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椎体在胸腰椎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工椎体在胸腰椎肿瘤、结核及骨折治疗中的外科疗效。[方法]对169例胸腰椎患者(其中包括64例肿瘤、66例结核、39例爆裂性骨折)的外科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57例伴有胸腰椎后凸畸形,术前Cobb s角27.1°~65.4°,平均(38.5±10.7)°。对所有患者进行病变椎体大部或完整切除,椎间撬拔撑开复位,可调式中空笼状钛合金人工椎体植骨替代,辅以前路椎体钉板(棒)系统或后路椎弓根钉系统行邻近椎节固定,Ⅰ期重建脊柱稳定性,观察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脊柱椎节的稳定性及后凸畸形的矫治情况。[结果]随访12~46个月,平均3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疼痛缓解,肿瘤、结核病人术后局部均无复发,脊髓神经功能无加重损伤,73例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术后影像学检查提示:脊柱内固定物在位,椎体序列恢复良好,椎间高度恢复。后凸畸形者术后矫正角度(31.6±8.3),°最后随访时矫正角度丢失(4.1±3.8)°。[结论]胸腰椎病椎切除、人工椎体植骨替代并内固定,能彻底减压、缓解疼痛,能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恢复脊柱序列。  相似文献   

2.
甲基强的松龙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手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nal fixation,PLIF)手术后应用的价值.方法50例患者,其中19例腰椎滑脱,26例腰椎管狭窄,5例腰椎间盘突出.随机分成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及试验组(MP组),各25例.MP组患者在术后1h内给予MP 160mg/d静脉滴注,连用3d后减量至80mg 1d、40mg 1d后停用,共用药5d;地塞米松(DXM)组术后1h内给予DXM 10mg/d静脉滴注,持续3d后减量至5mg应用1d后停用,共4d.在术前1d,术后1d、10d、3个月,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运动、感觉评分标准评分.结果MP组在术后1d、10d的感觉、运动评分高于DXM组,差异有显著性(术后10d感觉及术后1d运动P<0.05,术后1d感觉及术后10d运动P<0.01),3个月后差异消失(P>0.05).结论在腰椎PLIF手术后早期应用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能预防手术导致的脊髓和神经损伤,其效果优于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前路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将48例下腰椎不稳患者按入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前路融合内固定(ALIF组)20例,后路融合内固定(PLIF组)28例。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椎间高度、术后并发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椎间高度、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IF和PLIF内固定均是治疗下腰椎不稳的有效术式,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根据病变类型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病例回顾性分析研究,探讨后路胸腰椎结核手术中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支撑植骨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本科室收治并进行手术的胸腰椎结核(T5~S1)患者39例,平均年龄47.6岁。其中胸椎结核9例,胸腰段结核19例,腰椎结核11例,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前后脊柱后凸角(Cobb角)、VAS 评分、ESR、ASIA 分级、植骨融合情况等进行统计,评价手术治疗的效果及远期疗效。[结果]39例患者中,1例失访,38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个月,所有患者手术均无神经功能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无结核复发,切口均甲级愈合。手术时间平均( 176±30.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00 ± 80. 5)ml;术前术后Cobb角、VAS 评分、ESR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末次随访示全部植骨融合,ASIA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后路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支撑植骨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矫形效果明显,融合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我科对27例腰椎间盘突出、椎间盘变性、腰椎间隙狭窄的患,采用腰椎体间融合器(CAGE)进行后路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后5年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术中应用双Cage和局部自体附件骨的融合率及术后5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接受PLIF手术、椎体间植入双Cage与局部附件骨、并行椎弓根钉内固定的84例患者的住院病历,并通过随访获得患者术前、术后1年、3年、5年的影像学资料,了解病人的康复情况,并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评分,观察椎体融合情况、相邻椎间隙退变情况(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结果]单间隙固定、二间隙固定、三间隙固定的患者术后1年、5年ODI评分比术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术后1年与术后5年ODI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融合率均为94.95%,术后3年融合率均为100%。术后5年部分患者遗留腰部发困、发僵、下坠感等腰痛不适症状,发生率22.61%(19/84),尚不能认为单间隙固定、二间隙固定、三间隙固定腰部不适发生率有差别。术后5年相邻椎间隙退变发生率19.04%(16/84)。具有相应症状、体征伴有ODI评分增加的ASD发生率2.38%(2/84)。[结论]PLIF应用双Cage结合自体局部附件骨植入、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下腰椎疾病椎体融合率高,术后1年、术后5年ODI评价临床疗效好。部分病人术后遗留有腰部不适。术后5年ASD多是影像学上的变化,极少产生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9月~2008年6月共收治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21例,新鲜骨折20例,陈旧性骨折1例。按Denis分类均为严重的爆裂骨折,D型12例,E型9例。均采用经后路椎体次切除、椎管内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比较手术前后ASIA分级变化,手术前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及椎管容积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9个月,平均15.4个月。骨折脱位完全复位,无血管、神经损伤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脊髓功能除1例A级无恢复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后即刻椎体前缘高度(平均96.82%)、Cobb角(平均-4°)、椎管容积(平均98.79%)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平均25.45%)、Cobb角(平均35°)、椎管容积(平均24.29%)分别相比均改善明显(P0.05),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平均96.74%)、Cobb角(平均-4°)、椎管容积(平均98.96%)与术后即刻分别相比均无明显改变(P0.05),末次随访时21例椎体间完全融合。结论对于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经后路椎体次全切可以同时对椎管充分减压,椎体间融合和三柱固定,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能达到前后联合入路一样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经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01—2014-01间收治的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PLIF治疗。观察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采用JOA评分、VAS评分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及随访等情况。结果本组38例患者手术时间(112.20±5.40)min,术中出血量(220.22±40.68)m L,术后住院时间(12.82±3.24)d。患者随访期间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的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降低,JOA评分较术前增高。未发生机械不稳引起的椎体滑脱、椎间融合器后退及下沉、螺钉断裂及松动等。结论 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治疗的腰椎滑脱症病人62例,按手术方法分为TLIF组36例,PLIF组26例,首先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然后分别通过椎间孔椎体间融合器融合或后路融合器椎间融合,应用钉棒提拉结合融合器撑开复位。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临床疗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价,根据X线片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62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PLIF组2例术中硬膜囊撕裂,1例出现神经根损伤。TLIF组手术时间为(134.17±27.40)分钟,PLIF组为(130.38±30.00)分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人均获随访,TLIF组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0个月;PLIF组随访时间9~42个月,平均18个月;两组术后、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IF组术后、末次随访VAS、ODI评分与PLI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1例出现融合器移位,无神经症状,TLIF组1例出现伤口脂肪液化,两组椎弓根系统无松动及断裂,椎间融合率分别为94.4%及92.3%,植骨融合时间平均为6.5个月。结论应用TLIF、PLIF技术均能行有效的减压及椎间融合,结合后路内固定,均能达到稳定椎体、减轻临床症状的目的,但TLIF组创伤小、神经及硬膜囊损伤发生率低,对于后结构保护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对比后外侧融合术(posterolateral fusion)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术后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CBM等数据库、学术会议资料和学位论文等.全面收集有关两种方法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文献.制定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分别独立筛选文献,按照Cochrane Handbook 5.1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估,并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共有6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包括487例患者被纳入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PLIF组的融合率> PLF组[OR=3.90,95% CI (2.05,7.40),P<0.001],但PLIF组术后1年ODI评分<PLF组[WMD=-3.86,95% CI(-7.59,-0.t3),P=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手术时间[WMD=15.85,95%CI(-16.25,47.96),P=0.33]、术中失血量[WMD=-90.57,95% CI(-292.50,111.36),P=0.38]术后并发症[OR =0.99,95%CI (0.22,4.47),P=0.99]、二次手术率[OR =0.87,95% CI (0.52,1.45),P=0.25]无统计学差异(P>0.5).[结论] PLIF手术方式的骨融合率较高,但术后1年ODI评分低于PLF组,且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二次手术率方面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手术(PLIF)术后拔除引流管时机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10—2021-10行PLIF治疗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第4天拔除引流管的3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2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第10天切口愈合率,以及术后下肢疼痛反弹率和下肢疼痛反弹时间。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单节段PLIF手术。2组术后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经抗感染治疗和更换敷料后愈合。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0天的切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发生下肢疼痛反弹率低于对照组,下肢疼痛反弹时间短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比较,术后第4天拔除引流管并不增加PLIF术后切口的感染率,并有利于切口愈合、降低术后下肢疼痛反弹率和缩短疼痛反弹时间。但应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折、阻塞、退出等,必要时采取负压引流。  相似文献   

12.
后路椎体间植骨器械在腰椎滑脱症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院自2002年4月~2004年6月采用后路椎体间植骨(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graft.PLIG)器械.在处理椎间隙的同时一并矫正脊柱滑脱及行椎间植骨融合、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加压内同定治疗Ⅱ度以内腰椎滑脱症患者23例。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微创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椎旁软组织解剖与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创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是在对腰椎和椎旁软组织解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内镜系统、视频图像导向系统的研制和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具有软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平均住院时间短、术后腰背痛发生率低等优点,其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随访评估.该文就微创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相关解剖、技术特点和优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多裂肌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7-06诊治的12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单侧和双侧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51例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其中行单侧PLIF治疗26例(单侧组),行双侧PLIF治疗25例(双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率和植骨融合率。结果手术时间:双侧组(168±20)min,单侧组(94±18)min;术中出血量:双侧组(750±41)ml,单侧组(450±40)ml;术后输血:双侧组7例,单侧组均未输血;以上各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硬膜囊撕裂:双侧组1例,单侧组无。术后神经根痛加剧:双侧组2例,单侧组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30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双侧组为84.0%(21/25),单侧组为92.3%(2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融合率:双侧组为92.0%,单侧组为9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率优于双侧PLIF。  相似文献   

16.
胸腰椎半椎体后路矫形术失效原因及翻修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腰椎半椎体畸形后路矫形术失效原因,并总结翻修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9例胸、腰椎半椎体畸形后路矫形术失效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1岁10个月~24岁,中位年龄12岁。结合原始病历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明确均为单个完全分节型半椎体,位于胸段2例,胸腰段5例,腰段2例。翻修术前侧凸Cobb角为(45.4±17.4)°,后凸Cobb角为(29.8±22.0)°。分析初次手术失效原因后制定矫形策略,行后路翻修术,对脊柱畸形进行再次矫正。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6.5 h,平均4.5 h;术中出血量400~2 500 mL,平均950 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深部感染、呼吸衰竭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1例出现单侧下肢麻木,经消肿、营养神经治疗1周后完全缓解。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个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X线片示术后8~14个月,平均11个月植骨均融合。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侧凸和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周相比,末次随访时获得的矫形均无丢失。结论半椎体的处理、固定及融合范围选择、术中矫形操作、内固定物选择均是影响后路矫形术成败的常见因素。总结失效原因并制定个性化翻修策略进行翻修,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穿刺活检是目前临床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术前诊断的金标准,主要采取的方式是超声引导下PCa系统穿刺。但系统穿刺会出现低估病灶Gleason评分、漏诊较小的或多灶性肿瘤病灶等情况,最终导致误诊。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以MRI与PET/CT精确引导的PCa靶向穿刺已逐渐进入临床应用,为PCa的定位、诊断和术前分期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因此,本文结合当前临床MRI与PET/CT介导的不同靶向定位方式,对其在PCa靶向穿刺活检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富集骨髓干细胞复合人工骨在椎体后路融合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富集骨髓干细胞复合人工骨技术在椎体后路融合中的作用。方法25例患者术前多点抽取双侧髂前上棘骨髓血约400 ml,每点抽骨髓血量≤40 ml。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得到40~50 ml富集间质干细胞悬液,与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A-TCP)复合,2 h后回植于胸腰椎体后外侧融合处,钛合金椎弓根钉棒系统作脊柱内固定。结果富集后骨髓干细胞通过检测浓度提高达8倍以上,由原来的9.4×10^12/L增至78.6×10^12/L。25例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X线、CT检查脊柱融合良好,按Lenke字母分级法融合分级:达A级融合21例,B级融合4例。结论富集骨髓干细胞复合人工骨可用于椎体后路融合,是一种可靠、简便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19.
人工椎体置换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椎体置换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胸腰椎结核28例,其中累及1个椎体5例,2个椎体22例,3个椎体1例。对该组患者行椎体大部切除,撑开复位后行可调式中空笼状钛合金人工椎体植骨置换、前路椎体钉棒系统邻近椎节固定,观察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柱稳定性及后凸畸形的矫治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2~36个月,平均17个月,局部无复发,影像学检查椎体序列恢复良好,椎间高度恢复,达到骨性愈合,后凸畸形基本矫正。结论胸腰椎结核行人工椎体置换,既能彻底切除病灶防止复发,又能矫正畸形,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恢复脊柱支撑功能。  相似文献   

20.
脊柱内镜下经后路椎板间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endoscopic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Endo-PLIF)是当前微创脊柱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其手术适应证选择、安全性、早期疗效与传统手术相似,同时具有创伤小、精度高、术后康复快等优点,本文简要介绍该术式的发展历史、手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