000)。13~15月龄男童骨密度显著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0~9月龄城市婴幼儿骨密度略高于农村婴幼儿,10~36月龄农村婴幼儿骨密度略高于城市婴幼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农村男童骨密度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随月龄增加,骨密度不足检出率呈降低趋势(χ~2=266. 138,P=0. 000),其中0~4月龄婴幼儿骨密度不足检出率最高。0~6、10~12及19~24月龄女童骨密度不足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男童(均P0. 05)。结论首次获得的甘肃省较大样本的0~3岁婴幼儿骨密度状况为今后婴幼儿骨健康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兰州市婴幼儿骨密度不足与睡眠问题间的关联,为提高婴幼儿睡眠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的3 759名0~3岁婴幼儿为研究对象,使用自编的"婴幼儿睡眠问卷"调查睡眠状况,同时进行骨密度状况检测。结果婴幼儿睡眠问题的总检出率为76.7%,夜醒、入睡困难和夜间多汗的检出率分别为16.0%、47.0%和5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骨密度不足者发生夜醒、多汗症状的风险增高。结论婴幼儿骨密度不足可能对睡眠问题产生负面影响,应该重视儿童早期骨骼健康,以减少睡眠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出生~72月龄正常儿童超声骨密度测定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建立学龄前期儿童超声骨密度正常参考值。方法: 选择出生~72月龄深圳出生和/或居住的正常儿童566例为检测对象。0~12月龄(包括整12月龄) 每月一组; >12月龄(1岁) ≤36个月龄(3岁) 以3个月为一组; >36月龄(3岁) ≤72月龄(6岁) 以6月为一组, 共26组。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QUS) 测定受检者足跟部骨密度(BMD) 值, 同时测量受检者的身高(cm)、体重(kg)。结果: 出生~72月龄正常儿童BMD正常参考值(g/cm2 ): 0 ~1月: 0 .570±0 .074;1~2月: 0. 549±0. 070; 2~3月: 0 .423±0 .074; 3~4月: 0 .456±0 .093; 4~5月: 0. 454±0 .109; 5~6月: 0. 392±0 .061; 6~7月: 0 .437±0 .051; 7~8月: 0 .455±0.073; 8~9月: 0 .475±0 .070; 9~10月: 0 .474±0 .077; 10~11月: 0 .481±0 .056;11~12月: 0 .487±0 .035; 12~15月: 0 .504±0 .076; 15~18月: 0 .499±0 .114; 18~21月: 0 .591±0 .165; 30~33月: 0 .517±0. 135; 33~36月: 0 .500±0 .176; 36~42月: 0 .439±0 .117; 42~48月: 0 .473±0 .172; 48~54月: 0 .445±0 .102; 54 ~60月: 0. 431±0 .108; 60~66月: 0 .447±0. 077; 66~72月: 0 .439±0 .092。结论: 0 ~72月龄男、女童之间BMD无差异(P>0. 05)? 相似文献
12.
正常学龄儿童超声骨密度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正常学龄儿童超声骨密度的变化规律,指导儿童临床和保健工作。方法:采用定量超声技术(QUS)测定长居广州市的475例6~12岁正常儿童的跟骨定量超声参数[超声传导速度(SOS)、超声衰减系数(BUA)和骨强度指数(STI)],同时测量受检者体重和身高。结果:6~12岁正常儿童SOS值随年龄增加而降低,BUA值随年龄增加而增加,STI值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男童9岁、女童8岁时降至最低,之后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在11岁时出现一高峰后又下降。同年龄男、女童的SOS、BUA、STI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12岁正常儿童的超声骨密度因年龄不同而呈现不同规律,而同年龄男、女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评价时应予考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身高降低与跟骨骨密度的关联。方法 研究对象为参加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第二次重复调查者,此次调查时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测定跟骨骨密度。本研究纳入分析24 231人。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基线至重复调查的身高变化与重复调查时骨密度指标之间的关联。结果 基线至重复调查平均间隔时间为(8.0±0.8)年,身高降低≥1.0 cm者占33.0%,≥3.0 cm者占3.7%。控制潜在混杂因素后,身高降低与骨密度水平的关联存在线性趋势(均P<0.001)。身高降低1.0 cm,宽带超声衰减、超声声速和强度指数分别变化-0.79(-0.95~-0.63)、-2.74(-3.35~-2.13)和-1.29(-1.54~-1.04)。与身高稳定者相比,身高降低≥3.0 cm者的宽带超声衰减、超声声速和强度指数的β值(95% CI)依次为-3.29(-4.08~-2.50)、-10.70(-13.66~-7.73)和-5.16(-6.36~-3.96)。亚组分析显示,上述关联在女性、年龄≥55岁和低体力活动者中更为显著。结论 身高降低幅度越大,骨密度指标越低。身高作为容易测量的体格指标,应该定期关注其变化情况,以早期发现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等骨骼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10个地区人群跟骨骨密度的地区和人群分布差异。方法 在参与第二次重复调查的研究对象中,剔除重要指标缺失者后,分析10个地区38~87岁24 677人经定量超声骨密度仪测定的跟骨骨密度的地区和人群差异。结果 研究人群中,跟骨骨密度指标平均水平:宽带超声衰减(109.7±12.6)dB/MHz,超声声速(1 554.7±45.6)m/s,强度指数(88.3±18.8),T值(-0.74±1.28)。城市人群跟骨骨密度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跟骨骨密度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女性随年龄降低的幅度比男性更为明显。吸烟者、绝经后妇女的跟骨骨密度更低;常饮牛奶和/或酸奶者、高体力活动水平者的跟骨骨密度更高。结论 CKB的10个项目地区人群的跟骨骨密度存在明显的地区和人群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黔南州3~6岁农村布依族与苗族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骨密度水平,并比较两民族相关影响因素的差异,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儿童骨骼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1~12月共收集1 147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民族分为布依族组(589名)和苗族组(558名),两组按年龄均分为4个年龄组,3岁、4岁、5岁和6岁年龄组。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测量两组各年龄段儿童身高、体重、骨密度及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甲状旁腺激素(PTH)含量,并对影响维生素D营养状况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①两民族维生素D营养状况检查结果比较:布依族组589人中,严重缺乏3人(0.51%),缺乏7人(1.19%),不足187人(31.75%),充足392人(66.55%),中毒0人(0.00%);苗族组558人中,严重缺乏18人(3.23%),缺乏25人(4.48%),不足179人(32.08%),充足336人(60.22%),中毒0人(0.00%)。②两民族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影响因素比较:布依族组鸡蛋摄入量、动物肝摄入量、鱼类摄入量、牛奶摄入量、酸性食物、腌制或高磷食品、家庭经济收入等与苗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两民族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布依族组各年龄段儿童血清25-(OH)D3、BAP、PTH含量与苗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两民族骨发育指标比较:布依族组各年龄段儿童身高、BMD含量与苗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黔南州农村布依族与苗族3~6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有一定的差别,其影响因素为鸡蛋摄入量、动物肝摄入量、鱼类摄入量、牛奶摄入量、酸性食物、腌制或高磷食品、家庭经济收入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昆山地区0~3岁儿童超声骨密度现状,为儿童骨强度不足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对813名排除影响骨代谢性疾病的0~3岁儿童,用超声骨密度仪测定左胫骨中段骨密度,根据骨密度Z值的评分数分成正常、轻度、中度以及重度骨强度不足。 【结果】 骨强度不足检出率女童( 49.46%) 高于男童( 34.47%),不同性别儿童骨强度不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2,P<0.01),而骨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P>0.05);骨密度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以42 d(50.91%)、3月龄(62.50%)儿童骨强度不足检出率较高,不同月龄儿童骨强度不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8.36,P<0.01);不同地区儿童骨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P<0.05),而骨强度不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3.883,P>0.05);不同身高评价儿童骨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2,P<0.01),以身高评价为上和中上,体重评价为上和中上儿童骨强度不足检出率较高,不同身高评价儿童骨强度不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2,P<0.05),而不同体重评价儿童骨强度不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68,P>0.05)。 【结论】 儿童骨强度不足应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12月龄以下儿童骨强度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不同病期患者的骨密度及骨矿盐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非透析CKD患者345例,根据2002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K/DOQI专家组CKD分期以及我国慢性肾衰竭分期方法按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分为CKD 1 ~5期,CKD 1期75例,CKD 2期65例,CKD 3期65例,CKD4期65例,CKD 5期75例,抽取受试者静脉血,分离血清,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钙、磷和SCr;用苦味酸法测定血尿素氮(BUN);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1,25羟基维生素D3[1,25(OH)2 VitD3].结果 CKD患者随着肾功能下降,血iPTH、磷水平逐渐升高,以CKD4期和CKD 5期升高明显,与CKD1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9.6578±187.7945)、(482.0667±232.2065)μg/L比(77.8431±52.9760) μg/L,(1.6938±0.1960)、(2.6034±0.5986) mmol/L比(1.3833±0.4068) mmol/L,P< 0.05];血钙、1,25(OH)2VitD3水平逐渐下降,以CKD 4期和CKD5期下降明显,与CKD 1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185±0.4633)、(1.8293±0.3075) mmol/L比(2.0893±0.2245) mmol/L,(10.0892±0.2638)、(7.6058±0.4356) ng/L比(18.0036±0.3218) ng/L,P< 0.05].随着肾功能减退,骨质疏松的比例也逐渐升高,且以CKD5期最显著,与CKD 1期和CKD 2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00%(45/75)比20.00%(15/75)、23.08%(15/65),P<0.05].结论 随着肾功能减退,血iPT-H、磷水平逐渐升高,血钙、1,25 (OH)2 VitD3水平以及骨密度逐渐下降,尤其以CKD4期和CKD5期最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应用醋酸甲羟基孕酮(DMPA)避孕对BMD的影响,分析停药后的恢复情况。方法:随机选择68例应用DMPA避孕的25~40岁女性,每3个月肌注DMPA 1次,用药24个月;同时选择59例25~40岁未应用激素避孕药的女性作为对照,其中用药组61例,对照组52例完成2年的停药观察。对两组患者用药及随访期间应用双能X光线吸收法测量腰椎和股骨颈BMD。结果:用药组用药2年后腰椎和股骨颈平均BMD从基础值(1.11±0.11)g/cm2和(0.91±0.10)g/cm2下降到(1.05±0.10)g/cm2和(0.86±0.10)g/cm2,分别下降了5.52%和6.35%;与对照组相比骨矿物质密度明显降低(P<0.001)。停药2年后,应用DMPA组平均BMD明显增高,虽然DMPA组腰椎和股骨颈BMD仍然低于其用药前基础水平的1.08%和2.30%,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年龄25~40岁女性应用DMPA导致骨矿物质密度降低,停止注射DMPA后,因使用DMPA所致BMD降低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江苏省0~5岁儿童骨密度水平,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出生情况和不同地区季节的儿童骨密度状况,为制定防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4月-2015年3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0~5岁儿童5 289名,其中男童2 786名,女童2 503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儿童一般健康状况并对调查儿童胫骨中段的骨密度进行测定。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调整年龄和性别混杂因素,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江苏省0~5岁儿童骨密度不足检出率为14.6%;0~6月,6~11月,12~23月,24~35 月,36~47月,48~59月,60~月骨密度不足检出率分别为44.9%、21.9%、14.3%、10.0%、9.0%、9.1%、11.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本次研究男童、女童骨密度不足检出率分别为14.8%、14.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7)。早产儿骨密度不足检出率(20.9%)比足月儿(14.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调整年龄和性别混杂因素后,早产儿超声骨密度SOS值比足月儿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低出生体重儿的超声骨密度SOS值比正常体重儿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调整年龄、性别、胎龄、分娩方式和出生体重,南京地区、苏南地区、苏中地区和苏北地区儿童的超声骨密度SOS值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儿童的超声骨密度SOS值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江苏省0~5岁儿童普遍存在骨密度不足的情况,1岁以内尤其是0~6个月婴儿骨密度不足总检出率高达44.9%,是骨密度不足的高发人群。骨密度水平与年龄、早产、低出生体重、地区和季节相关,与性别、胎次、产次、分娩方式和城乡户籍无关。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