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通过检测HBsAg阳性孕妇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DNA及所产新生儿脐血清HBV-DNA,探讨孕妇乙型肝炎感染状况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181例HBsAg阳性的孕妇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孕妇静脉血和新生儿脐血清HBV-DNA.结果 大三阳和小三阳孕妇分别占18.78%和70.72%,大三阳组孕妇血清和脐血清HBV-DNA阳性率分别为88.24%和50.00%,均明显高于小三阳组的39.06%和1.56%;血清HBeAg阳性组孕妇血清和脐血清HBV-DNA阳性率为89.12%和48.65%,高于阴性组的38.19%和1.39%;母血HBV-DNA高浓度(>1.00E+07)拷贝/ml组脐血清HBV-DNA阳性率为77.78%,高于中浓度(1.00E+03~1.00E+07)拷贝/ml和低浓度(<1.00E+03)拷贝/ml的7.14%.结论 血清HBeAg以及HBV-DNA可作为孕妇宫内感染率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乙肝病毒宫内感染与孕期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孕妇乙肝病毒感染 (HBV)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 ,以及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 (PCR)定性检测 2 0 0例大、小三阳的孕妇血清、乳汁 HBV-DNA,对 HBV-DNA阳性者孕 3月起 ,1次 /月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 2 0 0 U,直至分娩 ,分娩后 2 4h内 ,取新生儿末梢静脉血进行 HBV-DNA定性测定。结果 :10 0例大三阳孕妇血清 HBV-DNA阳性率为 86% ,10 0例小三阳孕妇血清 HBV-DNA阳性率为 3 6% ,两者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0 5) ;孕妇血清 HBV-DNA阳性者 ,其宫内感染率为 2 2 .95% ,孕妇血清阴性者 ,其宫内感染率为 5.13 % ,两者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0 5) ;孕妇血清 HBV-DNA阳性者 ,其乳汁 HBV-DNA阳性率为 16.3 9%。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阻断宫内传播。结论 :孕妇乙肝病毒感染可导致胎儿宫内感染 ,HBV-DNA阳性孕妇具有更强的传染性 ,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减少胎儿乙肝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妇乙肝病毒感染(HBV)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以及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定性检测200例大、小三阳的孕妇血清、乳汁HBV-DNA,对HBV-DNA阳性者孕3月起,1次/月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U,直至分娩,分娩后24 h内,取新生儿末梢静脉血进行HBV-DNA定性测定.结果100例大三阳孕妇血清HBV-DNA阳性率为86%,100例小三阳孕妇血清HBV-DNA阳性率为36%,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5);孕妇血清HBV-DNA阳性者,其宫内感染率为22.95%,孕妇血清阴性者,其宫内感染率为5.13%,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5);孕妇血清HBV-DNA阳性者,其乳汁HBV-DNA阳性率为16.39%.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阻断宫内传播.结论孕妇乙肝病毒感染可导致胎儿宫内感染,HBV-DNA阳性孕妇具有更强的传染性,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减少胎儿乙肝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4.
孕妇HBV感染模式与宫内感染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感染模式及其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孕妇及部分新生儿血清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PCR法检测血清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内HBV-DNA。结果孕妇HBV感染率为8.63%(264/3060),HBsAg阳性率为8.19%(251/3060),孕妇HBV感染模式有12种,以“小三阳”模式较多见,占孕妇感染总数的35.98%(95/264)。“大三阳”、“小三阳”孕妇HBV-DNA检出率分别为97.73%(43/44)和26.31%(25/9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BeAg(+)、血清HBV-DNA(+)及PBMC中HBV-DNA(+)孕妇宫内感染率分别为46.15%(6/13)、66.67%(8/12)、70.00%(7/10)。结论孕妇中存在一定数量和程度的HBV感染;感染模式以“小三阳”多见,“大三阳”孕妇体内HBV复制水平较高,易发生宫内感染。HBV宫内感染与孕妇HBeAg(+)及HBV-DNA(+)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孕妇乙肝感染状态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 将115例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的孕妇分为A组(乙肝HBsAg,HBeAg,HBcAb阳性组)、B组(乙肝HBsAg,HBeAb,HBcAb阳性组)、C组(HBsAg,HBcAb阳性组)、D组(HBsAg,HBeAg阳性组).对上述部分孕妇进行乙肝两对半及PCR-HBV-DNA值的检测,对其所生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h内进行乙肝两对半的检测.结果 乙肝大三阳(HBsAg,HBeAg,HBcAb阳性)孕妇与乙肝小三阳(HBsAg,HBeAb,HBcAb阳性)孕妇比较,新生儿发生宫内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6),乙肝孕妇体内HBV-DNA值>105基因拷贝/ml时发生新生儿宫内感染高于体内HBV-DNA值<105基因拷贝/ml(P=0.001).结论 乙肝大三阳孕妇或体内HBV-DNA载量高是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及时给予阻断,产后及时采取联合免疫措施,减少乙肝患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孕妇这一特殊人群乙肝病毒感染及免疫状况,为更好防治乙肝母婴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4 461例孕妇血清中HBsAg、HBsAb、HVeAg、HBeAb、HbcAb 5项乙肝标志物,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HBsAg阳性的孕妇血清进行HBV-DNA病毒载量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 461例孕妇的乙肝抗原抗体系统出现了10种模式.5项标志物全阴为76.96%;HBsAb阳性率为13.70%;HBsAg阳性率为7.15%;"大三阳"阳性率为2.38%;"双阳"阳性率为0.11%;"小三阳"阳性率为2.62%.在319例HBsAg阳性的孕妇中,血清HBV-DNA中,高度复制者占52.98%.结论 孕妇人群乙肝的免疫力明显低于其他人群,且其病毒复制水平远高于其他乙肝患者,提示应加强孕妇乙肝标志物筛查,发现患者并及时对初生婴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疫苗,遏制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在宫内感染监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FQ-PCR检测142例HBsAg阳性孕妇血清及其新生儿脐带血的HBV-DNA,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孕妇血清及其新生儿脐带血的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16.2)高于HBsAg的阳性率(9.85),P<0.01;血清HBeAg阳性孕妇,其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为41.0(16/39),高于HBeAg阴性孕妇组的阳性率6.80(7/103),P<0.01;新生儿脐带血的HBV-DNA阳性率随孕妇HBV-DNA含量增加而增加(P<0.01)。结论:孕妇血清HBV-DNA高含量是乙型肝炎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应用FQ-PCR检测新生儿脐带血HBV-DNA是监测乙型肝炎发生宫内感染的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HBeAg阳性孕妇对于新生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医院接诊的HBeAg阳性孕妇共120名为感染组对象,根据HBV-DNA载毒量分为低毒亚组69例以及高毒亚组51例,选取医院产检分娩的HBeAg阴性孕妇120例为对照组,应用PCR法检测孕妇和新生儿的HBV-DNA表达量,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表达情况,对比组间新生儿HBV相关血清标志物表达的差异,分析HBeAg阳性以及孕妇HBV感染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感染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为29.17%、HBeAg阳性率为39.17%、抗-HBc阳性率为32.50%、大三阳率为9.17%、小双阳率为33.33%、双阳率为8.33%、HBV-DNA阳性率为51.6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毒亚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为49.02%、HBeAg阳性率为50.98%、抗-HBc阳性率为43.14%、大三阳率为13.73%、小双阳率为54.90%、双阳率为15.69%、HBV-DNA阳性率为66.67%,高于低毒亚组(P<0.05);双变量相关分析法显示孕妇HBV-DNA表达量和新生儿HBV-DNA、HBsAg阳性、HBeAg阳性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妊娠期间孕妇HBeAg阳性能够增加新生儿感染HBV的风险,且孕妇HBV-DNA载毒量越高,新生儿感染HBV危险越高,积极阻断HBV母婴传播对于新生儿健康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V宫内传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不同乙肝病毒携带者阻断HBV宫内传播效果。方法:根据孕妇乙肝病毒携带状态不同分为甲、乙、丙3组,每组又根据孕晚期是否注射HB IG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娩时采脐静脉血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分别为13.33%和33.33%(2χ=7.52,P<0.01)。结论:单项HBsAg阳性及“小三阳”孕妇用HB IG阻断宫内传播效果较好,试验组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大三阳”孕妇HB IG阻断宫内传播效果较差,试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孕妇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探讨乙肝携带者孕妇PreS1-Ag与HBV-DNA和HBeAg之间的关联性,综合评估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方法:对3579例孕妇血清作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检测,筛查出HBsAg阳性标本再作PreS1-Ag和HBV-DNA测定,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579例孕妇筛查出302例HBsAg阳性血清。在302例HBsAg阳性孕妇血清中,PreS1-Ag检出率为60.6%,HBV-DNA检出率为56.0%,HBeAg的检出率为29.5%。PreS1-Ag在HBeAg阳性组和HBV-DNA阳性组中检出率均高于相应的阴性组(均为P<0.01)。在HBV-DNA阳性血清中,尤其在HBV-DNA低于5×104 copy/ml的低水平组中,PreS1-Ag的检出率显著高于HBeAg(P<0.01)。结论:与HbeAg相比,PreS1-Ag与HBV-DNA检测阳性率相关性更好,对乙肝携带的孕妇作PreS1-Ag检测有助于判断HBV在孕妇体内感染、复制的情况,从而更早采取措施阻断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1.
乙肝孕妇所生婴儿乙肝感染情况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孕妇不同的乙肝感染状态经被动免疫后所生婴儿乙肝感染情况。方法:将57例HBsAg阳性孕妇分为乙肝“大三阳”组及乙肝“小三阳”组,同时又分为被动免疫组和未被动免疫组。对被动免疫组从孕28周起1次/4周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U/次,共3次,对其所生的婴儿于生后24 h、6个月及1岁时测定乙肝“两对半”。结果:经被动免疫孕妇所生婴儿抗HBs抗体产生率明显高于未被动免疫组(P<0.05)。乙肝“大三阳”孕妇孕期经被动免疫所生婴儿抗HBs抗体的产生率明显高于未经被动免疫的乙肝“大三阳”孕妇所生婴儿抗HBs抗体的产生率。乙肝“小三阳”孕妇经被动免疫和未被动免疫所生婴儿抗HBs抗体的产生率及乙肝感染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被动免疫可以阻断乙肝宫内感染的发生,使婴儿在宫内得到被动免疫,乙肝“大三阳”孕妇是发生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失败原因。方法:选择HBsAg阳性、HBeAg阳性、HBV-DNA阳性孕妇218例,检测孕妇分娩前HBVDNA,新生儿(出生24h内且未进行阻断前)、7月龄及1岁时婴儿的HBsAg、抗HBs;所有新生儿出生后24h内在三角肌注射HBIG200IU,同时在大腿前部外侧肌内注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10μg,2周再注射同等剂量的HBIG,1、6月时分别注射同等剂量的乙肝疫苗。结果:孕妇分娩前血清HBVDNA含量>1×106copies/ml组7月龄、1岁时HBsAg阳性率分别为18.12%、19.38%,HBVDNA含量<1×106copies/mi组为7.50%、7.25%(P<0.05)。注射HBIG及乙肝疫苗后,宫内感染组7月龄、1岁时HBsAg阳性率分别为75.00%、74.19%,非宫内感染组为3.76%、4.19%(P<0.01)。结论:宫内感染及孕妇分娩前血清HBVDNA含量高是HBV母婴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采取综合措施可提高母婴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3.
胡洪波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2):2388-2389
目的探讨孕妇乙型肝炎血清学感染模式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ELISA法检测孕妇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HBsAg、HBeAg、HBeAb、HBcAb任一项阳性者,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脐血HBV-DNA。根据HBV-M不同模式将结果分为HBeAg(+)组、HBsAg(+)HBeAg(-)组、HBsAg(-)HBeAg(-)三组,比较各组脐血HBV-DNA阳性检出率及HBV-DNA定量结果。结果 722例受检孕妇中,93例脐血HBV-DNA检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12.9%,HBeAg(+)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其它二组(P〈0.001);三组脐血HBV-DNA对数均值分别为(4.85±1.29)、(4.35±0.98)和(3.75±0.40),HBeAg(+)组脐血DNA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二组(P〈0.001)。结论孕妇血清HBeAg(+)者新生儿宫内感染率较高,孕妇血清HBsAg(-)HBeAg(-)者新生儿亦存在宫内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1517例乙肝标志物和HBV-DNA定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HBV-DNA水平与HBV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1517例HBV感染者血清标本中HBV-DNA含量进行检测,同时用ELISA法检测其HBV免疫标志物。结果HBsAg、HBeAg、HBcAb阳性组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98.24%;HBsAg、HBeAg阳性组为100.00%;HBsAg、HBeAb、HBcAb阳性组为60.98%;HBsAg、HBcAb阳性组为37.71%;HBcAb阳性组为12.90%。结论患者血清HBV-DNA的阳性率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存在状态相关,采用FQ PCR法检测HBV-DNA能更准确、直接地反映体内病毒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孕妇这一特殊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分析孕妇HBsAg的阳性率,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障母婴健康和安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1354名孕妇血清学中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5项乙肝标志物,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乙肝标志物中出现12种模式,HBsAb373例,占27.54%,HBsAg阳性者192例,占14.18%,而大三阳孕妇有54例,占3.99%;乙肝小三阳93例,占6.87%;HBsAb阳性者373例,占27.55%。结论感染HBV的孕妇,应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双阳性孕妇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影响.方法 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双阳性孕妇为病例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但乙肝e抗原阴性的孕妇为对照组,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均采用3种不同的干预方式:乙肝免疫球蛋白 400U、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no-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干预,观察各组新生儿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检测情况.采用定性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 观察病例乙肝免疫球蛋白400U组新生儿21例,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检测均为阴性,未发现宫内感染者,追踪并复查仍未发现乙肝病毒抗原阳性者;观察病例乙肝免疫球蛋白 200U组新生儿22例,乙肝表面抗原均为阴性,1例乙肝e抗原阳性,宫内感染率为4.5%;病例no-乙肝免疫球蛋白组观察新生儿20例,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均为阴性,5例乙肝e抗原阳性,宫内感染率为25.0%;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组宫内感染率低于no-乙肝免疫球蛋白组,但无显著性差异(χ2=3.58,P=0.058).结论 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400 U和200 U对阻断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母亲宫内传播均有效果,乙肝免疫球蛋白400 U干预方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父亲单方为乙肝病毒感染者所分娩的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经乙肝疫苗或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后的阻断效果。方法:对66例脐带血HBV-DNA阳性的新生儿(由父亲HBsAg阳性,母亲血清HBVM及HBVDNA均为阴性的306个家庭)随访其经乙肝疫苗或乙肝疫苗与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后的阻断效果,随访时间为出生后7、9、12个月跟踪检测乙肝表面标志物的情况。结果:父亲单方为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新生儿HBV阳性率为21.6%;随访到12个月时,其新生儿HBV阳性者中HBsAg阳性率为9.1%;父亲HBVM不同结果与不同免疫干预的子代产生保护抗体的起始时间基本上均在婴儿出生后9个月,仅父亲为小三阳的这一组有27.3%在生后12个月产生保护性抗体。结论:母亲HBV标志物及HBV-DNA均为阴性,父亲为大三阳或小三阳所生的新生儿要按母亲HBV感染一样提供24 h内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免费接种;对生后9个月内的婴儿应加强防护,避免在保护性抗体未出现前过多地接触各种可能的血液体液暴露。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院就诊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其血清学标志物组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01年1月-2003年12月就诊患者中的42920例受检者的HBV血清学标志物。结果HBV现症感染率高达27,16%,其中HBsAg,HBeAg,HBcAb均为阳性者占10.06%;HBsAg,HBeAb,HBcAb均为阳性者占13.87%;单项HBsAg阳性或HBsAg与HBcAb2项结果阳性者占3.16%;HBsAg,HBsAb,HBeAg,HBcAb 4项结果阳性60.05%;HBsAg,HBsAb,HBeAb,HBcAb4项结果阳性占0.02%。结论所检人群中HBV感染率高,血清学标志物组型多,医院应高度重视,以避免就诊时发生医院内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