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矫正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的效果。方法回顾汉口爱尔眼科医院2008年3月到2011年3月术中植入Toric IOL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白内障患者48例(60只眼),观察项目包括术前以及术后裸眼及矫正视力、散光度及术后IOL的稳定性。随访时间为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平均随访时间为7.2个月。结果术后3个月80%患者裸眼视力>0.5,68.3%患者裸眼视力>0.8。术后角膜散光由术前的(2.53±0.83)D降至(0.43±0.39)D(P<0.01),而术前预期残余散光(0.33±0.36)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Toric IOL术后第l天平均偏离轴位2.3°±4.3°,最后一次随访时平均旋转3.9°±6.7°。结论 Toric IOL植入矫正角膜散光效果可靠,SN60T Toric IOL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用于矫正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中植入Acrysof IQ Restor多焦点Toric人工晶体矫正术前规则角膜散光的早期临床效果、安全性,以及术后人工晶状体眼的视功能状态。方法:搜集自2013年至今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植入Acrysof IQ Restor多焦点Toric人工晶状体的白内障患者18例(23眼)进行分析,术前患者散光均大于1.0 D。术后随访3个月,分别观察术后1周、1个月以及3个月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以及裸眼近视力,术前散光以及术后3个月时残余散光、等效球镜度数和人工晶状体的旋转度。结果:术后3个月患者裸眼远视力0.89±0.21,最佳矫正远视力0.95±0.38,等效球镜为?0.5~+0.25D,裸眼近视力为0.82±0.19。术后3个月验光全眼散光为(0.38±0.15) D,较术前散光(1.79±0.43) D有明显降低(P<0.05)。术后3个月人工晶状体的轴位平均偏离(3.48±1.21)°。结论:Acrysof IQ Restor多焦点Toric人工晶状体为白内障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术后全程视力和视觉质量,并校正了术前角膜散光,实现了患者高度满意率和脱镜率,可预测性好,并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背景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15%~ 29%的白内障患者术前存在≥1.5D的角膜散光,角膜散光矫正已成为白内障屈光手术的重要部分.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是矫正角膜散光的一种新方法.AcrySof Toric IOL矫正具有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的早期临床研究显示了其良好的稳定性,但是其远期临床疗效评价文献较少见. 目的 观察术前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植入Toric IOL术后的长期效果. 方法 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观察临床试验设计.选择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IOL植入的患者78例120眼,术前角膜规则散光度为≥1.0D.植入Toric IOL AcrySof SN60TT,术后随访2年.评价术后1d,1、3、6个月,1年、2年的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残余散光度、散光矢量、散光矫正准确性及散光IOL旋转度.结果 共67例患者101眼完成2年的随访,患者19例19眼术后1个月因合并其他疾病行动不便而失访.患者植入AcrySof Toric IOL术后2年裸眼视力(logMAR)为0.16(0.20),BCDVA为0(0.1),残余散光-0.75(0.5)D,IOL轴位旋转2.87°±1.78°,眼内散光矫正的矢量大小为(1.2±0.6)D,散光矫正指数(CI)为0.90±0.41,术后2年术眼的实际矫正矢量(SIA)和目标矫正矢量(TIA)呈正相关(r=0.740,P=0.000).与术后1、3、6个月,1年的检查结果比较,术后2年时患者的视力、残余散光和IOL的旋转度有轻度增大的趋势,CI减小,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rySof Toric IOL植入术后2年仍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这种IOL通过眼内散光弥补了角膜的散光,具有良好的矫正准确性,患者获得较好的裸眼远视力.AcrySof Toric IOL植入术具有长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Toric人工晶状体(IOL)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及在囊袋内的稳定性.方法 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Acrysof toric IOL植入37眼(治疗组),另外,对照组30眼,手术方式相同,术中植入SA60AT型IOL.观察术前、术后裸眼视力(UCVA)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角膜散光、预计残余散光、术后残余散光、IOL旋转度,并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术后3个月94.53%患眼UCVA≥0.5,81.07%患眼UCVA≥0.8,BCVA≥0.8者达96.92%.治疗组术前角膜散光平均为(1.82±0.87)D,术后3个月残余散光为(0.63±0.30)D,而对照组为(1.14±0.36)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第1天IOL轴位偏离平均为(3.95±3.69)°,术后3个月平均偏离(2.52±1.95)°,94.60%患眼<5°.结论 Toric IOL可使患眼获得更好的裸眼远视力,减少了患眼的残余散光,预测性强,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矫正角膜规则散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Acrysof Toric 人工晶状体的临床效果和旋转稳定性,以及角膜曲率测量方法对其矫正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植入Toric IOL 的白内障患者20例23只眼.随机根据自动验光仪、角膜地形图和IOL Master测量的角膜曲率值计算植入相应的Acrysof Toric IOL,观察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散光、总散光、人工晶状体旋转度,计算术源性散光(SIA),比较术前三种角膜曲率测量方法对散光矫正的影响.结果 术后患眼的UCVA为0.69±0.16,BCVA为0.83±0.15.患眼的总散光从术前的3.23D降至0.59D,下降了约82%.而术前后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术后总散光与目标残余散光的差值,三种角膜曲率测量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crysof Toric 人工晶状体具有良好的散光矫正效果和旋转稳定性.自动角膜曲率测量方法对其散光矫正效果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散光人工晶状体(Toric IOL)矫正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的视觉效果、预测性及其轴位移动稳定性。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0年8月确诊为老年性白内障并伴有规则角膜散光的患者26例(31只眼),所有患者均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AcrySof Toric IOL植入术,随访时间6个月。观察患者术后裸眼视力、预计残余散光及术后残余散光、AcrySof Toric IOL轴位移动稳定性。结果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0.5者占90.3%(28只眼),≥0.8者占80.6%(25只眼)术前角膜散光平均值为(-2.03±0.43)D,术后6个月残余散光平均值为(-0.52±0.22)D,术后残余散光较术前明显减少,术前角膜散光与术后6个月残余散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crysof Toric IOL的轴位移动度,术后1周、1个月、6个月人工晶状体平均轴位移动度分别为:(4.64±1.98)°、(4.87±1.94)°、(5.64±1.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87,P>0.05)。术后只有1个患眼轴位移动度>10°。结论 AcrySof Toric IOL预测性强、具有良好的轴位移动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矫正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位置角膜切口对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准确性和散光矫正能力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择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伴角膜散光患者25例(39只眼),散光度数为1.00~2.26 D,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Acrysof Toric IOL植入术,术中分别采用陡峭轴(即角膜的最大曲率径线)角膜切口(OCCI)即OCCI组(20只眼)或颞侧角膜切口(TCCI)即TCCI 组(19只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曲率、手术源性散光值、IOL 轴位偏差、散光矫正指数以及植入准确性.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Z检验.结果 术后角膜散光改变比较,OCCI组减小(0.31±0.26)D,而TCCI组增加(0.28±0.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6,F=0.000).IOL轴位偏差比较,OCCI组为0°±0°,而TCCI组为2.22°±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0,P=0.000).手术矫正散光指数比较,分别为1.04±0.27和0.59±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7,P=0.004).散光矫正的准确性比较,分别为0.838和0.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70,P=0.049).结论 与TCCl相比,OCCI提高了Acrysof Toric IOL植入的准确性和矫正散光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合并低度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手术中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6年1-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白内障微切口超声乳 化吸除联合IOL植入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低度角膜散光(≤1.0 D)患者56例(65眼),根据患者 意向分为2组:散光组(Toric组,n=33眼)植入散光型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 Toric IOL,SN6AT2 & SN6AT3);对照组(IQ组,n=32眼)植入非散光型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 IOL,SN60WF)。观察2组 手术前后的裸眼远视力(LogMAR)、最佳矫正远视力(LogMAR),术前角膜散光,术后残余散光, 术后等效球镜度和IOL轴位等,并对术后残余散光进行矢量分析。随访3个月。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及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Toric组最佳矫正远视力中位数为0.39,IQ组为0.30。 术后3个月Toric组裸眼远视力中位数为0.09,优于IQ组的0.1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02, P=0.005)。术后3个月Toric组残留散光值中位数为0.50 D,小于IQ组的1.00 D,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Z=-3.636,P<0.001)。矢量分析显示,Toric组术后3个月残留散光的矢量J0比IQ组的减小0.11 D (t=1.456,P=0.151),J45减小0.11 D(t=1.998,P=0.050)。结论:与普通非球面IOL相比,散光型Toric IOL(SN6AT2 & SN6AT3)植入能够更加有效地矫正低度角膜散光(≤1.0 D),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9.
罗艳  程旭康  鲁铭  冯劼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2):2261-2263
目的:观察Toric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 IOL)植入用于治疗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对41例47眼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IOL植入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2眼植入Toric IOL,25眼植入Acrysof IQ IOL。术后随访6mo,分析不同时间点裸眼视力、术后残余散光、并发症等,比较两种IOL的疗效。观察Toric IOL植入后的稳定性。

结果: 术后随访观察6mo,植入Toric IOL的试验组,术后裸眼视力平均0.73±0.37,明显优于植入Acrysof IQ IOL的对照组(平均0.47±0.18),结果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术后裸眼视力0.5以上者占81.8%,优于对照组32.0%。试验组患者术后残余散光0.53±0.40D,明显低于对照组(2.13±0.7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植入Toric IOL组,随访6mo,术后平均旋转4.22±1.46度。

结论:对于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Toric IOL植入,能够安全、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散光,提高术后视觉质量,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Acrysof Tof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矫正白内障伴术前角膜散光的早期临床效果,及其有效性、安全性和预测性.方法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植入Acrysof Toric IOL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0例(71只眼),观察其术前、术后的IogMAR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术前角膜散光、术后残留散光、术后残留球镜、IOL轴位等.术后残留散光根据柱镜轴向分为散光全矫,残留斜轴散光(45°/135°±30°),残留顺规散光(90°±15°),残留逆规散光(180°±15°),并收集各类散光组中散光为0.50~0.75 D者的裸眼远近视力.随访3个月.采用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和Friedman检验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裸眼远视力中位数:术前为0.80;术后3个月为0.20.散光中位数:术前为2.02 D,术前预计残留散光为0.34 D,术后3个月为0.67 D.IOL术后1 d定位和预计轴位差值为1.58°±2.30°.3个月时旋转1.63°±1.83°,96%旋转小于5.00°.未发现一例手术并发症.裸眼近视力中位数:散光全矫组0.50,残留顺规散光组0.50,残留逆规散光组0.21,残留斜轴散光组0.30;裸眼远视力中位数:散光全矫组0.10;残留顺规散光组0.26;残留逆规散光组0.15.残留斜轴散光组0.20;非参数统计分析结果提示:裸眼远视力,残留逆规散光组与顺规散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0,P=0.000),而与斜轴散光组,散光全矫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P=0.623;t=2.00,P=0.061);裸眼近视力,逆规散光组最佳,而且与顺规散光组,斜轴散光组,散光全矫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6.95,2.60,6.52,P分别为0.000,0.011,0.000).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Acrysof Toric IOL植入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预测的矫正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伴术前角膜散光的方法.术后残留少量的逆规近视性散光可以在不明显影响裸眼远视力基础上获得较好的裸眼近视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术前伴有规则角膜散光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囊袋内旋转稳定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收集32例(47眼)角膜散光均大于1D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眼轴长度>25 mm).术前通过生物测量及软件计算确定IOL型号及放置轴位,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中将IOL准确放置于目标位置.术后1 d、1周、1个月和3个月充分散瞳后裂隙灯照相,采用Adobe Photoshop软件行IOL轴位分析,记录各组术前、术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角膜散光、预计残留散光、术后实际散光、IOL旋转度数及其他并发症.采用单项有序资料列联表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 术后3个月,91%患者UCVA大于0.5,显著高于术前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67,P<0.05).术前平均角膜散光为(2.11±0.83)D,预计残留散光为(0.31±0.26)D,术后3个月残留散光为(0.44±0.35)D,术前、术后散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8,P<0.05).预计残留散光与术后3个月实际散光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9,P>0.05).术后3个月IOL旋转度数为(3.75±1.39)°,其中旋转度数>5°的有3例(占 6%),无旋转度数超过10°的病例.结论 Toric IOL能有效地矫正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角膜散光,预测性强,且植入后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患者术后获得更好的裸眼远视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白内障手术中植入AcrySof(R) Toric散光型人工晶状体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及在囊袋内的稳定性.方法 对43例(48只眼)伴有角膜规则散光的白内障患者,采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植入AcrySof(R) Toric折叠式散光型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前、术后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术前预计残余散光、术后残余散光;术前及术后主观验光散光值;术前及术后角膜散光;术后人工晶状体在囊袋的旋转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明显提高.主观验光散光值术前为(2.25±0.79)D、术后为(0.21±0.24)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预计残余散光(0.19±0.22)D;术后残余散光(0.20±0.2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角膜散光(2.15±0.76)D、术后角膜散光(1.98±0.67)D,两者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术后 6个月内最大偏差,除一例偏差>15°达25°,进行了二次手术轴位调整;另有3只眼(6.3 %)旋转> 10°外,其余 41只眼(85.4%)旋转< 5° .结论 在白内障手术中植入AcrySof(R) Toric散光人工晶状体可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裸眼远视力,减少了患者的残余散光,并且该晶体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预测性强的矫正角膜规则散光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Toric人工晶状体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荣  张红 《眼科研究》2009,27(3):226-228
目的评价Toric人工晶状体(IOL)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及在囊袋内的稳定性。方法收集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伴有角膜规则散光的患者32例(35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法植入ToricIOL。观察术前、术后裸眼视力(UCVA)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角膜散光、预计残余散光、术后残余散光、IOL旋转度,并进行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92%患眼UCVA≥0.5,78%患眼UCVA≥0.8,BCVA≥0.8者达96%。术前角膜散光平均为(1.500±0.405)D,术后3个月残余散光为(0.200±0.179)D。3个月时与术后第1d轴位相比较,IOL旋转平均为(2.132±1.853)°。结论ToricIOL可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裸眼远视力,减少了患者的残余散光,预测性强,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矫正角膜规则散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PEA)联合AcrySof Toric 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1a AcrySof Toric IOL矫正角膜散光的有效性、稳定性。 方法:植入AcrySof Toric IOL的白内障患者13例13眼,术前角膜规则性散光≥0.75D,术后1a检查裸眼视力、柱镜度数、角膜曲率、散瞳记录IOL轴向。 结果:裸眼视力:术前<0.1为4眼,0.1~0.3为8眼,0.4~0.6为1眼;术后0.7~0.9为7眼,≥1.0为6眼;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柱镜度:-1.97±0.73(-3.5~1.25)D,术后柱镜度:-0.44±0.45(-1.25~0)D,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a,AcrySof Toric IOL平均旋转度为4.07°±3.07°(0°~10°),所有IOL的旋转均小于10°。 结论:AcrySof Toric IOL在植入术后1a,仍能稳定的矫正患者的角膜散光,使患者拥有较好的裸眼视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AcrysofToric人工晶状体矫正白内障伴角膜散光患者的远期临床效果及其在囊袋内的旋转稳定性。方法回顾性非随机临床研究。选取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已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Acrysof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21例(23眼),年龄53-84岁,均为术后24个月以上。观察术前术后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角膜散光、总散光,术后角膜散光、残留散光,人工晶状体轴位等。术前术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患眼的UCVA(10gMAR)为0.16±0.13,BCVA(10gMAR)为0.06±0.09。术前总散光(-2.98±1.22)D,术后残留散光(-0.57±0.78)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71,P〈0.05)。术前预留散光(-0.53±0.70)D,与术后残留散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角膜散光(2.23+1.17)D,术后角膜散光(1.89+1.22)D,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rysofToric人工晶状体轴位偏离既定轴位度数平均为(2.84±2.66)°,1只术眼(4%)的人工晶状体轴位偏离7。,余术眼(96%)的人工晶状体轴位偏离均≤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植入AcrysofToric人工晶状体具有良好的远期临床效果和旋转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预测性好的治疗伴角膜规则散光白内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AcrySof Toric 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白内障病人植入AcrySof toric 人工晶状体(IOL)对术前存在的角膜散光矫正的疗效.方法 选择伴角膜规则性散光的白内障病人23例(33只眼),行超声乳化术并植入AcrySof Toric IOL,术前术后检查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查角膜散光,术后检查残余散光、Toric IOL散光轴的偏离情况.结果 术后UCVA为0.71±0.21,85%≥0.5,67%≥0.8,BCVA为0.82±0.25,94%≥0.5,82%≥0.8.术前角膜散光(2.57±0.95)D,术后残余散光(0.64±0.32)D(P<0.01).术前预计矫正散光(1.98±0.39)D,实际矫正散光(1.89± 0.77)D(P>0.05).实际矫正散光度数/预计矫正散光度数≥50% 为91%,≥70%为(79%),≥90%为52%,≥100%为33%,>100% 为18%;术后IOL散光轴位偏离为(3.15±1.79)°,100%≤10°.结论 AcrySof toric IOL是一种有效、安全、简便、预测性好的治疗白内障合并角膜规则散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联合植入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治疗伴有角膜散光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方法:前瞻性不同病例前-后对照研究。将59例83眼术前角膜散光值≥0.75D的白内障患者分为Toric IOL组(39例53眼)和非Toric IOL组(20例30眼),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植入Toric IOL(Toric IOL组)或非Toric IOL(非Toric IOL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检测Toric IOL组术眼的裸眼远视力、屈光状态、IOL轴位、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 CS)、波前像差,并与非Toric IOL组术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1)裸眼远视力:Toric IOL组术后术眼视力≥1.0的比例大于非Toric IOL组;(2)术后残余散光度:Toric IOL组术前预测的术后残余散光度与术后测得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3)人工晶状体旋转:Toric IOL组在术后3mo有22.2%的IOL发生了1°~4°的旋转,没有1例IOL旋转>5°;(4)CS:Toric IOL组患者术后不同空间频率CS均较术前提高,提高程度比非Toric IOL组术后同期相比更为明显;(5)波前像差:Toric IOL组术后彗差(C7和C8)、 球差(C12)、高阶像差均方根均较术前减小,非Toric IOL组C7和C8与RMSh较Toric IOL组高,C12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结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植入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能够有效地矫正术前存在的角膜散光,从而提高白内障患者的裸眼远视力,并能改善其术后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AcrySofToric人工晶状体(IOL)矫正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的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方法 选取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期间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连续性住院病例.白内障患者39例46只眼,术前角膜散光≥0.75D,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EA)后,植入AcrySofToricIOL.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检查记录裸眼视力(UCVA)、屈光状态、角膜曲率、AcrySofToricIOL的轴位.结果 (1)UCVA:术前:<0.1为21只眼,0.1~0.3为24只眼,0.4~0.6为1只眼;术后:0.1~0.3为4只眼,0.4~0.6为27只眼,0.7~0.9为6只眼,≥1.0为9只眼.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残留散光:术后3个月,0~0.75D者为46只眼中30只眼(65.22%),1D~1.75D者为46只眼中16只眼(34.78%),≥2.0D者为46只眼中0只眼(0.00%).(3)角膜散光:术前角膜散光度(1.84±0.53)D(0.75~3D),术后角膜散光度(1.73±0.59)D(0.75~3D),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源性散光(SIA)术后3个月为(0.67±0.53)D.4.IOL旋转稳定性:术后3个月,所有46只眼的IOL旋转均<20°,其中≤5°为21只眼(45.66%),6°~10°为11只眼(23.91%),11°~15°为13只眼(28.26%),16°~20°为1只眼(2.17%),平均值是7.23°±5.04°(0°~17°).结论 白内障手术中植入AcrySofToric IOL可安全有效的矫正部分角膜散光提高患者术后的裸眼视力,并且未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