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椎体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制具有生物活性的椎体,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用动物骨制成无机的人椎体模型,复合BMP、BMG及纤维蛋白,应用于椎体肿瘤1例,结核3例。结果:术后3个月显示植入椎体有骨生成反应,半年后密度接近正常椎体。结论:生物椎体具有成骨活性,是椎体置换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多椎体( 3个椎体)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转移瘤的疗效。方法根据行PVP治疗的椎体数将102例椎体转移瘤患者分为两组,≤3个椎体者为A组(62例), 3个椎体者为B组(40例)。记录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ODI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100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B组2例死亡,其中1例于术后5个月死于肺部感染,1例于术后4个月死于全身恶液质,均未纳入统计。A组和B组疼痛有效缓解率分别是89.9%和8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VAS评分、ODI术后3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骨水泥渗漏率A组19.05%,B组19.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椎体PVP可以安全有效缓解脊柱转移瘤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 2 8例 30个椎体 ,其中骨质疏松骨折 2 2例 ,转移性肿瘤 6例 ,男 2 1例 ,女 7例 ;病变部位T6 1个、T1 1 5个、T1 2 8个、L1 8个、L2 6个、L4 2个。在 12 5 0x线机透视导向下 ,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后注入 4~ 8mL骨水泥。术后 12h观察血压、脉搏、呼吸 ,常规静滴抗生素 3d预防感染。结果 技术操作全部成功 ,2 8例病例 2 5例单侧穿刺 ,3例双侧穿刺。 2 5例疼痛完全缓解 ,2例好转 ,1例无改善。 2例出现一过性神经刺激症状 ,对症处理后消失 ,随访 1~ 8个月 ,患者疼痛无反复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损伤小 ,操作简单 ,恢复快 ,并发症少 ,能有效缓解椎体骨折和椎体肿瘤引起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Kyphon椎体复位系统治疗椎体血管瘤。[方法]采用Kyphon椎体复位系统从后方经皮穿刺经椎弓根向椎体内加压注射骨水泥治疗椎体血管瘤。[结果]对3例患者应用Kyphon椎体复位系统治疗椎体血管瘤,患者疼痛消失,患者术后1d下床活动,脊柱功能良好,椎体结构未发生改变,无1例发生并发症,内固定无泄漏,周围无骨吸收及破坏。[结论]应用Kyphon椎体复位系统治疗椎体血管瘤操作简便,疗程短,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无需二次手术,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4):1331-1333
[目的]介绍椎体成形术后术椎合并非术椎骨折的治疗体会。[方法]9例患者均再次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半年未见第3次椎体骨折。[结论]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术椎合并非术椎骨折的首选,术后予佩戴腰围、理疗、腰背肌功能锻炼、抗骨质疏松等治疗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加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目前治疗OVCFs的有效方法是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成形术其经典术式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1]。与传统方法相比,这种术式通过向椎体内注入填充材料来强化椎体,从而缓解局部疼痛、恢复椎体高度、提高生活质量。这种方法能较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应用PVP治疗OVCF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20例患者的356节椎体,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骨折类型、手术情况等对PV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影响。结果:356节椎体中共有39节(10.9%)发生邻近椎体骨折。骨水泥椎间盘内渗漏、骨折椎体数量、骨折部位特别是胸腰段骨折,与邻近椎体骨折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PV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较高,骨水泥椎间盘内渗漏,骨折椎体数量,胸腰段骨折是PVP治疗OVCF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Kyphon椎体复位系统治疗椎体血管瘤.[方法]采用Kyphon椎体复位系统从后方经皮穿刺经椎弓根向椎体内加压注射骨水泥治疗椎体血管瘤.[结果]对3例患者应用Kyphon椎体复位系统治疗椎体血管瘤,患者疼痛消失,患者术后1 d下床活动,脊柱功能良好,椎体结构未发牛改变,无1例发牛并发症,内固定无泄漏,周围无骨吸收及破坏.[结论]应用Kyphon椎体复位系统治疗椎体血管瘤操作简便,疗程短,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无需二次手术,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评价新型椎体成形带球囊支架系统(VBS)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10例,均采用椎体成形带球囊支架系统(VBS)治疗。观察手术前后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影像学检查评估手术前后椎体前缘、中部等高度变化,以及矢状面Cobb角变化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均采用双侧穿刺,安全完成手术。均获得8个月以上随访,术后3天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及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及椎体前缘高度比分别为(1.68±0.44)cm、(2.16±0.52)cm和(80.12±2.99)%,与手术前比较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19.90±2.96)°,矫正到术后末次随访时的(12.49±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有1例1椎体出现椎体后方骨水泥少量渗漏,无临床症状,渗漏率为10%。结论应用VBS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较好恢复伤椎高度,快速止痛,且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痛性椎体病损并发症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4例因椎体成形术治疗所出现的并发症病例,其中因穿刺引起的2例,骨水泥泄漏引起的11例,手术后继发相临椎体骨折1例,本文分别对发生原因、处理方法、预防措施进行了总结。[结果]全部病例经过0.5~4.5年,平均3年的随访,2例病人因为原发病加重死亡,其余现存病例没有遗留与并发症相关的临床症状。[结论]尽管椎体成形术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出现一些并发症,但是只要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技术水平,掌握手术技巧这些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2.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的椎体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椎体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有相当的发病率,对部分患者造成持续且严重的疼痛。椎体成形术是经皮向骨折塌陷的椎体内注射骨水泥,这种方法已被用来治疗骨质疏松的椎体压缩性骨折,解除患者的疼痛。为介绍该法并探讨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回顾多位作者的报道,我们发现椎体成形术对于疼痛的缓解率可达到67%~100%。短期的并发症主要包括骨水泥的外渗,这不但会增加疼痛,还会散热并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合理的选择患者和完善的操作会减低这些并发症,因此,极少需外科减压的手术。但它的长期并发症,如骨水泥一骨接触面的异物反应,骨水泥的老化,由于应力改变而造成相邻椎体骨折的风险增加等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椎体成形术还需更长时间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51例63椎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有11例出现并发症,本文对并发症发生原因、处理方法、预防措施进行了总结。结果 51例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消失或缓解,优良率达98.04%。共11例出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占21.57%。其中术后第6天因肺栓塞死亡1例,穿刺部位血肿1例,误穿椎体1例,椎体周围骨水泥外漏3例,穿刺针道泄漏至皮下1例,穿刺过程中脊髓损伤2例,椎间盘内泄漏2例。结论尽管椎体成形术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但是只要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技术水平,掌握手术技巧,这些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OVCF)为临床上常见疾病,目前关于OVCF的治疗有保守治疗、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ns kyphoplasty,PKP)等。但经治疗后患者出现其他椎体骨折的发生率较高,且引起的的原因目前颇有争议。作者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关于OVCF行PVP或PKP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原因等做一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OVCF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成PVP单侧穿刺组(32例)、PVP双侧穿刺组(28例)、PKP单侧穿刺组(27例)、PKP双侧穿刺组(25例)。比较4组间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率、椎体前缘高度比、住院天数、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结果 1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3个月。手术时间:PVP单侧穿刺组与双侧穿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PKP单侧穿刺组与双侧穿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且PVP两组与PKP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骨水泥渗漏率、椎体前缘高度比:PVP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PKP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PVP两组与PKP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住院天数、手术前后VAS评分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OVCF采用PVP与PKP治疗疗效均满意。PVP手术时间短、费用低,但骨水泥渗漏率偏高,不能恢复压缩椎体高度; PKP骨水泥渗漏率低,利于恢复压缩椎体高度,但手术时间长、费用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并椎体内囊性变的特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并椎体内囊性变13例.根据骨质疏松和囊性变的程度决定充填骨水泥的剂量,并加入适当比例的异体骨粉.[结果]按照WHO疼痛缓解标准,CR(完全缓解)10例,PR(部分缓解)2例,MR(轻微缓解)1例.1例出现椎体周围少量骨水泥泄漏,无临床症状.1例手术后16 d发生下位椎体骨折,经过再次椎体成形术症状缓解,随访1年无复发,无再次骨折发生.[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并椎体内囊性变是发生在高龄患者的特殊疾病,椎体成形术是治疗的首选,效果理想.但是在局部治疗的基础上要注意全身抗骨质疏松治疗和规范的康复训练,可以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s)患者在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治疗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315例因胸腰椎OVCFs行PVP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男114例,女201例;年龄65~89岁,平均(76.97±4.92)岁;单椎体骨折216例,双椎体骨折85例,三椎体骨折14例。对患者行PVP治疗,术后追踪1年,观察患者术后1年内邻近椎体骨折情况,将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未骨折者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后Cobb角、是否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邻近椎体发生骨折的风险因素。结果 经过1年的追踪随访,315例患者中有39例患者出现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为12.4%。其中术后3个月内骨折者23例,术后4~6个月骨折者11例,术后7~12个月骨折者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中重度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对自2009—01—2013—12诊治的42例中重度椎体压缩骨折,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PVP组(21例)和PKP组(21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楔形角及后凸角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KP组的楔形角及后凸角的矫正效果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VP或PKP治疗方法均能明显缓解骨质疏松性中重度椎体压缩骨折的疼痛,在矫正楔形角及后凸角的方面,PKP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弯角椎体成形术与PV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ve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09-2016-07我院行PVP手术治疗的OVCF患者107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三组:A组31例,均采用传统双侧PVP手术治疗;B组42例,采用单侧PVP手术;C组34例,均采用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对三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进行对比。结果①C组的手术时间与B组相近,但显著短于A组(P0.05);C组X线曝光次数与B组相近,亦显著少于A组(P0.05);C组骨水泥用量介于A、B组之间。②三组患者术后3 d和1年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三组的骨水泥渗漏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骨水泥分布情况比较:C组分布理想者85.3%,与A组的90.3%相近,但均显著高于B组的38.1%(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单侧或双侧PVP手术而言,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OVCF的疗效可靠,其手术时间短,X线暴露次数少,骨水泥分布较为理想,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06年12月采用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63例共72个椎体,其中18例19个椎体行PVP;45例53个椎体行PKP,24例30个椎体行球囊扩张成形术(球囊-PKP).21例23个椎体行Sky膨胀式椎体成形术(Sky-PKP)。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伤椎前中部高度丢失百分比(%)及后凸畸形Cobb角等指标来评估三组疗效。结果:三组术后VAS评分都有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VAS降低值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后凸畸形及椎体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与PKP组在矫形效果上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Sky-PKP组和球囊-PKP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3个椎体(15.8%)、球囊-PKP组2个椎体(6.7%)及Sky-PKP组1个椎体(4.3%)出现骨水泥渗漏,但均无神经症状。结论: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都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但对于恢复伤椎高度PKP组优于PVP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