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检测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hang H  Zhang ZN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3):1938-194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病原体。艾滋病的流行已对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被称为“世纪瘟疫”。国内外众多临床及科研工作者致力于艾滋病的研究,以期有效控制其在全球的流行。目前已明确HIV的传播途径主要为性接触、血液及母婴垂直传播,其主要靶细胞为CD4^ T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2.
刘雪茹  农光民 《中外医疗》2009,27(9):150-151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是一组主要由单基因遗传的免疫系统疾病,其临床共同表现为反复感染、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明确了许多与该病有关的基因,基因分析为确诊PID的重要手段,基因诊断技术的发展为进一步筛查和诊治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开辟了新的前景。本文主要对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浅谈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根据患儿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若患儿尚有一定抗体合成能力,可接种死疫苗,如百一白一破三联疫苗.若有感染应及时治疗,如果抗菌药物无效,应考虑真菌、分枝杆菌、病毒和原虫感染的可能.有时需长期抗菌药物预防性给药.接触水痘病人后,应注射水痘一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VZIG)或用阿昔洛韦预防.  相似文献   

4.
文亦磊  马韵 《中原医刊》2007,34(12):49-50,81
艾滋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IDS)的中文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已知HIV分为HIV-1和HIV-2两个亚型。目前全球流行的主要是HIV-1。HIV-1可进一步分为不同的亚型,包括M亚型组(主要亚型组)、O亚型组和N亚型组,其中M组有A、B、C、D、E、F、G、H、I、J、K11个亚型。  相似文献   

5.
计划性间歇疗法又称计划性治疗中断或计划性中断治疗 ,英文简称有STI和SIT(通常用STI)。STI强调计划性和周期性 ,无计划的或偶然性的治疗中断如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差或因经济上的原因等中断治疗则不属STI的范畴。同时 ,STI是在对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 ,主要指HIV 1)感染者和艾滋病 (AIDS)患者治疗时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的基础上的中断。STI强调在HAART治疗相当一段时间 (通常在一年或以上 )后 ,才开始有计划的和周期性的治疗中断 ,而不是一开始就采用HAART治疗与中断的交替疗法。一、STI产生的背景HAA…  相似文献   

6.
适配子(aptamer)是在体外人工合成的具有特定3级结构的单链DNA或RNA分子,从随机寡核苷酸文库中通过配体指数富集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筛选出来,能与靶分子以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结合。由于适配子和靶分子结合后可阻断靶分子的生物学活性,与相应抗体分子相比,适配子具有许多优越性,如分子量小、易于修饰、无免疫原性等,因而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就适配子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1,HIV-1)感染所致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深入研究适配子对病原体感染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冯姝 《医学综述》2004,10(9):566-568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疾病,当HIV侵入人体后借细胞表面的CD4分子及某些趋化因子受体侵犯宿主细胞,造成机体免疫功能破坏,进而引起严重的机会感染及肿瘤。现就该病治疗的中心环节——抗病毒治疗,尤其是高效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6ciency Virus,HIV)又称为艾滋病病毒,由此病毒所导致的疾病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自1981年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至2003年底世界上已有193个国家和地区发现有HIV的感染及相关的死亡报  相似文献   

9.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是目前针对HIV/AIDS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由于病毒潜伏库的存在,目前的HAART不能彻底清除HIV,因此需要改善现有疗法,以实现治愈AIDS的终极目标。本文对治疗HIV/AID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儿顽固性肺炎的体液免疫状态并对其行免疫调节治疗。方法 对34例顽固性肺炎进行血清丙种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的测定,并给予相应的丙种球蛋白替补疗法。结果 所有顽固性肺炎病例体液免疫均有异常,而且以丙种球蛋白的降低显著,其中23例行免疫调节治疗,疗效满意。结论 早期着眼于免疫调节,是防治小儿顽固性肺炎的体液免疫状态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邱春婷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2):1572-1574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有着相似的传播途径,HIV合并HBV感染情况比较常见,这些混合感染,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当HBV感染需要治疗而HIV感染不需要时,应考虑选用对HIV无作用的药物,如干扰素(IFN)或阿德福韦(ADV);当HIV和HBV同时符合治疗标准时,首选包括TDF+LAM或TDF+FTC的HAART方案,如果上述HAART基础上仍出现LAM或FTC耐药,可以加用ETV或ADV挽救治疗。对HIV/HBV合并感染患者而言,不需要HAART时不建议应用ETV、LDT抗HBV治疗。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的实验室诊断主要分为抗体检测、抗原检测和病毒载量实验。抗体检测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ILLSA)、免疫层析/渗滤以及免疫印迹实验(Waternblot,WB)为主;抗原检测主要是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核心蛋白P24抗原;病毒载量实验主要以反转录酶链聚合反应(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一系列方法为主。虽然现在还没有有效消灭体内HIV的方法,但积极、早期治疗对延缓感染者发病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符合治疗标准而未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的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05-2013年百色市符合抗病毒治疗标准而未治疗的393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以寿命表法估计生存率,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进行生存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符合治疗标准而未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男女比例为2.60∶1,平均年龄(45.8±16.6)岁,以已婚/同居、壮族、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WHO临床分期Ⅰ期和异性性途径感染者为主,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值为(185±112)个/mm3,艾滋病相关病死率为21.04/100人年,中位生存时间为78个月〔95%CI(38.15,117.85)〕,12、24、36、48、60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3.00%、65.04%、60.73%、55.50%、49.16%。对患者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和≥55岁患者艾滋病相关病死率分别为17.60/100人年和32.29/100人年,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8个月〔95%CI(33.91,122.09)〕和32个月〔95%CI(16.95,47.05)〕,两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0,P=0.028);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mm3(A组)、101~200个/mm3(B组)和201~350个/mm3(C组)患者艾滋病相关病死率分别为92.62/100人年、30.64/100人年和5.98/100人年,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个月〔95%CI(1.31,6.69)〕、24个月〔95%CI(4.53,43.49)〕和83个月,3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903,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和WHO临床分期与生存时间存在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 符合治疗标准而未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预后较差,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特别是年龄越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越低或患越严重机会性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患者,其生存时间越短。因此,及早发现艾滋病患者,加强随访监测,及时处置机会性感染性疾病,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对延长艾滋病患者的生存时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来自我院艾滋病病房和门诊的135例艾滋病患者进行服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所有数据应用SPSS 19.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好者78例,依从率为57.8%。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家庭住址、职业、不同感染途径的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婚姻状况、不同CD4+T细胞计数、不同家庭支持系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的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4+T细胞计数、药物不良反应、家庭支持系统是影响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CD4+T细胞计数、药物不良反应、家庭支持系统是影响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对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患者应进行宣传教育,针对其依从性的影响因素,采取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鲁雁秋  唐圣权  王静  陈耀凯  池祥波 《重庆医学》2021,50(14):2393-2397,2401
目的 了解重庆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在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疗效、免疫重建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 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对该中心HIV感染者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并与实验室检测结果匹配.对HIV感染者人口学特征、HIV RNA抑制率、CD4+T淋巴细胞数、重要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有2049例HIV感染者完成了调查问卷,其中有1205例实验室数据较完整.该研究中,青年男性比例为83.8%,性传播比例达86.4%,其配偶及子女检查率均小于30.0%;第0、24、48、72、96、120、144、168、192、216、240周的CD4+T淋巴细胞数每个微升可达250个左右,病毒学抑制率在90.0%左右;启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后,HIV感染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以及肝肾功能异常,以轻中度为主,随着ART时间的延长,异常率越来越低.结论 重庆市HIV感染者ART疗效尚可,"晚发现、晚诊断"现象仍普遍存在,扩大筛查、提高检测覆盖率是控制疾病传播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白若靖  代丽丽  吴昊 《北京医学》2021,43(9):850-852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可有效抑制HIV复制,并能长时间将血浆中的病毒载量控制到检测限以下.然而,ART并不能清除潜伏的HIV储存库,大多数患者体内病毒在ART中断后的几周内迅速反弹,HIV感染者(people living with HIV,PLWH)需终身服药.本文从快速抗病毒治疗、新型抗反转录病毒(antiretroviral,ARV)药物和方案、功能性治愈和ART挑战4个方面对AIDS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及其诊断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浩 《广西医学》2006,28(2):169-173
获得性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简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严重破坏人的细胞免疫系统、以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为特征的慢性传染病.由于目前尚无法治愈,亦无有效的疫苗用于预防,故艾滋病已成为社会严重的公共问题以及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  相似文献   

18.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是现阶段治疗艾滋病的最佳治疗方案,在延长患者生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HAART过程中,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毒性和治疗药物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共同作用下,对机体各种代谢过程均产生不良影响。目前此类不良影响在机体生化计量指标变化上的监测指标较少,并不能全面地反映机体受影响发生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抗病毒治疗艾滋病138例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抗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AIDS)效果。方法:应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对符合治疗条件的138例AIDS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定期随访并检测CD4T淋巴细胞。结果:治疗后前3个月内CD4T淋巴细胞增加速度最快,2年后升高(254.32±98.76)个/mm3;患者机会性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治疗后2年生存率86.36%。结论:抗病毒治疗能显著提高AIDS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效地控制机会性感染,符合治疗条件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提高抗病毒疗效和服药依从性,延缓病毒耐药发生的方法。方法:377名来源于同一乡村的HIV感染者,分为督导治疗组(n=134)和未督导治疗组(n=243),均给予HAART治疗,仅督导治疗组患者给予严格督导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第1、2、3、6、9和12个月,抽取外周血,应用PCR检测HIV-RNA载量,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血常规检测白细胞数量变化。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及白细胞数量均逐渐上升;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外周血HIV-R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3.781,F时间=2.561,F交互=352.79,P﹤0.05);治疗后6、9和12个月督导治疗组高于未督导治疗组。结论:督导治疗有利于持续抗病毒疗效,延缓耐药毒株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