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虹膜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无虹膜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46例(47眼)无无虹膜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外伤性白内障42眼,先天性白内障5眼。手术方式:晶状体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术。随访1-14月,平均4.8月。结果:47眼手术顺利,术后人工晶状体位置正。术后矫正视力≥0.5者33眼(70.21%),0.1-0.4者12眼(25.56%);术后4眼眼压升高,10眼前房纤维蛋白渗出。无严重远期并发症。结论:无虹膜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是可行的,但患者眼部情况复杂,应根据眼部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和人工晶状体的类型。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主要因素是散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无晶状体眼并虹膜缺失患者眼中植入带虹膜膈人工晶状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18眼)由于外伤、手术等原因造成的无晶状体眼并虹膜缺失患者行带虹膜膈人工晶状体的植入,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和各种手术并发症.结果平均随访1.1±0.6a,18眼术后裸眼视力为0.1~0.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不能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全部患者的畏光症状改善.结论带虹膜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无晶状体眼并虹膜缺失有效而安全,可使患者获得较好的视觉质量.但其仍存在损失最佳矫正视力的缺点. 相似文献
3.
4.
先天性无虹膜合并先天性白内障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我科于2009-02收治1例双眼先天性无虹膜合并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男,28岁,双眼自幼视力差、畏光、视力进行性下降6a。无家族史,父母非近亲结婚。眼科检查:VOD:FC/10cm,VOS:0.05,双眼球水平震颤,双眼结膜无充血水肿,角膜透明,横直径12mm,巩膜未见明显异常,前房约深3CT,双眼仅鼻上象限有宽约1~2mm的虹膜组织,双眼晶状体明显混浊,位正,双眼底无法窥清。双眼VEP检查:左眼P-VEP,P100波振幅降低,右眼F-VEP有波,P波振幅降低;IOLMaster测量:右眼轴长26.64mm,左眼轴长24.70mm;角膜厚度:右眼637μm,左眼634μm。全身实验室检 相似文献
5.
患儿 ,男 ,9岁。因自幼双眼视力较差 ,畏光 ,近 2年影响学习。于 2 0 0 1年 2月 2 0日就诊。眼部检查 :视力 ,右 0 .1,左0 .1,双眼不能矫正。双眼球大小正常 ,呈水平钟摆样震颤。裂隙灯检查 :右眼 7点方位一丝状虹膜与晶状体前囊膜粘连 ,其它方位虹膜缺如 ,左眼虹膜基本缺如 ,周边部 11至 1点可见 1mm残余虹膜根部 ,瞳孔与角膜等大。双眼晶状体皮质有少量散在灰白色点状混浊 ,玻璃体无混浊。眼底 :双视乳头边界清 ,A:V=2 :3,视网膜无缺损 ,黄斑部中心凹反光弥散 ,指测眼压 Tn。讨论 :先天性无虹膜是一种少见的先天畸形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 相似文献
6.
7.
1 一般资料患者 ,男 ,47岁 ,双眼自幼畏光 ,视物不清 ,视力进行性下降 3a,无家族史 ,父母非近亲结婚。眼部检查 :双眼水平震颤 ,右眼视力 0 .0 1,不能矫正 ,近角膜缘多处散在大小不一、深浅不等的角膜云翳或斑翳 ,前房深 ,虹膜完全缺如 ,房角镜下见 36 0°约 1mm宽的虹膜样组织残存 ,因角膜混浊房角细微结构不清晰 ,晶状体全白半脱位 ,位于下方 ,可随眼球的运动而轻度上下移动 ,通过上方的间隙 ,隐约可见视网膜、视盘边界清晰 ,色泽偏淡 ,黄斑中心凹反光未见 ;眼压 2 4mm Hg(1k Pa=7.5 m m Hg)。左眼视力眼前 10 cm手动 ,不能矫正 ,角膜…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无虹膜症晶状体脱入玻璃体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栾秀丽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4,22(3):173
徐× 男 5 1岁 住院号 66168 患自幼双眼视物不清 ,10岁时出现双眼疼痛 ,曾诊断为双眼先天性无虹膜、青光眼。2 5岁时因白内障双眼视力减退。 1993年行左眼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继之 ,右眼视力逐渐下降 ,2 0 0 2年 2月已降至光感。因右眼无诱因突然视物较前清楚 ,于 2 0 0 3年 5月 2 0日入院。右眼矫正视力 0 12 ,左眼矫正视力 0 0 8,双眼角膜直径约9mm ,周边角膜血管翳 ,角膜轻度水肿 ,无虹膜。右眼棕黄色混浊的晶状体脱入玻璃体腔并附于视网膜后极部 ,头低位时晶体浮起 ,玻璃体液化。左眼晶状体已摘除。双眼视乳头边界清 ,色淡 ,杯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虹膜型人工晶状体对外伤性无虹膜无晶状体眼的治疗作用。方法观察31例(31眼)虹膜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视力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术后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最光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虹膜型人工晶状体对治疗外伤性无虹膜无晶状体眼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03年至2007年10月在本院眼科住院的眼球破裂伤后无虹膜患者6例(6只眼),右眼4例,左眼2例,女性2例,男性4例,年龄为28—75岁,平均56岁。6例均为虹膜完全缺损。致伤原因车祸3只眼,木柴弹伤1只眼,铁丝扎伤2只眼。外伤性白内障4只眼,无晶状体眼2只眼。其中无晶状体眼患者6个月前在本院做过晶状体切除+玻璃体切除+巩膜外冷凝+眼内激光+C3F8填充+视网膜复位术。外伤性白内障的术前均经过角巩膜缘的清创缝合术及抗感染、抗炎等治疗。术前视力手动者5只眼,0.1者1只眼。 相似文献
11.
双眼先天性虹膜缺损1例无虹膜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无虹膜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先天性虹膜缺失。本文报告 3例为母女关系 ,于 2 0 0 0年 4月到本院就诊。例 1:患者 ,女 ,17岁。眼部检查 :自幼双眼畏光 ,视力双眼均为 0 .1,远视 8.0 D,矫正视力 0 .3,双眼球大小正常 ,呈水平震颤 ,速度每分钟 80次左右 ;裂隙灯检查 :双眼仅能见0 .4 mm残余虹膜根部 ,瞳孔与角膜等大 ,晶状体呈白色点状混浊 ,玻璃体无混浊 ;眼底检查 :双眼视盘较正常小 1/ 2 ,视网膜有色素脱落 ,呈青灰色 ,黄斑中心凹反光基本消失 ,明视力低于暗视力。眼压正常 ,眼球不能固视。例 2 :患者 ,女 ,13岁。眼部检查 :自幼双… 相似文献
12.
1病例报告先天性虹膜-脉络膜缺损在临床偶见,但多位于视盘下方,缺损区包含视神经在内的少见,我们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女性,43岁,自幼右眼外斜,视力差。父母非近亲结婚,无家族遗传病史。视力:右眼0.02(矫正不能提高),左眼1.2,眼压:右眼15.2mmHg(1mmHg=0.133kPa),左眼14.9mmHg。右眼外斜20°,眼球运动未见明显异常。双眼瞳孔6∶00位周边虹膜呈楔形缺损,对光反射存在,右眼晶状体皮质及后囊可见散在雪花样大小不一的片状混浊,左眼为人工晶状体眼。眼底检查:右眼可见脉络膜大面积缺损,累及视盘及黄斑,边缘呈圆弧状,边界不清楚,白色巩膜上可见少量视网膜血管及色素沉着(图1 相似文献
13.
虹膜型人工晶状体及人工虹膜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伟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2,26(1):14-18
先天性和外伤性无虹膜眼病的发生率较低,可同时伴有白内障的发生,患大多数会感畏光及视力下降。白内障术后植术成黑色虹膜隔的人工晶状体或人工虹膜来修复无虹膜眼已在临床应用,本就此种人工晶状体及人工虹膜的成型,手术方式,手术近远期效果及术后并发症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15.
先天性无虹膜患者常伴有白内障,并可合并角膜混浊、青光眼、晶状体异位等其他眼部异常,是眼科治疗难点.目前,对于晶状体混浊达手术指征者,主要治疗方法为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对于单纯性畏光、无明显晶状体混浊者,不建议手术治疗.常规折叠型IOL适用于2~6岁儿童,6岁以上患... 相似文献
16.
17.
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治疗无晶状体眼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治疗无晶状体眼的疗效和手术并发症。方法观察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间在我院住院接受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无晶状体眼患者11例(11只眼),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比较术前术后眼压变化,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术后角膜水肿、前房闪辉、晶状体位置,角膜内皮镜检查比较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观察手术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结果患者术后UCVA优于术前BCVA,术前术后眼压无明显变化,术后角膜无明显水肿,晶状体位置未见明显偏移。术后1个月时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无统计学意义,黄斑区厚度比术前无明显增加。结论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无晶状体眼的方法,手术操作相对简单,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在虹膜组织足够支撑晶状体时可作为常规术式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虹膜后固定植入的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在无晶状体眼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间,在16例16只眼无后囊膜支持的无晶状体眼患者中,通过虹膜后同定植入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观察其术后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眼压等的变化.结果 16例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0.46±0.19,术后裸眼视力为0.5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患者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计数为(1914±151)个/mm2,术后1年为(1835±145)个/mm2,平均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4.1%.眼压未见明显改变.l例患者出现眩光不适症状.未见人工晶状体脱位等其他并发症.结论 虹膜后固定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的手术方式简单,术后视觉质量恢复好,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无后囊膜支持的无晶状体眼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缝线固定带虹膜隔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治疗虹膜缺损无晶状体眼和伴虹膜缺损外伤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方法:对因手术或外伤致虹膜缺损的18例(18只眼)无晶状体眼和9例(9只眼)虹膜缺损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施行缝线固定带虹膜隔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手术。结果:术后随访4-15个月,平均8.5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视力提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26只眼畏光症状消失,1只眼仍轻度畏光。术后眼压增高(>21mmHg)者3只眼,其中2只眼为玻璃体切割术后眼,经局部用药眼压降至正常范围。所有病例人工晶状体均无偏位,均未发生睫状体出血和视网膜脱离。结论:缝线固定带虹膜隔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手术是 治疗虹膜缺损无晶状体眼和伴虹膜缺损外伤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但其价格昂贵,且术后葡萄膜反应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