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联合中药组和单用替比夫定组。治疗第12周、24周、48周时,比较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阴转率及HBeAg/HBeAb转换率。结果:替比夫定联合中药组在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阴转率及HBeAg/HBeAb转换率方面均显著高于替比夫定组(P0.05)。结论:替比夫定联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肝功能改善率及抗病毒的应答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替比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将2009年4月至2013年5月在河南省传染病医院进行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188例患者随机分组进行对比实验。两组患者都使用替比夫定进行治疗,其中观察组同时使用胸腺五肽联合用药,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情况,同时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BV-DNA水平、HBeAg水平对疗效的影响。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如HBV-DNA、HBeAg以及治疗后的ALT,发现与治疗前相比,各项指标在治疗后都呈现明显降低,如观察组HBV-DNA治疗前后为(8.7±1.62)、(9±1.3),而对照组为(8.8±1.5)、(4.2±2.5),观察组HBeAg为(8.9±4.7)、(4.7±1.3),而对照组为(9.2±4.1)、(6.0±1.7),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治疗前HBV-DNA以及HBeAg水平对于治疗结果有着重大的影响(P<0.05)。结论替比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正>核苷(酸)类似物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最常用药物。研究显示,此类药物可能造成肾功能损伤[1]。由于部分患者在治疗前可能已存在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s,GFR)下降,因此应用此类似物时,可能造成肾损害加重;但如果因此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又会造成肝功能进一步损伤。近期一些回顾性研究发现,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可使患者GFR有持续改善。这一发现为上述患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32例和拉米夫定组30例。拉米夫定组给予拉米夫定100mg,每天1次口服,替比夫定组给予替比夫定600mg,每天1次口服,两组的基础护肝治疗相同,共治疗52周。结果替比夫定组对病毒的抑制起效迅速,2~8周时即出现HBVDNA的显著下降,起效明显优于拉米夫定组。替比夫定组血清HBVDNA的阴转率(HBVDNA≤1.0×10^3copies/mL)52周时为90.6%,拉米夫定组70.0%(P〈0.05)。结论应用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比拉米夫定更迅速、有更好的治疗应答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替比夫定治疗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比较治疗96周前后血清肌酐( 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eGFR)较基线的变化情况及eGFR≥90ml/(min·1.73m2)患者的比例。结果96周各随访点,患者 CR、eGFR 差异无显著性(P>0.05)。96周时,患者CR、eGFR较基线变化平均值为-1.6μmol/L、4.4ml/(min·1.73m2)。基线肾功能轻度受损[eGFR60~90 ml/(min·1.73m2)]的患者中,38.1%(8/21)患者上升至>90ml/(min·1.73m2),治疗96周时eGFR较基线差异有显著性(P=0.04)。 eGFR≥90ml/(min·1.73m2)患者比例由基线的50%升至96周的59.5%(P=0.381)。结论对于基线肾功能受损的患者[eGFR 60~90 ml/(min·1.73m2)],使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其肾功能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酯治疗HBeAg(+)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预测指标,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均予替比夫定600 mg治疗48周,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周的HBsAg、HBeAg、HBV DNA定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根据治疗24周时血清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聚合酶链反应(PCR)低于检测下限(〈300拷贝/m l)的A组和高于检测下限(≥300拷贝/m l)的B组。结果治疗24周时HBV DNA水平越低,HBsAg下降幅度越大,在48周HBV DNA达到PCR检测不到的水平、HBeAg血清转换率和ALT复常率越高。A组患者在48周时HBeAg血清转换率为44.1%,B组患者则为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P〈0.01)。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替比夫定治疗24周时HBV DNA水平及HBsAg下降幅度可作为48周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其首选药物包括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而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干扰素则不是可选择的一线用药[1].替比夫定是1997年中国新上市的核苷类抗病毒药,它是人工合成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类抗HBV药物.核苷(酸)类似物,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已有广泛报道,而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方面观察较少.本研究应用替比夫定治疗3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其首选药物包括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而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干扰素则不是可选择的一线用药。替比夫定是1997年中国新上市的核苷类抗病毒药,它是人工合成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类抗HBV药物。核苷(酸)类似物,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已有广泛报道,而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方面观察较少。本研究应用替比夫定治疗3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比较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VIP、CBM和Cochrane图书馆,纳入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比较治疗慢性乙肝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截止至2010年2月,文种限于中、英文。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择试验并评价质量,而后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个RCT,均为A级研究,合计1 69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用于疗效评价的指标,包括治疗应答[RR=1.28,95%CI(1.10,1.48),P=0.001]、ALT复常率[RR=1.12,95%CI(1.01,1.23),P=0.02]、HBV-DNA未检出率(PCR法)或低于检测下限[RR=1.44,95%CI(1.36,1.53),P<0.00001]、原发治疗失败[RR=0.28,95%CI(0.18,0.43),P<0.00001]、病毒突破率[OR=0.38,95%CI(0.32,0.47),P<0.00001]、病毒耐药[OR=0.44,95%CI(0.36,0.55),P<0.00001],替比夫定均优于拉米夫定。结论基于当前临床证据,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但由于纳入研究的随访时间较短,样本量也较小,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肾功能影响。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和阿德福韦酯组,每组48例,替比夫定组患者口服替比夫定片治疗,阿德福韦酯组患者口服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52w、治疗104w时血清肌酐(CR)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替比夫定组患者治疗52w后CR降低,e GFR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德福韦酯组患者治疗52w后CR升高,e GFR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替比夫定组患者治疗104w后CR降低,e GFR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德福韦酯组患者治疗104w后CR升高,e GFR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在治疗CHB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肾脏功能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公开发表与研究目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2人独立进行筛选及资料提取,根据Cochrane Handbook5.0.2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用RevMan5.1.1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9个随机对照试验(875例患者)纳入分析。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替比夫定在第12、24周HBeAg转阴率[OR=0.16,95%CI(0.08,0.30)]、EOR=0.64,95%CI(0.44,0.92)],第12、24周HBeAg血清学转换率[OR=0.25,95%CI(0.13,0.49)]、[OR=0.54,95%CI(0.37,0.81)],肌酸激酶(CK)升高[-OR:0.12,95%CI(0.05,0.27)]方面高于恩替卡韦;在第12、24周HBVDNA转阴率EOR=1.08,95%CI(0.81,1.43)]、VOR=0.80,95%CI(0.60,1.07)],第12、24周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OR=1.08,95%CI(0.75,1.56)]、[OR=0.90,95%CI(0.62,1.32)],胃肠道反应[-OR=2.42,95%CI(0.61,9.53)]、疲劳[OR=1.46,95%CI(0.42,5.04)]方面与恩替卡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的证据显示,在治疗的第12周及第24周,替比夫定在HBeAg转阴率及血清学转换率中疗效优于恩替卡韦,在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胃肠道反应、疲劳与恩替卡韦相似,替比夫定有升高CK的风险。由于纳入研究的随访时间较短,样本量较小,两者的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比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晚期孕妇应用替比夫定治疗的效果以及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医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晚期孕妇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50)给予常规治疗(肌肉注射免疫球蛋白+注射乙肝疫苗治疗),观察组(n=50)在常规治疗之上采用替比夫定治疗,将两组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晚期孕妇的治疗效果以及产生的不良反应予以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3周与治疗6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8.00%)与对照组(6.00%、6.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1、0.154,P>0.05)。观察组治疗3周后的(轻度乙型肝炎、中度乙型肝炎、重度乙型肝炎)患者ALT改善率(76.19%、75.00%、70.59%)均高于对照组(43.48%、33.33%、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9、4.199、4.441,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轻度乙型肝炎孕妇的ALT改善率(100.00%)高于对照组(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h 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7期)、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同时辅以其他检索,收集所有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13年8月21日。由2位评价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RCT,包括1?010例患者。试验组采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单用替比夫定或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除联合用药vs.单用替比夫定的48周ALT复常率外,在12周、24周和48周的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以及其他ALT复常率等各项指标方面,试验组均优于单用替比夫定组/单用阿德福韦酯组(P<0.05)。定性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耐药发生率最低,且试验组并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相较于单用替比夫定或阿德福韦酯,联合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且安全性较好。受限于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上述结论尚需今后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2961-2962
选取入住本院进行治疗的78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血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均明显得到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白蛋白、尿蛋白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更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2%,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患者使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拉米夫定,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被广泛应用于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患者的疾病治疗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单药及其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30例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及29例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2组患者HBV-DNA转阴率、HBeAg阴转率、HBeAb转换率、ALT复常率。结果 HBV-DNA的阴转率联用组在治疗12、24、48、72周时分别为36.7%、46.6%、73.3%、76.7%;单药组分别为34.4%、44.8%、65.5%、51.7%,2组之间比较在72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48周之前2组HBV-DNA的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周时,联合组的HBeAg阴转率为39.9%,要显著高于单药组的17.2%(P〈0.05)。ALT复常率比较在12周时联合组的63.3%显著高于单药组的31.0%(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单药或联合拉米夫定均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联合治疗的疗效要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苦参胶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苦参胶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HBeAg与HBVDNA均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接受苦参胶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并与30例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疗程结束时,观察组HBVDNA阴转率为82.3%与对照组76.7%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HBeAg阴转率为58.8%明显高于对照组36.7%(P<0.01)。疗程结束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HBeAg与HBVDNA持续阴转率为61.8%、8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73.3%(P<0.01)。观察组HBeAg与HBVDNA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胶囊与拉米夫定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减少病毒耐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替比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优化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应答不佳的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09年8月间共26例阿德福韦酯治疗至少12个月且病毒学应答不佳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10 mg阿德福韦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600 mg替比夫定。肝功能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每3个月评估1次,乙型肝炎两对半和腹部B型超声每半年评估1次。结果在第1年的治疗期间,所有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均呈进行性下降,其中24例(92.3%)血清HBV DNA水平在联合治疗12个月时低于检测值下限,有25例(96.2%)患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复常。治疗6个月时,分别有7例(26.9%)和2例(7.7%)患者发生HBeAg消失和血清学转换;治疗12个月时,分别有11例(42.3%)和8例(30.8%)患者发生HBeAg消失和血清学转换。整个治疗期间,26例患者均未出现病毒学突破。结论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应答不佳时,加用替比夫定可有效控制病毒,使患者获得较好的病毒学、生化学和免疫学应答。  相似文献   

19.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澍 《临床医学》2001,21(1):3-5
目的:对新药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进行临床研究。方法:65例随机双盲对照法分成治疗组35例,用一般护肝药加拉米夫定100~150mg,qd,疗程1年;对照组30例用同样一般护肝药。结果:治疗组4个月时累计97.1%HBV-DNA和74.3%HBeAg阴转,85.7%ALT复常,12个月时累计72.7%HBV-DNA和52%HBeAg持续阴转,较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停药后半年仅11.4%HBV-DNA和8.6%HBeAg持续阴转,22.9%患者ALT保持正常。结论:拉米夫定确实能迅速明显抑制HBV,使HBV-DNA转阴,ALT复常,短期疗效显著,作用迅速,副作用轻,耐受性好,但耐药和停药后累计反跳率较高,远期持续有效仅22.9%,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和比较单用替比夫定与替比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我科门诊42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联合组和单用组.联合组22例,同时使用替比夫定及胸腺肽α1 52周.单用组20例,单用替比夫定600 mg/d,52周.定期检测肝功能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两组在治疗结束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肝功能复常率在26、52周差异无显著性(P>0.05).联合组HBV DNA阴转率在24周时为72.4%,单用组为5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第52周(86.2%vs 60%)时,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组与单用组HBeAg/抗HBe在第26周(31%vs10%),52周(44.8%vs 20%)时,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替比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性与耐受性良好,联合组在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和HBV DNA转阴率的疗效上显著优于单用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