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锁骨骨折298例三种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锁骨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方法:2000/2006年我科对298例锁骨骨折,分别采用克氏针,钛合金重建钢板,镍钛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进行内固定治疗,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及内固定稳定情况的变化。结果:298例骨折均愈合,1例畸形愈合,均无伤肢功能障碍。结论:对锁骨骨折病例应视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早期功能锻炼,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锁骨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的最佳治疗方式。方法对98例锁骨骨折进行治疗,其中手术治疗46例,包括重建钢板固定20例,克氏针内固定12例,锁骨钩钢板固定8例,记忆舍金固定6例;非手术治疗52例,8字绷带固定。结果5种方法疗效相似,2种钢板固定和记忆合金固定法的生活质量高于单独克氏针内针固定者;非手术治疗对于移位较轻或复位后较稳定的骨折有较好效果。结论锁骨骨折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个体化分析,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才能有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在手术治疗中,在经济条件许可条件下,可优选记忆合金固定法治疗。  相似文献   

3.
我院I998/2008年采用克氏针、重建钢板、记忆合金环抱器、锁骨钩钢板等内固定方法,手术治疗锁骨骨折130例,现就疗效及并发症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原因。方法对我院2002年3月~2009年5月收治的18例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骨不愈合原因中螺钉松脱、钢板松动7例,骨质吸收缺损5例,克氏针并钢丝断裂成角畸形、钢板断裂、普通髓内钉固定不稳定各2例。本组均行2次手术治疗,取出原内固定物,重新复位、自体骨移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随访10~14个月,全部骨性愈合。结论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与多种因素有关。仔细的术前计划、内固定物的选择、准确的骨折复位、稳定的固定,尽量减少软组织的损伤和一期骨移植,可避免或减少骨不愈合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对于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与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对于跟骨关节骨折长期预后的影响仍然存在一定争议,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是一种创伤较小且简便的跟骨骨折修复方法,但是克氏针固定效果并不佳,需要联合外固定治疗,因此严重限制了患者早期活动以及负重行走。目的:对比分析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与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修复跟骨关节骨折的预后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唐山市丰南区医院收治的跟骨关节骨折患者62例,根据修复方案分为两组,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组29例,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组33例。对比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组与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组Gissane角、Bohler角、跟骨高度、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后1年随访足踝功能AOFAS评分的差异。结果与结论: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组治疗后的Gissane角、Bohler角及跟骨高度显著大于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组(P<0.05);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组治疗后1年随访的足踝功能AOFAS评分显著高于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组(P<0.05)。提示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能够恢复跟骨及距下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术者操作熟练可以确保手术安全性,对于跟骨骨折预后改善明显,优于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  相似文献   

6.
锁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所有骨折的5.9%[1],治疗方法主要分为手法整复外固定和内固定两种方法。我院2001年12月至2005年12月手术治疗锁骨骨折183例,其中锁骨带外石膏固定37例,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57例,重建钢板内固定23例,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66例。现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7.
背景:重建钢板螺钉内固定的松动、钢板段裂是影响骨折愈合的最常见的因为.镍钛形态记忆合金环抱器由于具有优良的力学特性、生物相容性和低生物蜕变性使其在骨折内固定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目的:比较镍钛形态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与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有移位或粉碎性尺桡骨中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兰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004-04/2009-03收治的尺桡骨中段骨折患者56例,镍钛形态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组26例,重建钢板内固定组30例.所有患者分别在内固定后第1,2,4,6,12个月随访,采用Anderson标准进行前臂功能优良率评定.结果与结论:与重建钢板相比,镍钛形态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有移位或粉碎性尺桡骨中段骨折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小(P<0.05),适应证广,内固定后前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两组住院时间、内固定取出时间、内固定后骨折愈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有移位或粉碎性尺桡骨中段骨折的疗效优于重建加压钢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应用环抱器与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26例Vancouver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例采用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17例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对于存在骨缺损者予以同种异体骨植骨。结果:随访6个月~5年,患者均I期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7个月,平均4.8个月。无感染、畸形愈合和骨不连,无假体松动、下沉及钢板断裂等并发症。结论:两种固定方法治疗Vancouver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均可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具有可以微创操作、软组织损伤小、固定坚强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克氏针加钢丝固定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粉碎性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改良克氏针加钢丝固定和重建钢板两种方法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克氏针加钢丝固定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优良率为88.9%,明显优于重建钢板治疗组71.1%。且延迟愈合、骨不连、血管神经损伤和术后感染等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重建钢板治疗组(P<0.05)。结论与重建钢板相比,改良克氏针加钢丝固定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具有临床疗效好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脱位的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对98例锁骨骨折脱位采用手术治疗,锁骨骨折(不含远端)使用克氏针髓内固定32例,钛板重建内固定39例。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9例,钩钢板内固定16例,胸锁关节脱位1例克氏针内固定,2例行“T”型钢板内固定。术后随访,比较疗效。结果:使用钉板系统内固定的手术效果较传统的克氏针内固定为佳。结论:单纯的锁骨骨折手术首选重建钢板,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住选择钩钢板为佳,胸锁关节脱位优先考虑“T”型钢板作内固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四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用手术方法治疗锁骨骨折160例.其中克氏针钢丝内固定134例,重建钢板或锁骨钢板内固定11例,螺钉经锁骨与喙突固定12例,锁骨钩钢板内固定3例,术后随访回顾性分析四种内固定方法的适应证、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所有骨折均愈合,且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锁骨骨折的手术方式由骨折部位及粉碎程度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兔断肢再植实验中使用钢丝加记忆合金环抱器的骨固定方法的不同生物力学变化对手术成活率的影响。方法32只兔,分4组,每组8只,在兔大腿断肢再植实验手术骨固定中,分别行双克氏针固定,微型钢板固定,单独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钢丝纵向固定加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结果克氏针组、微型钢板组、记忆合金环抱器组、钢丝加记忆合金环抱器组成活率分别为0,38%(3/8),38%(3/8),100%(8/8);成功率为0,12%(1/8),38%(3/8),100%(8/8)。钢丝纵向固定加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法在实验的骨固定中平均固定时间为11min,其成活率及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χ2=16.76~22.51,P<0.01)。结论在兔断肢再植实验的骨折固定实验中应用钢丝纵向固定加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方法,能够提高实验兔的成活率,并有助于术后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克氏针与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以明确手术适应证,选择最佳固定方法。方法:1996年1月~2005年6月,采用克氏针与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158例.其中新鲜骨折128例,陈旧性骨折30例。比较2种固定方法.骨折愈合时间,肢体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时间平均6~18个月。158例骨折均愈合,克氏针组100例平均4个月,钢板58例平均2.5个月;肢体及肩关节功能.克氏针组100例中75例,术后4个月基本恢复正常.钢板组58例1个月全部恢复正常。结论:无论是新鲜骨折或陈旧性骨折者,钢板固定均优于克氏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尺桡骨骨折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30例尺桡骨骨折切开复位后.桡骨选用重建钢板固定,尺骨用克氏针固定;术后辅助石膏托外固定,观察骨折愈合及前臂功能恢复情况.结 果27例解剖复位,3例功能复位;术后3~5个月骨折愈合,前臂及肘腕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结论 重建钢板联合克氏针治疗尺桡骨骨折是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手术治疗锁骨骨折失误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自 1992 - 0 1~ 2 0 0 0 - 0 1共收治锁骨骨折 16 1例 ,其中有11例术中和术后处理欠妥和失误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8例 ,女 3例。年龄 2 1~ 47岁 ,平均 34 .5岁。骨折类型 :粉碎性骨折 7例 ,斜形骨折 4例。手术方法 :克氏针内固定9例 ,重建钢板 1例 ,动力加压钢板 1例。本组中 5例手术后克氏针退出 ,骨折移位 ,再次手术更换较粗克氏针 3例 ,改用重建钢板内固定 1例 ,1例针尾部皮肤溃破感染 ,4周后拔掉克氏针改用外固定 ,换药后伤口及骨折愈合。1例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后 16 d,钢板近端螺钉松动 ,部分脱出 ,骨折移位 ,再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钢丝及钢板螺丝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102例。结果:随访1~6个月,无一例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无克氏针脱出及钢板螺丝钉断裂,所有病例上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内固定治疗位效果佳,固定可靠,无畸形愈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断肢再植实验中选择不同股骨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兔断肢再植实验中使用钢丝加记忆合金环抱器的骨固定方法的不同生物力学变化对手术成活率的影响。方法:32只兔,分4组,每组8只,在兔大腿断肢再植实验手术骨固定中,分别行双克氏针固定,微型钢板固定,单独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钢丝纵向固定加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结果:克氏针组、微型钢板组、记忆合金环抱器组、钢丝加记忆合金环抱器组成活率分别为0.38%(3/8),38%(3/8),100%(8/8);成功率为0.12%(1/8),38%(3/8),100%(8/8)。钢丝纵向固定加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法在实验的骨固定中平均固定时间为11min,其成活率及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X^2=16.76~22.51,P&;lt;0.01)。结论:在兔断肢再植实验的骨折固定实验中应用钢丝纵向固定加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方法,能够提高实验兔的成活率,并有助于术后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手术治疗锁骨骨折4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如何根据锁骨骨折不同类型选择不同手术及内固定方法,以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方法:2001年1月至2006年11月,对45例锁骨骨折手术病例进行跟踪随访,评定疗效,其中普通钢板内固定25例,重建钢板3例,钩钢板2例,动力加压钢板2例,克氏针内固定4例,骨圆针加植骨1例,经皮螺钉6例,克氏针加张力带2例.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2~27个月),出现克氏针、钢板松脱4例,其中需再手术内固定加植骨3例(1例钢板断裂并移位).按连学全功能评定标准总优良率为95%.结论:根据锁骨骨折的部位、类型、损伤程度及全身状况,结合患者的年龄、经济承受力、职业要求及医生的经验和习惯,选择相应的手术及内固定方法,均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比较骨圆针、重建钢板及记忆合金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优缺点。方法:选择锁骨中段及中外1/3交界骨折病人,随机分成三组,分别行骨圆针、重建钢板及记忆合金接骨板内固定,对三组病人术前的一般情况,术中及术后的部分指标、并发症、疗效等作比较分析。结果:三组病人术前的一般情况经X2检验,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骨圆针组优良率77.1%,重建钢板组优良率93.0%,记忆合金接骨板组优良率92.7%。骨圆针组的优良率及并发症率与重建钢板组及记忆合金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而重建钢板组与记忆合金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建钢板及记忆合金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与骨圆针固定相比,具有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乐国平  张明 《实用医学杂志》2013,29(7):1142-1144
目的:探讨Vancouver 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FF)治疗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收治1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PFF患者,Vancouver B1型8例,Vancouver B2型5例,Vancouver B3型2例.Vancouver B1型均采用切开复位记忆合金环抱钢板内固定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Vancouver B2、B3型予全髋关节生物型假体翻修结合记忆合金环抱钢板内固定同种异体骨植骨.结果:术后切口均为一期愈合,15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 30个月,平均25个月,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82.4分,均达到临床骨性愈合.结论:根据PFF术前的不同分型,应选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记忆合金环抱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术在PFF Vancouver B型骨折的应用中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