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许思祥 《安徽医药》2011,15(1):71-73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退变中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搜集2008年3月~2009年3月间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的腰椎椎体终板骨软骨炎115例,累及235处腰椎终板,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回顾性分析终板及邻近椎体骨质信号改变.结果 115例椎体终板骨软骨炎患者中,有235处终板信号...  相似文献   

2.
王晖  姜飚  周航 《中国当代医药》2012,(6):104+106-104,10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退变合并腰椎终板骨软骨炎的MRI表现。方法将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0月以MRI确诊的87例腰椎间盘退变合并腰椎终板骨软骨炎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87例患者共累及终板142个,其中累及单个终板7例,累及多个终板80例。Modic分型,其中Ⅰ型退变46个,Ⅱ型退变75个,Ⅲ型退变21个。142个受累终板中,腰1~骶1均有累及。结论MRI在腰椎间盘退变合并腰椎终板骨软骨炎诊断中具有显示清晰,易分型的优点,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场MRI对腰椎间盘退变致终板骨软骨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08年1月以来我院诊断的25例腰椎间盘病变致终板骨软骨炎的MRI资料,分析终板骨软骨炎的MRI信号及形态特征。结果 25例病例中14例患者退变椎间盘相邻终板的骨髓表现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3例患者相邻终板的骨髓表现T1WI为高低信号并存,T2WI为混杂信号;6例患者相邻终板的骨髓表现T1WI为高信号,T2WI为中等信号;2例患者相邻终板的骨髓表现T1WI为低信号,T2WI为低信号;信号的形态分为斑片状、三角形、窄带样。结论低场MRI对椎间盘退变致终板骨软骨炎可做出较明确诊断,是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吉波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9):1279-1280
目的:探讨终板骨软骨炎(终板炎)在脊柱椎间盘退变中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搜集2006年1月~2007年5月椎间盘退变的MRI资料,腰椎673例,颈椎662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的临床症状。分析终板及邻近椎体骨质信号的改变。结果:673例腰椎间盘退变中,192例有椎体终板炎,占28.5%,共累及326个终板;135例有Schmorl结节病灶,其中40例在结节及周围骨质中存在终板炎类似改变。662例颈椎间盘退变中,139例有终板炎,占21.0%,共累及275个终板;29例Schmorl结节中16例在结节及周围骨质中存在终板炎类似改变。按照不同的MRI表现,将终板炎分为4型。结论:终板炎是造成临床局部疼痛的原因之一,MRI是检查本病的最佳方法。临床工作中注意终板炎的存在及其临床意义,将为颈、腰痛疾病的及时诊治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赖昆全 《江西医药》2013,48(3):251-252
目的总结腰椎终板骨软骨炎低场MRI表现,探讨其分型及与下腰痛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154例腰椎终板骨软骨炎的例MRI临床资料。结果 154例共累及214个终板,椎间盘单发占27.3%,多发占72.7%,单面占14.3%,双面占85.7%。按Modic分型,I型(T1MR低信号、T2MR高信号)87例(占57%),II型(T1MR高信号、T2MR中等或稍高信号)33例(21%),III型(T1MR、T2MR均为低信号)34例(22%)。结论腰椎终板骨软骨炎是椎间盘退变的一种表现,是造成局部下腰痛的原因之一。MRI具有显示清晰,易分型的优点,是最佳检查手段,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郑驰  高朝阳 《江西医药》2010,45(10):1034-1035
目的探讨椎体终板骨软骨炎低场强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搜集2006年1月~2009年12月椎体终板骨软骨炎177例的临床及MRI资料,发生于颈椎者69例,腰椎者102例,胸椎者6例。分析终板及邻近椎体骨质信号改变;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结果 177例共累及304处终板,颈椎123处,腰椎173处,胸椎8处。伴随改变有椎间盘退变,突出及Schmorl结节。根据病理改变及MRI的表现不同,将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的MRI表现分为4型。结论低场强MRI能较好反映终板骨软骨炎的病理改变,诊断可靠,临床工作中注意本病的存在及其临床意义,为颈、腰痛疾病的及时诊治提供有益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药实践》2016,(1):37-39
目的:探讨腰椎终板骨软骨炎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腰椎终板骨软骨炎患者的MRI临床资料。结果:128例共累及232处终板,Ⅰ型占61.6%,Ⅱ型占17.7%,Ⅲ型占20.7%;发生部位以腰_(4~5)和/或腰_5~骶_1椎间隙多见。全部病例均有相应椎间盘变性或膨出、突出。结论:MRI在腰椎终板骨软骨炎的诊断、分型、病因及治疗方案选择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腰腿痛是常见的骨科疾病。主要由脊柱退行性疾病引起。流行病调查表明,80%的成年人受到腰腿痛的困扰。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工作方式的变化,腰腿痛发病率逐渐上升,仅在美国,每年此疾病医疗费用达160亿美元[1]。由于该病症状多元化,一旦患病,很难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场MRI在椎体终板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院52例终板炎病例,全部病例均行低场MR检查。结果I型终板炎14例,II型25例,III型13例。发生于颈椎者13例,胸椎者4例,腰椎者35例。其中发生C4-5及C6-7者10例,L4-5及L5-S1者24例。全部终板炎病例均有相应椎间盘膨出或突出。结论椎体终板炎有较典型的低场MRI特点,低场MR能对椎体终板炎作出准确诊断及分型,对临床早期治疗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0.
骨软骨炎是一种发生于软骨的无菌性炎症,可以发生在全身的各处软骨上,发生于脊椎者并不少见,文献仅见脊柱终板骨软骨炎的MRI表现的报告[1,2],未见其MRI与CT对照研究的报告.本文收集35例,分别发生于颈、胸、腰椎,分析其CT及MRI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椎椎间盘退变中的椎体终板炎的低场MRI表现,以提高对颈椎终板炎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及漏诊,给临床医生诊疗提供信息。方法采用日立牌0.35T低场磁共振仪对312例颈椎椎间盘退病患者行MRI扫描,分析颈椎终板炎的MRI信号表现及形态特征。结果在312例颈椎间盘退变病例中,有116例患者退变椎间盘相邻椎板有不同程度的信号异常改变,累及335个颈椎椎体终板,其中119个终板在T1 WI、T2 WI上呈长T1、长T2信号,195个终板的骨髓在T1 WI、T2 WI上均呈高信号,21个终板的骨髓在T1 WI、T2 WI上均呈低信号,信号的形态可分为斑片状、三角形、窄带样。结论低场强条件下MR对颈椎间盘退变中的终板炎可以做出相应的诊断,且有较明确的信号及形态改变,结合分期,给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肝豆状核变性(HLD)的脑CT和MRI征象,进一步提高对HLD病的认识及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对临床和生化检查证实36例HLD的脑CT和MRI征象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检查26例中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基底节区低密度影。30例MRI呈对称性条状或新月形长T1长T2信号,FIAIR高信号、或稍短T1短T2信号,典型者依受累部位不同分别为"啄木鸟"、"八字","展翅蝴蝶"样改变等,其中病灶位于壳核30例,尾状核16例,丘脑15例,苍白球、红核各3例,黑质、大脑脚网状结构、脑桥桥核、额叶白质各2例,15例有轻度或重度脑萎缩。结论 HLD脑CT及MRI最常见征象是基底节区低密度影或异常信号和不同程度脑萎缩,以双侧豆状核区对称性低密度或异常信号最具特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颅内环形强化病变的MRI表现 ,认识其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头颅MRI上的环行强化病例 ,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51例颅内环行强化病变中 ,胶质母细胞瘤20例 (39.2 % ) ,转移性肿瘤13例 (25.4 % ) ,脑脓肿11例(21.5 % ) ,听神经瘤3例 (5.8 % ) ,颅咽管瘤3例 (5.8 % ) ,脑膜瘤1例 (1.9 % )。肿瘤性环表现为厚壁 ,形态不规则 ,不光滑 ;而非肿瘤性环表现为形态规则、光滑 ,壁厚薄较为均匀。结论 :颅内环形强化病变的MRI表现形式 ,可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观察、讨论了11例脑梗塞后发生神经元变性患者的MRI影像.方法:T2加权像显示变性后的纤维束高信号强度;用T1加权像上显示大脑脚的萎缩改变.结果:病程小于2个月的变性可观察下界达桥脑水平,大脑脚萎缩亦不明显;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脑变性可观察下界达延髓水平,同时大脑脚萎缩明显.结论:本组观察结果肯定了MRI对神经元变性的价值,为明确患者神经元路径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场强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设备诊断腰椎间盘退变的价值。方法120例腰椎间盘退变患者的600个椎间盘,分别采用1?.5T和3.0T 超导磁共振仪扫描,测得椎间盘表观系数(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依据Pfirrmann标准对腰椎间盘进行分级。结果1.5T MR椎间盘Pfirrmann分级:Ⅰ级31个,Ⅱ级94个,Ⅲ级86个,Ⅳ级78个,Ⅴ级11个;3.0T MR椎间盘Pfirrmann分级:Ⅰ级41个,Ⅱ级80个,Ⅲ级81个,Ⅳ级91个,Ⅴ级7个。不同级别椎间盘ADC值比较,1.5TMR的Ⅳ和Ⅴ级椎间盘ADC值均分别小于Ⅰ、Ⅱ和Ⅲ级,Ⅴ级椎间盘ADC 值明显低于Ⅳ级盘( P <0.05)。3.0TMR组Ⅰ和Ⅱ级盘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余椎间盘随分级增高,ADC值明显减低( P <0.05)。同一级别椎间盘3.0TMR组ADC值明显低于1.5TMR组( P <0.05)。同水平同级别椎间盘2组MR设备ADC值比较,L1/2的各级椎间盘,3.0TMR组ADC值明显小于1.5TMR( P <0.05);L2/3的Ⅱ和Ⅲ~Ⅴ级盘3.0 TMR组ADC值明显小于1.5TMR组( P <0.05);L3/4和L4/5的Ⅲ和Ⅳ~Ⅴ级盘3.0TMR组ADC值明显低于1.5TMR( P <0.05);L5/S1的Ⅰ~Ⅱ级、Ⅲ级和Ⅳ~Ⅴ级盘3.0TMR组ADC值明显低于1.5TMR组( P <0.05)。结论 MR测得的ADC值可用于腰椎间盘退变评估,椎间盘Pfirrmann分级越高,其对应的ADC值越低;与1.5TMR设备比较,3.0TMR对诊断早期轻度腰椎间盘退变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对髓核游离型腰椎间盘脱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4月本院接诊的30例髓核游离型腰椎间盘脱出症的患者进行研究。术前进行MRI、CT检查。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查准确率。结果 MRI检查游离髓核上移、游离髓核居中、游离髓核下移的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P〈0.05);MRI、CT检查的总准确率分别为93.33%、5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714,P=0.0002)。结论 MRI对诊断髓核游离型腰椎间盘脱出症的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磁共振成像特点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对10例诊断为儿童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患儿进行临床、MRI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有感染史,均有双下肢或四肢瘫痪,大多数有浅感觉及括约肌功能障碍;MRI中T2加权扫描均可见高信号,病灶边缘不清,脊髓增粗仅4例,程度轻,脊髓受损范围及有否增粗与预后未发现有明显关系(P0.05).结论 本病的临床特点是感觉障碍轻,恢复快,MRI为诊断本病敏感、可靠、特异性较好的非创伤性检查,预后与脊髓受损程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