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total hip/knee arthroplasty,THA/TKA)后纤溶亢进持续时间及血栓弹力图在预测纤溶变化中的价值,指导临床个体化使用抗纤溶药。[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5年3月~6月因终末期髋、膝关节疾病行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6、12、24、48 h采集静脉血行血栓弹力图、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对比观察血栓弹力图各参数(R、K、α、MA、CI、EPL、Ly30)、D-二聚体及FDP的变化趋势。[结果]共84例患者纳入研究,TKA 41例,THA 43例。术前、术后血栓弹力图各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与术前相比,术后6、12、24 h的R值缩短,CI值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D-二聚体及FDP值均在正常范围,术后6、12、24、48 h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术后6 h达到峰值,之后开始降低,FDP术后48 h基本降至正常。[结果]根据术后D-二聚体及FDP的变化趋势,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后6 h纤溶亢进达峰值,持续约24 h。  相似文献   

2.
感染后关节的初次人工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关节感染后骨关节炎患者行初次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研究既往有关节感染史的8例初次全髋和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例,其中化脓性感染6例,结核性感染2例。全髋关节置换6例,手术时平均年龄38.1岁(24—51岁),感染平均静止22.0年(6—30年)。全膝关节置换2例。行关节置换术前,常规进行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等检查以除外活动性感染。术后随访2-11年。结果:既往有髋关节感染者患肢均有明显短缩畸形.股骨上段发育异常,并伴有屈曲挛缩畸形。所有患者术前均无活动性感染。化脓性感染的6例,5例感染静止20年以上者均无感染复发:1例感染静止6个月后行全膝关节置换者,术后9个月感染复发,结核感染的2例术后均无感染复发。1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在术后1年出现假体柄无菌性松动,其余患者功能良好,结论:关节感染后骨关节炎患者年龄相对较轻.关节置换手术难度较大,易出现并发症,术前应先排除活动性感染.在感染静止相当一段时间后进行一期置换.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有效预防及治疗感染,研究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病原菌构成与耐药率的变化趋势,评价抗感染方案的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华西医院骨科自2010年至2015年收治的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病例的相关资料。统计培养阳性率、病原菌构成与耐药率,分析病原菌构成与耐药率的变化趋势及不同抗感染方案的治疗效果。 结果共146例纳入研究,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分别为111例和35例,培养阳性率为73.97%,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55.48%,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25.34%及15.07%;革兰阴性菌占13.01%,其中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菌分别占4.79%、3.42%及2.05%。革兰阳性菌对利福平、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等较敏感,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及头孢吡肟有较高的敏感性,但病原菌对β-内酰胺类、庆大霉素、克林霉素及部分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经验性抗感染方案多选择静脉使用万古霉素联合头孢菌素、左氧氟沙星或克林霉素,续以口服头孢克洛或头孢克洛联合利福平。对于培养阳性的病例,则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敏感抗菌药物。 结论目前假体周围感染的培养阴性率较高,应规范术前抗菌药物使用及标本的采集与培养,以提高检出率。病原菌谱复杂,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较高耐药性。经验性抗感染方案的抗菌谱应覆盖革兰阳性菌,尤其是葡萄球菌,待病原菌明确后需根据药敏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抗感染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订并实施假体周围感染预防护理方案,以降低髋膝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率。方法 建立多学科团队,参照相关诊断指南构建假体周围感染预防护理方案,包括术前金黄色葡萄球菌筛选去定植,备皮器具选择及皮肤准备流程优化;术中手术环境与植入物管理,伤口冲洗与体温控制,止血与输血管理;术后引流管留置、夹闭时机控制,伤口预警管理。选取髋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住院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26例和观察组251例,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假体周围感染预防护理方案。结果 观察组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率为0.40%,对照组为1.77%;观察组住院时间(11.86±5.58)d ,对照组为(12.20±6.85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1~7 d行走训练疼痛指数为(2.72±0.99)分,对照组为(3.59±1.3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假体周围感染预防护理方案的构建,融入了多项护理应对策略及质量持续改进项目,可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减轻患者术后行走训练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感染的治疗策略。方法对2000年7月至2008年6月诊断为TKA术后感染的12例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1.1~6.9年,平均随访时间2.3年,其中4例早期感染患者予切开清创假体保留术;7例延迟感染患者中3例行保留假体,关节腔穿刺灌洗清创引流术,术后用敏感抗生素液直接注入关节腔,全部复发,后取出假体,使用可活动间隔物临时代替,感染控制后行二次置换;3例保守治疗;1例患者行膝关节融合术;1例后期感染患者行膝关节融合术。结果早期感染患者清创后治愈。7例延期感染患者中3例保守治疗患者反复复发,3例清创失败后行二期翻修成功,1例延期感染患者和1例后期感染患者,经膝关节融合术,感染获得控制。无一期翻修或需要截肢的个案。结论感染发生的时间是指导治疗的重要指征。早期感染有保留假体治疗成功的可能性,延迟感染的治疗原则是必须去除假体。二期假体置换仍是TKA术后感染治疗的金标准,抗生素的应用主要作为抑制感染和辅助治疗,后期感染膝关节融合术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假体周围感染是关节置换术后的一种灾难性的并发症,是导致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后翻修的最常见原因,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后翻修的第3大原因,总体发生率介于1%~3%之间。  相似文献   

7.
后稳定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后稳定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的处理方式、手术经验及疗效。方法 对 14例15膝行关节置换 ,使用Apollo后稳定型假体 ,单膝关节置换 13例 ,双膝同期置换 1例。原发疾病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3例 4膝 ,骨关节炎 11例 11膝。术后随访时间平均 11个月。结果  15个膝关节术前伸曲活动度平均 75°,全膝关节置换术后 2个月关节活动度恢复至平均 10 0°。 14例患者均可自如行走、上下楼梯 ,膝关节稳定性好。 1膝术后脂肪液化致表层伤口裂开 ,清创后愈合 ,余膝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结论 后稳定型假体植入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方式简单、疗效肯定、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用自制的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临时替代假体治疗后二期再翻修的处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7年4月间,采用二期再翻修的处理方法治疗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患者。女性4例,男性2例;年龄47~73岁,平均65岁。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假体并置入自制可以活动的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术后即可早期活动并可以完全负重。术后选用敏感抗生素静脉滴注6周,感染治愈后再置入翻修假体。结果本组6例Ⅱ期再置换患者中,经二期翻修后随访2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恢复至平均95°,(SS平均评分为73.5分,无出现感染复发。在使用抗生素骨水泥临时替代期间,2例患者不需要任何帮助行走,另外4例需要手仗帮助行走。但关节活动度均满意,平均为80°。结论采用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临时替代假体可以成功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在间歇期能够保留关节活动度,为二期再置换假体提供方便彻底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全髋关节及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机制及对临床的影响.方法2001年3月至2005年5月,行THA 61例,其中男22例,女39例;年龄61~79岁,平均68岁.同期行TKA73例,其中男23例,女50例;年龄65~77岁,平均73岁.所有病例均为初次行单侧关节置换的患者,24h补液总量不超过2000ml.通过Gross方程,根据身高、体重和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压积(Hct)计算所有患者的总失血量,减去显性失血部分后即得隐性失血.结果THA组的总失血量平均为1520ml,隐性失血量为482 ml(32%);TKA组的总失血量平均为1508 ml,隐性失血量为776 ml(52%),两组的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KA组中使用引流血回输患者的总失血量平均为1625 ml,隐性失血量为774ml(48%);未使用引流血回输患者的总失血量平均为1345 ml,隐性失血量为783 ml(58%),两组的隐性失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HA与TKA肥胖组和非肥胖组的隐性失血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KA隐性失血远较THA高,且使用引流血回输仍不能完全满足机体恢复体循环的需要,应特别注意及时补充血容量.对隐性失血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提高临床评估能力,帮助关节置换患者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0.
齐进  桑安民  仇五一  王旭 《中国骨伤》2019,32(11):1066-1071
目的 :探讨Ⅰ期同侧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膝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6年9月,采用Ⅰ期同侧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治疗7例髋、膝关节病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47~68岁;病程6~29年;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强直性脊柱炎3例,老年性髋膝关节炎1例。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期间局部伤口情况,并分别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膝关节HSS评分进行髋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7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患者手术时间297~362 min,出血量300~780 ml。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的27.67~39.11分提高至术后6个月的75.32~85.10分,其中良3例,可4例;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的40.90~51.36分提高至术后6个月的73.56~85.33分,其中优1例,良6例。7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感染。结论:Ⅰ期同侧髋、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同侧髋、膝关节疾病患者可以尽早及最大程度地恢复髋、膝关节功能,使患者早期下床负重,有效降低患者长期卧床而产生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满意度,但是Ⅰ期双关节置换术技术要求高,同时需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Weng X  Li L  Qiu G  Li J  Tian Y  Hen J  Wang Y  Jin J  Ye Q  Zhao H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9):669-672,T002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6例TKA术后感染患者。感染发生时间为TKA术后1个月-11年,2例为早期感染,4例迟发性感染,平均4年2月。其中骨关节炎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单纯清创、抗感染治疗3例;清创、一期假体再置术1例;清创、二期假体再置换术1例;关节融合术1例。结果:在3例单纯清创、抗感染治疗中,1例经5次清创后痊愈,1例2次清创后感染未控制,改行关节融合术,1例3次清创,感染未愈;2例关节再置换术病例痊愈,功能恢复满意;2例关节融合术后痊愈。所有病例平均随访4年,除1例失去随访外,其余感染均未复发。结论: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可行的治疗包括:单纯清创、抗感染治疗;清创、一期或二期假体再置换术;关节融合术等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应证,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自1984年感染假体的生物膜理论被首次提出以来,从预防、诊断到治疗,针对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JI)的研究始终是骨科医师关注的焦点。目前,对PJI的预防由局部风险因素扩展至全身系统。诊断上除了宏观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异性病原菌生物膜分子机制及敏感的生物标记物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此外,假体设计及骨水泥技术在PJI治疗中的重要性也同样引起关注。尽管目前PJI无法根除,但通过近几十年的努力,术后PJI的发生率有了明显改善。相信通过每一个医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与探索,定会使关节疾病的患者获得更加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1994~2003年对9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患者分别采用抗生素治疗;关节镜下清创、灌洗;切开清创、灌洗;清创后一期假体再置换;清创后二期假体再置换等不同治疗方法。对以上治疗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HSS膝评分标准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例抗生素治疗,2例治愈,1例感染未控制,改行关节切开清创、灌洗治愈;2例关节镜下清创、灌洗治疗,1例治愈,1例感染未控制,改行关节切开清创、灌洗治愈;2例清创后一期假体再置换治愈;2例清创后二期假体再置换治愈。9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51.2个月,均无感染复发。HSS膝评分由38分(21~52分)增加至74分(53~85分),膝关节平均活动度由45°(20°~108°)增加至80°(60°~105°)。结论每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理治疗方法。关节镜下清创损伤小,可最大程度恢复关节功能,但其彻底性不如切开清创,二期假体再置换临床治疗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正常情况下切口局部皮温变化规律,为鉴别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有无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68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各时间段双膝关节皮温的监测并统计分析。结果获随访60例,时间48~56周。初次全膝置换术后患侧膝关节切口局部皮温升高,双侧皮温差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双膝平均皮温差:术后第3天为(2.9±0.9)℃,第6天为(2.7±0.8)℃,第9天为(2.6±0.8)℃,第12天为(2.5±0.7)℃,第4周为(2.3±0.7)℃,第12周为(1.8±0.7)℃,第24周为(1.2±0.6)℃,第36周为(0.5±0.3)℃,第48周为0.0℃。结论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正常情况下患侧膝关节皮温较对侧会升高。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两侧的温差会逐渐降低,至术后36周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周患侧皮温一般恢复正常。若手术区皮温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应引起重视,需进一步检查以排除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慢性感染病原菌培养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9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及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被明确诊断为假体周围慢性感染的23例患者资料.其中TKA 15例,THA 8例;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32 ~ 79岁,平均62岁;伴有窦道患者9例.患者均在关节腔穿刺前至少2周停用抗生素治疗,翻修术前及术中分别取关节液予以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术中组织行一般病原菌培养及病理活检,培养结果为阴性的样本延长培养时间至2周.结果 本组患者共23例,术前培养1周阳性率30.4% (7/23),阴性样本延长至2周阳性率39.1%(9/23).术中培养1周阳性率60.9%(14/23),阴性样本延长至2周阳性率82.6%(19/23),7例(30.4%)术前及术中培养结果相符.结论 对TKA、THA术后假体周围慢性感染行病原菌培养,在明确诊断前应停用抗生素至少2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大样本的初次全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描述初次髋、膝关节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解剖分布。方法:纳入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行初次全髋、膝关节置换术1 686例患者,其中THA 928例,TKA 758例。所有患者术前、出院前常规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术中常规使用抗纤溶药,术后抗凝14 d。统计分析术后血栓发生类型及其解剖分布。结果: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28例,30例出现血栓,27例为孤立性肌间静脉血栓,其次为累及腓静脉或胫后静脉的周围性血栓,无中心型血栓发生。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58例中,87例出现血栓,81例为周围型血栓,4例为中心型血栓,其余2例为混合型血栓;74例的血栓累及单支静脉,65例累及肌间静脉、4例股静脉、3例胫后静脉、2例浅静脉;13例的血栓累及多支静脉,多累及肌间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静脉中的2支或3支。对比结果发现,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血栓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更容易出现中心型血栓及多支静脉受累。结论:在现代血栓预防措施的干预下,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血栓发生率较低,其发生率及解剖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同侧髋膝关节同时置换术初步临床体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晚期风湿性疾病患者,多发下肢关节畸形,部分需行双髋、膝人工关节置换。采用同次麻醉下同侧髋、膝同时置换术,国内未见报道。我们曾对8例严重晚期风湿性疾病患者施行10次IJA术。经平均2.5年随访,病人功能明显改善。我们认为这种手术方法对严重下肢多发畸形的病人,尤其是特殊体位挛缩或强直的病人,是一种难度较大,但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全世界每年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约1000000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约250000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就是假体周围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病原菌耐药性变化,为有效应对耐药菌制定防治策略。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5年符合纳入标准的146例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病例相关资料,其中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111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35例。统计历年的培养阳性率、病原菌构成与耐药率,分析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的变化趋势。结果:146例中共检出病原菌108株,培养阳性率为73.97%。革兰阳性菌为主要病原菌,占55.48%,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5.34%及15.07%。革兰阴性菌占13.01%,包含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菌等。分别有4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和混合感染。历年的培养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的构成比有增加的趋势,波动在39.13%~76.47%。药敏结果显示病原菌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克林霉素、庆大霉素有较高耐药性,且耐药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但对利福平、呋喃妥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仍较敏感。。结论:假体周围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所占比例有逐渐增加趋势。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且耐药率仍不断增加。加强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监测,有助于掌握其变化趋势,并以此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机器人辅助手术是现代外科学发展的前沿热点,关节外科领域也已经有多款手术机器人投入临床应用。虽然机器人辅助手术提高了手术的精度,但同时也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额外检查和花费,患者是否能够长期受益尚存争议。本文从关节外科机器人的分类、代表性的关节外科机器人系统及其效果、影响机器人辅助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开展的因素等方面,对机器人辅助髋膝关节置换术的发展现状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