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以阿托伐他汀钙10mg为对照,评价国产瑞舒伐他汀钙5mg、10mg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116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斑块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组(A组,n=39),瑞舒伐他汀钙5mg组(B组,n=38),瑞舒伐他汀钙10mg组(C组,n=39),治疗12周,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平均斑块数和斑块总积分的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12周后,3组颈动脉IMT、平均斑块数和斑块总积分均明显下降(P均<0.05),C组的下降情况则显著优于A、B组(P<0.05),而A、B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10mg能明显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钙10mg。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血脂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75例高血脂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和辛伐他汀20 mg/d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后3和6个月时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以及2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时颈动脉IMT和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治疗后3和6个月,2组血清TC、TG和LDL-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HDL-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P0.01),研究组TC和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6个月,2组IMT、粥样硬化斑块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研究组IMT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能有效改善高血脂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水平,瑞舒伐他汀逆转颈动脉IMT增厚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8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42例单纯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数目、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各项指标,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后显示血清TC、LDL-C、TG、IMT值较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90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即予以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每晚1次口服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6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数值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血清hs-CRP、IL-6、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数值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瑞舒伐他汀能抑制颈动脉斑块的炎症反应,起到稳定及缩小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5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对照组75例.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早餐后口服;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d,睡前口服.2组疗程均为4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度宽块大小,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杨占礼 《临床医学》2012,32(2):9-11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不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瑞舒伐他汀钙10 mg/次,每日1次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用药6个月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IMT、血清hs-CRP含量比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瑞舒伐他汀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有效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hs-CRP含量,减轻血管炎性反应,稳定和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明显,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张丽丽 《临床医学》2016,(12):70-7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6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仅采用瑞舒伐他汀,研究组采用瑞舒伐他汀及普罗布考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OX-LDL、IMT、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研究组各项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9.68%)低于对照组(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用瑞舒伐他汀及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可显著降低IMT、OX-LDL及其他炎性因子水平,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将88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4例)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治疗.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较对照组颈动脉中层厚度(CA-IMT)、斑块检出率和斑块数目均下降.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有稳定斑块作用,但未显示对TIA复发或进展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蕾  于维雅  邵芳 《临床医学》2010,30(9):39-41
目的比较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应用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联用组43例和单用组40例,单用组使用氨氯地平5~10 mg,1次/d;联用组在单用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每晚1次,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水平、血压、脉压及血脂情况。结果两组的降压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单用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平均斑块数及检出率均有显著降低(P〈0.05);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显著改变(P〉0.05)。联用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平均斑块数、检出率及TC、TG、LDL、HDL-C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在更好地降低血压的同时,能更为有利地逆转颈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联合氟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CD40/CD40L信号通路、IL-1、IL-6、IL-10、hsCRP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斑块的影响。方法:将99例CIMT≥0.9mm或(和)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三七总皂苷组、氟伐他汀组和中西医结合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及彩色超声显像仪等,观察三组患者用药前后sCD40L、IL-1、IL-6、IL-10、hsCRP、CIMT和斑块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服药12周sCD40L、IL-1、IL-6、hsCRP、CIMT和斑块积分较各自服药前明显降低(P0.05),IL-10较服药前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服药12周sCD40L、IL-1、IL-6、hsCRP、CIMT和斑块积分较三七总皂苷组、氟伐他汀组明显降低(P0.05)、IL-10明显升高(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可有效抑制颈动脉内膜增厚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大,延缓AS的进展,其机制与其抑制CD40/CD40L信号通路、降低相关炎症因子IL-1、IL-6、hsCRP、升高IL-10有关,三七总皂苷联合氟伐他汀组作用优于三七总皂苷组、氟伐他汀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洛地平联合普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的疗效。方法:90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非洛地平+普伐他汀45例;B组:贝那普利+普伐他汀45例,疗程12个月,控制血压及强化降脂。血压不达标加用氢氯噻嗪25mg,血浆低密度脂蛋白降至2.1mmol/L后,普伐他汀改为20mg。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粥样硬化斑块以及血脂、血压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BP、DBP及血TC、TG、LDL-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能改善患者CIMT及颈动脉斑块(P均<0.05),A组患者改善效果更加明显(P<0.05)。结论:非洛地平联合普伐他汀对治疗高血压颈动脉斑块有确切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张薇  张临洪 《新医学》2010,41(11):718-720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9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B组)和对照组(A组)各49例,均予替米沙坦80 mg/d降压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10 mg/d.治疗16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及IMT的变化.结果:B组治疗16周后,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下降较A组更显著(P〈0.05),IMT降低较A组更显著(P〈0.01).结论:替米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在平稳降压、有效调脂的同时,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识别动脉易损斑块的价值,评价斑块内新生血管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共40个斑块)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17例,两组均有效控制基础疾病,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片40mg/d,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常规彩超检查、超声造影及血清学水平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40例超声造影斑块均有增强,其中15个斑块增强方式表现为造影剂从管壁处向斑块内呈短线条状增强,22个斑块表现为造影剂从管壁处及管腔内向斑块内呈稀疏点状增强,3个斑块表现为均匀性增强。治疗组治疗后斑块在常规超声检查、超声造影及血清学检查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不同部位增强程度不同,以斑块近心端与周边纤维帽增强最明显。对照组造影剂增强强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斑块内造影剂到达时问及达峰时间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颈动脉斑块后,可以使斑块内新生血管减少,增加斑块的稳定性。超声造影能够早期发现并量化斑块内新生血管程度,提供可靠的易损斑块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使用超声造影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软斑块新生血管的治疗效果。方法:对颈动脉软斑块患者,分别服用瑞舒伐他汀10mg/d或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6个月,利用血脂检查、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进行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评估。结果:入选斑块数共80例,瑞舒伐他汀组与阿托伐他汀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瑞舒伐他汀组TC和LDL-C水平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但两组间TG水平无显著差别(P>0.05)。瑞舒伐他汀组与阿托伐他汀组斑块积分、增强强度(EI)及时间-强度曲线下面积(AU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瑞舒伐他汀组斑块积分、EI及AUC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有确切降脂作用,均可有效减少颈动脉软斑块内的新生血管,且瑞舒伐他汀作用强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拉西地平与比索洛尔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用药前停服其他任何降压药物1周,给予口服拉西地平4mg,1次/日,比索洛尔5mg,1次/日。两种药物根据血压情况可调整剂量至:拉西地平8毫克/日,比索洛尔10毫克/日,口服,直至血压降至正常。用药时间均连续4周。结果治疗后收缩压(140.1±12.6)mm Hg、舒张压(91.2±5.4)mm Hg、心率(63.2±5.7)次/分与治疗前(163.3±18.7)mm Hg、(108.2±7.6)mm Hg、(74.3±8.3)次/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腹血葡萄糖、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肌酐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西地平与比索洛尔联合应用治疗老年高血压,在控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方面能发挥各自优势,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叶酸、B族维生素、拜阿司匹灵、立普妥干预对脑梗死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120例脑梗死高Hcy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静点奥扎格雷80mg、舒血宁20ml,1/d;口服拜阿司匹灵0.1,1/d)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叶酸5mg/d、维生素B6 10mg/d、维生素B12 0.5mg/d、立普妥20mg/d),每组60例。治疗前及治疗后半年检测血浆Hcy浓度和颈动脉彩超;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观察脑梗死复发率。结果治疗前两组Hcy水平均增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半年后观察组Hcy水平明显降低、颈动脉软斑面积明显缩小(P<0.01);观察组NIHSS、脑梗死复发率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脑梗死高Hcy血症患者经维生素类联合干预治疗可降低Hcy水平,缩小、稳定颈动脉斑块,改善NIHSS评分、降低脑梗死远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对单纯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及hs-CRP的影响。方法 67例单纯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实验组(33例),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 QN)或安慰剂治疗3月,观察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LDL-C、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FMD)和非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NMD)的变化。结果治疗3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实验组的hs-CRP[(6.98±1.20)mg/L vs(6.56±1.08)mg/L,P〈0.05]降低,FMD[(6.74±0.64)%vs(7.81±1.37)%,P〈0.05]和NMD[(16.59±0.54)%vs(18.19±0.86)%,P〈0.05]升高,均具有统计学差异,LDL-C无显著改变(P〉0.05)。对照组中hs-CRP、LDL-C、FMD、NMD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改善单纯高血压患者的内皮功能,降低hs-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刘伟英  刘双喜  张建国  刘丽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235-2236,2239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对69例在近期出现过TIA发作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定有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中未使用他汀类药物,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d治疗6个月,两组治疗前后测定颈动脉粥样宽块大小、粥样斑块内膜一中层厚度(IMT)和血脂、C反应蛋白(CRP)。【结果】35例患者经辛伐他汀20mg/d治疗6个月,颈动脉粥样斑块明显缩小,以软斑最明显,混合斑次之,硬斑不明显,粥样斑块从IMT(1.42±0.45)mm降为(1.03±0.42)mm,下降幅度为27.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辛伐他汀通过降低LDL-C,拮抗炎症反应,可以稳定逆转颈动脉粥样斑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红曲改善老老年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及血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老老年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1例)与对照组(22例),分别给予红曲口服及予辛伐他汀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月行颈部血管彩超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 )及斑块积分,同时测定血脂、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治疗3月、6月查肝肾功能、肌酶、血常规,并记录有无肌无力、肌痛、肌溶解等临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月后,两组IMT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斑块积分、ET-1、TG、TC、LDL-C均降低,NO及 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5%)明显低于对照组(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红曲可能通过调控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老老年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促进斑块逆转,疗效确切且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