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前房注射甲强龙在控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晶状体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后前房炎症反应的效果.方法 对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实验组(23例,24眼).术毕即刻给予0.5 mg甲强龙前房内注射,对照组(24例,25眼)不注射.比较术后1d、3d、1周、2周前房炎症反应及视力、眼压、角膜、瞳孔.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比较:对照组房水闪光较实验组程度重且吸收慢.结论 前房内注射甲强龙能有效控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晶状体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后前房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TA)前房注射在前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手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34例(38只眼),均由同一医师进行手术。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9只眼)和实验组(19只眼)。实验组所有患者均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毕前房内注入TA1mg;对照组术式同实验组,术毕未行TA注入。观察术后7 d患者视力情况;术后1、3、7 d患者前房炎症反应情况;术后1、7、14 d及1个月时眼压情况;术后1、4及8周角膜内皮计数。结果术后1、3、7 d实验组前房炎症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眼压及角膜内皮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A前房注射在前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手术中可有效控制前房炎症反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1例(22只眼),行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1个月至1年,对比术前、术后视力,观察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前房深度、前房角宽度和眼压变化.结果 20只眼眼压控制正常,2只眼需滴降眼压药物,22只眼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超声乳化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前房应用曲安奈德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秦萍  陈彬川  魏星  许耀 《眼科新进展》2011,31(9):862-864
目的评价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在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前房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6例(56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机分为2组:TA组28例(28眼),术中前房内注射TA0.5mg(0.05mL),并术后常规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5mg;对照组28例(28眼),只给予术后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5mg。观察比较2组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前房反应、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等指标。结果 TA组术后各时间点前房反应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第3天TA组和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分别(2620±165)mm-2、(2617±171)mm-2,第5天分别为(2610±160)mm-2、(2603±161)mm-2,第7天分别为(2608±163)mm-2、(2602±167)mm-2,2组各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TA组和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前房应用TA可显著减轻术后前房反应,且不影响角膜内皮与眼压,可改善视力,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合并有白内障的首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且前房角关闭粘连范围小于180°者36例(36只跟),单纯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分析术前和术后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及矫正视力的变化,术后随访1~12月.结果 术后1周,36只眼眼压全部控制在20mmHg(1mmHg=0.133kPa)以下,前房深度明显增加,前房角增宽,34只眼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只眼无变化.术中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35只眼,同术后1周相比,眼压全部无明显变化,1只眼视力因眼底出血而下降.术前术后眼压,前房深度及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且前房角关闭粘连范围小于180°的首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方法简单,经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摘出的疗效.方法 27例(27眼)伴有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眼,采用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用黏弹剂分离前房角.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为(27.85±6.84)mmHg,其中眼压>2lmmHg者22眼,眼压≤21mmHg者5眼(18.52%).术后1周平均眼压为(16.52±4.60)mmHg,眼压≤21mmHg为25眼(92.59%),术后1月平均眼压为(19.93±5.13)mmHg,眼压≤2lmmHg者22眼(81.48%).术后1周和术后1月平均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视力提高15眼(55.56%),与术前相同11眼,视力下降1眼;术后1月视力提高18眼(66.67%),与术前相同7眼,视力下降2眼.术中眼压高前房浅12跟(44.44%),虹膜脱出 3眼(11.11%);术后角膜水肿10眼(37.04%),虹膜渗出或人工晶状体前形成渗出膜8服(29.63%),瞳孔散大(术前已存在)7眼(25.93%).结论 伴有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眼采用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以黏弹剂分离前房角治疗有一定疗效,但远期效果还需要长期的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同顾分析26例30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前房深度,房角及眼压的变化情况.术后随访12~ 24个月.结果 除1例有黄斑囊样变性,视力无提高外,其余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最佳矫正视力达0.1~0.4者10只眼(33.3%),0.5~0.8者18只眼(60%),大于1.0者2只眼(6.7%).1只眼术后第一天出现暂时性眼压升高,给予降眼压治疗,3d后降至正常.1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因术前眼压高,术后炎症反应重,出现虹膜后粘连及房角广泛粘连,眼压升高,药物治疗眼压控制不理想,半年后行小梁切除术,眼压降至正常.2只眼术后需局部用1种降眼压药,其余患者不用任何药物眼压均在13~18 mm Hg之间.所有患者术后中央前房加深,由术前平均(1.65±0.36) mm增加到术后(2.57±0.46) mm,房角关闭或粘连不同程度开放.主要并发症有轻度角膜水肿及虹膜炎症反应.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够不同程度加深前房,开放房角,有效降低眼压,提高患者视力,是治疗原发性闭角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疗效。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2眼,其中急性期的2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慢性期4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第1d,9眼出现角膜内皮线状皱折,5眼角膜基质轻度水肿、混浊,2~4d后消退,角膜恢复透明,房水炎症细胞+~++,经术后抗炎治疗1wk,前房炎症细胞消失;术后1wk随访,急性期的28眼,眼压均在10~20mmHg之间,慢性期4眼,眼压7~9mmHg。术后2wk随访,所有患者眼压均在10~20mmHg之间。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化繁为简的选择,避免了单纯青光眼术后再次行白内障手术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初次发作后,采用激光周边虹膜切除,再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5年9月至2007年3月收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6例,16只眼,应用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观察术前及术后视力、周边前房深度、前房角、眼压情况.术后随诊4~12个月,平均9.4个月.结果 16只眼术后视力、周边前房深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前房角完全开放,眼压非药物控制于正常范围,平均眼压14.24mmHg.术后早期并发角膜水肿3只眼,前房纤维样渗出2只眼,无浅前房和后发障发生.结论 应用激光周边虹膜切除后,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可有效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且术后视力恢复快、眼压控制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30例(32只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盐酸奥布卡因眼药水表面麻醉,经颞侧透明角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记录超声乳化时间、超声乳化能量、流量及负压;术后1~18个月随访,观察患者视力、角膜散光度、角膜内皮计数、眼压、前房深度及其他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大多数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满意,眼压控制平稳,前房角深度较术前显著加深,上方滤过泡未见明显改变。术后角膜水肿18只眼,前房炎性渗出5只眼,均在3~10 d内消退。后囊破裂及玻璃体溢出2只眼,无虹膜损伤病例。结论超声乳化术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帖红艳  陈彬川 《眼科研究》2010,28(3):267-270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TA)前房注射抑制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后前葡萄膜炎症反应的临床效果,探讨TA在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2例(42眼)患者由同一医师完成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摘出术。对照组21例(21眼)行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摘出术,术毕给予地塞米松2.5mg结膜下注射;实验组21例(2l眼)行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摘出术,术毕前房内注射2mgTA。观察术后第1、3、7天视力、前房炎症反应及眼压情况。结果术后第1、3、7天前房反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10.857,P=0.028;x2=8.467,P=0.037;x2=11.286,P=0.004)。实验组术后第1、3、7天眼压分别为(19.12±3.27)、(17.06±2.90)、(13.05±1.66)mmHg,对照组相应时间点分别为(19.49±3.23)、(17.91±1.95)、(13.67±1.68)mmHg,2组相应时间点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69,P=0.644;t=1.257,P=0.223;t=1.201,P=0.237)。术后早期2组均有轻度角膜水肿,4d左右恢复正常。结论TA可以抑制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后早期前葡萄膜炎症反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前房注射抑制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后前葡萄膜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8例(88眼),由同一医师进行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TA1组、TA2组、TA3组,NC组患者术毕结膜下注射2.5m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通过辅助切口分别给TA1组、TA2组、TA3组患者前房注射TA0.5mg、1.0mg、2.0mg。观察4组患者术后1d、3d、5d最佳矫正视力、前房反应、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TA2组恢复最佳,术后5d0.4~0.6占12/22(54.6%),>0.8占7/22(31.8%)。术后各时间点TA1组、TA2组、TA3组前房反应明显低于NC组,术后3d、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C组、TA1组、TA2组、TA3组术后5d眼压分别为(14.69±5.13)mmHg(1kPa=7.5mmHg)、(12.78±4.89)mmHg、(13.21±4.63)mmHg、(14.16±5.33)mmHg,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23,P=0.485)。术后所有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都在正常范围,4组间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中前房内注射0.5mg、1.0mg、2.0mg不同剂量的TA,术后都能极好地抑制前房反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注射1.0mgTA能够在术后短期取得更好的最佳矫正视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中前房注射地塞米松对术后前葡萄膜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2008-09/2010-10行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的患者46例46眼,随机分成试验组(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每组均23例,两组均行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试验组术中前房注入地塞米松注射液0.5mg,对照组术中前房注入复方平衡盐溶液0.5mg。观察术后1,3,7d;1,3mo视力、前房房水闪辉情况、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结果:术后第1,3,7d前房房水闪辉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mo均无房水闪辉出现。试验组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中前房注射地塞米松可抑制术后早期前葡萄膜炎炎症反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淑英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1):2089-2092

目的:分析单切口和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6-01/2017-02在我院眼科诊治的68例79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将所有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取单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双切口三联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滤泡形成情况及术前与术后的眼压和视力改变、中央前房深度和房角开放程度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手术后1mo,观察组患者的功能型滤泡形成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功能型滤泡形成率(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前平均眼压、最佳矫正视力、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平均眼压、最佳矫正视力、裸眼视力分别为12.45±3.01mmHg、0.17±0.03、0.19±0.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mo中央前房深度和房角开放程度与术前相比均有增加,但观察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早期发生角膜水肿5 眼,短暂性浅前房4眼,一过性高眼压3眼,炎性渗出3眼。观察组术后早期发生角膜水肿4眼,短暂性浅前房3眼,一过性高眼压3眼,炎性渗出2眼。均经对症治疗1wk后好转,未出现前房出血、瞳孔夹持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临床上双切口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眼内压,改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和裸眼视力,增加前房深度,术后患者功能型滤泡有较高的形成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9例(46只眼),进行巩膜瓣下隧道切口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随访1个月~1年,对比术前、术后的视力,前房深度和眼压变化。结果46眼最佳矫正视力较手术前提升,术后眼压波动于正常范围,前房深度较术前增加。术后出现角膜水肿39眼,虹膜反应和晶状体前膜11眼,经积极治疗后明显改善。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疗效确切,虽然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但及时处理并发症,仍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兔眼高眼压模型行CO_2激光滤过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CO2激光对兔眼高眼压模型行滤过性手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日本大耳白兔20只40只眼后房注入1000U/mL(商品单位)α-糜蛋白酶0.15~0.20mL提高眼压至25mmHg或眼压增幅达8mmHg制备高眼压模型。造模成功后,右眼应用超脉冲CO2激光行巩膜瓣下巩膜床扫射及小梁切除术为激光组;左眼行传统小梁切除术为手术组。激光扫射参数:功率1~2W,脉宽0.1ms,频率100Hz。小梁及虹膜根部切除孔(直径800μm)的激光参数为:功率4~5W,脉宽0.8ms,频率100Hz。比较2组兔眼术后不同时间的前房反应、滤过泡情况、眼压、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激光组术后前房反应轻微,手术组较重。术后3d时激光组功能性滤过泡为20眼,手术组19眼;术后30d时手术组功能性滤过泡比例下降明显,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眼压均逐渐升高,手术组较激光组眼压升高较早,术后第14、30、60天2组眼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显示,2组早期滤过道均通畅,但手术组出血和炎性渗出明显,激光组较手术组增生反应出现晚,且程度轻。结论应用超脉冲CO2激光在兔高眼压模型眼进行小梁切除术安全可行,降眼压效果稳定持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白内障摘除术后前房注射0.1mL地塞米松对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试验组术后前房注射0.1mL地塞米松,对照组前房未注射地塞米松,观察两组术后炎症反应。结果:术后前2d两组患者视力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d角膜水肿程度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前房闪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术后患者视力提高者百分比高于对照组。结论: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毕前房注射0.1mL地塞米松者可减轻短期术后炎症反应,可更早提高患者视力,对患者术后短期眼压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中前房内注射曲安奈德( T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连续收集我院300例300眼择期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术中及术后抗炎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术后滴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1 mo;B组:术中前房注射1 mg TA,术后滴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1mo;C组:术中前房注射
  2 mg TA,术后滴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1 mo。术后不同时点观察和比较三组的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前房炎症反应和黄斑中央厚度的变化情况。
  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进行。 B,C 组患者术后1d;1wk;1mo的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A组(P<0.05),术后1d;1wk的前房炎症反应较A组患者轻(P<0.05);C组术后1d眼压平均值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和C组术后各时点的最佳矫正视力,前房炎症反应和平均眼压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 B和C组术前术后黄斑中央厚度无显著变化,A组术后3wk;1mo的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术前增加,差异显著( P<0.05)。三组各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前房注射TA可有效控制炎症并减轻黄斑水肿,加速视力恢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推荐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前房内注射TA的剂量为1 mg。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患者视力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收集380例(380眼)手术顺利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排除术前有眼内手术史、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疾病、青光眼、角膜白斑者,以及术后出现严重角膜水肿、葡萄膜炎、前房出血、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的患者,分为研究组190例(190眼)和对照组190例(190眼)。研究组术后立即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1.5g,每天3次,连续服用2周,对照组患者不服用,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d、7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视力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1d、7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均值分别为0.45、0.62、0.78、0.81、0.83、0.86,明显高于对照组0.25、0.37、0.43、0.52、0.61、0.66,研究组各时间点视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研究组术后7d矫正视力均值为0.62,对照组术后6个月视力均值为0.61,研究组矫正视力恢复到较好水平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能改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视神经视网膜缺血和缺氧状态,具有提高视力、较快恢复良好视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