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万丽丽  郭澄 《中国药房》2006,17(8):627-628
中药药动学是用来研究中药的活性成分、组分、有效单体及复方体内动态变化过程和规律及体内浓度-时间关系的一门学科,以阐明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动力学特征,并根据数学模型提供重要的药动学参数,为药物的初步筛选、剂型设计、质量评价及给药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临床药动学研究可以指导临床用药。使药物的使用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同时药动学的研究对复方的组方原理、药物作用机制以及药物相互作用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中药药动学研究起步较晚,特别是复方成分复杂,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大多数尚不明确,使药动学研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促使我们要结合中药作用的特殊性,开创有特色的精密的研究方法,一方面是对药动学研究的丰富;另一方面也为中药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徐小燕  ;潘林梅 《中国药房》2009,(24):1919-1920
目的:加强中药临床药动学的研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分析近年来中药药动学、中药临床药学的研究现状,提出中药临床药动学的思考与展望。结果与结论:中药临床药动学的研究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量化的数据和证据,深入开展该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中药药动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中药药动学)是借助于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草药活性成分、组分、中药单方和复方在动物或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或时效关系,并用数学函数加以定量描述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中药药动学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内容涉及生物利用度、毒动学、透皮吸收药动学、群体药动学、时辰药动学、证治药动学、活性成分在肠道的代谢处置和在体液中浓度的测定等。中药药动学的研究对阐明和揭示中草药作用机制及其科学内涵,设计及优选给药方案,促进中药新药开发和剂型改进及…  相似文献   

4.
中药药动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聂继红  王萍 《中国药房》2007,18(6):470-472
中药药动学是近10余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药学新领域,主要研究中药单体、单方、复方在体内过程动态变化的规律,并将研究结果用数学方程和相关药动学参数来表达,反映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具有整体、综合、动态和定量的特点。影响其特征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体差异、年龄、疾病和生理等方面。其研究对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组方原理、作用机制,指导中药新制剂的研究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药药动学研究方法主要有体内药物浓度法和生物效应法两大类。体内药物浓度法主要适用于有效成分明确的中药;…  相似文献   

5.
中药药动学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中药药动学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迅猛发展及新学说的不断提出,中药药动学的研究已有突破性的进展。本研究在参考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针对近年中药药动学提出的新学说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是我国传统的治疗药物。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检测手段的不断提高,其药动学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已成为中药领域一个新的重要研究方向;这对促进中药药理学的发展与成熟,使传统复杂方剂体系走向国际系统研究领域,均具有重要意义。现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中药药动学是结合中医中药理论特点,将药物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中药,从方剂物质基础、方剂体内活性成分分析、及其药动学参数等方面入手,力图阐明君臣佐使组成原则及其科学内涵。1研究理论1·1证治药动学“证治药动学”是我国学者黄熙提出的将“…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药有效成分及单方药动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药复方药动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医药学者们的重视。现通过查阅近几年来有关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的国内外文献,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为解决其中一些关键问题的方法提供新的思考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是我国传统的治疗药物。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检测手段的不断提高,其药动学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已成为中药领域一个新的重要研究方向;这对促进中药药理学的发展与成熟,使传统复杂方剂体系走向国际系统研究领域,均具有重要意义。现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艳  ;杜冠华  ;王少华 《中国药房》2009,(36):2873-2876
中药复方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它基于辨证的思想观点,按照“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相须、相使、相恶”的作用规律,选择恰当的药物定量配伍而成,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具体体现。药动学则以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为目的,所得参数可以增强临床用药可控程度,提高有效性,增加安全性,减少毒副作用。中药复方药动学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复方药效的物质基础、方剂组方原理及配伍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的相关文献的研读,综述了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及不断涌现的一些新学说和新方法,讨论了目前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的难点及热点,阐明了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概述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的几种方法,包括生物效应法、血药浓度法、中药复方多效应成分整合药动学及中药复方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阐明各自的特征及优缺点,并对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郑世瑞  李俊  宋珏 《安徽医药》2010,14(11):1243-1245
近年来,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针对中药复方药动学提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思路。本文综述了关于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的新思路,并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13.
14.
殷锦锦  周本杰 《中国药房》2012,(47):4503-4505
目的:为中药复方药动学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10年来有关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的国内、外文献,对其研究方法和存在困难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结果与结论:中药复方药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体内药物浓度法和生物效应法,其研究有自身的特殊性,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应运用相关技术揭示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和内在过程,建立符合中药复方特征的药动学研究与评价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药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其药效是其中多种化学成分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综合效果。中药药动学研究经历了从“单成分、单靶点”到“多成分、多靶点”的转变,相应的药动学评价模式也经历了相似的发展过程,从最初针对单体成分的药动学研究,到以单成分研究单味中药及复方的药动学,再到多组分整合药动学,以及之后的以药动学一药效学结合模式评价复方药动学。对以上中药药动学评价模式的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药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其药效是其中多种化学成分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综合效果。中药药动学研究经历了从“单成分、单靶点”到“多成分、多靶点”的转变,相应的药动学评价模式也经历了相似的发展过程,从最初针对单体成分的药动学研究,到以单成分研究单味中药及复方的药动学,再到多组分整合药动学,以及之后的以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式评价复方药动学。对以上中药药动学评价模式的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药复方的临床药动学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8.
中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模式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中药多成分间相互作用也会导致中药有效单体成分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改变,使治疗失败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因此,本文集中介绍了药动学方面的中药多成分相互作用,并对其潜在机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9.
妊娠妇女合理用药是医生和药师必须认真对待的临床问题。妊娠期间体内大多数组织器官都会发生解剖和生理学的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体内过程,最终导致生物利用度的变化。因此为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孕期可能需要剂量调整。过去的十几年中建模与仿真技术在新药研发和临床治疗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展,例如用群体药动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 PPK)和生理药动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s,PBPK)建模方法来设计特殊人群的给药方案。严谨设计和验证的模型能有效弥补临床试验的不足,为临床研究方案设计提供极有价值的参考,甚至替代部分临床试验。本文将介绍妊娠期影响药物药动学性质的生理学变化,并综述PBPK模型在妊娠期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0.
吕莉  韩国柱 《医药导报》2013,32(7):910-915
通过查阅文献,综述近年来中药药动学研究中生物分析和实验技术的某些研究进展,包括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柱后荧光衍生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生物测定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和微透析技术等,以期为中药药动学的研究提供技术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