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B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是在机体免疫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抗原侵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应答,是这些细胞间相互作用及其作用结果所诱导的。具有调节T、B细胞增殖和向效应细胞分化的物质称为细胞因子或白细胞介素。侵入机体内的抗原,首先被巨噬细胞吞噬并降解,抗原的肽碎片与MHC的Ⅱ类基因产物(Ⅰa抗原)形成复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体外联合培养条件下睾丸足细胞能否诱导 T淋巴细胞凋亡。方法 :用 TU NEL 标记、核酸电泳、电镜、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 (T淋巴细胞 )、A组 (T淋巴细胞 +培养睾丸足细胞 2 4h培养基上清 )、B组 (T淋巴细胞 +睾丸足细胞 )等 3组中小鼠成熟 T淋巴细胞的凋亡及其数量的变化。结果 :3组 T淋巴细胞在电镜下均可见细胞染色质浓集 ,核固缩裂解 ,凋亡小体形成 ;TUNEL 标记见部分细胞核染色呈深蓝色 ;核酸电泳出现典型 DNA梯状带 ;流式细胞术检测 A,B两组 T淋巴细胞凋亡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B组 T淋巴细胞凋亡数量显著高于 A组 (P<0 .0 1)。 结论 :体外培养条件下小鼠睾丸足细胞能够诱导成熟 T淋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汪俭  许喆  程邦宁 《安徽医学》2012,33(3):280-281
目的研究ITP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B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35例ITP患儿和24例正常儿童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B细胞变化。结果 ITP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NK细胞和B细胞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ITP患儿存在明显的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异常,未发现NK细胞和B细胞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4.
Th1/Th2亚群失衡与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autoimmunediabetes )是 1型糖尿病的一个亚型 ,是指有一定的遗传基础 ,并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以胰岛 β细胞损害为主要特征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其发病中有许多免疫细胞参与 ,包括CD4+ 和CD8+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MΦ)、树突状细胞等 ,这些细胞对胰岛的浸润引发胰岛的炎症 ,并致胰岛 β细胞的损伤 ,使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缺乏 ,糖尿病发生。其中CD4+ T淋巴细胞起中心性作用[1] 。按其分泌细胞因子的不同大致分Th1和Th2两亚群。Th1/Th2亚群失衡与自身免疫性糖…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检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数量以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初步探讨它们在CITP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40例CITP患者,正常健康体检者20例,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淋巴细胞,Th细胞、Ts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表达率,测定CD~(4+)细胞中Th17细胞、Th22细胞、T-reg和Th1细胞的表达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IL-17、IL-22、IL-6、TNF-α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淋巴细胞总数、Th细胞、Ts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Th17细胞,Th22细胞表达率,IL-17、IL-22水平、IL-6、TNFα的表达水平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h1表达率上升,T-reg表达率下降,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ITP患者免疫自稳能力下降和Th1功能亢进可能在其发病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而Th17,Th22可能与慢性ITP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6.
淋巴细胞与免疫淋巴细胞来源于干细胞,在骨髓中的小淋巴细胞并无免疫活性。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分为两类。骨髓中的小淋巴细胞经胸腺分化、诱导后,通过胸导管而至血循环,称为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T淋巴细胞(或T细胞),具有细胞免疫作用。另一类具有体液免疫作用的淋巴细胞,起源于鸟类的腔上囊,在哺乳动物则来自骨髓,称为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B淋巴细胞(或B细胞)。T细胞和B细胞在淋巴组织中的分布不同,前者主要分布在淋巴结皮质深层、淋巴小结间的弥散淋巴组织和脾小动脉周围的淋巴鞘中,以及迴肠集合淋巴结的深层周围,后者  相似文献   

7.
1型糖尿病的分子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型糖尿病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其发病中有许多免疫细胞参与,包括CD4^ 和CD8^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其中CD4^ T淋巴细胞起中心性作用,按其分泌细胞因子的不同大致分为Th1和Th2两亚群。许多研究表明,在胰岛B细胞的损伤、胰岛炎的加重、糖尿病的发生过程中,Th1细胞及细胞因子和Th2细胞及细胞因子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鼠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细胞)在体外与同种异体来源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能否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方法 用SABC法检测T淋巴细胞Fas和Sertoli细胞FasL的表达率.Sertoli细胞和异基因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实验分为,A组(对照组)只有T淋巴细胞培养,B组为T淋巴细胞与经过FasL单克隆抗体处理过的等量Sertoli细胞共同培养;C组T淋巴细胞与培养Sertoli细胞24 h的培养液上清共同培养;D组为T淋巴细胞与等量Sertoli细胞共同培养;用TUNEL法检测各组淋巴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 T淋巴细胞Fas的表达率为(91.67±2.08)%;Sertoli细胞FasL的表达率为(90.43±3.52.)%.C组和D组淋巴细胞的凋亡指数显著大于A组和B组(P<0.01);D组T淋巴细胞的凋亡指数显著大于C组(P<0.01).结论 T淋巴细胞高表达Fas,Sertoli细胞高表达FasL;在体外共同培养的条件下,Sertoli细胞能够诱导异基因T淋巴细胞的凋亡,T淋巴细胞凋亡原因可能与Sertoli细胞产生FasL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绵羊红细胞花环(ES)方法检测T细胞,用OKT_(10)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前T (胸腺)细胞,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膜表面免疫球蛋白阳性的B细胞和细胞浆内μ链阳性的前B细胞等四种方法,对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五型法免疫学分型。其结果在1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有9例属于无标志型,3例属于前B细胞型,3例属于B细胞型。未发现T细胞和前T细胞型。6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均属于B细胞型。  相似文献   

10.
人体一部分骨髓干细胞,在胸腺影响下发育为 T 淋巴细胞(简称 T 细胞),具有细胞免疫功能,分布于淋巴结(皮质旁区)、脾(中央动脉周围区)、淋巴样组织及周围血液中;另一部分骨髓干细胞(在鸟类已查明受腔上囊的影响,在人尚未查明),发育为 B 淋巴细胞(简称 B 细胞),具有体液免疫功能,分布于淋巴结(皮质区)、脾、淋巴样组织(生发中心区)及周围血液中。T 细胞和 B 细胞均有识别抗原的作用,是机体主要的免疫活性细胞。分离和检验周围血液中 T 细胞和 B 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可用作测定机体的免疫机能状态的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早期凋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不同细胞亚群发生凋亡的情况,并初步分析其在SLE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取28例SLE患者和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20个正常对照者。采用淋巴细胞亚群标志、Annexin-V及碘化丙啶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早期凋亡。结果:SLE患者体内CD3^ T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的凋亡百分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SLE患者T淋巴细胞的死亡百分率也高于正常人。经激素治疗一定时间后,这些细胞亚群的凋亡率会进一步升高(P<0.01),但CD4/CD8比值恢复至接近正常人。SLE患考体内CDl9^ B淋巴细胞的凋亡或死亡百分率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别,激素治疗对B细胞凋亡和死亡的影响亦不显著。结论:在SLE患者体内主要是T淋巴细胞凋亡增加,但SLE患者淋巴细胞数目减少不仅仅是因为细胞凋亡所致,死亡细胞数目明显升高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激素治疗可诱导SLE患者T淋巴细胞进一步发生凋亡,并使T细胞亚群比例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2.
迄今,有关翼状胬肉(以下简称胬肉)发病机理的免疫学研究国内未见报道,国外也罕见报告。近年来,笔对该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普通病理学方法观察了翼状胬肉病变处的淋巴细胞、’细胞亚群和B细胞的分布及变化。结果发现在翼状胬肉病变处.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主要是T细胞,辅助性T细胞与抑制性T细胞比值升高,提示翼状胬肉的发病与变态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钟国成  李小红  朱波 《重庆医学》2012,41(6):612-614
随着现代免疫学向分子水平的研究不断深入,T淋巴细胞(T-lymphocyte,简称T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T细胞是淋巴细胞的主要组分,在抗感染、抗肿瘤及自身免疫应答中均发挥着关键作用。T细胞的发育成熟是一个反复筛选与淘汰的复杂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精细调  相似文献   

14.
皮肤淋巴瘤     
皮肤是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的天然屏障,其结构特殊并主动参与复杂的免疫应答,故有皮肤相关淋巴样组织(SkinAssociatedLymphoidTissue,SALT)之称。正常人皮肤中T淋巴细胞总数达40亿,绝大部分为记忆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数目相当,41%T细胞(CD4 和CD8 )表达称之为SALT归巢受体的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utaneousAssociatedLym-phocyteAntigen,CLA)有其独特的生物行为。正常SALT中尚未见报道B细胞成分,已知某些抗原刺激可引起皮肤淋巴样增生(CutaneousLymphoidHyperplasia,CLH)。可将后者认作是获得性B细胞SALT的发病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活动期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外周血中T、B淋巴细胞表面Fas及bcl-2表达的变化及其与T、B淋巴细胞凋亡变化的关系,淋巴细胞的凋亡改变对疾病活动度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活动期LN患者外周血中T、B淋巴细胞表面Fas及bcl-2进行检测,同时测定T、B淋巴细胞的凋亡状态,分析其与LN肾功能变化,抗dsDNA疾病活动指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B淋巴细胞,CD8^ T细胞表面bcl-2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CD4^ T细胞表面bcl-2表达降低(P<0.05)。CD4^ ,CD8^ T细胞表面Fas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B淋巴细胞表面Fas表达降低(P<0.01);B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明显下降(P<0.01),CD4^ T细胞百分率下降(P<0.01),CD8^ T细胞百分率增加(P<0.05);LN肾功能的变化,体内抗dsDNA的增加与B淋巴细胞凋亡的减少,CD4^ T细胞的减少,CD8^ T细胞的增加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LN患者体内淋巴细胞凋亡的异常变化与淋巴细胞表面凋亡基因的异常表达相关,且在LN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及T细胞亚群)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意义。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比较分析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30例键康正常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外周血CD3^ CD4^ 细胞降低,淋巴细胞CD4^ /CD8^ 比值下降。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存在辅助性T细胞减少及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比例失衡等异常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快速鉴别外周血T、B淋巴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利用红细胞免疫粘附试验进行分别鉴别。结果 红细胞既可直接与酵母菌结合亦可直接与T细胞结合;T细胞只能与红细胞直接结合;而B细胞只能与酵母菌细胞直接结合。结论 凡直接与红细胞结合的淋巴细胞是T细胞,凡直接与酵母菌结合的淋巴细胞是B细胞。  相似文献   

18.
滤泡辅助性T细胞(T follicular helper cells,Tfh cel1s)是一类特殊的CD4+效应T细胞亚群,位于淋巴滤泡,可辅助B淋巴细胞功能,并促进生发中心的形成,参与体液免疫应答。Tfh细胞发育和功能异常可导致免疫系统紊乱,引起多种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本文主要对Tfh细胞的分化、功能以及对于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赵玉凤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0):2256-2258
在某些特定细胞因子的作用下,CD4+T细胞分化为Th17细胞,Th17细胞可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在白癜风发病过程中,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数量减少、功能缺陷,Th17细胞数量增多,功能活跃。Th17细胞在树突细胞的协助下参与发病过程。Th17细胞主要分泌白介素17(IL-17),还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21、IL-22和IL-26等细胞因子参与白癜风发病,导致黑色素细胞生成减少,黑色素细胞萎缩、消失,最终形成白癜风。  相似文献   

20.
树突状细胞的制备及其辅佐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外周血体外扩增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及DC的辅佐功能。方法 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应用GM—CSF,IL—4及TNF—α培养观察,并应用MTT法检测DCs在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激发同种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经体外诱导扩增,可将外周血单核细胞定向诱导大量的具有典型DC形态的树突状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提示,只需少量DC,即可强烈激发同种T淋巴细胞增殖。结论 (1)用GM—CSF、IL—4及TNF—α能从人外周血诱导、扩增出DC;(2)DC具有高效的刺激静止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