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宝香  梅红  彭罕鸣 《肝脏》2011,16(2):136-138
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是一组于婴儿期(包括新生儿)起病,具有黄疸、高直接胆红素血症、肝功能受损(血清ALT增高)、肝脏增大的临床症候群[1-2]。又称毛细胆管性肝炎或淤胆型肝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毛细胆管排泌功能障碍,胆汁不能主动经胆小管排至肠道却返流至血液中的一种肝炎,临床上以梗阻性黄疸为主要表现,有乏力、皮肤瘙痒、肝肿大、大便呈淡黄色或灰白色,但消化道症状较轻,肝功能示直接胆红素、  相似文献   

2.
肠道微生态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重要且复杂的生物系统,其与肝脏在解剖结构和功能方面均有密切联系。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致使胆汁分泌、排泄异常,胆汁排入肠道减少,一方面导致肠道黏膜屏障破坏,肠道微生态改变;另一方面因致病菌、内毒素移位,导致肝损伤,加重胆汁淤积。因此,肠道微生态与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联系密切。阐述了肠道微生态与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发生发展的关系,认为婴儿发生胆汁淤积性肝病时补充益生菌,有助于促进胆汁排泄,阻断肠道炎症反应,改善患儿预后。推荐常规给予微生态制剂作为治疗和预防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4.
重型病毒性肝炎最常见为乙型肝炎病毒( HBV )、丙型肝炎病毒 ( HCV)和丁型肝炎病毒( HDV)感染 ,而且主要是 HBV和 HCV、HDV混合感染所致[1] 。笔者回顾性分析 1 2 1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 HAV、HBV、HCV和 HDV病原血清学标志 ,以分析影响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因素。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选择 1 995~ 2 0 0 0年来我中心查体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1 2 1例 ,男 87例 ,女 34例 ,年龄 1 2~ 68岁。其中急性重型 2例 ,亚急性重型 1 5例 ,慢性重型 1 0 4例。均符合 1 990年全国肝炎会议修订方案的诊断标准 ,治疗前采取患者血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特点。方法收集各型重型病毒性肝炎418例,分析其病原学分型及乙型肝炎病毒不同病原学模式与重型肝炎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重型肝炎以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为主,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愈后病毒阴转率较高。亚急性及慢性重型肝炎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居首位,占92.8%。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原学模式中,以HBsAg、HBeAb、HBcAb阳性的重型肝炎发病及死亡率最高。乙型肝炎病毒与其他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与单纯感染比较死亡率无显著差异。单纯TTV感染可导致重型肝炎。重型肝炎发病后HBV DNA可自然阴转,阴转率可达53.6%。结论重型肝炎仍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主。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发生基因突变可能较易发生重型肝炎。  相似文献   

6.
婴儿胆汁淤积症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海燕  王建设 《肝脏》2009,14(5):422-425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患儿多表现为无色尿液,无大便颜色改变,病理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是胆汁淤积,可见陶土样便和深色尿液。胆汁淤积在活产婴儿中发生率约1/2500~1/5000。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有助于及早对患儿做出诊断,进行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胆汁淤积性肝病婴儿肠道微生态与胆汁酸代谢的关系,为临床诊治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1例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57例健康婴儿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两组婴儿粪便标本,通过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其肠道菌群多样性,定量检测DNA-A260、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数量,计算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数值比值(B/E值)。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肠道微生态指标及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通过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评估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的B/E值与TBA指标间相关性。观察组患儿根据是否发生肝硬化分为肝硬化组和无肝硬化组,比较组间肠道微生态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肠道微生态指标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儿TBil、DBil、ALT、AST、ALP、GGT、血氨、TC、大肠杆菌数量、TB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DNA-A260、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及B/E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B/E值与TBA水平具有负相关(r=-0.838,P<...  相似文献   

8.
苦参碱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药理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苦参碱(Mat)是豆科植物苦豆子、苦参的活性成分,是苦参碱类生物碱的代表.药理实验苦参碱活性单体具有抗炎、抗免疫性肝损伤、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进胆汁分泌等作用.临床可用于急慢性黄疸型肝炎、胆汁淤积性肝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37例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的心电图结合临床表现及预后进行分析探讨,提示具有下列心电图者,常伴随严重的临床表现,且预后不良:①QRS宽度>0.14秒;②QRS电压差异>0.6mV;③R-R间期相差在0.08秒以上;④QRS形态发生多变,呈多源性或尖端扭转;⑤VT并发Ⅱ~Ⅲ~0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窦性停搏;⑥发作时间在30秒以上或持续更长者。  相似文献   

10.
例1 男,46岁。2005年4月因“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行肝移植手术,术后常规抗排异治疗,手术前后均未行抗HBV治疗。移植术后外周血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术后4个月发现HBsAg(+),肝功能大致正常。2006年4月因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尿黄,加重1个月入院。入院时检查:ALT 1284U/L,AST 620U/L,总胆红素(TBil)25.5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4.0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50.9%。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BV DNA 2.60×10^6拷贝/ml。  相似文献   

11.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婴儿时期包括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其病因甚多,预后悬殊。介绍了胆道闭锁以及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的鉴别诊断方法,概述了目前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手段,认为未来需加强多学科协作,大力开展新技术,并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完善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 D]水平与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ICH)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2月收入或转入湖南省儿童医院肝病中心的121例ICH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肝硬化分为肝硬化组(26例)和无肝硬化组(95例),对2组患儿的年龄、性别比、25(OH) D、肝功能指标(TBil、DBil、总蛋白、Alb、ALT、AST、GGT、ALP、总胆汁酸、PT)、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以及与维生素D代谢有关的指标(Ca、P)等进行比较。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与肝硬化发生有关的因素。结果 ICH患儿中维生素D缺乏者占88. 43%(107/121),肝硬化患儿中维生素D缺乏者占100%(26/26);与无肝硬化组比较,肝硬化组血清25(OH) D(Z=3. 029,P=0. 002)、Alb水平明显降低(t=2. 294,P=0. 024),DBil(Z=3. 032,P=0. 002)、AST(Z=2. 026,P=0. 043)、GGT(Z=3. 439,P=0. 001)、HA(Z=3. 143,P=0. 002)、CⅣ(Z=2. 247,P=0. 025)水平明显升高,其他各指标在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与ICH患儿发生肝硬化有关的因素包括25(OH) D[比值比(OR)=0. 865,95%可信区间(95%CI):0. 755~0. 922,P=0. 038]、GGT(OR=1. 002,95%CI:1. 000~1. 004,P=0. 039)和HA(OR=1. 004,95%CI:1. 000~1. 008,P=0. 034)。结论血清25(OH) D对于预测ICH患儿肝细胞受损严重程度及早期肝硬化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27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与肝内 HBV 检测,提示各型肝炎不论其肝功能生化指标有无异常,均可在肝组织内检测出 HBV 标志,说明乙肝病毒引起各型肝炎与肝组织损伤程度不一致.  相似文献   

14.
张鲁临  原炜 《山东医药》1992,32(1):17-18
现将我院临床无外伤史经CT证实为脑出血者100例分析如下,以探讨其CT分型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一、资料与方法1.男性69例,女性31例,年龄20~81岁,有明确高血压病史者57例,另有2例患者有  相似文献   

15.
甲胎蛋白的生物学特性仍不清楚,导致甲胎蛋白合成的机理仍是猜测性的。部分肝切除的大鼠,其血清出现甲胎蛋白;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患者,用放射免疫试验可观察到血清甲胎蛋白的浓度增高。这些结果均表明甲胎蛋白的合成过程伴随有肝细胞的再生。因此,血清甲胎蛋白的浓度如果能反映出肝细胞的再生,则在严重肝坏死后的增生期可出现高水平的甲胎蛋白。为了检验这种可能性,作者对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探查甲胎蛋白与肝炎的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肝内胆汁淤积可发生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肝脏疾病,例如发生于各型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药物性肝炎,妊娠末期肝内胆汁淤积、胆管癌等,其预后与其原发病有关。病毒性肝炎各个临床型,包括急性、慢性和重症肝炎均可发生肝内胆汁淤积。由于病毒性肝炎肝组织  相似文献   

17.
陈向荣 《肝脏》1999,4(2):123-123
我院传染科近5年来共收治甲型病毒性肝炎264例,其中大部分符合急性肝炎的发病规律,少数以急性胆囊炎起病,胆汁淤积发生率高,发病年龄后移,并有复发和慢性化趋势。 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264例甲型肝炎患者均为本科1992年3月至1997年2月期间的住院病人。其中男186例,女79例,年龄3~73岁,平均22岁。 (二)检验项目与方法 抗HAV-IgM、抗HCV及乙型肝炎各项标志均采用ELISA法,试剂盒分别购自上海科华实业有限公司和上海荣盛生物有限公司。Ⅲ型前胶原(PⅢP)、透明质酸(HA)用RIA法,Ⅳ型胶原肽(Ⅳ-C)用ELIAS法,试剂盒均由上海海医生物研究所提供。 二、临床表现 (一)以胆道系统感染为始发表现 本组10例。特点是:起病急骤,以畏寒、发热、右上腹剧痛、巩膜微黄为初发症状,血象偏高,右上腹压痛或莫菲征阳性,B超见胆囊壁粗糙增厚。其中7例行十二脂肠引流见胆汁呈混浊或半透明状,白细胞 ~ ,细菌培养多为大肠杆菌。经抗感染、解痉治疗后痛止。  相似文献   

18.
《肝脏》2020,(1)
目的探讨SLC25A13基因突变与婴儿胆汁淤积症遗传代谢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婴儿胆汁淤积症患儿126例,将这些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随机选取同期我院年龄段相同、具有正常肝功能、无肝炎家族史的正常婴儿1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其血串联质谱分、尿气相色谱质谱有机酸,提取基因组DNA,扩增SLC25A13基因,进行PCR-SSCP,测序分析Citrin缺陷病基因,然后分析5例疑似为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患儿的肝功能、5例考虑为Citrin缺陷病患儿血串联质谱、尿气相质谱。结果 5例疑似为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患儿的甲硫氨酸、瓜氨酸、苏氨酸、C14-1、C16-1、苯乳酸-2、4-羟基苯乳酸均升高,1、3、4、5患儿的酪氨酸、C18-1、4-羟基苯丙酮酸均升高,1、2、3、5患儿的4-羟基苯乙酸-2均升高。SSCP筛查其余婴儿的7个外显子PCR产物,7个外显子均无异常条带,测序均无相关的12种常见突变。结论 SLC25A13基因突变与婴儿胆汁淤积症遗传代谢病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9.
IgM肾病的临床表现与远期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球蛋白M(IgM)肾病是一种特发性肾小球肾炎,伴有肾小球膜细胞增生和弥漫性IgM沉积。作者研究了IgM肾病的远期预后,旨在确定IgM肾病自然病程的预测因子。同时亦研究了局灶性和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  相似文献   

20.
黄疸型婴儿肝炎预后与血清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中林  朱启镕  王晓红  王建设 《肝脏》2005,10(4):271-274
目的研究血清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与黄疸型婴儿肝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除外先天性胆道闭锁和其他先天性异常后的黄疸型婴儿肝炎的临床资料,以死亡、肝移植或等待肝移植、1岁后仍持续或反复黄疸为预后不良指标,按最初GGT的高低分为≤50U/L和〉50U/L组并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有无差别。结果最初的GGT≤50U/L组6例中5例预后不良;〉50U/L组32例中3例预后不良,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动态分析发现,8例预后不良患儿中5例GGT始终在正常水平,与胆红素和转氨酶等指标波动无关;3例GGT在开始时升高,随病情进展,反而降为正常。预后良好患儿,随黄疸消退,GGT渐达高峰然后恢复正常。结论在黄疸型婴儿肝炎中,GGT不升或随黄疸加深或持续,GGT反而降为正常,是预后不良的指标;病程中黄疸波动,而GGT始终正常者,需考虑有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