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5名正常人及64例胆囊结石者液体脂肪餐后用B超测定胆排空功能。结果显示:结石组胆囊最大排空率明显降低,胆囊收缩至最小的时间延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单发结石民多结石之间胆囊排空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胆囊排空功能异常可能是胆结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B超测定西沙比利短程疗法对胆囊结石患者胆囊排空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西沙比利短程疗法对胆经地石患者胆囊排空中的作用,对38例胆囊结石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服用西沙比利30mg/d,一周,以二维超声测定治疗前后胆囊容积(GBV),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空腹时患者组平均GBV显著增大(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西沙比利短程疗法可改善胆结石者胆囊的排空功能,B超测定西沙比利治疗前后胆囊容积为临床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B超检查下测定胆囊收缩功能的临床意义和其影响因素。方法:58例症状性胆囊结石患者B超检查下测定空腹、脂餐后1小时和脂餐后1.5小时胆囊容积并计算脂餐后胆囊排空率(PGER),分析胆囊结石的大小、个数及病史与胆囊收缩功能的关系。结果:脂餐后1小时PGER 41.86±27.99%(0~87%),脂餐后1.5小时PGER48.82±28.86%(0~87%),两者间比较无明显差异(t=1.18,P>0.05)。研究表明胆囊收缩功能的好差与胆囊结石的个数密切相关(x2=5.53,p<0.05)。结论:胆囊收缩功能的测定在选择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案时是必要的。胆囊收缩功能测定采用脂餐后1小时即可。结石过多或较大及长期的慢性胆囊炎均影响胆囊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西沙比利对35例有消化道症状的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胃液体排空和胆囊排空功能的变化。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对照组:32例健康人,男18例,女14例,年龄24~55岁,平均35.42岁,近2年无任何胃肠病及肝、胆、胰等消化系统症状及影响消化运动的疾病。肝硬化组:肝硬化病人35例,Child分级在B级以上,均有消化道症状,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24~58岁,平均36.12岁。1.2 方法 受试者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后4周禁食12小时后,饮液体脂肪餐400ml(内含脂肪12g,蛋白质14g,碳水化合物45g)。胃液体排空测定:于进脂肪餐后1分钟,… 相似文献
7.
胆囊收缩功能减退、胆汁淤积是促发胆石形成的重要因素。在众多调节胆囊运动的体液因素中 ,前列腺素被认为是一种抑制胆囊收缩的介质 ,Das等[1] 报道 ,前列腺素抑制剂阿司匹林 (Asp)可改善胆石症患者胆囊排空[2 ] 。我们用超声法观察无症状胆囊结石 (asymptomaticgallstone ,AG)患者胆囊排空功能 ,并观察阿司匹林对AG患者胆囊排空功能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43例胆囊结石症患者均为 1998年 4月至 2 0 0 0年 1月门诊健康体检发现 ,其中 2 8例为首次发现胆石症 ,所有患者既往均无腹痛病史。其中男 2 0…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胆囊排空及激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研究胆囊排空及血浆胃肠激素水平变化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性核素序列成像和放免技术检测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3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FD组)空腹及餐后胆囊排空指数和血浆胃动素(MTL)、胆囊收缩素(CCK)、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生长抑素(SS)水平.结果FD组空腹及餐后胆囊排空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FD组空腹及餐后血浆MTL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MTL值与胆囊排空指数呈正相关(r空腹=0.82,P<0.01,r餐后=0.94,P<0.01);FD组空腹血浆CCK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餐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CCK值与胆囊排空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97,P<0.01);FD组空腹与餐后血浆VIP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VIP值与胆囊排空指数呈负相关(r空腹=-0.81,P<0.01,r餐后=-0.47,P<0.01);FD组空腹及餐后血浆SS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FD患者存在空腹及餐后胆囊排空下降,血浆促胃肠动力激素(MTL、CCK)水平下降和抑制胃肠动力激素(VIP)水平升高,可能是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之一;(2)放射性核素胆囊序列成像无创、安全,可作定量分析及动态观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胆囊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作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外科马雪平综述韩天权张圣道审校胆囊是由粘膜、平滑肌、纤维组织和外层浆膜构成的囊状器官。它有贮存和浓缩胆汁功能,粘膜上皮能吸收胆汁某些成分、也能分泌多种物质到胆汁。胆囊排出胆汁入小肠、也协助肠内多种物... 相似文献
10.
11.
慢性肝炎患常伴有胆囊增大、胆汁淤积、胆囊壁增厚等继发性胆囊病变表现.即往多认为这与肝病所致的胆囊血液和淋巴液回流障碍,低蛋白血症及腹水有关。我们观察一组慢性肝炎患空腹及餐后胆囊收缩情况,以探讨慢性肝炎患继发性胆囊病变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2.
胆囊排空调节及功能性排空异常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仕珠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9,(8)
胆囊排空除受神经、激素的控制和调节外 ,尚受其它多种因素的调节和影响。功能性胆囊排空不良因临床表现不一 ,每易漏诊。试餐超声检查、核素闪烁照相、药物试验及胆道压力测定可作出诊断。根据病情予以药物或行Oddi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陈仕珠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9,26(8):350-353
胆囊排空除受神经,激素的控制和调节外,尚受其它多种因素的调节和影响,功能性胆囊排空不良因临床表现不一,每易漏诊。试餐超声检查,核素闪烁照相,药物试验及胆道压力测定可作出诊断。根据病情予以药物或行Oddi括约肌开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胆囊收缩素受体及胆囊运动与胆囊结石形成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囊结石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国内外多年的研究已证实胆囊结石的形成与胆囊运动功能障碍有密切的关系。为了从分子水平更进一步地探讨胆囊结石的成因,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了对胆囊收缩素受体的研究。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胆囊收缩素受体的变化影响胆囊的运动功能,从而导致胆囊结石的形 相似文献
15.
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壁CCK-AR mRNA表达及血浆CCK-8水平与胆囊排空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患者胆囊收缩素(CCK)-A受体(AR)mRNA表达及血浆CCK-8水平与胆囊排空功能的关系。方法60例胆囊结石患者(结石组)和30例无胆囊结石而行上腹部手术者(对照组),术前用B超测定胆囊排空功能,RT-PCR技术检测胆囊壁CCK-ARmRNA,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CCK-8。结果结石组CCK-ARmRNA为0.59±0.11,与对照组的0.91±0.06相比,P<0.01;结石组中,胆囊收缩减弱者的CCK-ARmRNA为0.52±0.06,与收缩正常者的0.70±0.07相比,P<0.01;结石组血浆CCK-8为(42.91±2.88)pmol/L,与对照组的(31.50±1.62)pmol/L相比,P<0.05;结石组术前血浆CCK-8为(42.91±2.88)pmol/L,与术后的(34.21±2.56)pmol/L相比,P<0.05。结论CCK-AR、CCK-8在胆囊运动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囊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以超声测定38例患者行EST前1d,术后2周、1月、3月的空腹胆囊体积;并于脂餐后20~120min每隔20min检测餐后胆囊体积,以不同时间的最小值计算出胆囊排空率。结果EST术后空腹胆囊体积及脂餐后胆囊体积较术前明显缩小,1月后趋于稳定,在术后3月空腹胆囊体积由术前(31.4±10.6)ml下降为(17.2±8.7)m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脂餐后胆囊体积由(18.2±5.6)ml下降为(7.1±2.5)m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胆囊排空率由(4l.9±13.4)%上升为(59.9±11.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EST后胆囊排空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胆囊排空功能及西沙必利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胆囊排空功能以及西沙必利在此中的作用。方法对91例FD患者与30名健康对照者于空腹和试餐后B超检查测算胆囊容积、胃面积和胆囊排空率(GBEF)。结果约1/3FD患者存在胆囊排空功能低下,FD组GBEF明显低于正常组,且其速度慢,其中GBEFmax分别为64.8%±18.2%与77.7%±16.1%,P<0.001。FD组30例(33.0%)胆囊排空功能低下者经西沙必利治疗后胆囊排空功能改善,GBEFmax由49.2%±19.4%增为63.3%±12.4%,P<0.01。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结论研究表明约1/3的FD患者胆囊排空功能低下,西沙必利可改善此类患者的症状及胆囊功能。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运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方法。方法对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2例行开腹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86例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结果开腹组术中结石取净率为94.8%,住院时间为23.8±7.6d,术后并发胆瘘2例,肝功能衰竭1例,腹腔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内镜组有4例取石失败,改行开腹手术,余均取石成功,取石成功率为94%,住院时间为10.2±5.3d,并发胆道感染2例,十二指肠乳头出血3例。结论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相比,EST LC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效果可靠。EST与LC的联合应用可替代大部分开腹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