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VEGF-C)水平及癌组织中C-erbB-2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和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各62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血清VEGF-C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C-erbB-2蛋白表达,分析VEGF-C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C-erbB-2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C水平为(279.65±17.34) pg/ml,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为(167.26±12.15) pg/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患者术后1个月血清VEGF-C水平为(209.45±15.23) pg/ml,与其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C水平与原发肿瘤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绝经情况及ER和PR的表达无关(P>0.05).C-erbB-2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54.84%(34/62),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的11.29%(7/62),P<0.01.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C-erbB-2蛋白表达阳性率(69.44%)明显高于腋窝淋巴结无转移患者(34.62%,P<0.05).血清VEGF-C水平随癌组织中C-erbB-2阳性表达强度增强而增高,两者呈正相关(r=0.813,P<0.05).结论 乳腺疾病患者血清中VEGF-C水平可能成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辅助指标之一; C-erbB-2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在乳腺癌的淋巴转移途径中VEGF-C可能与C-erbB-2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泡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4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以野生型小鼠C3h/Heouj及TLR4缺失小鼠C3h/Hej复制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缺血20 min再灌注1 h,6 h时经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获取肺泡巨噬细胞和肺泡灌洗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泡巨噬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并以鲎试剂内毒素检测试剂盒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灌洗液中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同时检测肺组织湿/干重比值、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sidase,MPO)的含量以及计算肺组织学评分.结果 (1)与假手术组小鼠相比,野生型小鼠(C3h/Heouj)在缺血再灌后各时间点肺泡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4蛋白表达升高,6 h强于1 h,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的水平明显升高,肺组织湿/干重比值持续升高,MPO的含量持续增加(P<0.05).(2)与C3h/Heouj小鼠相比,C3h/Hq组小鼠在再灌注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肺损伤明显减轻(P<0.05),肺组织湿/干重比值及MPO的含量明显下降(P<0.05).(3)各组小鼠缺血再灌注后1 h肺泡灌洗液中内毒素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6 h时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鼠全肝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肺泡巨噬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4激活,并与肺功能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
膀胱癌组织及血清中内皮抑素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膀胱癌患者血清内皮抑素水平和组织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4 5例膀胱癌组织及 12例正常膀胱组织中内皮抑素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 5 8例膀胱癌患者术前血清内皮抑素水平 ,4 3例健康者血清作对照。 结果 浅表性膀胱癌组内皮抑素表达率 6 1.5 % ,浸润性癌组为 90 .6 % ,正常膀胱组织为 33.3%。膀胱癌患者血清内皮抑素 4 6 .3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2 9.8ng/ml(P <0 .0 1)。局部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血清内皮抑素 4 8.6ng/ml,显著高于浅表性癌组的 31.1ng/ml(P <0 .0 1) ;远处转移组血清内皮抑素 6 9.8ng/ml,显著高于局部浸润组 (P <0 .0 1) ;浅表性癌组与对照组血清内皮抑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G3级肿瘤患者血清内皮抑素水平显著高于G1和G2 级 (P <0 .0 1)。 结论 膀胱癌患者血清内皮抑素水平和组织表达显著增高 ,并与肿瘤分级、分期相关 ,检测内皮抑素表达及血清水平有助于判断膀胱癌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前血清中内皮抑素含量,分析其与肿瘤分级、分期的关系.方法 2004年3月至2008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138例,其中男性102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63.2岁;T1期73例,T2期39例,T3期20例,T4期6例.40例性别、年龄相应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其术前血清中内皮抑素水平.结果 患者术前血清中内皮抑素含量均值为93.1 μg/L,与健康对照组(78.9 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期患者术前血清内皮抑素水平为80.4 μg/L,低于T2期(107.5 μg/L,P<0.01)、T3期(102.7 μg/L,P<0.05)及T4期(120.7 μg/L,P<0.01),而后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期患者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转移组患者术前血清内皮抑素含量为118.4 μg/L,高于未转移组的89.5 μg/L(P<0.05);单纯淋巴结转移组及远处转移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3-4级患者血清内皮抑素水平为111.8 μg/L,高于G1级(80.4 μg/L)和G2级(86.2 μg/L)(P<0.01).结论 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前血清内皮抑素含量与肿瘤的高分级、高分期相关,可能有助于患者预后及肿瘤分化程度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建立裸鼠胰腺癌肿瘤模型,在体内实验中进一步证实携带人内皮抑素基因的增殖型腺病毒AdTPHre-hE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建立AsPC-1胰腺癌细胞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在瘤体内注射AdTPHre-hE治疗,观察肿瘤生长.ELISA法检测裸鼠血清中人内皮抑素浓度,肿瘤组织行Hexon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及微血管免疫组化染色.结果AdTPHre-hE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显著强于Ad-hE(P<0.01)和对照组(P<0.01).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裸鼠血清中内皮抑素表达量不断增加,明显高于Ad-hE组(P<0.01)和对照组(P<0.01).病毒Hexon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dTPHre-hE治疗组移植瘤内可见片状或弥漫性分布的阳性染色,AdTPHre-hE治疗组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为16.3±4.3明显少于Ad-hE组的33.8±6.2(P<0.01)和对照组的36.8±4.6(P<0.01).结论增殖型腺病毒AdTPHre-hE介导人内皮抑素的表达,具有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形成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在NSCLC发生、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P)法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抑素进行染色观察,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有淋巴结转移者MVD、VEGF和内皮抑素表达均较无淋巴结转移者高(P<0.05),肺癌组织MVD、VEGF和内皮抑素表达均较正常肺组织高(P<0.05);但与肺癌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明显的关系(P>0.05);T3 T4的原发肿瘤VEGF表达水平较T1 T2者高(P<0.05)。肺癌组织MVD、VEGF积分光密度和内皮抑素积分光密度在期、期和期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分期时MVD与VEGF呈正相关(r=0.680,P=0.023),MVD与内皮抑素呈负相关(r=-0.700,P=0.015)。正常肺组织中VEGF与内皮抑素呈正相关(r=0.620,P=0.027)。结论新生血管的形成在NSCLC的发生、生长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形成可能是由于VEGF和内皮抑素的平衡被破坏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铁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并检测174例肺癌患者和85例肺良性病变患者术前血清铁蛋白水平,并分析血清铁蛋白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肺癌患者血清铁蛋白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患者,鳞癌、肿瘤较大、低分化和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铁蛋白分别显著高于腺癌、肿瘤较小、高一中分化和早期的患者。结论血清铁蛋白可能在肺癌的发生和进展中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周血血管内皮抑素和血管抑素检测在胰腺癌患者病程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134例胰腺癌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根据胰腺癌患者病情状况分为不可切除组(A组,n=56)和可切除组(B组,n=78),分别于胰腺癌患者入院后1d和可切除患者术后7 d,以及正常对照均抽取晨起空腹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所有标本中血管内皮抑素和血管抑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胰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抑素和血管抑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前血清血管内皮抑素和血管抑素含量均高于B组,B组患者术后7 d血清血管内皮抑素和血管抑素含量均低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胰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抑素含量与血管抑素含量呈正相关(r=0.530,P=0,000),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胰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抑素和血管抑素含量均与患者病程呈正相关(r=0.796和0.637,均P0.05)。胰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抑素含量与肿瘤大小有关(P0.05),血管抑素含量与肿瘤大小和血管侵犯有关(P0.05)。结论胰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抑素和血管抑素含量均出现升高,且随病情进展含量升高,与肿瘤生长和血管侵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携带人内皮抑素基因的双重调控增殖型腺病毒(AdTPHre-hEndo)对胰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病毒重组技术将人内皮抑素基因克隆入双重调控增殖型腺病毒基因组中,获得腺病毒滴度为3.25×1010pfu/ml;通过建立SW-1990胰腺癌细胞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析基因转导后胰腺癌组织中内皮抑素的表达情况及对肿瘤血管的抑制作用.结果 构建了AdTPHre-hEndo;AdTPHre-hEndo组荷瘤裸鼠肿瘤体积显著低于携带人内皮抑素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hEndo)组(P<0.01)和选择性增殖型腺病毒(ONYX-015)组(P<0.05);AdTPHre-hEndo组内皮抑素表达量明显高于Ad-hEndo组和对照组(P<0.01).AdTPHre-hEndo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为6.8±2.5,Ad-hEndo组和对照组MVD分别为16.0±4.6(P<0.01)、47.2±10.0(P<0.01).结论 所构建的AdTPHre-hEndo可有效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内皮抑素,使肿瘤内微血管生成减少,肿瘤细胞增殖减慢,具备应用于胰腺癌临床治疗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间断肺通气对体外循环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间断肺通气对体外循环(CPB)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24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处理组(n=13)CPB期间每5min间断肺通气一次;对照组(n=11)CPB期间不通气。所有患者均在术前留取血液标本,术后2h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分别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中性粒细胞、总蛋白(T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血清总蛋白以及术前、CPB后1h、4h肺氧合指数(OI)。结果处理组BALF中的中性粒细胞、TP、TNF-α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P=0.02,0.02),CPB后OI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CPB后1h、4h其OI均较同组CPB前显著增高(P<0.05)。结论间断肺通气可通过减少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的黏附,减轻肺部炎症反应、内皮细胞损伤等,对CPB所致的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检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前梯度蛋白2(AGR2)的水平,探讨其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标本4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液标本20例,健康对照组血液标本2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三组血清AGR2水平.分析血清AGR2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①前列腺癌组患者治疗前血清AGR2水平均明显高于BPH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BPH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前列腺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GR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行前列腺癌手术患者术前血清AGR2水平明显高于术后(P<0.01),行内分泌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前AGR2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P<0.01);③治疗前血清AGR2水平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Gleason病理分级明显相关(P<0.05),血清AGR2水平与PSA水平显著相关(P<0.01);④ROC曲线下面积0.792(95%CI:0.698 ~ 0.886),当临界值为13.75 ng/mL,灵敏度71.7%,特异度75.0%.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AGR2水平增高,与临床分期及Gleason病理分级有关,提示AGR2在前列腺癌诊断、恶性程度以及疗效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细胞增殖状态与肺癌临床病理生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探讨Ki67对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66例肺癌组织标本和37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Ki67的表达水平。结果:(1)肺癌组织中Ki67指数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1),而癌旁组织与良性病变组织相比判别无显著性意义;(2)肺癌组织中Ki67表达水平增强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患者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程度,吸烟与否以及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明显关系;(3)Ki67高表达组肺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显著你芋低表达组(P<0.01),按PTNM分期分层后这种差别仍然存在(P<05),结论:Ki67能较好地反映肺癌细胞的增殖状态,并对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PTEN蛋白表达与中国人群前列腺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BM、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纳入有关PTEN蛋白表达与中国人群前列腺癌发生风险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NOS量表进行偏倚风险评估。结果最终纳入26个研究,其中前列腺癌组1 025例,前列腺增生组461例,正常前列腺组3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量低于前列腺增生患者[OR=0.03,95%CI(0.02,0.05),P0.01]和正常前列腺患者[OR=0.03,95%CI(0.01,0.1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前列腺癌组织的中低分化组PTEN蛋白的表达量低于高分化组[OR=0.20,95%CI(0.15,0.27),P0.01];前列腺癌组织JWP分期中C+D期PTEN蛋白的表达量低于A+B期组[OR=0.11,95%CI(0.08,0.16),P0.01];前列腺癌患者中伴转移组PTEN蛋白的表达量低于未移组[OR=0.10,95%CI(0.05,0.19),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TEN蛋白表达与中国人群前列腺癌发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显著,鉴于受到纳入病例数量和文献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亟待国内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研究来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胰腺癌组织中的浸润及对胰腺癌患者生存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胰腺癌及胰腺良性病变组织中TAM的特异性标志物CD68,了解TAM在胰腺癌组织和胰腺良性病变中的浸润密度,比较TAM高密度组与低密度组胰腺癌患者的生存差异,并对影响预后的多个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在200倍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计数,86例胰腺癌组织标本中TAM平均密度为29.6/HP,25例胰腺良性病变组织标本中TAM平均密度为14.2/HP.在胰腺癌组织中TAM浸润密度较良性病变组织中明显为高(P<0.01).胰腺癌患者中TAM低密度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6.7±3.4)个月,1年累积生存率为73.8%;TAM高密度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9.4±2.6)个月,1年累积生存率为20.1%.TAM低密度浸润胰腺癌患者1年生存率较TAM高密度患者为高(P<0.01).在胰腺癌患者中,低分化癌TAM浸润较明显.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及TAM浸润的密度是影响晚期胰腺癌生存的独立的预后因子.结论 晚期胰腺癌组织中有明显的TAM浸润,TAM高密度浸润状态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急性肺损伤(SAP-ALI)中的表达及大黄附子汤的干预作用.方法 健康SD大鼠8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n=19)、SAP-ALI组(n=21)、NE处理组(n=20)及大黄附子汤治疗组(治疗组,n=20).假手术组开腹后行空肠造瘘,翻动胰腺数次后关腹;SAP-ALI组在假手术组基础上经胰胆管逆行注入4%牛磺胆酸钠(1 ml/kg),建立SAP-ALI模型;NE处理组造模后静脉输注NE 0.5 U/100 g,其他同SAP-ALI组;治疗组在NE处理组基础上经空肠造瘘管注入大黄附子汤10 ml.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和血清的NE含量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1ot法分别检测肺组织NE mRNA和蛋白表达,同时观察胰腺和肺组织湿/干重比和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NE处理组BALF和血清NE含量及血清TNF-α、IL-1β含量均较SAP-ALI组大鼠明显增加(P<0.05).NE处理组肺组织NE mRNA表达较SAP-ALI组显著升高.经大黄附子汤治疗后BALF和血清NE含量、血清TNF-α、IL-1β含量及肺组织中NE mRNA表达均较NE处理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NE的过度释放参与了SAP-ALI的发病过程,大黄附子汤可通过抑制NE的释放,降低血清TNF-α、IL-1β含量,减轻肺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联合检测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中Matriptase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与前列腺癌临床参数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47例前列腺癌(其中20例远处转移)、45例良性前列腺疾病(20例前列腺炎、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hemerin与早期前列腺癌抗原-2(early prostate cancer antigen-2,EPCA-2)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前列腺癌患者手术前后(术前3d、术后7d)血液标本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手术前后(入院次日、术后7d)血液标本20例,健康对照组血液标本2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别检测血清Chemerin和EPCA-2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前列腺癌组患者术前血清中的Chemerin与EPCA-2水平均明显增高,与BPH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PH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前列腺癌组患者术后血清Chemerin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而术后EPCA-2则明显增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血清Chemerin水平与前列腺癌肿瘤分期、是否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EPCA-2水平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P>0.05);血清中Chemerin与EPCA-2水平不相关(r=0.214,P =0.131).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Chemerin呈高表达,且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提示Chemerin在前列腺癌变、侵袭、转移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EPCA-2可能成为前列腺癌的生物标记物之一,有助于前列腺癌与BPH的鉴别诊断,但Chemerin并不能提高EPCA-2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