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0引言保健科病房患者多为老年人,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为尿失禁,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其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患脑出血或脑梗死,前列腺肥大,增生等病后出现尿失禁的患者。常见的尿失禁有以下几种:1急迫性尿失禁这种类型的尿失禁包括膀胱不稳定,逼尿肌反射亢进,膀胱痉挛和神经源性膀胱(未抑制膀胱),尿失禁与逼尿肌收缩未被控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急性尿潴留是膀胱充满尿液而不能排出的一种急症.手术后尿潴留又称功能性尿潴留或反射性尿潴留。下肢骨折病人腰麻,硬膜外麻术后,由于脊髓排尿反射受到暂时性的阻上断或膀胱过度膨胀,逼尿肌张力消失,加之手术后病人卧床,不习惯卧床排尿而导致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脊髓损伤患者尿潴留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荣  韦利玲 《右江医学》2011,39(2):239-240
<正>脊髓损伤患者因脊髓休克,膀胱逼尿肌不能收缩而导致尿潴留,传统的治疗方法靠长期留置导尿管排尿。长期使用导尿管不利于膀胱功能恢复,也不可避免地导致泌尿系感染等。临床上进行康复护理的目的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尽早建立自主性排尿反射,不施行或少施行留置导尿,并指导患者学会  相似文献   

4.
尿潴留不是独立的疾病,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但不能自行排出的症状。在正常情况下,人的排尿功能受到两个神经中枢的控制。比较重要的神经中枢位于骶髓2、3、4,当膀胱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约18cm H2O),膀胱壁的感受器把这种刺激变成神经冲动向心传到骶髓排尿中枢,中枢内的运动神经细胞发出冲动离心传到膀胱壁的逼尿肌,使膀胱产生有力的收缩,促使排尿。另一个神经中枢在大脑,随着人的意志控制膀胱外括约肌收缩,阻止排尿。当脊髓损伤造成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脊髓麻醉后或肛门手术后反射性排尿障碍、尿道断裂伤等均可引起急性尿潴留。本文着重谈谈术后尿潴留病人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辣椒素对正常大鼠和慢性脊髓损伤(SCI)大鼠排尿功能的影响和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SCI的动物模型,实验大鼠和正常大鼠分别全身给药或膀胱内灌注辣椒素,记录膀胱内压力变化图(CMG)和尿道外括约肌肌电图(EUS-EMG)的改变。结果:正常大鼠辣椒素全身用药后出现非排尿性膀胱收缩,排尿效率下降,但排尿压不受影响。膀胱内灌注辣椒素亦会导致排尿效率降低而不影响排尿压。SCI大鼠全身用药后非排尿性膀胱收缩消失,残余尿量减少,排尿压下降,但排尿效率提高,膀胱内用药则可完全阻断排尿反射。结论:对辣椒素敏感的膀胱感觉传入神经参与正常大鼠和SCI大鼠的排尿反射。对正常大鼠起稳定膀胱逼尿肌的作用,而对SCI大鼠则是引起膀胱灌注时非排尿性收缩的原因,因此,阻滞感觉传入神经纤维是治疗SCI后膀胱高反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尿潴留不是独立的疾病 ,而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但不能自行排出的一种症状。在正常情况下 ,人的排尿反射弧由盆神经 (副交感神经 )及脊髓骶 2~4节段组成 ,在大脑皮层至脑干的各不同水平存在对排尿反射的易化及抑制中枢 ,这些中枢控制并调节排尿反射1。当脊髓损伤、脊髓麻醉后或肛门手术后、尿道断裂伤等均可影响膀胱逼尿肌与扩约肌功能 ,造成膀胱因尿液充盈而不能排出。本文着重谈谈术后尿潴留病人的观察及护理。1 临床资料1990年至 2 0 0 0年共护理各种外科手术患者30 0 0例 ,其中发生术后尿潴留 6 6例 ,发生率为2 .2 %。发生尿潴留患者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位脊髓截瘫病人尿动力学检测指标的变异性。方法选择15例高位脊髓截瘫患者在脊髓休克期后行尿动力学检测,在检测中重复膀胱充盈排尿期压力测定及尿道压力测定2次,将检测结果比较。结果前后2次测得的初始逼尿肌收缩容量(P=0.134)、初始逼尿肌收缩最大逼尿肌压(P=0.871)、最大膀胱容量(P=0.774)、最大逼尿肌压(P=0.972)、漏尿点逼尿肌压(P=0.730)、最大尿道压(P=0.870)、最大尿道闭合压(P=0.949)、功能性尿道长度(P=0.844)及膀胱顺应性(P=0.492)的变异性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骶髓排尿中枢在去除脑桥和中脑中枢及脑干上中枢的作用后,膀胱逼尿肌及尿道括约肌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常可引起排尿异常 ,主要表现为尿潴留或尿失禁 ,若护理不当则易引起尿路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给患者造成痛苦。我们观察了 2 7例有排尿异常的脑卒中患者 ,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   2 7例患者中 ,脑栓塞者 11例 ,脑出血者 13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者 3例。意识障碍 19例。其中尿潴留 15例 ,男 11例 ,女 4例。尿失禁 12例 ,男 5例 ,女 7例。2 脑卒中后排尿异常发生机制  正常情况下 ,当膀胱容量增加 ,膀胱内压力升高时 ,逼尿肌受牵张产生冲动 ,通过交感神经纤维传入 S2~ 4节段 ,由脊髓刺激交感神经 ,通过盆神经而使逼尿肌收缩 ,内…  相似文献   

9.
周芳洲 《黑龙江医学》2004,28(12):934-934
脊髓损伤后排尿SCI功能重建的有效方法 ,即诱导排尿和间歇清洁导尿相结合。这对于脊髓损伤患者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和质量 ,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对排尿功能障碍 ,国际通用的分类方法是 :逼尿肌反射亢进与逼尿肌无反射两大类。再据内或外括腰肌功能状态进一步细化 ,即Kranel法 ,此法对SCI病人的排尿功能训练十分有意义。目前留置导尿仍是临床常用手段 ,国外有学者对 316例创伤后SCI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经随访 :膀胱处理包括留置导尿管 114例 ,间歇清洁导尿 92例 ,自行诱导排尿 74例 ,耻骨上膀胱造瘘 36例 ,以发生感染等泌尿外科并发症次数…  相似文献   

10.
王小军 《新疆医学》2009,39(7):45-47
脊髓损伤可以造成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称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骶髓以上的脊髓损伤表现为膀胱逼尿肌亢进、膀胱容量减少、膀胱持续高压、反射性尿失禁。目前,对于神经源性膀胱尚无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本实验应用尿流动力学研究方法,观察辣椒辣素(Capsaicin,CAP)对脊髓损伤大鼠膀胱排尿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周霞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1):984-984
尿潴留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术后自控镇痛泵的应用,使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术后尿液不能自主排出,尿潴的发生不仅会使患者增加痛苦,也会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1引起尿潴留的相关因素1.1麻醉因素椎管内麻醉后,由于骶神经被阻滞,恢复较慢,膀胱逼尿肌松弛而不能排尿。由于麻醉作用,使脊髓初级排尿中枢活动障碍,排尿反射受到抑制,患者膀胱充盈,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引起尿潴留。1.2手术因素下腹部、肛门、会阴手术后,由于伤口疼痛,使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紊乱,反射性地引起膀胱括约肌痉挛,而引起尿潴留。1.3其它因素患者排尿姿势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异常的尿动力学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异常的尿动力学表现。方法:49例不同原因导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其中尿潴留组24例,尿失禁组25例。对其自由尿流率、膀胱压力容积/压力流率/肌电图联合测定和静止期尿道压力进行测定。结果:尿潴留组尿动力学主要表现为尿流率降低,残余尿量增加,大容量膀胱,逼尿肌无反射,高逼尿肌漏尿点压;而尿失禁组尿动力学主要表现为逼尿肌反射亢进和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结论:对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异常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对其进行尿动力学分类,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初步探讨膀胱内给予三磷酸腺苷(ATP)、磷酸吡哆醛(PPADS)对正常及逼尿肌不稳定(detrusor in stability, DI)大鼠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雌性SD大鼠DI模型,以正常雌性大鼠作对照,分别膀胱内给予嘌呤能受体激动剂ATP和阻滞剂PPADS,行充盈性膀胱测压,观察正常和DI大鼠膀胱贮尿期和排尿期功能的改变.结果 成功建立了稳定的DI大鼠模型,成功率72%.ATP使两组大鼠膀胱功能容量减小,排尿间隔时间缩短,正常无DI大鼠70%发生逼尿肌不稳定收缩.PPADS使两组大鼠膀胱功能容量增加,排尿间隔时间延长,DI组大鼠不稳定收缩频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嘌呤能受体在膀胱排尿反射和逼尿肌不稳定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林祖华 《右江医学》2013,(6):902-903
正常情况下人体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贮存和排放尿液,而且在尿道括约肌、盆骶肌肉、盆骶神经等支配下,膀胱的排尿是间断的,只有当膀胱内尿量充盈在400 ml以上时患者才会有尿意[1],随着排尿冲动的加剧,冲动沿盆神经传入中枢神经如脊髓骶段的排尿反射初级中枢及脑干和大脑皮层的排尿高级中枢,导致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及内括约肌的松弛,出现排尿过程.患者在外科手术尤其是接受全麻和腰麻后,腰骶部神经系统被阻滞,膀胱逼尿肌松弛,患者不能自行排尿,所以针对手术时间较长以及手术失血量较大需要大量补液的患者,一般在术前留置导尿管.本研究主要探讨外科手术后对于无泌尿系统原发疾病以及可能导致术后尿潴留的患者早期夹闭尿管后拔管的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鼠排尿梗阻后膀胱功能的动态变化以及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发展进程,确定选择不稳定膀胱模型的最佳时期.方法结扎膀胱颈部形成膀胱出口不完全性梗阻,留置膀胱造瘘,清醒状态下进行不同时期膀胱功能尿流动力学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所有梗阻组动物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均显著增加,排尿压与顺应性增加,出现膀胱白发性收缩.在梗阻的第5、6周,96%的动物发生膀胱不稳定性收缩,并有一相对稳定期,而到第8周,排尿压、顺应性与自发性收缩因膀胱功能严重损害呈下降趋势.结论膀胱出口梗阻后膀胱功能呈进行性损害;梗阻第5、6周的动物是用来研究DI发生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16.
从解剖学联系论肛肠术后尿潴留发病机制及其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常的排尿反射是尿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膀胱内的压力增大,刺激膀胱内的感受器,通过复杂的受意识控制的反射活动,造成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和尿道括约肌松弛而产生排尿。正常的排尿动作,必须在肛门括约肌松弛的条件下才能完成。某个环节障碍,均能引起排尿困难或尿潴留。如环境改变及术后使用镇静剂过量等,  相似文献   

17.
膀胱生理功能障碍是控制排尿的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受损害后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膀胱正常排尿和储尿功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膀胱逼尿肌细胞(DSMC)的舒缩性。膀胱逼尿肌是一种特殊的平滑肌,舒缩性依赖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完整性,因此稳定的肌丝结构是保障逼尿肌正常舒缩的基础。本文针对调节膀胱逼尿肌收缩与舒张的相关信号通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膀胱测压及括约肌EMG检查小儿膀胱功能障碍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尿动力学检查在诊断小儿膀胱功能障碍中的意义。方法 :正常对照组 1 64例 (男 1 0 9例 ,女 55例 ) ,其中 <2岁 52例 ,2~ 1 3岁 1 1 2例。患儿组 2 54例 (年龄 1月~ 1 4岁 ) ,其中神经源性膀胱 61例 (包括脊柱裂 46例 ,骶会阴和腹会阴肛门成型术后患者 1 5例 ) ,遗尿 1 1 2例 ,后尿道瓣膜 1 8例 ,尿频、尿急和尿失禁 2 5例 ,膀胱输尿管返流 1 8例 ,泌尿系感染 2 0例。检查使用仪器为DanTech膀胱测压和肌电图记录仪。其中 35例进行了电视监视下的膀胱测压。结果 :正常对照组小儿残余尿 <1 0ml,少数新生儿膀胱残余尿可以较多 ,最大膀胱容量随年龄增加 ,新生儿为 (33± 2 4 )ml,1 3岁时达 (350± 54)ml。 57%新生儿表现为非协调性排尿或间断性排尿。协调性排尿过程中最大逼尿肌排尿压为 (6 .77± 2 .1 6)kPa。神经源性膀胱主要表现为逼尿肌无反射、顺应性降低、或反射亢进(非抑制性收缩 ) ,逼尿肌括约肌活动不协调 (DSD)、膀胱容量增加或减少等 ;60 %遗尿患者发现不同程度的膀胱功能异常 ,分别表现为DI、膀胱容量小、DSD等。不明原因尿频、尿急、尿失禁和膀胱输尿管返流 50 %发现有DI并有DSD。泌尿系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为DSD和DI。结论 :无排尿异常症状小儿膀胱多可完全排空 ,但新生儿可见较多的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增生是泌尿外科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前列腺增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膀胱刺激症状和梗阻症状,膀胱刺激症状有尿频、尿急、及急迫性尿失禁,逼尿肌不稳定是引起膀胱刺激症状的主要原因.梗阻症状有排尿踌躇、排尿无力、排尿时间延长、尿线变细、尿流无力、间断性排尿、终末余沥、尿潴留及充盈性尿失禁.逼尿肌功能受损是产生上述症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治疗逼尿肌无反射神经原性膀胱,Bunts采用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1988年韩氏等报道经尿道内括约肌切断术,效果均佳。我院自1993年5月~2002年10月采用韩氏的手术方式开展了经尿道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非截瘫型逼尿肌无反射(或低下)神经原性膀胱共8例。8例术前残余尿量均大于150ml以上,手术后减少至50ml以下,排尿通畅,无尿失禁,效果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