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 (冠脉 )支架置入术造成粥样斑块撕裂 ,引起血清C 反应蛋白 (CRP)浓度与血红素氧合酶 1(HO 1)活性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70例入选患者分为 3组 :A组 (稳定型心绞痛加支架置入术 ,2 4例 )、B组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加支架置入术 ,2 1例 )、C组 (单纯接受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 ,2 5例 ) ,分别于术前、术后 12与 4 8h采静脉血测定血清CRP浓度及HO 1活性。结果 :A组CRP浓度及HO 1活性在术前均为低水平 ,术后则显著而且一致升高 (P <0 .0 1) ;B组术前CRP浓度及HO 1活性已有明显升高 ,术后则进一步升高 (P <0 .0 1) ,但这种改变不如A组一致和显著 ;C组术后CRP浓度及HO 1活性未见明显升高。相关分析显示 ,HO 1活性与CRP浓度之间呈正相关 (r =0 .4 71,P <0 .0 5 )。结论 :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后血清CRP浓度及HO 1活性明显升高 ,与斑块机械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C反应蛋白水平在冠心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 C反应蛋白 (CRP)水平在冠心病中的变化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 CPR水平 ,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 38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39例 ,急性心肌梗死组 2 9例和正常对照组 30例 ,采用交叉对照分析。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CRP水平有所升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 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 (P<0 .0 1) ,且二者相比有差异性 (P<0 .0 5 )。 CRP>18m g/ L的患者 ,预后不良。结论  CRP是冠心病形成的危险因子 ,并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判断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肌梗死中已广为推广 ,本文探讨冠心病患者经此介入术前、后Q T离散度(QTd)变化。1 对象与方法介入组 :选取我院 2 0 0 1年 1 1月~ 2 0 0 3年 1 1月3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 ,临床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相关冠状动脉狭窄≥ 75 %或完全闭塞 ,每例均行介入术 ,术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TIMI 3级。其中男 2 4例 ,女 6例 ,年龄5 0~ 73( 65± 6.2 )岁。并选取临床诊断为冠心病 ,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的 2 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 1 4例 ,女 6例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冠状动脉(冠脉)炎症反应程度的关系。方法102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患者纳入冠心病(CHD)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1例,对照组38例为冠脉造影正常的非冠心病者。所有对象造影前采集血标本以检测Lp-PLA2、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1)冠心病组血清Lp-PLA2、CRP和IL-6均高于对照组(P<0.01);(2)AMI组与UAP组血清Lp-PLA2、CRP、IL-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高于SAP组(P<0.01),在校正了心血管危险因素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3)经双变量相关性分析,血清Lp-PLA2水平与CRP、IL-6水平呈显著相关(r=0.722、0.665,P<0.01)。结论血清Lp-PLA2水平能反映冠脉炎症活动性状况,对冠心病的病情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血浆 C-反应蛋白 (CRP)与冠脉病变的稳定性、程度及范围的关系。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临床表现 ,将 135例冠心病患者分组比较他们的血浆 CRP水平。结果 :1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 CRP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15 .0± 3.4 vs5 .8± 0 .8m g/ L,P<0 .0 1) ;2冠脉堵塞组患者的血浆 CRP较狭窄组患者高 (18.2± 3.1vs9.3± 1.9mg/ L,P<0 .0 1) ;3多支病变组患者的血浆 CRP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患者 (15 .0± 2 .7vs6 .8± 0 .8mg/ L,P<0 .0 1)。结论 :血浆 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 ,对判断冠脉病变稳定性、程度及范围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 ,年龄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 ,也是影响冠脉介入治疗以后近期与远期结果的独立预测因子〔1~ 3〕。本文对老年患者冠脉内支架植入 (ICSI)进行定量造影分析 (QCA) ,探讨 ICSI治疗老年冠心病的即时疗效。1 资料和方法1.1  1998年 5月~ 2 0 0 0年 3月 5 4例冠心病患者 6 0处病变植入支架 6 0个 ,男 2 2例 ,女 10例 ,年龄 6 0~ 80岁 (6 7.72±4.75岁 )。急性心肌梗死 19例 (Q波型 17例 ,非 Q波型 2例 ) ;陈旧性心肌梗死 2例 ,稳定性心绞痛 1例 ,初发劳力型心绞痛 4例 ,劳力恶化型心绞痛 6例。1.2   血管造影采用 Sieme…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及冠脉支架植入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139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4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95例,术前测定血清hs-CRP水平并按hs-CRP水平分为两组,A组(hs-CRP<3.0 mg/L)55例,B组(hs-CRP≥3.0 mg/L)84例,比较分析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术后1年内的心血管事件。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术前血清hs-CRP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组明显升高(P<0.01);B组患者病变程度较A组严重(P<0.01),术后1年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且是冠脉病变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预后的预测指标,提示冠脉病变程度及术后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血管壁的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国产BuM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脉支架在7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置入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大于75岁已明确诊断冠心病需行冠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老年患者260例,观察组(140例)置入BuMA支架,对照组(120例)置入Excel药物洗脱支架,比较两组支架置入情况,并观察其在住院期间、出院后1~12个月电话或门诊随访期间的心绞痛、临床出血事件等发生率及复查冠脉造影情况。结果对入选260例患者进行出院后第3、6、9、12个月门诊随访中发现,观察组有8例发生心绞痛,对照组有10例复发心绞痛,于术后12个月245例(15例患者未复查)患者复查冠脉造影示原支架内未见狭窄,观察组2例、对照组3例出现支架内轻度增生。两组心绞痛复发、冠脉支架内再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出血事件及支架内迟发血栓形成。结论国产BuM 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脉支架应用于大于75岁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sICAM—l、sVCAM—1)的影响。方法 EUSA法测定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和20名对照组的血清CRP、sICAM—l及sVCAM—l浓度,对UA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10mg口服,1次/d,疗程8~10周,观察治疗前后CRP、sICAM—l及sVCAM—l的变化。结果 (1)UA组患者CRP、sICAM—l及sVCAM—l水平高于SA组(P<0.05)和对照组(P<0.01),而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治疗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RP、sICAM—lt和sVCAM—l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内存在着炎性反应,可能与其冠脉病变的不稳定性有关,阿托伐他汀具有抗炎、稳定斑块等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CHD)与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50例正常对照人群和8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CHD患者血浆的CRP水平,其中单支病变30例、双支病变25例、三支病变25例;稳定型心绞痛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5例,急性心肌梗死24例.结果 CRP 水平在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依次增高;稳定型心绞痛组(F=1.826,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F=4.232,P<0.01)及急性心肌梗死组(F=6.745,P<0.01)的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冠心病组中,双支病变组(F=7.925,P<0.01)以及三支病变组(F=9.467,P<0.01)中CRP 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CRP水平与冠心病和冠脉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活化血小板检测在冠心病中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活化血小板的水平并了解其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的意义。  方法 选择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正常者各 2 0例。应用流式细胞技术 (CD62p)测定其活化血小板水平。其中有 2 2例行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造影检查。  结果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CD62p水平为 (2 1 72± 7 5 ) % ,较稳定型心绞痛 (10 2 2± 5 2 ) %明显升高 ,且较正常组 (5 82± 2 5 ) %高 ,3者比较有统计学显著差异 (前 2者比较P <0 0 1,后 2者比较P <0 0 5 )。且冠脉病变越重 ,CD62p水平越高。  结论  冠心病患者尤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D62p水平增高 ,对病情判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桑林  张洪侠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11):1068-1069
我们采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该药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性 ,显著增加冠脉流量 ,改善冠心病病人的心绞痛和心电图异常。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冠心病心绞痛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缺血型心脏病的诊断标准〔1〕,中医辨证按照全国冠心病辨证论治研究座谈会 (1980 )制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实行标准” ,均属瘀血痹阻型〔2〕。选择住院的 7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 :男 2 5例 ,女 15例 ;年龄 45 70岁 (平均 5 6岁 ) ;心绞痛分类 :劳累型心绞痛 3 0例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 2例 ,自发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硫化氢(H2s)浓度与冠心病相关性及保护作用、相关代谢酶活性机制。方法入选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200例,分为两组:冠脉正常组(a组,n=99)、冠心病组(b组,n=101),再亚组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b1组,n=34)、不稳定型心绞痛组(b2组,n=35)及心肌梗死组(b3组,n=32)。各组常规抽取临床指标、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检测胱硫醚-γ-裂解酶(CSE)及胱硫醚-β-合成酶(CBS)活性,检测H2S含量,评估患者血浆中H2S的浓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作H2S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浆CSE及CBS活性明显低于冠脉正常组(P0.01),且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心肌梗死组血浆CSE、CBS活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患者组血浆H2S含量明显低于冠脉正常组(P0.01),且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心肌梗死组血浆H2S含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H2S浓度与血小板聚集率呈负相关(r=-0.85,P0.01)。结论 H2S气体浓度的改变与代谢通路中CSE及CBS活性的降低有关,血浆H2S含量的减少可能与冠心病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高血糖密切相关。H2S作为一种新型的气体信号分子具有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和5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C反应蛋白(CRP)测定和冠脉内超声检查。结果UA组和SAP组幽门螺杆菌浓度无明显差异,CRP水平与易损斑块有统计学差异(P<0.01)。提示在人群中大规模杀灭幽门螺杆菌对预防冠心病的发展并无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可镕性细胞问粘附分于—1(sICAM—1)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EILSA法测定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的血清CRP、IL—6、sICAM—1浓度,同时对UA及SA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按积分法评定冠脉狭窄程度。结果 ①UA组患者血CRP、IL—6、sICAM—1水平显著高于SA组(P<0.05)及正常组(P<0.01),而后两者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②SA组患者冠脉狭窄程度较UA组严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⑧UA组患者的CRP、IL—6、sICAM—1水平与其冠脉狭窄程度问无相关性。结论 在UA患者体内存在着炎性反应,可能与其冠脉病变的不稳定性有关,在判断预后方面,炎性细胞因于水平的变化可能较冠脉狭窄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速效救心丸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效果的影响,观察其围术期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6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行PCI术的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速效救心丸治疗组30例(治疗组)和单用西药对照组30例(对照组),观察速效救心丸干预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支架植入术前后血液心肌酶、冠脉血流以及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的影响。结果PCI术前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分级达到3级者,治疗组26例,对照组2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IMI血流3级者,治疗组30例,对照组2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CI术后冠脉血流改善有优于对照组的趋势。两组均可以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择期PCI术围术期心肌酶水平,两组术后24h血肌钙蛋白(TnI)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围术期心肌损伤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速效救心丸治疗有改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支架植入后的冠脉血流灌注的趋势,且可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围术期血心肌酶水平,减少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支架置入治疗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3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对其PCI术前与术后1周、6个月D-二聚体水平进行比较。冠脉造影确定两组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支架置入。结果两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在PCI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行冠脉造影均提示冠脉病变需支架置入,对照组患者冠脉造影均提示斑块稳定,无需支架置入。结论 D-二聚体水平的高低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来指导临床早期诊断和预后的判断,亦可作为预测冠脉造影是否需要支架置入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清中IL-8和TNFa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8(IL-8)、肿瘤坏死因子 -a (TNF a)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 )测定 2 6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2 5例稳定型心绞痛及 1 8例正常健康者血清中IL-8、 TNF a的水平。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中 IL-8、TNF 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P<0 .0 0 1 )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 ,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IL-8、TNF a参与了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9.
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4,他引: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所有对象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其中稳定性心绞痛组2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42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析两组之间以及冠心病组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相应CRP水平的关系。结果:CRP水平在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依次增高,不稳定性心绞痛组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组(P均<0.01)。在冠心病组中,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以及三支病变组中CRP水平也依次增高(P<0.01)。结论: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对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皮功能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心病患者37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0例。对照组23例,测定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浓度,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采用Gensini积分。结果冠心病组ET-1显著升高,NO、FMD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较稳定型心绞痛组NO降低有显著性意义。NO、ET-1、FMD均与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明显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其受损程度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