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组水蛭素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组水蛭素是一种特异的凝血酶抑制剂,它能与血浆中游离的和与纤维蛋白结合的凝血酶结合,以防止血栓形成。本文综述了重组水蛭素的临床应用,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的辅助治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深静脉血栓、Ⅱ型肝素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并在血液透析和体外循环时预防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
韩春晓  王娜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44(10):2088-2096
阿加曲班为一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纤维蛋白形成,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Ⅴ、Ⅷ和Ⅻ和蛋白C的活性,发挥其抗凝血作用,不但灭活液相凝血酶,还能够灭活与纤维蛋白血栓结合的凝血酶。阿加曲班对凝血酶具有高度亲和性,具有无抗原性、构效关系明确、半衰期短、临床使用安全等特点。可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慢性动脉闭塞症和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等的治疗。阿加曲班还通过对凝血酶的抑制,发挥抗炎、抑制血栓形成和抑制肿瘤转移等的作用。此外,阿加曲班还有非凝血酶抑制作用,如扩张血管和改善微循环等,以及潜在的抗病毒活性。对阿加曲班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以及临床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为阿加曲班临床更高效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凝血酶抑制剂和血小板Ⅱb/Ⅲa受体阻滞剂这两类新药的问世,可能会使未来10年的抗凝疗法发生巨大变化。本文复习临床研究资料,推测这些新药的临床应用及其可能的效益。1凝血酶抑制剂以凝血酶形成作为凝血过程最终阶段的血栓形成,是多种急性缺血综合征的主要触发机理。凝血酶形成的三种主要作用是:(1)通过正性反馈环生成较多的凝血酶;(2)形成纤维蛋白;(3)激活血小板引起血小板聚集,并释出缩血管和前凝血因子。特异性凝血酶抑制剂能阻滞上述作用,从而预防和降低纤维蛋白形成和血小板聚集。新的凝血酶抑制剂包括水蛙素的直接衍生…  相似文献   

4.
黄劲  尹小建  黄芳 《药学研究》2019,38(3):167-171
纤维蛋白原是凝血过程、血栓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物质。高纤维蛋白原是各种血栓性疾病重要危险因素,在临床中被认为是疾病状态的标志物。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等是血栓性疾病药物研究的重要作用靶点,因此本文将综述纤维蛋白原影响血栓形成的机制及其相关药物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达比加群酯(商品名为Pradaxa)由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于2008年4月在德国和英国率先上市。达比加群酯是一种新型的合成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是dabigatran的前体药物,属非肽类的凝血酶抑制剂。口服经胃肠吸收后,在体内转化为具有直接抗凝血活性的dabigatran。dabigatran结合于凝血酶的纤维蛋白特异结合位点,阻止纤维蛋白原裂解为纤维蛋白,从而阻断了凝血网络的最后步骤及血栓形成。dabigatran可以从纤维蛋白——凝血酶结合体上解离,发挥可逆的抗凝作用。  相似文献   

6.
纳豆激酶的纤溶活性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纳豆激酶的抗血栓作用 ,探讨其主要作用机理。方法通过药理实验方法观察纳豆激酶对体内急性血栓形成 ,以及对血液凝固系统全血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纳豆激酶提取物可对抗小鼠体内血栓形成 ,对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均有影响 ,同时有直接的溶栓作用。结论纳豆激酶具有较强的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7.
水蛭素与凝血酶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蛭素具有极强的凝血抑制作用,能高效抗凝血、抗血栓形成,在临床治疗和预防各种血栓形成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医药界把水蛭素作为治疗许多疾病的有效药物进行研究。笔者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简述了水蛭素和凝血酶的结构特点,对水蛭素和凝血酶之间的生物学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这4项测定是判断机体止血与凝血系统病理变化、术前筛查出凝血疾病的重要指标,是目前临床用于诊断与观察血栓形成、抗凝治疗疗效的常用检测方法[1]。为了了解初产妇、多胎或有流产史临产孕妇的凝血指标变化在临床上的意义,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凝血过程中,凝血酶水解纤维蛋白原,相继释放出纤维蛋白肽A和肽B,剩余部分为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在转谷酰胺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单体转变为交联纤维蛋白,激活纤溶系统,导致纤溶酶的生成和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从而形成一系列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D-Ⅱ聚体(D-Dimer)就是其特异的降解产物之一,它主要在。肾脏排泄。D-Ⅱ聚体水平升高表明在体内有凝血酶形成及继发性纤溶。在临床上对血栓性疾病、DIG、肿瘤等的诊断及某些疾病的预后评估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伟聪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3413-3414
目的 探讨不同严重程度肝病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不同严重程度肝病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结果 PT、APTT、TT、FIB四项指标中,重症肝炎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异常程度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凝血指标的检测可预测不同严重程度肝病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和血栓形成,动态观察凝血指标可判断病情、预后及发展方向,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正>达比加群酯(dabigatran etexilate)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和全身性栓塞,是一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口服经胃肠道吸收后迅速在肝及血浆中被酯酶水解释放出达比加群,后者选择性、可逆性地结合于凝血酶的纤维蛋白特异结合位点,阻止纤维蛋白原裂解为纤维蛋白,同时抑制凝血酶,阻止其介导的血小板活化、聚集和血栓形成,从而发挥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凝血酶是在凝血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酶,其通过特异性水解血纤维蛋白原为纤维蛋白而发挥凝血作用。而直接凝血酶拮抗剂(Direct thrombin antagonists)可直接抑制凝血酶的活性,其选择性高、作用于凝血途径单个酶的某一部位,可固定剂量口服或皮下给药,无需检测;且为非动物源性,无携带病原的危险,疗效和安全性更加优化。但新型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也具有潜在而致命的缺陷:如戊聚糖钠血浆半衰期长(17小时),一旦发生大出血并发症时,不能被硫酸鱼精蛋白所逆转。此外,应用希美加群患者中部分人出现肝酶升高和过敏反应。因此,直接凝血酶拮抗剂的利弊相依、优劣并存。有鉴于此,关键在于临床上如何循循善诱,妥善安排,展现优势,规避风险,方可历经百用而万无一失!  相似文献   

13.
探讨深静脉栓塞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深静脉栓塞(DVT)患者血浆中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35例深静脉栓塞患者和35例健康者血浆(对照组),测定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深静脉栓塞患者PT、FIB、TT、D-dimer和FD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PTT延长不超过10秒,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深静脉栓塞患者血液存在明显的凝血纤溶系统的异常,在血栓形成过程机体呈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后机体继发纤溶亢进,各项指标可作为DVT患者安全、有效的筛查试验,D-二聚体和FDP对DVT的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及避免发生并发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裘玲霞 《海峡药学》2011,23(9):118-119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对两组患者的总体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治疗前后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延长(P〈0.05),治疗组更为明显,纤维蛋白原含量及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可有效降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有效抑制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5.
D-二聚体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前景,并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关系密切,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转归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就D-二聚体在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1 D-二聚体产生机理凝血酶将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在凝血级联反应过程的后期,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经凝血活化因子ⅩⅢa交联钙离子作用后形成不溶性纤维蛋白凝块,D-二聚体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16.
单甘酯对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单甘酯 (glycolmannatesulfate ,GMS)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结扎大鼠下腔静脉观察对静脉血栓的形成 ,Chandler方法观察体外血栓形成 ,全自动凝血仪测定凝血指标和纤维蛋白原及ATⅢ、Ⅱ、Ⅱa活性。结果 GMS 2 0、40mg·kg-1对大鼠静脉血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P<0 0 1) ;2 5mg·kg-1即能明显抑制家兔体外血栓的形成 ,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GMS可使家兔TT、CT、APTT、RT及PT明显延长 ,降低大鼠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及降低因子Ⅱ及因子Ⅱa活性 ,升高ATⅢ活性。结论 GMS具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其作用机制与其抗凝血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左勇 《河南医药信息》2009,(24):100-101
目的通过对产前凝血功能的检测与分析,探索临产期孕妇凝血四项指标变化情况,预防产后大出血或血栓形成。方法采用SysmeCA-500自动血凝仪检测210例临产孕妇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及186名非孕健康妇女PT、TT、APTT、Fbg值(对照组)。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临产孕妇的PT,TT都明显降低,FIB明显升高,而APTT则无明显改变。结论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有增强的趋势,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产后快速有效止血。产前凝血功能的检测,在临床方面,对预防产科并发症(如:DIC)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探讨AIDS患者的治疗对其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AIDS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自愿参与实验研究的健康受试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的凝血功能进行检测,对比较其血液中血小板、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以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等相关指标,分析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治疗对AIDS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情况。结果凝血各项相关检查指标的比较显示,观察组AIDS患者的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以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等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受试者,而血小板参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受试者,各项凝血检查指标之间的比较均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治疗艾滋病会导致患者血液处于严重高凝状态,因而在临床要考虑联合抗凝血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张妮 《中国当代医药》2012,(26):30-31,3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及无创通气对其的疗效。方法观察组3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给予无创通气,对照组为本院健康志愿者20例。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凝血功能,观察组无创通气治疗前后凝血和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无创通气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二氧化碳分压明显升高,氧分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创通气后观察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DD、FIB、TAT明显降低,氧分压明显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通气能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存在高凝状态,防止肺小动脉血栓形成及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随着实验室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通过检测凝血激活某些微量的分子标志物所反映的体内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等情况,已经推测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液中,存在着从早期凝血激活到血栓形成和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全过程的高凝状态.以往临床上用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对于缓解症状、改善预后已有效果.速避疑是低分子肝素,由普通肝素通过解聚而成,具有高比例的抗因子Xa和抗因子Ⅱa活性,以及快速和持续的抗血栓形成作用,有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副作用少等优点.我院应用速避凝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