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逆流挽舟法治痢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峰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8,15(4):44-44
李某,男,41岁,工人。1997年7月15日初诊。患者下夜班后在小摊吃馄饨一碗,至中午即恶寒发烧,汗少,周身酸痛。继见腹痛腹泻,先为稀便,继则为赤白脓冻,里急后重,日泻10余次,脘闷,食欲下降,恶心欲吐,小溲黄,苔薄白,脉浮滑且数。大便常规:粘液状,...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性疾病之一,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治疗效果欠佳。逆流挽舟法治疗本病效果明显,笔者从逆流挽舟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代表方、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逆流挽舟法寻源及配伍风药内涵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晓东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8(4):262-263
逆流挽舟法的运用开创于汉代张仲景 ,继之金元张从正阐经发挥 ,至清初喻嘉言始立“逆挽”之名。人参败毒散为逆流挽舟法的代表方 ,其中风药在方中具有升举清阳、鼓舞正气、宣通气机、枢转邪气外出的作用 ,是其能于“逆流中挽舟楫上行”的主要配伍 相似文献
4.
5.
6.
王吉安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5,18(1)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慢性、对称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关节的肿胀、疼痛、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畸形为主要症状.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学中被称为“尪痹”,属于“痹证”范畴.中医学对于痹证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及治疗经验.《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中藏经》提到:“痹者闭也.五脏六腑,感于邪气,乱于真气,闭而不仁,故曰痹.”痹证者关节疼痛肿胀甚至功能障碍,不外乎外邪侵袭,风、寒、湿、痰阻遏阳气的通行,甚或外邪内侵脉络致瘀阻成痹,经络无法得到阳气温煦,则不通则痛.通阳法,顾名思义畅通阳气,即宣通被外邪所遏阻的阳气.在痹证的治疗中,以通阳之法使经脉气血流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杜梅妹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5,(3)
《章次公医案》中《痢疾》门,载案31例,运用下法治痢案有23例。可见章氏对于痢疾用下法颇为重视。此法不但用于治疗初痢,而且还用于治疗久痢、慢性阿米巴痢。在临床运用时又有寒下、温下、润下,以及汗下并施、通涩并用、攻补相兼的不同。可见章氏运用下法治痢独出心裁,颇有创见,有效地指导临床。本文试就章氏用下法治痢案予以归纳,探索其运用下法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9.
彭胜权教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认为疑难杂病多与经络气血不通有关,临证时,往往在辨证的基础上酌加疏通、宣达之药,通其经络,和其气血,疗效显著,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10.
11.
范国棋教授为吉林省名老中医,笔者有幸为徒,随师出诊,目睹范老治疗水毒症有突出的疗效,独到的见解及用药规律,为不负范老教诲之恩,以管窥所得,飨与同道。水毒症是水肿病恶化的一种临床常见危重症候群,展现代医学慢性肾功不全尿毒证期。临床以高度水肿或不肿,颜面苍白或脱白,头晕、乏力、身痒、恶心、呕吐、纳呆,甚或腹泻,使黑,齿鼻哪血,口淡臭味为特征,究其根源多为水肿病失治误治,水毒湿浊之邪塞聚于上,伤及中焦脾胃,向下损及肝肾,以致于机体不能排除邪毒,而致邪毒聚集于机体之中,损伤五脏六腑,其主要病位在肾,肾为… 相似文献
12.
奇穴是原有经穴之外的经验有效穴,有奇特的治病效果,甚至强于经穴,但主治疾病范围比较单一,往往是针对某种疾病特定运用,如四缝穴治小儿疳积,定喘穴治疗咳喘,二白穴治疗痔疮,太阳穴治疗头痛目疾,子宫穴治疗阴挺等。临证应用奇穴具有取穴精简,针对性强,效果卓著的特点,如果运用得当,常可事半功倍。王民集教授临床运用奇穴治疗各类疾病,包括太阳穴透刺法治疗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牙痛;针刺臂中穴治疗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针刺四神聪穴治疗不寐、呆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康海静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59-60
王化良教授在冠心病的辨证中,提出火邪是其重要发病因素.认为现代人心理压力较大,常致肝郁气滞,气郁化火;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多食肥甘厚味、烟酒辛辣皆易生热毒痰浊之邪,热积日久化火,必耗津伤液,灼津为痰,入血脉,壅遏气血而致瘀;人过中年,肾气渐衰,肾阴亏虚,血液浓稠黏滞,受热毒煎熬,瘀血渐生,如此,热毒、瘀血、痰浊逐渐损伤血脉结聚成块而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以动脉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平滑肌细胞迁移与增殖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炎性疾病,运用清热解毒类中药可达到“消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俞景茂教授运用补肾法治疗小儿遗尿、智能低下、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提出遗尿、智能低下、多发性抽动症的病因病机,总结补肾法在临床实践中的辨施要点和分析临床典型案例,阐述俞景茂教授运用补肾法治疗小儿遗尿、智能低下、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经验。[结果]俞景茂教授分别以温补肾阳法、滋补肾阴法、滋水涵木法为治则治疗小儿遗尿、智能低下、多发性抽动症,临床疗效佳。[结论]俞景茂教授运用补肾法治疗小儿遗尿、智能低下、多发性抽动症疗效显著,对儿科临床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严世芸教授和法学术思想的理论渊源和具体内涵,探讨其和法临床运用及论治杂病的经验,并通过临床验案加以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6.
史锁芳教授运用宣肃理肺法治疗咳嗽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涛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5)
中医在咳嗽的治疗上疗效显著。但是,临床上的咳嗽证候复杂多变,机械套用一般的止咳方法或见咳止咳,并不能获得理想疗效,年轻的中医师对宣肃法的理解和应用缺乏认识,临床上常见初起咳嗽过用寒凉导致肺气郁闭局面屡见不鲜,这就是应宣过降、宣肃不明之例。史锁芳教授从事肺系病症诊治研究二十余载,尤精于治咳,对经典著作领悟较深,尤擅运用宣肃理肺理论辨治咳嗽,临床疗效较佳,作者侍诊于侧,感触良多,兹结合临床效案,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多由忧思郁怒、肝木横逆犯胃或饮食劳倦损伤脾胃所致.包括西医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胃痉挛、胃神经官能症、胃癌,以及部分肝、胆、胰疾病见有胃脘部位疼痛者.聂惠民教授善用经方,对于胃痛属寒热错杂者,采用寒温并调法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化裁治疗;对于少阳不和、木郁乘土者,采用和解少阳的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对于痰热互结者采用清热化痰法,用小陷胸汤加减治之;对于脾胃阳虚、水气不化者,采用温阳健脾法,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之.现列举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益气养阴解毒法是王瑞平教授治疗中晚期肺癌最常见的方法。王瑞平教授从肺癌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经验用药阐述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理论思想和临证经验,揭示气阴亏虚、癌毒内结贯穿中晚期肺癌发病始终,益气养阴解毒法是中医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重要治法。其中,益气、养阴需辨证使用,解毒需分清癌毒性质——热毒、痰毒、瘀毒,分别运用清热、化痰、祛瘀等方法。运用益气养阴解毒法治疗中晚期肺癌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旷惠桃教授运用“三通四补”法治疗痹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旷惠桃教授认为痹证发病多因体虚复感风、寒、湿、热之邪,致营卫失和、脉络不通、气血凝滞、邪气壅塞,病机错综复杂,但总以瘀血痰浊为主,涉及周身脏腑组织,故其病程长,病情缠绵难愈;临证强调因人而异,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以“三通四补”为法,包括:祛风通脉,活血通络,豁痰通隧,益气,补血,滋阴,温阳等,临床多有效验. 相似文献
20.
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法在内科临床运用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志正教授是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行医 6 0余年 ,善于运用调理脾胃法治疗临床内科疾病 ,不仅用于如腹胀、腹痛、反胃、泄泻、呃逆、痞满等脾胃疾病的治疗 ,对于其他系统疾病 ,也独辟蹊径 ,采用调理脾胃法进行治疗 ,取得了较好疗效 ,学术见解独到。兹将笔者跟随路老学医的偶得总结如下。1 调理脾胃治胸痹胸痹是指因胸中阳气不足 ,浊阴上逆 ,痰浊瘀血寒邪凝结阻滞 ,胸阳失宣 ,气机闭郁 ,甚则脉络阻塞不通 ,以胸中窒闷而痛或胸痛彻背为主要表现的病证。胸痹相当于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等病证。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