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92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Huang BJ  Lu C  Xu YY  Zheng XY  Xu HM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3):192-195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为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施行根治手术、临床病理资料完整、检取淋巴结总数在15枚以上的292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站、号淋巴结转移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14.7%,其中黏膜内癌为6.4%,黏膜下癌为22.4%。多因素分析表明:浸润深度、淋巴管癌栓是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各站、号淋巴结转移率为:第Ⅰ站12.7%,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第6、3、4、1、5号淋巴结;第Ⅱ站7.2%,频率依次为第7、8a号淋巴结;第Ⅲ站0.34%。癌灶最大长径≤2.0cm伴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均为凹陷型;伴淋巴结转移的隆起型早期胃癌最大长径均≥3.0cm。结论癌灶最大长径≤2.0cm、隆起型、黏膜内癌应行缩小手术;癌灶最大长径≤3.0cm的凹陷型或〉3.0cm的隆起型应行D1+第7、8a号淋巴结清除术;对于〉3.0cm的凹陷型癌应选择标准根治术(D2)为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 对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01年7月至2007年7月期间手术治疗的177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177例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3%,第一站(N1)和第二站(N2)的转移率分别为13%和3%.单因素分析发现,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3/88)和22%(20/89)(X2=14.222,P<0.01);肿瘤长径小于2cm和2cm以上的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4/117)和32%(19/60)(X2=27.992,P<0.01);分化型胃癌与未分化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3/81)和21%(20/96)(X2=11.402,P=0.001);大体分型I型、Ⅱ型和Ⅲ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3%(2/6)、8%(7/99)和19%(14/92)(X2=8.172,P=0.014).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肿瘤长径大于2cm(OR=8.408,P<0.01)、侵及黏膜下层(OR=5.926,P=0.009)和未分化型胃癌(OR=4.880,P=0.020)为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长径和肿瘤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157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0月至2005年10月间经手术治疗的157例EG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患者3年、5年的生存率。结果157例EGC患者有22例(14%)伴有淋巴结转移,其中黏膜癌2例(2.4%),仅累及N1淋巴结;黏膜下癌20例(27.0%),除累及N1淋巴结外,有7例同时累及N2淋巴结;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小胃癌(直径小于或等于0.5cm)者未见有淋巴结转移:直径小于或等于2.0cm和大于2.0cm的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4%和2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分化EGC未见淋巴结转移;中分化及低分化EGC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1.1%和20.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9例出现脉管癌栓.其中4例伴淋巴结转移。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癌栓均为影响EG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伴有淋巴结转移的EGC患者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1.6%和79.5%,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95.7%和93.2%(P〈0.01)。结论EGC的淋巴结转移主要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脉管癌栓及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应根据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合理选择EGC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在早期胃癌中的表达及探讨其与早期胃癌血管增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7例早期胃癌VEGF家族的表达及肿瘤血管计数,并将其家族表达与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组织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VEGF家族的表达与肿瘤部位及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VEGF-A和C的表达与胃壁静脉浸润、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在浸润阳性或淋巴结转移阳性肿瘤中,VEGF-A和C表达阳性率较高(P<0.05)。VEGF-C表达阳性肿瘤多位于黏膜下(P<0.05)。VEGF-A、B、C与微血管计数有关,阳性表达肿瘤内血管计数明显增多(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VEGF-C表达是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术前对肿瘤组织进行VEGF-C的检测有助早期胃癌术式的选择及术后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5.
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回顾我院1994年1月至2003年5月间608例胃癌术后病理资料,分析各组淋巴结的转移率,并用二值Logistic回归似然比法分析与第7~9组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因素。结果本组608例中,第3组淋巴结转移率最高,为444%,其次为第15组的432%。第7、8、9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72%、248%和207%,3组综合转移率为375%。与第7~9组淋巴结综合转移密切相关的因素有第1~6组淋巴结综合转移情况和肿瘤的浸润程度(P<005)。第7~9组淋巴结有转移时,预测第1~6组淋巴结有转移的准确率为822%,假阳性率为15%;第7~9组淋巴结无转移时,预测第10~16组淋巴结无转移的准确率为593%,假阳性率为127%。结论第7~9组淋巴结有类似前哨淋巴结的作用,术中病理活检有利于指导胃癌术式的选择。胃下部癌第7~9淋巴结有转移时宜常规清扫第15组淋巴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EGC)淋巴结转移(LNM)的危险因素并建立LNM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427例行胃癌根治术EG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EGC发生LNM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建立EGC的LNM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检验诊断效能并收集133例EGC病例进行外部验证该模型。结果:本组EGC患者的L...  相似文献   

7.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学分析及其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0月至2000年10月外科手术切除294例EGC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结果本组294例EGC[黏膜内癌(M癌)129例、黏膜下层癌(SM癌)165例]中,M癌、SM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3%、18.2%。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类有明显的关系(P<0.05),其中M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发生在未分化型癌(8.6%)及陷凹型癌(6.3%)中,而SM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肉眼分型则无明显的关系。结论EGC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浸润深度、组织学分型有明显的关系。对于EGC的手术要考虑癌灶的形态、分型、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胃癌孤立性淋巴结转移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胃癌孤立性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49例孤立性胃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跳跃性转移与非跳跃性转移两组之间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差别。结果 本组孤立性淋巴结转移率为13 5%,跳跃性转移发生率为4 4%。非跳跃性转移组33例,以第3、6组常见;跳跃性转移组16例,以第7组常见。位于第二站者14例,位于第三站者2例(均为第12组)。与非跳跃式转移组相比,跳跃式转移与肿瘤浸润全层(χ2 =5 08,P=0 016)以及肿瘤大小(t=2 215,P=0 032 )均有显著相关性。两组复发率和生存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孤立性淋巴结转移以胃周为主。跳跃式转移与肿瘤浸润全层及肿瘤大小有关,以胃左动脉周围淋巴结多见。D2 根治术加第12组淋巴结清扫有利于预防跳跃性转移灶的残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胃癌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淋巴结转移数量对预后影响的优化分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2月至2021年12月外科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34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第八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指南N分期标准分为T1N1与T1N2+组,其中T1N1组140例,T1N2+组208例。采用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早期胃癌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log-rank检验筛选淋巴结转移数量对预后影响的最优分类。结果:T1N1组3年总体生存率高于T1N2+组(83.9%vs.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N分期、肿瘤大小、脉管癌栓与早期胃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远期预后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6月至2000年6月收治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对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与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的病理特征及5年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有关,有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分别是72.4%和92.5%。淋巴结转移≥4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1~3淋巴结转移者,分别是50.0%和84.2%。结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对淋巴结转移广泛的早期胃癌应采取以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胃下部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胃下部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指导合理清除淋巴结的意义。方法:通过185例D2以上手术切除的转移淋巴结资料,对各站、各组转移淋巴结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胃下部癌淋巴结转移常分布在第Ⅰ、Ⅱ站各组淋巴站,其中No.6最多,No12-14v各组亦有一定的转移率;(2)第I站各组淋巴结转移后,易发生第Ⅱ站No.7及No.8a淋巴结转移;(3)第Ⅱ、Ⅲ站中存在两个中间淋巴结群,一个由No.1、No.7及No.9组成,另一个由No.8a及No.12组成。No3、No.4d、No.6及No.4d可分别预测No.8a、12群及No.1、7、9群转移;(4)跳跃转移占10.3%,其中超越第Ⅱ站4例。结论:(1)胃下部癌根治术应强调扩大清除淋巴结,范围至少达D2,并应注意彻底清除No.6、No.7及No.8a;(2)日本胃癌处理规约第12版规定的胃下部癌D2清除范围欠充分,部分病例需清除No.12-14v;(3)中间淋巴结群No.8a、12群及No.1、7、9群应整体清除,No.3、No.4d、No.6术中活检,预测它们的转移有一定的临床价值:(4)D2清除术的有效性受跳跃转移的干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cadherin(E-cad)在胃癌原发灶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及淋巴结转移规律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E-cad在10例正常胃组织和68例胃癌原发灶中的表达情况,对胃癌标本行系统病理学检查,结果:正常胃组织均显示清楚的细胞膜染色,胃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E-cad异常表达率分别为52.9%(36/68)和63.2%(24/38)(P>0.05),均和正常胃组织有显性差异(P<0.01),E-cad异常表达率与胃癌类型无关(P>0.05)和PTNM分期及淋巴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E-cad基因为一肿瘤抑制基因,是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预测胃癌转移潜能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胃癌淋巴结转移预测的 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较准确地预测胃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标志.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方法检测 43例胃癌组织中的乙酰肝素酶 mRNA表达,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 SP法)检测胃癌组织中 CD44v6、基质金属蛋白 (MMP)-7、 nm23和 syndecan-1蛋白表达情况,并结合可能影响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指标,寻找影响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客观指标.结果 43例胃癌患者中 27例( 62.8%)有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度是( 36.3± 30.8)%,中位数是 19.0%.胃癌淋巴结转移潜在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有无浆膜浸润、乙酰肝素酶表达、 CD44v6表达、 nm23表达和 syndecan-1表达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二值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nm23、 syndecan-1和有无浆膜浸润是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其优势比分别为 0.168、 0.126和 22.546.结论有浆膜浸润的胃癌和 nm23、 syndecan-1蛋白阳性表达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对无浆膜浸润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行D2或D2以上胃癌根治术、且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616例无浆膜浸润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接受相同术式的有浆膜浸润的162例胃癌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无浆膜浸润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7.9%,明显高于浆膜浸润组的37.3%(P<0.01).不同浸润深度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T1a(M)95.6%,T1b(SM) 92.5%,T2(MP)73.5%,T3(SS) 62.7%,T4(SE、SI) 37.3%.按日本第13版《胃癌处理规约》,N0、N1(第1站)、N2(第2站)和N3(第3站)无浆膜浸润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1.5%、75.3%、54.8%和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第7版TNM分期,N0、N1(1~2枚)、N2(3~6枚)、N3a(7~15枚)和N3b(15枚以上)无浆膜浸润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1.5%、83.6%、59.8%、17.2%和11.8%,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是无浆膜浸润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P<0.0l).结论 无论是按转移淋巴结的范围还是数量进行评价,淋巴结转移均能对无浆膜浸润胃癌患者的预后作出较好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