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负度数Sensar AR40e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负度数Sensar AR40e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35例(59只眼)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术前眼轴长度,观察手术并发症和术后视力、屈光度数及其与预期屈光度数的偏差值(屈光度数偏差值).术后随访时间为3~12个月.结果 术前平均眼轴长度为31.34mm.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2共49只眼(83.05%),≥0.5者共26只眼(44.07%).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1.00 D共31只眼(52.54%),<±2.00 D共52只眼(88.14%).术中仅1只眼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术后6只眼晶状体后囊轻度混浊,随访期间无视网膜和脉络膜脱离.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植入负度数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既可以维持眼内组织的稳定性,又可同时进行屈光矫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表麻下对30例37眼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和手术并发症。随访6~12mo。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3者共22眼(59%),≥0.5者共12眼(32%)。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0.50D共23眼(62%);±0.50D<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1.00D共12眼(32%),±1.00D<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2.00D共2眼(6%)。术中仅2眼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术后1眼出现双眼干扰症状,后囊混浊2眼。8例患者术后第1d角膜轻度水肿,在3~5d内自行消退。无视网膜和脉络膜脱离者,无眼压升高者。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3.
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Ji YH  Lu Y  Lu GS  Luo Y  Wang M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3):196-199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因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89例(126只眼)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术前眼轴长度和术后视力、屈光度数及其与预期屈光度数的偏差值(屈光度数偏差值),观察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眼部情况。术后随访时间为6~25个月。结果 术前平均眼轴长度为32 45mm。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 2共106只眼(84 1%),≥0 5者共69只眼(54 8%)。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1 00D共71只眼(56 3%),<±2 00D共114只眼(90 5%)。术中仅1只眼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术后28只眼出现双眼干扰症状;后发性白内障15只眼,6只眼行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无视网膜和脉络膜脱离者,无眼压升高者。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31例(55只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18例(30只眼)植入Bigbag人工晶状体,13例(25只眼)植入Matrix Acrylic 400型人工晶状体。比较手术前后视力及屈光状态;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55只眼人工晶状体均植入囊袋内且固定良好,术前裸眼视力均〈4.5,术前最佳矫正视力〉4.8者Bigbag组3只眼(10%),400组6只眼(24%);术后1个月Bigbag组最佳矫正视力〈4.5者1只眼,4.5~4.8者10只眼,〉4.8者19只眼,与400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6,P〉0.05);Bigbag组术后1个月屈光度-0.50~-2.00 D,平均(-0.68±0.38)D,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9,P〈0.05)。与术后3个月屈光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366,P〉0.05)。术后3个月Bigbag组,后囊膜未发现皱褶,2只眼(6.66%)后囊轻度混浊;400组2只眼(8%)后囊膜皱褶,3只眼(12%)后囊轻度混浊,随诊观察至6个月病情无进展。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Big-bag人工晶状体不但可获得与其它人工晶状体相同的良好视力,还可对后囊膜起到相对稳定的支撑作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Lin Z  Feng B  Zou Y  Cheng B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9):553-555
目的观察白内障摘除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丙烯酸酯(Acrysof)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56只眼)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低度数或负度数Acrysof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和屈光度数.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结果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1者2只眼,0.1~0.4者12只眼,0.5~0.9者36只眼,1.0~1.5者6只眼;4只眼(7.2%)晶状体后囊膜混浊,1只眼(1.8%)发生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无视网膜脱离者.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低度数或负度数Acrysof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祁勇军  顾敏  邹玉平  李斌辉 《眼科》2005,14(1):14-16
目的 :探讨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对 31例 (41只眼 )高度近视眼经透明角膜切口或巩膜隧道切口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平均年龄 (44 2 1± 5 33)岁 ,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指数 / 30cm~ 0 6 ,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为 (- 15 5 4± 4 13)D ,平均眼轴长度为 (2 8 4 5± 5 13)mm ,植入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 7 0~ 14 5 )D。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矫正视力均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 31只眼(75 6 % ) ,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 0 5者 18只眼 (43 9% )。术后屈光度平均值为 (- 1 85± 1 32 )D ,37只眼 (90 2 % )在设计预矫屈光度± 1D内 ,39只眼 (95 1% )在预矫屈光度± 2D内。术后 6~ 2 4个月 (平均 15个月 )随访期中 ,5只眼 (12 2 % )发生后囊膜混浊。未发现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眼底出血、青光眼、人工晶状体偏位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的方法 ,具有术后视力好、并发症少、预测屈光状态准确性及稳定性较好等优点。其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7.
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黄永健  刘峰  冯伟 《国际眼科杂志》2007,7(4):1177-1179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自2004/2006年25例43眼的高度近视患者施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平均年龄48.6岁,术前患者裸眼视力0.01~0.25,屈光度数平均-13.75±0.26D,平均散光度数1.07±0.86D,矫正视力0.1~0.6,平均眼轴长度28.13±2.32mm.结果: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比术前提高,其中术后1d 4眼(9%)0.1~0.12者9眼(21%)0.15~0.4者30眼(70%)≥0.5;术后3mo 18例主导眼裸眼视力均≥0.5,40眼(93%)矫正视力≥0.5,其中3眼(7%)因后巩膜葡萄肿及黄斑病变矫正视力较差0.12~0.3;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屈光状态稳定,未见回退的现象.结论: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治疗其他屈光手术难以解决的高度近视,是这一部分患者获得正视的安全、有效、准确和稳定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8.
廖琼  李灿  刘翔 《临床眼科杂志》2011,19(2):112-114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眼黄斑劈裂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术前行黄斑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筛选出高度近视并发黄斑劈裂25只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3~9个月,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并观察患者术后视力及屈光状态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后矫正视力≥0.8者7只眼(28%),矫正视力0.5~0.7者4只眼(16%),矫正视力0.3~0.4者5只眼(20%),矫正视力0.1~0.2者6只眼(24%),矫正视力〈0.1者3只眼(12%)。随访期内视力稳定。术后3个月患者平均屈光度为(-1.54±0.87)D。术后无黄斑水肿、出血及视网膜脱离,术后5只眼后囊混浊行激光后囊膜切除术,患者主观满意度96%。结论高度近视并发黄斑劈裂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手术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王洪涛  丁宁  宋旭东 《眼科》2014,23(4):267-271
目的 观察囊袋张力环(CTR)植入对于合并高度近视的晶状体半脱位患者术后屈光预测的影响。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3年1-12月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白内障中心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及CTR植入的合并高度近视的晶状体半脱位患者20例(20眼)。同时期连续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未植入CTR的患者20例(20眼)作为对照组。方法 回顾患者病历中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内皮细胞计数、屈光状态资料,记录预期屈光度,并计算术后屈光度偏差(术后验光值与术前预留度数的差值)。主要指标 预期屈光度、屈光度偏差。 结果 CTR植入组和对照组预期屈光度数分别为(-1.29±0.34)D、(-1.16±0.39)D (P=0.31);术后3个月的屈光偏差值分别为(1.38±0.43)D、(1.71±0.32)D(P=0.06)。两组均无术后远视偏差发生。结论 囊袋张力环植入对于合并高度近视的晶状体半脱位患者的术后屈光状态无显著性影响,无需调整IOL计算公式和预期度数。(眼科, 2014, 23: 267-27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植入折叠式0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IOL)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5例(49只眼)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0或负度数IOL植入.观察术后视力、屈光状态及并发症等情况.随访时间3~ 15个月.结果 全部植入人工晶状体,IOL度数为0~-8 D,平均(-1.96±-2.14)D,术后视力满意,未见视网膜脱离.术后3月,裸眼视力:>0.3者16只眼,占32.65%,>0.5者7只眼,占14.29%;最佳矫正视力:光感~0.05者3只眼,占6.12%,0.06~0.3者6只眼占12.24%,0.4~0.5者23只眼,占46.19%,>0.5者17只眼,占34.69%.患者术后均表现为低度近视性屈光不正,术后3月患者屈光度为-0.5~-2.75 D,平均(-1.38±0.65)D,无过矫现象发生.术后实际屈光度与预期屈光度的差值为0.00~-2.75 D,平均(-1.45±0.66)D.术后角膜水肿3只眼(6.12%),术后一过性高眼压11只眼(22.45%),术后复视1例(0.02%).术后3个月无视网膜脱离,亦未见黄斑囊样水肿、人工晶状体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0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临床效果良好,可以矫正屈光不正,促进恢复视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表麻下对25例(30眼)超高度近视合并自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Bi曲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玻璃体的活动度、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和手术并发症。随访1—8个月。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共8眼(26.7%),0.3—0.4者共16眼(53.3%),〈0.3者6眼(20%)。术中无晶状体后囊破裂。常见情况为术后1d角膜不同程度水肿,在3—10d内自行消退。术后无视网膜及脉络膜脱离,无黄斑囊样水肿或后发障等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联合Bigb职人工晶状体植人术治疗超高度近视自内障能有效改善视力,增加玻璃体的稳定性,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手术效果.方法 对12例(18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行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术,术前人工晶状体的计算公式根据眼轴的长度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计算公式:眼轴长度<26.00 mm者,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采用SRK-Ⅱ,眼轴长度>26.00 mm者,采用SRK-T公式(为保证手术后的裸眼视力效果,眼轴长度>26.00 mm的患者实际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采用SRK-T公式的计算结果,与SRK-Ⅱ公式仅作术前理论预测对照),同期植入疏水性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 18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25者占94.4%,SRK-Ⅱ和SRK-T公式预测屈光度和术后实际屈光度的误差值分别为(1.48±0.67)D和(0.78±0.56)D,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无一例患者发生后囊膜破裂,术后第1天8眼患者眼压轻度升高,经降眼压后1~2 d恢复正常,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角膜内皮失代偿,随访期内(6~12个月)未发现影响视力的后囊增生及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对于眼轴长度>26.00 mm的高度近视患者的人工晶状体的计算公式选择SRK-T对保证手术效果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出及后房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对46例(77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通过3.2mm切口植入后房折叠型人工晶状体。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复查,比较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球镜度数、柱镜度数、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眼轴长度的变化。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人工晶状体100%囊袋内植入。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者分别有59眼、60眼、65眼和65眼。术后6个月患者球镜度数、柱镜度数、角膜曲率、眼轴长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分别为( -1.04±0.59)D、(-0.23±1.14)D、(43.72±1.16)D、(28.46±1.77)mm、(2041±825)个·mm-2。与术前相比,球镜度数、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两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超声乳化摘出及后房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效果良好,术后视力恢复快、屈光状态稳定。  相似文献   

14.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表面麻醉下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60例88眼高度近视白内障采用表面麻醉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随访1~3mo。结果:患者88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植入丙烯酸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球面人工晶状体46眼,非球面晶状体39眼,多焦晶状体3眼。度数范围:-6.00~+13.00D。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矫正视力≥0.5者54眼(61%),≥0.3者73眼(83%),≥0.05者83眼(94%)。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高度近视白内障采用表面麻醉下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是这一高危人群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5.
王升  刘彦章 《国际眼科杂志》2009,9(10):1885-1886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25例142眼有高度近视的老年性、并发性及先天性白内障施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除,通过3.2mm切口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通过5.5mm切口植入PMMA硬性人工晶状体。年龄61(平均22~78)岁,眼轴长26.00~34.10(平均28.5±1.20)mm,角膜曲率42.00~46.54(平均43.38±1.36)D,人工晶状体屈光度+1.00~+15.00(平均+9.58±3.65)D。结果:术后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为86.4%;视力≥1.0者为57.1%,未见明显严重并发症。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手术并发症较ECCE少,但眼轴极长者(>30mm),视力恢复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因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行小切口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75例98眼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术前眼轴长度和术后视力、屈光度数及其与预期屈光度数的偏差值(屈光度数偏差值),观察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眼部情况。术后随访6~12mo。结果:术前平均眼轴长度为32.05±1.78mm。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2者66眼(67.3%);≥0.5者43眼(43.9%),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1.00D者48眼(49.0%);<±2.00D者78眼(79.6%)。术中后囊膜破裂3眼。术中出现后弹力层部分脱离1例。术后角膜不同程度水肿21眼。术后6mo有13眼出现后囊混浊,经Nd:YAG激光切开后视力恢复。未见发现视网膜脱离、继发性青光眼、黄斑囊样水肿、人工晶状体移位等并发症。术后2眼出现双眼干扰症状,经过3mo后行另一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症状消除。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摘除时人工晶体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Xie L  Dong X  Zhu G  Cao J  Li S  Shi W  Ying L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5):342-344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摘除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时人工晶体屈光度和光学直径的选择方法。方法对眼轴>26mm的60例(94只眼)行白内障现代囊外或超声乳化摘除术,同时植入使术眼呈低度近视状态和不同光学直径的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患眼术后屈光状态符合低度近视,平均屈光度为-2.07±1.95D。较大光学直径的人工晶体,术后容易观察眼底。Ⅲ级核以下的白内障慎重行超声乳化摘除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轴性高度近视白内障摘除行人工晶体植入,应选择术后呈低度近视状态的人工晶体。较大光学直径有利于眼底观察。慎用超声乳化有利于减少术后散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改良式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8例(32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改良式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核硬度Ⅲ级20眼,Ⅳ级11眼,V级1眼,术后随访2 ~12个月,观察视力、屈光度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所有32眼中,28眼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明显优于术前;4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无改善,眼底检查均发现较严重的高度近视性眼底病变.术后和术前最佳矫正视力(logMAR)为0.84±0.71和1.43±0.73,等效球镜度数(-1.86±1.41)D和(-15.33±5.0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中发生部分悬韧带离断者1眼,1眼娩核时出现虹膜出血;术后轻度角膜水肿11眼、前房积血1眼、短暂性高眼压1眼、葡萄膜炎症反应3眼,经处理均在1周内病变消失.术后1眼人工晶状体植入于睫状沟,其余病例人工晶状体均植入囊袋内.随访期间未发现人工晶状体偏移.结论 改良式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安全有效,适用于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矫正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的效果。方法回顾汉口爱尔眼科医院2008年3月到2011年3月术中植入Toric IOL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白内障患者48例(60只眼),观察项目包括术前以及术后裸眼及矫正视力、散光度及术后IOL的稳定性。随访时间为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平均随访时间为7.2个月。结果术后3个月80%患者裸眼视力>0.5,68.3%患者裸眼视力>0.8。术后角膜散光由术前的(2.53±0.83)D降至(0.43±0.39)D(P<0.01),而术前预期残余散光(0.33±0.36)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Toric IOL术后第l天平均偏离轴位2.3°±4.3°,最后一次随访时平均旋转3.9°±6.7°。结论 Toric IOL植入矫正角膜散光效果可靠,SN60T Toric IOL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用于矫正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