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0):1825-1830
[目的]比较经皮与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4月~2017年10月收治的38例单节段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椎弓根螺钉置入方式分为经皮组(20例),Wiltse入路组(18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血管、神经及脊髓损伤。经皮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Wiltse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及术中X线透视次数高于Wiltse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组切口均一期愈合,Wiltse入路组术后发生1例切口血肿,经换药等处理后延迟愈合。38例患者随访12~15个月。术后1周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皮组VAS评分及ODI评分显著低于Wiltse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进一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评估方面,经皮组与Wiltse入路组患者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畸形角度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但相应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与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均可以获得满意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畸形角度恢复。虽然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增加了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次数,但可以显著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术后早期疼痛,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与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12—2015-06诊治的32例无神经系统损伤的胸腰椎骨折,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14例(微创组),采用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18例(Wiltse入路组)。比较2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结果 32例均获得平均14(12~18)个月随访。与Wiltse入路组比较,微创组手术切口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1 d、1周VAS评分较低,但手术时间较长,术中X线透视次数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12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与Wiltse入路组术后3 d、3个月、12个月的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与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安全、有效,在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矢状位后凸畸形矫正及术后腰部功能恢复方面具有相同的效果,但是微创手术切口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疼痛缓解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腰椎后路Wiltse肌间隙入路与腰椎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6-01诊治的109例胸腰椎骨折,分别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与腰椎传统后正中入路行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其中Wiltse入路组47例,后正中入路组62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12 h、3 d、7 d的血清肌酸激酶,术后1周、6个月的VAS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结果 109例均获得随访6~14个月,平均9.6个月。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入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均少于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入路组术后12 h、术后3 d血清肌酸激酶低于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7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入路组术后1周、6个月的VAS评分低于后正中入路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高于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腰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Wiltse肌间隙入路出血量较少,对椎旁肌及小关节囊的损伤小,术后慢性腰痛发生率低,符合脊柱微创手术理念。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相比较,探讨经皮微创普通椎弓根钉内固定辅助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将86例胸腰椎骨折随机分为两组(n=43),分别采用经皮普通椎弓根钉内固定(微创组)和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开放组)治疗胸腰椎骨折,比较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矢状面Cobb角、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48个月,平均18.6个月。微创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平均从术前(47.5±8.6)%恢复至术后(90.3±5.8)%,Cobb角平均从术前(17.6±6.20)°恢复至术后(2.0±1.30)°,微创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与开放组(91.7±5.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与开放组(1.9±1.2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平均(94.0±21.3)min,与切开组(98.5±16.5)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平均(54.4±12.6)mL,与切开组(289.1±20.5)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开放组1例出现切口感染外,两组未出现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经皮普通椎弓根钉内固定辅助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与开放性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相比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快,可达到开放复位同样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临床收治脊柱胸腰段骨折72例,均采用后路减压,Dick或RF系统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完全或基本恢复占95.8%,神经功能有Frankel一级以上改善,不完全截瘫占90%,完全截瘫占53.1%。随访3—38个月,无螺钉折断、后退及脊柱矫正度丢失。结论:开放复位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7.
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自2002年7月-2006年8月应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6例,年龄17~61岁,平均36.75岁.骨折根据Denis分类:屈曲压缩型10,爆裂型34例,骨折脱位型12例.脊髓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A级13例,B级8例,C级9例,D级17例,E级9例.结果 56例脊柱骨折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平均随访1.5年;A级13例中2例恢复至B级,11例未恢复,B级8例恢复至C、D级各4例,C、D、E级35例完全恢复.结论 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复位满意、固定牢固、便于植骨融合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技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52例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压缩骨折行经皮椎弓根钉技术复位、固定(经皮组),并与同期46例行传统开放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固定(开放组)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患者获随访6~25个月,经皮组较开放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两组术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均明显恢复,同时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结论经皮椎弓根钉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疗效好、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胸腰椎骨折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手术有两个关键点:一是采用A0解剖定位方法行椎弓根定位并正确地拧入螺丝钉,确保位于椎弓根内并达到合适的长度。二是矫正脊柱畸形并行椎体的骨折整复,对于椎体骨折凸入椎管内的可以采用后方复位的方法,以解除脊髓压迫。并于固定同时植骨融合,手术后佩带支具,可以有效防止手术后内固定松动失效,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结果28例脊柱骨折应用AF内固定,26例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牢固可靠,操作比较简单,治疗效果确切,具备一定的条件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改良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20-07诊治的68例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38例采用改良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常规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背...  相似文献   

11.
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自20世纪80年代应用以来,已成为目前应用最多的后路脊柱内固定方法。自1994年5月~2005年12月,笔者应用Dick、Steffee、RF、沈氏钉-钩、AF、中华长城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120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均为新鲜骨折,男79例,女41例;年龄20~56岁,平均38.6岁。致伤原因:砸伤35例,摔伤36例,撞伤41例,其他伤8例。不全瘫20例,全瘫12例,无明显神经症状88例。两个椎体骨折T11、12骨折3例、T12L1骨折7例、L1、2骨折5例,其余为单椎体骨折。后弓角0°~45°,平均26.5°,椎体骨块向后移位占据椎管因早期无CT…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Wiltse入路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Wiltse入路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87例胸腰段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神经功能;比较术前、术后及术后1、6、12个月伤椎压缩程度、Cobb角、疼痛VAS评分,比较术后1、6、12个月ODI。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手术时间45~60(50. 5±6. 5) min,术中出血量50~70 (60. 2±5. 6) ml,住院时间5~9(6. 5±1. 3) d。术前ASIA分级为D级的4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神经功能均恢复至E级。术后及术后1、6、12个月伤椎压缩程度、Cobb角、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12个月ODI较术后1个月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无感染或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无内固定失败,骨折均愈合良好。结论 Wiltse入路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康复迅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并发症产生原因和处理对策。方法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156例,其中T1230例,L186例,L222例,L316例,多节段2例,均进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伤后到治疗的平均时间为52 h。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2~36个月,术后6例发生断钉,3例连接棒松脱,2例螺钉松动,1例术后发生感染。结论熟练掌握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钉固定操作技术,减少术中失误,可避免大多数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和胸腰椎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06—2012—01选择45例胸腰椎骨折随机分为肌间隙组和传统组,分别自椎旁肌间隙和后正中入路进行椎弓根钉内固定。结果肌间隙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48h VAS评分以及术后10个月JOA评分等方面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90医院脊柱外科2018-01-2020-01间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5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0例,女24例;年龄32~56岁,平均44.12岁.T1229例,L125例.以伤椎中心入路,C型臂X线机透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开放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6-2018-06诊治的62例胸腰椎骨折,32例采用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经皮组),30例采用开放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开放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8):1663-1668
[目的]探究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两组。经皮组患者应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切开组患者应用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出现医源性神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经皮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切开组(P0.05);经皮组术后恶心呕吐、嗜睡和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切开组(P0.05)。随访24~50个月。随术后时间延长,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经皮组患者术后1 d和7 d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切开组(P0.05),而术后1、6和18个月时,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检查方面,两组患者置钉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的伤椎Cobb角、矢状面后凸角均显著减小,而椎体前缘高度显著增加(P0.05)。术后经皮组患者的伤椎Cobb角、矢状面后凸角均显著低于切开组,而椎体前缘高度显著大于切开组(P0.05)。至末次随访时,经皮组患者骨折均愈合,无内置物松动、断裂,切开组出现1例断棒,行内固定取出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满意,创伤小,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皮和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3—2015-09诊治的105例胸腰椎骨折,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56例(微创组),采用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49例(开放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3 d、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楔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结果微创组获得(22.5±4.4)个月随访,开放组获得(23.0±4.3)个月随访。与开放组比较,微创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6个月时微创组VAS评分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VAS评分、Cobb角、椎体楔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疗效满意,具有软组织损伤小、术中失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并且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20-12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23例胸腰椎骨折,比较术前与术后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中心、后缘高度、伤椎Coob角、椎体楔变角、椎管矢状径,比较术前与术后2个月伤椎上方与下方的椎间孔高度、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面积。结果 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61个月,平均17个月。共置入119枚椎弓根钉,手术时间68~120 min,平均89.8 min。术中出血量10~90 mL,平均48.5 mL。术后2个月伤椎前缘、中心、后缘高度、椎体楔变指数、椎管矢状径、伤椎下方椎间孔高度、伤椎下方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增加,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ob角、椎体楔变角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2个月伤椎上方椎间孔高度、伤椎上方椎间隙高度、伤椎上方椎间孔面积、伤椎下方椎间孔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临床疗效确切,同时可获得一定脊柱矫形及神经间接减压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