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诱导椎间盘退变的早期移植同种异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观察BMSC对退变椎间盘的修复效果。方法:体外分离、培养BMSC,并通过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对其进行鉴定。采用穿刺抽吸法建立兔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造模同期进行细胞移植治疗。27只5月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BMSC移植组(BMSC组)、DMEM培养基组(DMEM组),每组各9只。每只实验动物的L_(3-4)、L_(4-5)和L_(5-6)作为实验干预椎间盘。术后4、8、12周分别利用标准化T2加权像信号强度(%ST2WI)、病理组织学、退变分数、免疫组化染色、免疫荧光染色以及二型胶原(CollagenⅡ)和蛋白聚糖(aggrecan)mRNA表达水平评价修复效果。结果:术后12周,DMEM组的%ST2WI值、CollagenⅡ和aggrecan的mRNA表达量均低于其它各组(P<0.05),NC组和BMS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C组和BMSC组退变分数低于DMEM组(P<0.05),NC组和BMS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C组、BMSC组的CollagenⅡ免疫组化和aggrecan免疫荧光染色均显示强阳性,而DMEM组随着时间的推移阳性逐渐减弱。结论:在退变早期移植同种异体的兔BMSC能有效抑制椎间盘的退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退变髓核细胞(dNPCs)的营养修复作用。方法 针刺抽吸法制备SD大鼠退变椎间盘动物模型,分离培养髓核细胞(NPCs)及BMSCs,并将BMSCs和dNPCs分别复合藻酸盐后等比例接种于transwell共培养系统上下室中进行体外非直接接触共培养作为实验组,单纯NPCs和dNPCs分别复合藻酸盐后作为阳性及阴性对照组。光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选取合适细胞复合藻酸盐在共培养体系中培养7 d后回收各组NPCs,对回收细胞的CollagenⅠ、Ⅱ和Aggrecan行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RT-PCR检测CollagenⅡ、SOX9和Aggrecan的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共培养7 d后,RT-PCR检测结果显示BMSCs+dNPCs组的Collagen Ⅱ、SOX9和Aggrecan的mRNA表达接近NPCs组,但明显高于dNPCs组(P均<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BMSCs+dNPCs组的Collagen Ⅱ和Aggrecan含量接近甚至超过NPCs组,但明显高于dNPCs组(P均<0.05);CollagenⅠ含量与NPCs组相近,但明显低于dNPCs组(P<0.05)。Collagen Ⅱ和Aggrecan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BMSCs+dNPCs组和dNPCs组胞质都被染成红色,在核周围着色较深,BMSCs+dNPCs组胞质着色范围及核周围深染范围明显大于dNPCs组。结论 在Transwell非直接接触共培养条件下,BMSCs能够促进dNPCs外基质的表达,提示BMSCs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椎间盘dNPCs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无外源性生长因子及细胞支架的作用下,应用体外培养传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与透明质酸钠混合溶液修复大鼠早期退变椎间盘的作用。方法取同种基因大鼠的BMSCs,通过贴壁法培养传代,与医用透明质酸钠混合配制。10只SD大鼠,尾椎上取相邻3个椎间盘,由近端至远端设为细胞植入组、椎间盘退变组、正常对照组。分别于细胞植入组、椎间盘退变组建立退变模型。1周后,细胞植入组注射BMSCs与透明质酸钠溶液。3周后,X线片比较椎间盘高度指数(discheightin-dex,DHI),组织病理学方法行病理观测并评分,RT-PCR测定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的mRNA表达。结果细胞植入组的DHI值与椎间盘退变组相比无明显改善且远低于对照组。病理切片结果提示植入组髓核纤维环的形态得到保留,髓核纤维环边界清晰,细胞产生增殖分裂,其病理学评分明显高于椎间盘退变组。RT-PCR结果提示细胞植入组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的mRNA表达水平较椎间盘退变组明显提高。结论在椎间盘退变早期植入BMSCs与透明质酸溶液可以延缓椎间盘的退变,而不需要外源性细胞因子和三维支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修复退变椎间盘一直是研究热点,它对细胞重建及功能恢复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策略。作者就MSCs对退变椎间盘修复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髓核细胞共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髓核细胞共培养的模型,研究间充质干细胞对体外培养的髓核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transwell插入式培养皿构建间充质干细胞-髓核细胞共培养模型,观察共培养条件下髓核细胞形态变化,计数细胞增殖,ELISA方法检测蛋白多糖含量变化。结果:经过8 d共培养,实验组中的髓核细胞计数较对照组增加明显(P〈0.01),培养上清液中蛋白多糖合成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成功建立共培养模型,与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后髓核细胞活性上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离培养SD大鼠退变髓核细胞(degenerative nucleus pulposus cells,dNPCs)?正常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s)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通过Transwell非直接接触体外共培养方法比较dNPCs和NPCs对BMSCs诱导作用?方法:针刺抽吸法制备SD大鼠退变椎间盘动物模型,取正常及已退变的生长良好的第2代NPCs及生长良好的第3代骨BMSCs,将dNPCs 或NPCs等比例与BMSCs分别复合藻酸盐接种于Transwell共培养系统中进行体外非接触共培养(上室接种BMSCs,下室接种dNPCs或NPCs作为dNPCs共培养组和NPCs共培养组)7 d后回收上室BMSCs?单独NPCs和单独BMSCs培养组分别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对各组Ⅱ型胶原(collagenⅡ)和多功能蛋白聚糖(aggrecan)行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collagen Ⅱ和aggrecan的mRNA表达在两共培养组均有较高表达,但NPCs共培养组较dNPCs共培养组更加接近单纯NPCs组,而单纯BMSCs组未见明显表达;collagenⅡ和aggrecan的蛋白表达量在两共培养组中均较高,但NPCs共培养组较dNPCs共培养组更加接近单纯NPCs组,而单纯BMSCs组未见明显表达?结论:在Transwell非直接接触共培养条件下dNPCs和NPCs均能诱导BMSCs向髓核方向分化,并且NPCs对BMSCs向髓核方向分化的诱导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辅以髓核脱细胞基质(DNPM)的细胞治疗作用。方法 在本研究中,我们制作了一种优化的DNPM并通过评估其生化组成、水含量、生物安全性和力学性能来评估其性能。进一步研究DNPM在体外对BMSCs的NP样分化的刺激作用,以及在体内动物模式下,对退变椎间盘髓核的再生作用。实验分组:(1)sham组:非椎间盘损伤组;(2)退变组:椎间盘退变造模后未处理;(3)BMSCs组:椎间盘退变单纯注射BMSCs;(4)复合组:椎间盘退变注射BMSCs复合DNPM。结果 4周后,约68%和43%的胶原蛋白和sGAG分别保留在NPCs中。NPCs也表现出与新鲜NP相似的力学性能。此外,NPCs具有生物相容性,能够诱导椎间盘退变(IVDD)中髓核样分化和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在体外实验中,12周后,复合组的椎间盘高度指数(DHI)(近81%)和MRI指数(349.05±38.48)显著高于造模组,接近sham组。NPCs还部分恢复了体内退化NP组织的ECM含量和结构。结论 自体BMSCs辅以DNPM具有良好的生物和力学性能,并具有促进退化NPCs再生的能力,对...  相似文献   

8.
白亦光 《西部医学》2013,25(8):1268-1271
椎间盘退行性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引起下腰痛的主要原因,它可引起一系列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和节段性腰椎不稳等。细胞移植治疗是目前实验研究的治疗方法之一。近年将这些种子细胞移植入发生退行性变的椎间盘,可有效增加髓核细胞外基质的形成,干预椎间盘退变的进程,对椎间盘退行性变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效果。本文就髓核细胞、软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等研究进展和干细胞体外诱导方法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正常及退变髓核细胞共培养后的类髓核分化效应及其对髓核细胞表型的调节作用并进行比较。方法取来源于腰椎退变患者以及脊柱侧弯患者的间盘组织,通过改良Pfirrmann法对其退变程度进行分级,进行髓核细胞(NPCs)的分离培养及鉴定,通过术中椎弓根钉道取血,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分离培养及鉴定。取传至第3代细胞进行共培养。建立5个培养组:BMSCs单独培养组,退变NPCs单独培养组,正常NPCs单独培养组,BMSCs与退变NPCs共培养组,BMSCs与正常NPCs共培养组。共培养7d后,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SOX-9、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与Ⅱ型胶原蛋白的mRNA表达。结果相较于BMSCs单独培养组,共培养组BMSCs的SOX-9、Aggrecan与Ⅱ型胶原蛋白的mRNA表达均有明显增加(P〈0.05)。同时与BMSCs与正常NPCs共培养组相比,BMSCs与退变NPCs共培养组BMSCs的SOX-9、Aggrecan与Ⅱ型胶原蛋白的mRNA表达均有明显增加(P〈0.05)。与退变NPCs单独培养组相比。共培养组退变NPCs的SOX-9、Aggrecan与Ⅱ型胶原蛋白的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与正常NPCs单独培养组相比,共培养组正常NPCs的SOX-9、Aggrecan与Ⅱ型胶原蛋白的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BMSCs与NPCs共培养时的相互作用能促使BMSCs向类髓核表型分化,较之正常NPCs,退变NPCs与BMSCs共培养时能更明显地促进BMSCs向类髓核表型分化。同时BMSCs对NPCs的调节作用能促进其特征性相关基因表达,与退变NPCs共培养时,这一效应依然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诱导椎间盘退变的早期移植同种异体兔髓核细胞( NPC),观察NPC对退变椎间盘的修复效果。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NPC,并通过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对其进行鉴定。采用穿刺抽吸法建立兔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造模同期进行细胞移植治疗。将27只5月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9)、NPC移植组(NPC组,n=9)及DMEM培养基组(DMEM组,n=9)。每只实验动物的L3-4、L4-5和L5-6作为实验干预椎间盘。术后4、8、12周分别利用标准化T2加权像信号强度(%ST2WI)、病理组织学、退变分数、免疫组化染色、免疫荧光染色以及二型胶原(Collagen Ⅱ)和蛋白聚糖(aggrecan)mRNA表达水平评价修复效果。结果 术后12周,DMEM组的%ST2WI值、CollagenⅡ和aggrecan 的m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其它两组(P<0.05),正常对照组和NPC组无明显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和NPC组退变分数明显低于DMEM组(P<0.05),正常对照组和NPC组无明显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NPC组的Collagen Ⅱ免疫组化和aggrecan免疫荧光染色均显示强阳性,而DMEM组随着时间的推移阳性逐渐减弱。 结论 在退变早期移植同种异体的兔NPC能有效修复椎间盘组织的髓核退变。  相似文献   

11.
范惠双  庄文权 《当代医学》2009,15(35):742-745
椎间盘退变是机体退变的一部分,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干细胞,如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理论上可以分化为新生的椎间盘,恢复椎间盘的生理功能。因此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成为治疗椎间盘退变的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椎间盘退变(IDD)是由诸多因素作用而导致的脊柱疾病,目前尚无高效的治疗方法。然而,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分化细胞治疗IDD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与髓核细胞的相互作用及细胞本身增殖使外基质合成增加来修复退变椎间盘,但也可能是通过分化为其他细胞来修复退变椎间盘。现就近年来国内外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分化细胞治疗IDD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椎间盘退变导致的下腰痛是社会的主要负担之一,而卧床休息、理疗、抗炎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传统治疗方法仅能在短期或一定程度上缓解椎间盘退变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并不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目前,细胞移植对于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有较好的前景,且能更好地衡量功能恢复的效果。其中,了解移植细胞能否产生健康髓核组织至关重要。髓核细胞的表型是独特的,它由一组能反映其生理功能的特征性标志物的表达构成。未来,髓核细胞及其祖细胞的独特生理功能的表型标记将对干细胞治疗椎间盘退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骨髓中除含有造血干细胞外,还含有另一类由中胚层发育的早期细胞[1],称之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造血干细胞是血细胞和破骨细胞的起源,而间充质干细胞是成骨细胞的起源,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MSCS  相似文献   

15.
谭伟  吕海  曹纬  张朋  杨刘柱  周初松 《重庆医学》2015,(23):3176-3179
目的: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髓核去细胞基质支架(NPAMS)复合体(rBMSCs-NPAMS)构建组织工程髓核。方法制备若干 NPAMS,接种 BMSCs 至 NPAMS 体外培养分为 NPAMS 组、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正常髓核)。肉眼及显微镜观察复合体形态变化,并行扫描电镜(SEM)、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实时定量 PCR(qRT-PCR)、支架的生物力学等检测。结果肉眼下 rBMSCs-NPAMS 形态接近正常髓核;SEM 显示细胞在支架表面大量黏附、并向深部迁移,表面细胞密度比横截面细胞密度大;HE 染色表明随时间延长,rBMSCs-NPAMS 内细胞量递增,分布更广泛;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细胞外基质2型胶原(CollagenⅡ)分泌量随时间递增,且实验组 CollagenⅡ表达量大于 NPAMS 组,小于正常对照组;qRT-PCR结果:NPAMS 组未提取到 mRNA,实验组 CollagenⅡ、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mRNA 相对表达量呈时间依赖性递增,但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 <0.01),支架与正常髓核在相同位移下的压缩载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髓核体外 NPAMS复合 rBMSCs 可成功构建组织工程髓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移植兔骨髓基质细胞(MSC)和髓核细胞(NPC)对受损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采用原代细胞培养法获取并扩增NPC及MSC.2岁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盐水注射组3只,MSC移植组6只,NPC移植组6只,L3/4、L4/5、L5/6椎间盘进行髓核穿刺抽吸后,分组注入盐水、MSC和NPC.未处理的L2/3、L6/7、 L7/S1椎间盘作为对照组采集数据. 术前及术后4、6、8周,相同条件下摄取腰椎侧位X光片,运用Image-pro plus6.0测量椎间盘高度指数(DHI)计算%DHI;Merge eFilm Workstation测量MRI T2像椎间盘信号强度并进行标准化(ST2WI),计算%ST2WI.结果 两细胞移植组较之盐水组均能够有效的抑制损伤椎间盘进行性的高度丢失、骨性终板破坏、骨赘形成、细胞外基质丧失等.NPC组第6周%DHI为(74.31±2.59)%,第8周为(79.29±2.53)%,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8周时NPC组椎间盘高度恢复;且第8周时NPC组与MSC组的%DHI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2WI数据显示第8周时NPC组T2信号强度高于MSC组[(70.63±7.60)% vs (54.32±7.92)%,P<0.05],提示NPC组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可能超过MSC组.结论 NP及MSC两种细胞移植能够有效避免椎间盘损伤后发生的进行性的退变过程.8周后NPC组较MSC组显示出更强的基质合成能力,椎间盘高度及含水量出现恢复的迹象.提示外源性NPC能够良好的适应受体椎间盘环境,并发挥相应的细胞外基质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椎间盘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3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观察组(n=15)和对照组(n=15)。2组兔均行椎间盘纤维环退行性变模型的建立。建模后观察组兔给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地塞米松磷酸钠的混合溶液进行治疗,对照组兔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进行治疗。对2组治疗后的椎间盘高度指数(DHI)、Ⅱ型胶原量及病理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兔在治疗后2、4、8、12周时的DHI和髓核组织的Ⅱ型胶原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兔病理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经过培养能够有效地对椎间盘纤维环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18.
椎间盘退变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包括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退变,通过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可发挥其分化潜能、营养效应、细胞增殖及促进细胞外基质增加等效应,从而修复退变的椎间盘.移植的MSCs大部分滞留于移植部位,只有小部分迁移至纤维环外侧,并且需要很长时间.因此,提高移植的MSCs的迁移效率,可能为椎间盘退变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探求新的更为理想的治疗心肌梗死的方法,也一直是研究的热门课题,虽然成果显著,但现有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溶栓、经皮冠脉内成形和支架植入术(PTCA S)以及外科手术等,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椎间盘退行性变是临床的常见病,其病因尚不明确,可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椎间盘源性疼痛、椎管狭窄症以及脊柱节段不稳等,是导致腰腿痛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常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的各种治疗办法或多或少存在着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随着椎间盘髓核细胞组织工程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为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其种子细胞的来源和鉴定等方面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