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吕剑 《河北医学》2008,14(11):1347-1349
目的:探讨提高对鼻窦真菌病的临床认识及鼻内窥镜下鼻窦真菌病的治疗水平.方法:对51例鼻窦真菌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鼻内窥镜下治疗鼻窦真菌病的手术方式对疗效的影响.结果:CT运用明显提高对鼻窦真菌病的诊断水平.经柯-陆氏术式进路愈合期为4.2周,而经上颌窦自然开口术式愈合期为8.2周,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随访0.5~3年,无1例复发.结论: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是诊断和治疗鼻窦真菌病的有效方法,经柯-陆氏术式进路优于经上颌窦自然开口术式进路,术后加强术腔处理,可以促进愈合.  相似文献   

2.
鼻内窥镜联合柯-陆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宪德 《中原医刊》2007,34(24):62-6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联合柯一陆手术治疗上颌窦真菌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采用鼻内窥镜手术联合柯一陆手术治疗的26例上颌窦真菌病患者。结果随访1~4年,原有症状消失,CT扫描鼻腔情况良好,未见复发。结论鼻腔框架结构异常和局部病变与上颌窦真菌病关系密切。结合鼻内窥镜下联合手术,视野清晰,清除病灶准确,能纠正鼻腔结构异常,保存鼻窦正常生理功能,是治疗上颌窦真菌病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侵袭型鼻窦真菌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经鼻内窥镜术治疗的非侵袭型鼻窦真菌病22例进行分析。其中3例因术前拟诊为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采用内窥镜下柯一陆手术。22例患者术后均未行抗真菌治疗。结果 21例治愈。随访6个月一3年,原有症状消失,未见复发。1例失访。结论 鼻内窥镜术为治疗本病的基本术式.彻底清除病灶、纠正鼻腔结构异常、保证鼻窦通气引流为基本原则。是否进行抗真菌治疗对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窦手术和柯-陆手术联合进路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 将42例霉菌性上颌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联合进路)25例采取柯-陆手术进路 鼻窦内窥镜手术;B组(单进路)17例;采取单纯鼻窦内窥镜手术.结果 A组25例全部治愈,愈合期为(4.8±0.4)周,B组15例治愈,愈合期为(7.4±1.7)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鼻腔冲洗,A组霉菌块残留1例(4%),B组霉菌块残留8例(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霉菌团块的残留是影响愈合的重要原因,鼻内镜下联合进路开放及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较单进路更能彻底清除窦口周围病变.  相似文献   

5.
朱江  胡国华 《重庆医学》2005,34(5):745-746
目的对上颌窦真菌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8例非侵袭性上颌窦真菌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行鼻内镜加上颌窦前壁开窗的双径路方法,全部治愈,愈合期为(4.6±0.5)周;12例行单径路的鼻内窥镜术,10例治愈,2例复发,愈合期为(8.2±1.3)周.结论临床表现和鼻窦CT扫描有助于上颌窦真菌病的诊断,而确诊依靠病理诊断结果.双径路手术疗效优于单径路.  相似文献   

6.
蔡红武 《广州医药》2003,34(3):60-61
目的:探讨上颌窦霉菌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36例上颌窦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36例患者行鼻内窥镜和柯-陆氏手术联合进路手术及单纯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结果:36例均获治愈,行双径路(鼻内窥镜加柯-陆氏手术)术式27例,其中2例术后冲出残留的霉菌团块,而行单径路(鼻内窥镜手术)术式9例,其中6例术后冲出残留的霉菌团块。结论:上颌窦霉菌病以非侵袭型最常见,鼻窦CT是早期发现病变的有效方法,治疗的关键是解决鼻窦的通气和引流,Fese是治疗非侵袭性上颌窦霉菌病的有效方法,双径路疗效优于单径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侵袭性鼻窦真菌中曲霉菌病的治疗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分析我院行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技术治疗非侵袭性上颌窦曲霉菌病86例手术径路及抗真菌药物的影响。结果柯陆术式加上颌窦自然开口双径路术式的愈合周期要远少于上颌窦自然窦口手术愈合期,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窦内镜技术是治疗非侵袭性上颌窦曲霉菌病的有效方法,是否应用抗真菌药对疗效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鼻内窥镜经上颌窦自然口上颌窦囊肿摘除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手术治疗上颌窦囊肿采用柯一陆式术式。随着鼻内窥镜外科手术的开展,我们对单纯上颌窦囊肿实施鼻内窥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大后摘除上颌窦囊肿,即鼻内窥镜外科的Messerklinger术式,该手术创伤少,操作简单,术后处理简单,术后反应小,并发症少,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加抗真菌药物灌注术腔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分析 1997~ 2 0 0 1本院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 (FunctionalEndoscopicSinusSurgery ,FESS)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38例的手术径路及抗真菌性药物的使用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所有病例都在其霉菌团块找到曲霉菌菌丝或孢子 ;双径路 (经尖牙窝或下鼻道加上颌窦自然窦口 )术式的术后愈合期为 3.9± 0 .8周 ,而单路径(经上颌窦自然开口 )术式的术后愈合期为 11.3± 0 .6周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双径路中使用抗真菌药物灌注术腔组的术后愈合期为 3.4± 0 .3周 ,而未使用抗真菌药物组的术后愈合期为 4 .0± 0 .7周 ,其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单径路中使用抗真菌药物组冲洗术腔的术后愈合期为 11.6± 0 .9周 ,而未使用抗真菌药物组的术后愈合期为 11.2± 0 .7周 ,其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38例经随访 13~ 4 0月 ,有 4例复发 ,均为未使用抗真菌药物冲洗术腔患者。结论 霉菌团块标本对非侵性袭性鼻窦真菌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是治疗非侵性袭性鼻窦真菌病有效方法 ,双径路优于单径路 ,是否使用抗真菌药物冲洗术腔对术后愈合期无明显影响 ,但未使用抗真菌药物冲洗术腔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真菌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Olympus鼻窦内窥镜行病侧上颌窦自然口扩大及下鼻道开窗双进路清除病灶 ,术后不用抗真菌药。结果  72例随访 8个月~ 2年 ,原有症状消失 ,未见复发。结论 应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真菌病 ,手术创伤小 ,清除病灶准确 ,可保证鼻窦通气引流 ,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切除上颌窦囊肿的方法。方法:于鼻窦内窥镜下行中鼻道开窗、下鼻道开窗及中鼻道、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治疗上颌窦囊肿32例。结果:所有囊肿均在内窥镜下完整切除,随访0.5~1年无复发。结论:应用鼻内窥镜切除上颌窦囊肿创伤小,操作简便,治疗效果确切,是治疗上颌窦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胡民  刘刚 《安徽医学》2013,34(8):1133-1135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病变微创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孤立性蝶窦病变行鼻内镜下经上鼻道入路扩大蝶窦自然窦口,清除病变。结果术后病理证实,慢性炎症9例,非侵袭性霉菌性蝶窦炎3例,囊肿4例,均为孤立性蝶窦病变。16例均治愈。无术中大出血、视神经损伤和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4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腔入路是治疗孤立性蝶窦病变的安全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上颌窦中鼻道开口的重要性及处理方法。方法配对研究56例双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比较同一患者术中扩大或不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的术后情况。结果窦口的开放率在不扩大和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的术侧中分别为92.9%和80.4%(随访6个月时)。回顾性观察51例施Caldwell—Luc术的患者,下鼻道造13的术后开放率仅为40.6%。分析38张单侧鼻窦炎或鼻息肉的鼻窦CT片,测量对照侧与病变侧的上颌窦口膜样部的上下径和前后径,差异无显著性。病变侧上颌窦口周围的中鼻甲气化、增生及钩突偏曲、筛泡骨性增生等解剖结构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侧(P〈0.05)。结论鼻内镜下处理上颌窦自然开口的关键是窦口周围的解剖异常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鼻窦内窥镜技术在外科治疗鼻腔鼻窦疾病上的可行性。方法 :经由鼻窦镜治疗鼻窦炎 ,鼻息肉 ,鼻中隔偏曲 ,肥厚型鼻炎 ,上颌窦囊肿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顽固性鼻出血 ,早期鼻中隔鳞癌等 2 36例。结果 :2 3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鼻窦炎、鼻息肉 130例中随访 97例 ,治愈好转 86例 ;鼻中隔偏曲 72例次 ,治愈率达 97%;肥厚型鼻炎 5 2例次 ,1次治愈率达 95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出血坏死性息肉 8例 ,上颌窦囊肿 5例 ,顽固性鼻出血 3例 ,早期鼻中隔鳞癌 1例 ,均顺利完成手术 ,随访 2~ 3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鼻窦内窥镜下鼻腔鼻窦手术可用于包括早期局限性鼻腔恶性肿瘤在内的各种鼻腔鼻窦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曲霉菌病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对13例鼻窦曲霉菌病患经内窥镜手术治疗(ES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窦口开放良好,窦腔粘膜上皮化,随访0.5~7年,症状无复发。结论:ESS是治疗鼻窦曲霉菌病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鼻腔上颌窦筛窦联合根治术治疗鼻腔再窦良性肿瘤及复发性鼻息肉,可在切除肿瘤或复发性鼻息肉的同时切除窦腔内的病变组织,改善了窦腔的引流,从而达到根治目的。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术者对解剖的熟悉程度和手术切除病灶的彻底性,与传统的鼻外科手术方法比较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降低了手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内窥镜鼻窦手术中上颌窦自然开口的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寻找和处理上颌窦自然开口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利用不同途径寻找到上颌窦开口后,根据窦口的形态和上颌窦本身的病变情况,决定扩大或不扩大开口,在不引起并发症的前提下,使扩大的窦口直径>1cm。结果 515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经术后6个月的随访,窦口开放率为86.2%(444/515例),闭锁率为13.8%(71/515例)。结论 上颌窦口的开放与否是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的重要依据,术中正确处理窦口及术后定期随访是保证窦口长期开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A E James 《JAMA》1968,206(12):2732-2733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