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发病、处置过程,为制定疾病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全国登革热监测方案对病人血清进行抗体快速检测和PCR核酸检测。结果 3名患者在菲律宾旅游回国后,出现登革热症状,血样检测登革热病毒核酸阳性3人、IgM抗体阳性1人、IgG抗体均阴性。结论此起疫情为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强外环境整治及蚊媒的监测,防止输入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3年南宁口岸回国人员中发现的5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出入境登革热监测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3年南宁口岸回国人员体检中发现的5例登革热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同时采用ELISA法和实时荧光RT-PCR两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5例病例均为输入性实验室确诊病例,来自登革热疫区,出现乏力、发热、头痛等临床症状,4例患者的DEV-IgM呈阳性,1例呈阴性,5例的登革病毒实时荧光RT-PCR结果均呈阳性.结论 荧光RT-PCR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适用于登革热早期诊断.近几年南宁市报告的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增多,应加强进出口岸及边境地区的监测和防控,避免出现因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感染或局部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3.
昆明市2005~2010年输入性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智杰  吴超  陈志辉  刘宏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3):411-412,415
目的分析昆明市2005~2010年输入性登革热监测数据,提出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收集昆明市近6年输入性登革热监测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对2005~2010年昆明市输入性登革热疫情数据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昆明市2005~2010年共报告输入性登革热病例44例,年均发病率为0.05/10万,每年发病率波动在0~0.1/10万之间。其中5~11月是发病高峰;20~49岁年龄组年均发病率最高,发病主要人群为到登革热疫区的务工、经商和旅游人员。结论昆明市登革热的主要防控策略是在流行季节做好监测报告工作,发现病例及时处置,防止登革热的局部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浙江省2005-2013年输入性登革热疫情进行流行特征分析,提出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收集浙江省2005-2013年登革热疫情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浙江省2005-2013年共报告登革热294例,除2009年一起在输入性病例后造成本地196例发病的暴发疫情外,其余98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其中97例是境外输入。输入性病例数每年波动在2~39例之间;7—10月是发病高峰;20~49岁人群发病数最多,发病主要人群为到登革热疫区的务工、经商和旅游人员。结论浙江省每年发生登革热输入疫情较为频繁,引发本地感染风险较大,需要加强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5.
赵中飞  何均 《现代预防医学》2015,(14):2624-2625
摘要:目的 查明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原因。方法 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例血清进行登革热抗体快速检测和PCR核酸检测。结果 患者在柬埔寨务工回国后,出现登革热症状,血样检测登革热病毒核酸阳性、IgM抗体阳性;疫情发生后,诸暨市迅速启动《诸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置预案》,患者经住院隔离治疗后1周痊愈出院;对患者居住地开展以灭蚊为主的群众性爱国卫生活动,10月24日蚊幼指数监测结果BI(布雷图指数)为2,属于安全范围;全市各医疗单位加强对发热病例的检测,在1个最长潜伏期内无二代病例发生,疫情得到控制。结论 此起疫情为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登革热防治知识的培训,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加强外环境整治及蚊媒的监测,防止输入性疫情的扩散。  相似文献   

6.
正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下辖三区一县,人口220万,总面积2 741 km2[1]。淮北市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主要表现为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暖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2018年6月7日,淮北市人民医院报告接诊了1名从泰国旅游后返回淮北的登革热疑似患者,接报后,疾控人员立即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确认该患者血清登革热病毒核酸阳性,诊断为登革热病例。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2012年11月6日,溧阳市人民医院电话报告1例疑似登革热病人住院就诊,病人的血清标本已送至江苏省疾控中心检测。为探明病因,常州市和溧阳市疾控中心联合展开了流行病学调查处理。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收集病例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其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用登革热流行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防止输入性传染病在境内传播。方法口岸查验、实验室检测和快速联控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口岸传染病防控模式。结果分别从来自泰国的中国籍游客和来自马来西亚的马来西亚籍商务人员中各查获1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成功地阻断了可能造成的输入性登革热境内传播疫情。结论口岸查验、实验室检测和快速联控三位一体是口岸传染病防控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本区2005年以来报告和管理的输入性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为输入性登革热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收集本区2005—2011年报告和管理的12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29.3岁。患者的输入国为东南亚国家,1例在海南旅游期间发病。12例患者均有明确的蚊子叮咬史,急性发病,首发症状为发热。8例患者有头痛表现,5例患者出现恶心症状,4例患者出现皮疹、背部压痛,其余与登革热相关的临床表现还有眼眶痛、肌肉关节痛等。登革热ELISA检测结果:IgM+IgG阳性6例,仅IgM阳性3例,仅IgG阳性2例,二者均阴性1例。结论长宁区输入性登革热的风险长期存在,对于在疫区居住、旅游和不明原因的发热患者,应考虑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可能并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开展厦门市 1例输入性登革热流行病学调查并评价预防效果。 [方法 ]按《福建省登革热病防治方案(试行 )》进行调查。对 3个潜在疫点 (包括患者住宿村庄以及经治医院 )开展流调和病媒消杀以及卫生宣教。[结果 ]系输入性登革热病例 ,住院 1周后治愈出院。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和容器指数分别是 3 4、 3 4和 7 5 ,叮刺率为 0只 /人工·小时。控制了疫情。[结论 ]加强政府领导 ,动员居民灭蚊和清除孳生地 ,组织卫生宣教 ,能够迅速控制继发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11.
同安区首例输入性登革热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 9月 18日下午 3时 ,同安区卫生防疫站接到市卫生防疫站疫情通知 ,同安区莲花镇窑市村 17组一位村民 ,男性 ,42岁 ,于 9月 17日经省卫生防疫站检测血清登革热病毒IgM和IgG抗体呈弱阳性 (金标法 )。患者系外务劳工 ,常住孟加拉国达卡市。 9月 11日以发热、四肢乏力和肌肉酸痛 4d住厦门闽海医院。患者自诉于 2 0 0 2年 9月 7日下午 2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 ,体温 3 9℃ ,伴有恶寒 ,两侧太阳穴隐痛 ,四肢无力 ,双小腿肌肉酸痛不适 ,在当地医院求治 (具体用药不详 ) ,体温下降。于 9月 8日回国 ,回国当日上午 7时又出现高热 ,在当地卫…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1月,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人民医院收治1例缅籍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笔者现将其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10年9月8~10日,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通过网络和电话发现2例印度出差返黔疑似登革热病例.为了进一步核实疫情及波及范围,及时控制疫情发展,2010年9月10日下午,贵阳市疾控中心相关人员组成现场流行病调查组分别前往两患者住处进行调查处理.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10月25日,河北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接诊了一位乍得籍发热患者,该患者是来保定市某高校参加短期培训交流的乍得官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为登革热和恶性疟混合感染病例,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34岁,乍得人,6 d前(10月19日)患者外出参观考察后突发高热,体温最高40℃,伴头痛、眼眶痛、全身关节、肌肉剧烈酸痛,持续高热,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江苏省输入性登革热流行状况和疫情变化特点,为制订登革热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江苏省2011—2017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的登革热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7年江苏省共报告输入性登革热病例86例,以轻型病例为主,无死亡病例,总体报告病例数呈上升趋势(P=0.016)。有明确输入来源81例,除广东省输入3例外,其余均为境外输入病例,主要以亚洲为主(68例,占83.95%)。全年均有病例输入,6—11月为高峰(占71.4%);报告地区以南京、常州、苏州等地为主;男女比为3.56∶1,20~49岁年龄组占84.88%,职业以工人(20例,占23.3%)、农民(14例,占16.3%)、家务及待业(13例,占15.1%)较多。临床诊断5例,实验室确诊81例。结论江苏省登革热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呈现逐年增多趋势。应贯彻"早发现、早评估、早预警、早行动"原则,减轻登革热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深圳市宝安区疑似登革热疫情波及范围,以对疫情的发展趋势进行风险评估。方法建立病例定义,运用描述流行病学对患者的流行病学联系进行分析,并对疫情的扩散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该起登革热疫情共有2名病例,发病原因均为参加同次旅行团在印尼旅游期间感染后回国的输入性病例。对其中1名患者家庭周围的91户居民调查后发现,存在播散登革热疫情的可能(灭蚊前后布雷图指数分别为18.68和6.98)。结论该疫情为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年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防控登革热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9年上海市浦东新区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9年浦东新区累计接报确诊输入性登革热病例22例,无危重和死亡病例,均由东南亚国家输入.输入的高峰出现在8月.病例以20~49岁中青...  相似文献   

18.
沈阳市首例输入性登革热疫情调查处理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4年10月14日下午14点30分,沈阳市某综合医院报告1例疑似登革热病人,经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调查及组织专家会诊,确认为沈阳市首例登革热确诊病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媒介伊蚊种类、密度,为制定登革热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个案调查表对2例登革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对病例血液标本进行IgM、IgG抗体检测,布雷图指数法和双层叠帐法对媒介伊蚊密度进行应急监测;清理蚊媒孳生地,开展蚊媒消杀。结果 2例女性登革热病例,发病前刚从马尔代夫旅游归来,均为登革病毒通用型核酸阳性,确定为输入性病例。经病例主动搜索、清理蚊媒孳生环境、快速杀蚊,未发生二代病例。结论这是一起境外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各部门密切配合,未发生疫情扩散。防控的关键是蚊媒孳生环境的清理和成蚊的快速杀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云南中缅边境一起输入性登革热流行状况及其流行病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集医院就诊和口岸入境人员中登革热、疑似登革热和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清标本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ELISA检测登革病毒IgM抗体,RT-PCR检测登革病毒核酸,核酸阳性标本进行登革病毒PrM.C和NS,区的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2008年7—11月在云南省瑞丽市共采集急性期患者血清标本103份,经登革病毒IgM抗体和核酸检测,49例确诊为登革热。其中除1例为当地感染病例,其余48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其中18例来自缅甸木姐市居民,30例为中国居民到缅甸经商或务工返回后发病者。从缅甸输入病例血清中获得2株病毒(RLB61和RLC31)的PrM.C和NS,区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RLB61株为登革l型病毒,RLC31株为登革3型病毒,与东南亚登革病毒流行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经血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证实瑞丽市边境地区发生输入性登革热暴发,并间接证实缅甸木姐市2008年存在登革l和3型病毒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