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宏 《西部医学》2008,20(2):348-349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等分为2组,G组为全麻组;GE组为全麻+硬膜外麻醉组。分别于5个时点抽血检测患者的血糖(BG)及皮质醇(Cor)水平,同时记录各时点血压(MAP)、心率(HR)的变化及各组麻醉药物的用量、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T0和T1时MAP、HR、BG、Cor值;G组T3和T4时MAP、HR、BG、Cor值较GE组升高。GE组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则较G组少,且患者术后苏醒的时间也较G组短。结论全麻插管+硬膜外麻醉对于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影响较单纯全麻插管麻醉显著减轻,更适合腹部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联合麻醉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与PaO2的变化。方法28例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联合麻醉组(GE组)和单纯静吸复合全麻组(G组),每组14例。GE组于T7,8。间隙硬膜外穿刺麻醉平面上达T4、下达T12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分别监测并记录人工气腹前和氯腹后1、2、3h的MAP、ECG、HR、SpO2的情况,并同时于各时间点抽取血样进行血气分析;G组除无连硬外阻滞及需术中及时补充芬太尼外,余与GE组同。结果于气腹后1、2、3h时G组MAP、HR均较气腹前升高(P〈0.05),GE组MAP较气腹前仅有轻微变化(P〉0.05),HR较气腹前降低(P〈0.05),而两组间比较MAP、HR差异有显著性(P〈0.05),气腹后1、2、3hPaCO2值与气腹前比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气腹后3hpH值低于正常值,与气腹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麻醉可有效地应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2种麻醉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Ⅰ组(GE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麻醉,Ⅱ组(G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2组分别于麻醉前(T0)、气管插管时(T1)、气腹后5min(T2)、气腹后20min(T3)及拔管时(T4),观察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同时抽取静脉血测各时点血糖(GLU)、皮质醇(COR)和醛固酮(ALD)。结果与T0时比较,Ⅰ组各时点COR、GLU、ALD及HR、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组T2、T3、T4时,HR、SBP、DBP及COR、GLU、ALD显著高于T0(P〈0.05)。组间比较,Ⅱ组B、T3、T4时,COR、GLU、ALD及HR、SBP、DBP显著高于Ⅰ组同时点(P〈0.05)。结论全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能有效抑制高血压患者手术麻醉期间应激反应,为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为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原地区高血压患者行LC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高血压患者行LC,随机分成单纯全麻组(A组,20例)和全麻复合硬膜外组(B组,20例),监测气管插管后及气腹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比较术中用药量和术毕苏醒情况。结果①气管插管及气腹后A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明显上升,与B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②A组异丙酚与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大于B组(P〈0.05)。③A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与B组相比明显滞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血压患者施行LC,能明显减轻术中的应激反应,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全麻用药量显著减少,术毕苏醒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不同麻醉方法下行子宫切除时机体应激反应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法下行子宫切除时机体的应激反应,寻找较适度的一种麻醉方法。方法将60例30—60岁拟施子宫全切(次全切)、ASAI-Ⅱ级的患者,随机区组设计分配到四个组:A组选硬膜外阻滞,B组选腰硬联合阻滞,C组选异丙酚靶控输注插管全麻,D组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各组在麻醉前、麻醉后5min、切开腹膜时、切除子宫时、术毕五个时间点测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皮质醇、胰岛素、血糖、生长素,同时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A、B、D三组的肾素活性于麻醉后各时点下降,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肾素活性、血糖于切开腹膜后各时点较麻醉前升高(P〈0.05),胰岛素于切开腹膜后各时点较麻醉前降低(P〈0.05),皮质醇、生长素切除子宫时增高(P〈0.05)。A、B、D三组的血压、心率于麻醉后各时点显著降低,而C组的血压、心率基本维持在麻醉前水平。结论四种麻醉方法均能抑制子宫切除引起的应激反应,尤以腰硬联合阻滞、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为著,异丙酚靶控输注插管全麻虽能抑制气管内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但不能完全抑制手术导致的。肾素活性、皮质醇、血糖升高和胰岛素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全凭静脉麻醉或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全麻药总量及术毕苏醒时间。方法择期LC病人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静脉全麻组(G组)和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E组),每组30例。结果两组HR于插管后及拔管时均有所增快(P<0.05s),但G组较E组明显,E组所用的麻醉药总量明显小于G组;离开手术室时间E组早于G组(P<0.01),且病人拔管时安静,躁动小。结论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较全凭静脉麻醉下LC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静脉麻醉药总量较少,术后苏醒较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胸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及单纯全麻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胸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C组)及单纯全麻组(G组),每组30例。分别于麻醉前、术毕、及术后1、3、5、及7d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B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变化。结果 C组术毕、及术后1、3dT淋巴细胞亚群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而NK细胞于术后1、3d才开始下降(P〈0.05)。术后5天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基本恢复(P〉0.05),并显著高于G组各指标(P〈0.05)。G组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于术毕即开始明显下降并持续至术后5天(P〈0.05)。术后7天才基本恢复(P〉0.05)。结论 胸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能有效减轻食管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8.
张军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2):66-67
目的:观察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全麻组(GA)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组(GEA),GA组麻醉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GEA组实施硬膜外穿刺置管后再完成全麻诱导、插管,分别于麻醉前、插管后、气腹后、术中30分钟、拔管后即刻测定患者外周血中的血糖(Glu)、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记录各时段BP、MAP、HR、PETCO2值。结果:GA组血糖(Glu)、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在术中30分钟、拔管后明显高于GEA组(P〈0.05),两组Glu、CRP在术中30分及拔管后均高于麻醉前(P〈0.05),GEA组MAP、HR在术中较GA组相对平稳,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的应激反应较单纯全麻更小。  相似文献   

9.
张劲 《中华医护杂志》2007,4(6):489-489,488
目的 比较观察老年胆管手术病手术时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能否减轻在围插管期及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老年胆管手术患者,每组20例,Ⅰ组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Ⅱ组为全麻组,两组患者入室后,测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Ⅰ组患者全麻前行T8-9硬膜外麻醉起效后,开始诱导插管,Ⅱ组患者直接行静吸复合全麻。结果Ⅰ组患者插管后1-5min及拔管时HR、MAP较麻醉前低p〈0.05,II组患者比麻醉前高p〈0.05,两组患者插管后1-5min及拔管时HR、HAP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能减轻老年患者存胆管手术中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高血压病人开胸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34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静吸复合全麻组(Ⅰ组)和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Ⅱ组),术中监测血压、心率,采静脉血测量血糖、皮质醇、胰岛素浓度。结果 两组的平均动脉血压均下降,Ⅱ组下降幅度较Ⅰ组大;Ⅰ组心率显著增加(P〈0.05),Ⅱ组无太大波动。Ⅰ组病人血糖和皮质醇均明显升高(P〈0.05),Ⅱ组病人无过大波动;两组病人的胰岛素浓度在手术过程中无明显变化。结论 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高血压患者开胸手术,具有麻醉效果好,全麻药物用量少,应激反应少,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杨杜标 《中外医疗》2011,30(35):77-78
目的比较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外全麻组(G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EG组)各20例。G组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瑞芬太尼;EG组采用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复合硬膜外麻醉维持。记录2组全麻用药量,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苏醒时间。术中由不知情的手术医师对子宫松弛度进行评级,分为优、良、差3组。结果 G组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的用药量明显多于EG组(P〈0.01),并且G组的苏醒时间明显长于EG组(P〈0.01)。EG组的子宫松弛度明显优于G组(P〈0.01)。G组的MAP高于、HR快于EG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有效阻滞子宫及其固定组织的神经支配,从而达到子宫松弛的目的,有利于手术操作,且能减少全麻用药量,血流动力学平稳,易于苏醒,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上腹部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4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随机分为观察组(全麻复合硬膜外组)和对照组(全麻组)。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的方法相同,全麻诱导用芬太尼4μg/kg,丙泊酚1~2mg/kg,维库溴铵0.1mg/kg。观察组于诱导前取T8~9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首次注入1.0%利多卡因加0.375%罗哌卡因的混合液3~5ml。测定平面后给追加量,麻醉平面控制在T4以下,全麻维持选用丙泊酚3~5mg/(kg.h)静脉持续泵入,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需要时吸入0.5%~1.5%的异氟醚。记录在围麻期两组患者的SBP、DBP、MAP、HR、全麻用药量、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切皮后和拔管后SBP、DBP、MAP及心率上升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全麻用药量和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小,全麻用药量和术后躁动减少,苏醒迅速,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腰段硬膜外阻滞对丙泊酚-舒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的影响。方法将40例ASAⅠ~Ⅱ级行全子宫切除术及要求术后硬膜外镇痛患者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GE组)及单纯全身麻醉组(GS组),各20例。L1~L2或L2~L3硬膜外穿刺置管后,GE组硬膜外腔注入2%利多卡因8~10mL,GS组注入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全身麻醉深度通过调节内泊酚和舒芳太尼效应室浓度(Ce)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在40~60范围及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记录麻醉诱导、维持及恢复期相应时间点BIS和Ce值,并计算各药用量。结果丙泊酚Ce及用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GS组相比,GE组麻醉维持和恢复期舒芬太尼Ce均低(P〈0.05)。GE组舒芬太尼用量少于GS组(P〈0.01)。结论腰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麻醉时,对全身麻醉镇静成分影响较轻,但明显减少对镇痛成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OPLAC喉罩通气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高危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50例择期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联合麻醉组(A组)与静脉麻醉组(B组)两组各25例,分别给予OPLAC喉罩通气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与OPLAC喉罩通气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诱导后(T1)、喉罩插管时(T2)、喉罩插管后5min(T3)、拔管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麻药用量、清醒时间、拔管时间、Steward苏醒评分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清醒和拔管时间显著缩短(P〈0.05),苏醒评分明显增加(P〈0.05),患者MAP、HR、Sp02的稳定性显著升高(P〈0.05),麻药用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OPLAC喉罩通气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可以减少麻药剂量,患者意识和呼吸功能恢复更快,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减少,更适合高危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Narcotrcnd监测用于腔镜微创手术快通道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ASAI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arcotrcnd监测组(N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两组均以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并行Narcotrcnd监测,N组以Narcotrcnd监测结果判断麻醉深度并调整用药,使Narcotrcnd指数州D维持在DI-E0水平,C组依据临床体征和临床经验调节麻醉用药。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a)、插管后5rain(T2)、手术开始时m)、CO2气腹后lrain(1r4)、手术结束时(L)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Narcotrcnd指数(M);记录麻醉药用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记录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术中知晓发生情况。结果T2、T3、T4和T5时C组NI、MAP、HR明显低于N组(P〈0.01或0.05)。与C组比较,N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1),N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Narcotrcnd监测用于腔镜微创手术快通道麻醉,有利于调控麻醉深度,实现精确麻醉,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加快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16.
董桂敏  周香  马骏 《当代医学》2009,15(12):74-75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麻醉与静吸复合全麻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探讨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n=30)采用静吸复合全麻,B组(n=30)采用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麻醉,分别于麻醉前(T1)、麻醉后气腹前(T2)、气腹后5min(T5)、气腹后15min(T4)、气腹后50min(T5)和放气后5min(T6)6个时点观察SBP、DBP、RR、HR,和SpO2的动态变化,以及术中牵拉反应、恶心呕吐、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麻醉前(T1)比较,A组各时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气腹后血压、心率降低,呼吸增快,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A组比较,B组气腹后血压、心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恶心呕吐、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于A组。结论对ASAⅠ~Ⅱ级患者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麻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一定程度上减轻应激反应,可以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与单纯全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合并COPD需行胸腹部手术的24例患者随机分为复合麻醉组(GE组)及单纯全麻组(GA组),分别在手术时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及单纯全麻的麻醉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出导管时间、术后镇痛效果(VAS评分)等麻醉指标,FVC、FEV1/FVC、FEF25%~27%肺功能测定,以及肺炎、肺不张、支气管痉挛、呼吸衰竭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GE组术后苏醒时间、拔出导管时间、VAS评分均少于GA组(P0.01);术后肺功能测定优于GA组(P0.05或P0.01)。两组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于COPD手术患者可提高麻醉效果,增强麻醉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60岁以上老年人腹部择期手术患者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全麻联合硬膜外组(GEA组)与单纯全麻组(GA组),每组15例。GEA组患者先行硬膜外麻醉,待硬膜外平面确定后,行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术中用丙泊酚泵入维持,根据需要给予少量肌松剂,术后行PCEA。GA组患者常规给予全麻诱导(同GEA组),气管内插管,术中用丙泊酚、芬太尼、阿曲库胺维持,术后行PCA。记录两组患者全麻药用量;观察两组患者拔管时间,血管活性药的使用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情况,并行VAS评分。结果GEA组全麻药用量明显少于GA组(P〈0.05),GEA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GA组(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可降低术中丙泊酚用量,拔管时间提前且麻醉安全性增加。  相似文献   

19.
郑铭陟  李李 《海南医学》2010,21(5):52-54
目的 比较单纯全麻与硬膜外联合全麻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 将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20例)和硬膜外联合全麻组(GE组,20例)。术中连续监测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和气道压;测定患者麻醉前、气腹后20 min及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后5 min 3个时点的血糖浓度及血气;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术中麻药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术后躁动发生率和术后肺部感染率。结果 与GE组比,G组在气腹后20 min 和拔管后5 min时HR及MAP均显著增加(P〈0.05)。气腹后20 min时两组气道压和血糖水平均升高,但G组升高较明显(P〈0.05)。血气分析在气腹后20 min时两组HCO3^-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G组比,GE组病人术中麻药用量少,术后苏醒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术后肺部感染率低(P〈0.05)。结论 硬膜外联合全麻用于腹腔镜手术时对循环和内分泌影响小,肺部感染率低,是一种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组)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50例,E组选择L1,2和T11,12两点硬膜外穿刺,G组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所有病人麻醉后,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输出量(CO)、心率(HR)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两组患者CO2气腹前(T0),气腹后5(T1),10(T2),15(T3),30min(T4)及停气腹后5min(T5)的MAP,CVP,CO,HR,PETCO2。两组病人均在气腹前(T0),气腹后5min(T1),15min(T3),30min(T4)及停气腹后5min(L)经桡动脉抽血作血气分析和测血糖(GLU),并记录动脉血CO2分压(PaCO2)、酸碱值(pH)、碳酸氢根浓度(HCO3^-)、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血糖值(GLU)。结果E组气腹后5min,10min HR明显降低(P〈0.05),15min后恢复到气腹前水平,G组气腹后HR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气腹后G组MAP显著升高(P〈0.05),至停气腹后5min仍未恢复到气腹前水平,而E组整个气腹期间MAP无明显变化或略低(P〉0.05),与G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气腹后两组病人的CO均显著下降(P〈0.05),10min后开始回升,30min后恢复到气腹前水平(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应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并不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而硬膜外麻醉在降低气腹造成的循环高动力以及降低应激反应方面尚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