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黄懿 《中外健康文摘》2012,(31):161-162
目的观察咪达唑伦、枸橼酸芬太尼、甲磺酸罗哌卡因、氟哌利多复合应用于妇科硬膜外术后镇痛患者,探讨甲氧氯普胺不同给药时机,减少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的可行性.方法150例实施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50例.A组在切皮时静注甲氧普安10Mg、关腹前再静注10Mg,B组在手术结束时静注甲氧氯普胺20Mg,C组不给任何止呕药物.观察三组术后镇痛期的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严重情度明显低于B、C组(P<0.05).结论盐酸甲氧氯普胺不同给药时机明显减少术后PONV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恩丹西酮不同给药方式对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120例择期行妇科手术的病人,采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治疗术后疼痛,随机分为静脉组、硬膜外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静脉组在手术结束前经静脉注射恩丹西酮8mg;硬膜外组将恩丹西酮8mg溶解于硬膜外镇痛液中;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0.9%生理盐水10ml。观察手术后12小时和24小时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24小时视觉模拟评分。结果三组24小时内VAS评分、Ramsay静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4小时内,对照组、静脉组及硬膜外组发生恶心呕吐的病例数分别为27例、11例和12例;与对照组相比,静脉组及硬膜外组术后24小时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降低(χ2=16.48,P<0.01);静脉组及硬膜外组术后24小时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经静脉和硬膜外途径给予恩丹西酮均能安全、有效地预防妇科手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硬膜外腔注射氢吗啡酮联合静脉镇痛在剖腹产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纳入的对象来源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剖腹产术后镇痛产妇中随机抽取的83例分为A组41例和B组42例。A组给予单纯静脉镇痛,B组给予硬膜外腔注射氢吗啡酮联合静脉镇痛。比较镇痛效果。结果 B组较之A组镇痛优良率更高,疼痛评分、镇静评分更佳,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少,P0.05。结论硬膜外腔注射氢吗啡酮联合静脉镇痛在剖腹产术后的应用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氟哌利多不同给药途径对硬膜外术后镇痛恶心、呕吐的防治的效果。方法选择下肢内固定手术患者90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随机分为A、B两组,手术结束前30 min,A组静脉注射氟哌利多15μg/kg,然后硬膜外负荷剂量为罗哌卡因6 mg+吗啡1 mg,生理盐水稀释至4 ml;B组硬膜负荷剂量为罗哌卡因6 mg+吗啡1 mg+氟哌利多1 mg,生理盐水稀释至4 ml。观察术后镇痛的恶心、呕吐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11.1%和24.4%,但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发生锥体外系反应2例。结论氟哌利多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恶心、呕吐的防治,静脉用药可能比硬膜外给药更为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恩丹西酮不同给药方式对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 120例择期行妇科手术的病人,采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治疗术后疼痛,随机分为静脉组、硬膜外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静脉组在手术结束前经静脉注射恩丹西酮8mg;硬膜外组将恩丹西酮8mg溶解于硬膜外镇痛液中;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0.9%生理盐水10ml。观察手术后12小时和24小时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24小时视觉模拟评分。结果 三组24小时内VAS评分、Ramsay静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4小时内,对照组、静脉组及硬膜外组发生恶心呕吐的病例数分别为27例、11例和12例;与对照组相比,静脉组及硬膜外组术后24小时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降低(χ^2=16、48,P〈0.01);静脉组及硬膜外组术后24小时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经静脉和硬膜外途径给予恩丹西酮均能安全、有效地预防妇科手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罗振吉  黄荣敏  陈星波 《重庆医学》2011,40(11):1107-1108
目的比较腰麻前静脉预扩容和预扩容的同时联合静脉注射甲氧氯普胺对剖宫产腰麻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探讨甲氧氯普胺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剖宫产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腰麻前预扩容,A组输注6%羟乙基淀粉500 mL,B组输注6%羟乙基淀粉500 mL的同时预先静脉注射甲氧氯普胺10 mg,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记录腰麻后低血压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腰麻后收缩压均显著降低(P<0.001),低血压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恶心、呕吐发生率B组(8%)显著低于A组(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下行剖宫产手术时,预扩容联合静脉注射甲氧氯普胺能显著提高腰麻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硬膜外腔注射对应用吗啡、布比卡因、氟哌利多术后连续硬膜外镇痛程度及副反应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30例无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观察镇痛程度、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副作用。结果: A组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低于B组(P<0.05);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A、B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地塞米松硬膜外腔给药,能增强镇痛程度,但不能明显降低吗啡引起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术后硬膜外腔应用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的拮抗作用。方法将84例ASA分级Ⅰ~Ⅱ级需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Ⅰ组,n=42)和生理盐水组(Ⅱ组,n=42),术毕2组病人均经硬膜外腔注射吗啡2 mg镇痛。经硬膜外腔注射吗啡前,Ⅰ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Ⅱ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观察术后24 h两组病人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Ⅰ组病人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12%和7%,S组病人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31%和21%,2组病人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可显著降低术后硬膜外腔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镇痛泵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之毅  刘东辉  张坤全  田丰 《广东医学》2005,26(12):1683-1684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单次注入2mg吗啡和止痛泵48h持续泵入10mg吗啡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分析其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患者2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于手术结束前硬膜外腔单次注入吗啡2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m1)后拔管,B组于手术结束前硬膜外导管接镇痛泵,其药物配方为吗啡10mg,氟派啶5mg,0.75%耐乐品150mg,加生理盐水至60ml,随访3d,记录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镇痛时间10-20h。副作用包括呕吐42例;恶心严重35例,轻微38例。B组的镇痛时间48—96h。副作用包括呕吐0例;恶心严重0例,轻微35例,两组比较,B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副作用B组明显少于A组。结论应用镇痛泵(PCEA)硬膜外持续给药镇痛效果明显优于一次性硬外膜给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昂丹司琼对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方法随机将120例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分为四组:对照(C)组于麻醉诱导前(T1)和手术结束时(T2)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地塞米松(D)组于T1、T2时分别注射地塞米松10mg和生理盐水2mL;昂丹司琼(O)组于T1、T2时分别注射生理盐水2mL和昂丹司琼8mg;地塞米松 昂丹司琼(D O)组于T1、T2时分别注射地塞米松10mg和昂丹司琼8mg,观察术后24h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6.7%,明显高于D组(33.3%)和O组(30.0%),P<0.05;D O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3.3%,与C组比较,P<0.01,与D组和O组比较,P<0.05;各处理组恶心程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与昂丹司琼单独应用均能有效地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减轻恶心程度,两药联合应用可进一步降低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和呕吐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恩丹西酮对术后患者硬膜外腔吗啡镇痛所致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方法:随机将240例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女性患者分为四组:对照(A)组于手术关腹膜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 ml;恩丹西酮(B)组静脉注射恩丹西酮8 mg;地塞米松(C)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恩丹西酮与地塞米松联合(D)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 恩丹西酮8 mg.所有患者在手术后均接受硬膜外吗啡镇痛.观察术后48 h内患者镇痛效果和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各组间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2.6%,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D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7.5%,与A组比较,P<0.01,与B组和C组比较,P<0.05.结论:地塞米松和恩丹西酮单独应用均能有效地减少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所致的恶心呕吐;两药联合应用可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和比较昂丹司琼、格拉司琼和雷莫司琼对全身麻醉下进行的外科手术后的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预防作用.方法 90例被确诊为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为Ⅰ和Ⅱ级患者,年龄20 ~ 65岁,预定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外科手术.经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全部患者分成3组,每组30例.昂丹司琼组:昂丹司琼0.1 mg/kg,格拉司琼组:格拉司琼40 μg/kg,雷莫司琼组:雷莫司琼0.3 mg,用5 ml生理盐水稀释药物后在麻醉前5 min通过静脉给药.在术后的第1个24 h,记录所发生的恶心、呕吐和干呕等症状情况.如没有发生恶心、呕吐、干呕和使用紧急止吐药则为完全发挥药效,以此评估药物的作用.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对获得的数据进行观察.结果 术后0~3h期间,所有实验组之间没有明显区别(P>0.05);在术后3 ~24 h期间,雷莫司琼和昂丹司琼有明显的区别,昂丹司琼组70%的患者无恶心、呕吐和干呕,雷莫司琼组93%的患者无恶心、呕吐和干呕,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同样的时期格拉司琼和雷莫司琼之间没有区别(P>0.05).结论 术后0~3h内,所有的研究药物对预防恶心、呕吐和干呕的作用没有明显的区别.在术后3 ~24 h阶段,格拉司琼和雷莫司琼与昂丹司琼相比能更好的预防PONV.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预防术后镇痛所致恶心呕吐二种用药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妇科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D组,50例)、欧贝组(O组,50例)。所有病例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手术麻醉过程顺利,术毕关腹腔时经硬膜外导管一次注入:D组0·25%布比卡因加地塞米松5mg的复合液5ml,O组0·25%布比卡因5ml同时静脉注射欧贝4mg。然后连接一次性微量止痛泵行硬膜外腔自控镇痛(PCEA),止痛泵复合液配方:布比卡因187·5mg加氟哌利多5mg加曲马多400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D组加地塞米松10mg,O组加欧贝8mg。术后4h、24h、48h随访并记录术后镇痛效果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镇痛效果都较满意,两组相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相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塞米松、欧贝都可以有效减轻曲马多复合液术后行PCEA时所致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不影响镇痛效果,不增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静脉输注用于老年骨科患者手术后镇痛的效果、不良反应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骨科手术老年患者40例,ASAⅡ—Ⅲ级。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65—79岁。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20例。2组患者术后镇痛均使用一次性恒速输注泵。A组镇痛泵配方为:氟比洛芬酯100mg+舒芬太尼1.5μg/kg+昂丹司琼0.2mg/kg+生理盐水,共120ml。B组镇痛泵的配方为:舒芬太尼2μg/kg+昂丹司琼0.2mg/kg+生理盐水,共120ml。2组患者分别在手术结束前10min给予芬太尼1μg/kg并随后接镇痛泵。2组患者的麻醉诱导和维持均相同。记录术后2、4、8、12、2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和血清IL-6的变化水平。结果2组患者镇痛效果均较满意,各时间点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恶心、呕吐、过度镇静、呼吸抑制和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或P〈0.01),术后4、8和12h IL-6水平均高于A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静脉持续输注用于老年骨科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较少,可以抑制术后过度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氟哌利多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180例ASAⅠ~Ⅱ级LC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60例,A组术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B组、C组术前分别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地塞米松10mg和氟哌利多20μg/kg,观察术后48 h患者的恶心、呕吐情况。结果:A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68.3%,B组、C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26.7%和8.3%,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地塞米松复合小剂量氟哌利多能减少术后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术后硬膜外腔应用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的拮抗作用。方法:将84例ASA分级I-Ⅱ级需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I组,n=42)和生理盐水组(Ⅱ组,n=42),术毕2组病人均经硬膜外腔注射吗啡2mg镇痛,经硬膜外腔注射吗啡前,I组静脉注射过地塞米松10mg,Ⅱ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观察枚后24h两组病人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I组病人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12%和7%,S组病人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31%和21%,2组病人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可显著降低术后硬膜外腔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钟廷惠  刘小平 《西部医学》2013,25(7):1052-1054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预防全麻术后寒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ASA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布托啡诺组(B组)、曲马多组(T组)、生理盐水组(N组)。术毕B组静脉注入布托啡诺1mg、T组注入曲马多1mg/kg、N组注入生理盐水5ml,记录注药后5、10、30min寒战反应变化,MAP、HR、SPO2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B组及T组注药后5、10、30min寒战患者数都明显低于N组(P<0.01),B组、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T组用药前后MAP、HR、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嗜睡发生率稍高于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布托啡诺可有效预防全麻术后寒战发生,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8.
苏瑛  冉菊红  马民玉 《四川医学》2009,30(6):816-818
目的观察雷莫司琼预防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期间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全麻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雷莫司琼组(R组)和格拉斯琼组(G组),术毕待患者清醒后R组或G组分别静脉注射雷莫司琼0.3mg或格拉斯琼3mg,后接一次性微量止痛泵行PCIA 48h。R组或G组镇痛液配方为:芬太尼10μg/kg+雷莫司琼0.3mg(或格拉斯琼3mg)+生理盐水至100ml。采用VAS评价术后48h内患者的镇痛效果、恶心、呕吐及止吐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R组显著低于G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莫司琼能安全、有效地预防术后患者自控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其效果优于格拉司琼。  相似文献   

19.
张振英  张宏利  郭素香 《西部医学》2010,22(9):1693-169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患者自控皮下镇痛(PCSA)在腹部手术后镇痛效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腹部手术患者45例术毕分三组,A组间歇按需肌注杜非合剂镇痛;B组舒芬太尼3.0μg/kg+2%盐酸利多卡因200 mg+生理盐水至100 ml;C组舒芬太尼3.5μg/kg+2%盐酸利多卡因200 mg+生理盐水总量100 ml。B、C组行PCSA并于术后3、8、24、48及72 h观察,并比较休息、咳嗽时的疼痛视觉模拟(VASr/VASc)评分及Ramsay评分、肛门排气时间、总体满意度评分;生命体征:SBP、DBP、HR、SPO2;并发症: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结果 VAS(休息/咳嗽)评分在术后72小时C组显著低于A和B组(P〈0.05);术后镇痛生命体征平稳,Ramsay评分、肛门排气时间、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镇痛满意度评分C组显著高于A和B组(P〈0.05)。结论 3.5μg/kg舒芬太尼PCSA在腹部手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副反应少且对胃肠功能的恢复影响小。  相似文献   

20.
吕明  余大松  柴静  孟琼 《上海医学》2002,25(7):417-419
目的 探讨和比较甲氧氯普胺、氟哌利多、地塞米松等药物对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所产生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在硬膜外麻醉睛择期妇科手术的患都 胡机分成4组,所有患者均用吗啡作为镇痛药物,但各组所使用的抗呕吐药不同。手术结束后使用PCEA,并分别记录术后24h和48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皮肤瘙痒及呼吸频率等。结果 术后24h内,地塞米松组抗呕吐的作用明显高于其他3组,抗恶心作用与氟哌利多组相似,均明显高于甲氧氯普胺组和对照组。各组间VAS和第术后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椎管内单次应用地塞米松可显著减少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较氟哌利多和甲氧氯普胺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