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波 《浙江临床医学》2012,(12):1579-1580
Ⅳ型胶原(Ⅳ-C)是基底膜(BM)的主要胶原成分,在BM内呈网状分布,具有弹性,起着支撑其他BM成分的作用;层粘连蛋白(LN)位于基底膜透明层中,也是基底膜的主要构成成分之一,功能是将上皮细胞粘附于基底膜上,  相似文献   

2.
皮肤组织工程中表皮干细胞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表皮干细胞对基底膜的黏附性,利用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作为递质,探索提取和培养表皮干细胞的技术方法。方法:取新生1~3d的Wistar大鼠全层皮肤,通过酶消化法获得幼鼠表皮,并制成单表皮细胞悬液。以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作为基底膜的替代物,利用表皮干细胞对基底膜的吸附性筛选表皮干细胞。结果:与角质细胞对照,表皮干细胞对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的吸附性很好,克隆形成率较高。用SABC法对其进行整合素β1单抗的免疫组化染色;广谱角蛋白单抗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细胞克隆的细胞浆内出现棕黄色的阳性表达。结论:用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法可从大鼠皮肤分离和富集表皮干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基底膜的主要组成蛋白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与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和血糖变化的关系。 方法:选择1999/2003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n=8),微血管病变组(n=36)和无并发症组(n=38);以44例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所有被试者的血清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水平,同时测定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等相关生化指标,用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各指标间相关性。 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26例被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Ⅳ型胶原水平:糖尿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98.69&;#177;26.67)(78.41&;#177;19.12)μ/L,P〈0.01];其中微血管病变组高于其他各组(P〈0.01)。②血清层粘连蛋白水平:糖尿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72.78&;#177;25.69),(147.02&;#177;27.64)μg/L,P〈0.01];其中微血管病变组高于其他各组(P〈0.01)。③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比较:各病程组间(〈5年,5-,≥10年)的血清Ⅳ型胶原水平虽逐渐递增,但无差异(P〉0.05)。病程6~10年及11-22年的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亦高于病程〈1年及1~5年者(P〈0.01)。④不同血糖值的糖尿病患者比较:三组(〈8,8-,≥11.1mmol/L)血清层粘连蛋白与Ⅳ型胶原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组间无差异。⑤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水平与血糖、病程呈正相关(P〈0.01,0.05)。⑥血清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8,P〈0.001)。 结论:血清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及血糖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表皮干细胞对基底膜的黏附性,利用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作为递质,探索提取和培养表皮干细胞的技术方法。方法:取新生1~3d的Wistar大鼠全层皮肤,通过酶消化法获得幼鼠表皮,并制成单表皮细胞悬液。以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作为基底膜的替代物,利用表皮干细胞对基底膜的吸附性筛选表皮干细胞。结果:与角质细胞对照,表皮干细胞对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的吸附性很好,克隆形成率较高。用SABC法对其进行整合素β1单抗的免疫组化染色;广谱角蛋白单抗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细胞克隆的细胞浆内出现棕黄色的阳性表达。结论:用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法可从大鼠皮肤分离和富集表皮干细胞。  相似文献   

5.
层粘连蛋白(laminin,LN)与Ⅳ型胶原结合形成基底膜的骨架,影响细胞的粘附、运动,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本文用ELISA[高峰等: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4,17(1)∶31]检测肝病患者145例血清LN含量,探讨其检测意义。一、材料和方法1....  相似文献   

6.
层粘连蛋白(Laminin,LN)是细胞外间质中非胶原糖蛋白的主要成分,广泛分布于基底膜的透明层中,与Ⅳ型胶原结合形成基底膜的骨架,参与影响并调节细胞的粘附、运动、生长和分化。正常情况下血清中含量较低,在肿瘤或慢性疾病等因素刺激作用下,因基底膜破损改变或机体合成加强,使血清中水平明显上升。我们检测了65例肿瘤患者血清LN水平,也证实了肿瘤患者血清LN水平明显升高,具有参考价值。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对象:(1)疾病组:1994~1995年来我院诊治并确诊为恶性肿瘤共65例。其中肝癌13例,胃癌7例,食管癌8例,结肠癌…  相似文献   

7.
肝病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地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P〈0.001),提示三种标志联合检测对慢性肝病的肝纤维化早期发现和肝硬化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时血清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直接检测病人血清中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水平。结果: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时血清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水平明显或成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敏感性明显高于血清中Urea、Cr和尿中蛋白。结论:病人血清中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水平升高可作为较早反映糖尿病肾损害的报警指标,也可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有用的指标。ⅣⅣⅣⅣⅣⅣ  相似文献   

9.
Ⅳ型胶原是基底膜的主要成份,与层粘连蛋白结合形成基底膜的骨架维持基底膜功能。正常情况下血清Ⅳ型胶原水平极低,如果机体合成增加或基底膜被破坏,血清Ⅳ型胶原水平上升,在肿瘤转移时更为明显。研究Ⅳ型胶原在各种肿瘤患者血清中的水平,以探讨其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 正常对照组56例,男36例,女20例,年龄32~49岁,均为健康体检者。肿瘤89例,其中肝癌30例,肺癌19例,胃癌15例,直肠癌11例,乳腺癌8例,食道癌6例。均经病理证实。1.2 检测方法[1]采空腹静脉血,分离血…  相似文献   

10.
税宗伦  刘礼方  杨南萍 《临床荟萃》2000,15(13):606-606
层粘连蛋白(Laminin,LN)是存在于细胞外基质的糖蛋白,与胶原(包括Ⅰ、Ⅲ、Ⅴ型胶原)一起构成基底膜骨架.LN、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 Trpe Ⅲ,PCⅢ)正常由位于基底膜的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合成,血清中含量极少且稳定,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LN具有刺激细胞粘附、迁移、生长和分化等广泛生物学活性,在肺纤维化病变进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与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了39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浆sICAM-1、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含量。结果显示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血浆sICAM-1、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且在肝纤维化分级中呈child C>child B>child A,相关性分析显示sICAM-1与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79~0.89,r=0.62~0.73)。结论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血浆sICAM-1升高与肝细胞损伤有关,可反映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血清层粘连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层粘连蛋白是细胞外间质中基底膜的主要成份。本文就血清中层粘连蛋白的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免疫分析两类检测方法作了介绍,并重点综述了层粘地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意义以及对肿瘤转移等涉及基底膜的疾病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层粘连蛋白(LN)是细胞外间质中非胶原性糖蛋白.存在于基底膜的透明层中.能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关[1].本文观察了39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不同病期LN水平变化,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血清层粘连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层粘连蛋白是细胞外间质中基底膜的主要成份。本文就血清中层粘连蛋白的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免疫分析两类检测方法作了介绍,并重点综述了层粘连蛋白检测对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意义以及对肿瘤转移等涉及基底膜的疾病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血清粘附蛋白测定在肾脏疾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各种肾病患者血清粘附蛋白IV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和透明质透酸水平,旨在探讨血清粘附蛋白在肾脏疾病中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一步夹心固相酶免疫法检测血清IV型胶原水平,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层粘连蛋白和透明质酸水平,结果:血清IV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和透明质酸水平在肾脏疾病时均较正常对照级不同程度的培高,且血清IV型胶原和透明质酸水平与肾脏疾病进展及硬化程度密切相关。结论:血清粘附蛋白代谢的变化在  相似文献   

16.
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的测定与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的测定与意义高丽菊李兰芬孙革新施丽(解放军第一医院检验科,兰州730030)关键词肝纤维化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胶原前体Ⅳ型胶原各型病毒性肝炎在慢性转化时,都会发生纤维组织的增生(肝纤维化)。采用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及时对肝...  相似文献   

17.
肝炎病毒导致的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早期阶段,本文报告兰州地区各种肝病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前巨型胶原(CP回)、IV型胶原(CIV)联合测定结果分析。一、材料和方法1.检测对象健康人组50名。肝病组651例,病种和倒数见附表。非肝病组17例(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18.
范定怀  陈少强  黄焱  张更 《中国临床康复》2005,9(30):144-146,i0005
目的:采用前房灌注加压法制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用抗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抗体对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基膜的细胞外基质进行免疫组化反应,观察视网膜微血管基膜的细胞外基质和视网膜细胞线粒体钙含量的变化。方法:实验在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室完成。9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缺血1h再灌注1h组、缺血1h再灌注2h组、缺血2h再灌注1h组、缺血2h再灌注2h组,每组18只。缺血再灌注各组采用提高眼压法造成视网膜缺血后,恢复眼压形成血流再灌注,每组取8只大鼠视网膜组织用抗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抗体标记,测定阳性染色平均单位面积。每组取10只大鼠测定视网膜细胞线粒体钙浓度的变化。结果:9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视网膜微血管基膜的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阳性染色平均单位面积:缺血再灌注各组比正常对照组小(P〈0.01)。②视网膜微血管基膜阳性产物呈不连续线状的数量:缺血再灌注各组比正常对照组多(P〈0.01)。③视网膜细胞线粒体钙含量:缺血1h再灌注1,2h组,缺血2h再灌注1,2h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1.82&;#177;1.97)μg/g,(40.45&;#177;3.92)μg/g,(43.68&;#177;4.01)μg/g,(68.76&;#177;5.37)μg/g,(13.37&;#177;1.23)μg/g,(F=6.634~8.987,P〈0.01)]。随缺血再灌注的延长,大鼠视网膜线粒体钙含量逐渐增高。结论:缺血再灌注可引起视网膜细胞线粒体钙含量升高,并可能激活细胞外的蛋白酶,降解微血管基膜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破坏血视网膜屏障,导致视网膜组织结构和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9.
史功  赵东杰 《临床荟萃》1997,12(18):852-853
层粘连蛋白(Laminin, LN)是细胞外间质中非胶原糖蛋白的主要成分,它广泛分布于基底膜的透明层中,与Ⅳ型胶原结合,形成基底膜的骨架,参与影响并调节细胞的粘附、运动、生长和分化。正常情况下血清中LN含量较低,在肿瘤或慢性疾病等因素刺激下,出现基底膜的破损改变或机体合成加强,使血清中含量明显上升。为此,我们对我院一年来收治的84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血清LN的检测,以探讨其变化及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Ⅳ型胶原(Ⅳ.C)是基底膜的主要组成部分.人胎盘经胃蛋白酶消化,氯化钠分级盐析沉淀后,进一步经过DEAE-52和CM-52柱层析纯化制各Ⅳ.C.氨基酸分析表明甘氨酸含量占30%,羟脯氨酸占13%,两个α链的分子量分别在95000和70000,与Timpl报道相似,符合Ⅳ.C特征.将充分溶解的Ⅳ.C与等体积的完全Freund佐剂混合致敏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血清,用放免和间接血凝法测定抗体效价分别为1:1200和1:512。与Ⅲ型前胶原和层粘连蛋白无明显交叉反应。Ⅳ.C经(125)Ⅰ标记,以固相二抗作为分离剂可建立血清中Ⅳ.C放射免疫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