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郑州市儿童哮喘的流行病学特征、诊治情况及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发放初筛问卷.疑似哮喘者二次问卷调查、体检及查阅既往病历、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同时根据年龄、性别匹配的原则随机抽取非哮喘患儿调查作为对照.结果 共收集有效调查问卷10 616份,其中男5 444人,女5 172人.哮喘确诊308人,患病率为2.90%.男童患病率高于女童(3.38% vs 2.40%);3岁以下儿童哮喘患病率为10.24%,高于其他年龄组儿童.哮喘儿童发作的前3位诱因包括呼吸道感染(94.2%)、天气变化(89.0%)和运动(35.1%).哮喘患儿发作强度多为中度发作(71.8%),其次为轻度(22.7%).94.8%(292例)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74.7%(230例)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90.9%(280例)使用抗生素治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下列因素是哮喘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过敏性鼻炎史(OR=150.285,95%CI:31.934~707.264)、湿疹史(OR=10.600,95%CI:1.054~106.624)、特应性皮炎史(OR=31.368,95%CI:3.339~294.683)、食物过敏史(OR=27.373,95%CI:2.670~280.621)、出生方式(OR=2.853,95%CI:1.311~6.208)、使用抗生素的年龄(OR=0.384,95%CI: 0.172~0.857)、1岁内使用抗生素的次数(OR=9.940,95%CI:6.246~15.820)、家装修墙面材料(OR=2.108,95%CI:1.464~3.036)、冬天是否采暖(OR=6.046,95%CI:1.034~35.362).结论 郑州市儿童哮喘患病率与年龄、性别有关;发作程度以中度为主;哮喘最主要诱因为呼吸道感染.哮喘的治疗较规范,但仍有待提高.过敏性鼻炎史、湿疹史、特应性皮炎史、食物过敏史及剖腹产出生、1岁内使用抗生素的次数多、家墙面使用装修材料、冬天采暖会增加儿童哮喘发病的危险,而使用抗生素时间较晚者哮喘发病的危险性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早产的危险因素。同时研究其与早产儿颅内出血及肺透明膜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将本院近4年出生的1420例早产儿早产的危险因素分类排序,将1420例早产儿中颅内出血(ICH)及肺透明膜病(RDS)的发病率按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不同胎龄与体重的关系及相关的不同早产危险因素分类排序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32022例活产婴儿中,早产发生率为4.43%,与早产有关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多胎妊娠、胎膜早破、妊高症、胎盘异常、子宫因素、胎儿宫内窘迫等。②ICH为67例,患病率为4.71%;RDS88例,患病率为6.199b。在RDS的患儿中有9例同时发生颅内出血,占10.22%,均为28~32周出生。③宫内缺氧缺血是ICH和RDS的重要危险因素,胎膜早破也是ICH的危险因素。结论 早产的发生是多因素的,缺氧缺血与早产儿RDS及ICH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揭示影响早产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生后28 d的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08年1月 - 12月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浏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008年3家医院新生儿科共收治住院早产儿961例,男女比为1.26:1.导致早产的前5位危险因素依次为:胎膜早破(41.6%)、多胎妊娠(28.9%)、妊娠期高血压(16.6%)、母孕期感染(13.1%)、前置胎盘(6.8%).生后28 d,早产新生儿治愈好转率88.0%,仍在住院或死亡12.0%,其中死亡病例占1.8%.随着胎龄、体质量增加,早产儿的治愈好转率呈上升趋势(χ2 = 245.8、286.8,P < 0.05).结论 引起早产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胎膜早破、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等.早产儿生后28 d的转归与胎龄、体质量相关.  相似文献   

4.
有关颅内感染患儿医院感染率及影响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的报道极少,为探讨小儿颅内感染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在本科治疗的颅内感染患儿进行医院感染的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早产的危险因素 ,同时研究其与早产儿颅内出血及肺透明膜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将本院近 4年出生的 14 2 0例早产儿早产的危险因素分类排序 ,将 14 2 0例早产儿中颅内出血 (ICH)及肺透明膜病 (RDS)的发病率按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不同胎龄与体重的关系及相关的不同早产危险因素分类排序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32 0 2 2例活产婴儿中 ,早产发生率为 4 4 3% ,与早产有关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多胎妊娠、胎膜早破、妊高症、胎盘异常、子宫因素、胎儿宫内窘迫等。②ICH为 6 7例 ,患病率为 4 71% ;RDS 88例 ,患病率为 6 19%。在RDS的患儿中有 9例同时发生颅内出血 ,占 10 2 2 % ,均为 2 8~ 32周出生。③宫内缺氧缺血是ICH和RDS的重要危险因素 ,胎膜早破也是ICH的危险因素。结论 早产的发生是多因素的 ,缺氧缺血与早产儿RDS及ICH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合肥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合肥市儿童哮喘累计患病率、分布特征、好发季节、诱发因素及治疗现状。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集中访问与分散家访相结合的方式,填写初筛调查表,对初筛阳性的儿童依据哮喘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与排除诊断。统计分析哮喘累计患病率、治疗现状、诱发因素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儿童哮喘分布特征。结果:儿童哮喘累计患病率为5.92%,男童累计患病率为6.33%,女童累计患病率为5.42%,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岁儿童患病率为8.25%,是儿童哮喘发病的高峰年龄。哮喘急性发作在换季时较多,占42.0%。午夜时易发作,占34.4%。确诊的552名哮喘儿童中,533例诱因为呼吸道感染(96.6%),312例诱因为天气变化(56.5%)。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儿比例最高,为92.9%(513/552),其次为使用全身激素治疗,占89.1%(492/552)。结论:合肥市儿童哮喘累计患病率为5.92%,3~6岁为发病高峰。哮喘急性发作多在换季时、午夜时。呼吸道感染及天气变化是儿童哮喘的主要发病诱因。哮喘目前的治疗现状仍广泛使用抗生素和全身激素。  相似文献   

7.
我国部分地区正常新生儿黄疸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3,自引:1,他引:63  
目的 通过收集我国较大范围的母乳喂养正常新生足月儿生理性黄疸的调查资料,得出我国部分地区正常新生儿黄疸胆红素的峰值和平均值,为临床诊断奠定基础。方法 采取统一课题设计,多中心协作的方法,对875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自生后第1天(24h内)开始每天分别取微量血和经皮测胆红素者,监测至胆红素水平相当于68.4μmol/L以下。对其中血清胆红素峰值大于220.5μmol/L的56例,做脑干听力诱发电位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昆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昆明市儿童哮喘的流行现状、分布特征、诱发因素及治疗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哮喘患儿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通过自填式问卷调查与集中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对于初筛问卷中的可疑哮喘患儿按哮喘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对确诊的哮喘患儿填写哮喘儿童调查表。结果 昆明市 0~14 岁儿童哮喘患病率为 1.40%,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P结论 昆明市 0~14 岁儿童哮喘的患病与年龄、性别有关。哮喘急性发作多发生在冬季、午夜及清晨,最常见的发作诱因为呼吸道感染。哮喘既往诊断与调查时最后诊断的符合率较低。糖皮质激素及支气管舒张剂吸入治疗的比例较低,而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儿比例则较高,需进一步规范哮喘患儿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住院新生儿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2,自引:10,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全国范围内城市医院住院新生儿的调查,以了解我国目前住院新生儿的疾病谱及转归。方法:抽取全国22个省和自治区的47个城市中的80所医院,回顾性调查了2005年1月1日至同年12月31日期间出院的住院新生儿 43 289名。结果:①男女性别比为1.73∶1。②早产儿占住院新生儿的26.2%,其中晚期早产儿占住院新生儿的 16.4%,住院早产儿所占比例较2002年(19.7%)有明显增高。③发生率最高的前3位的疾病依次为黄疸、肺炎和缺氧缺血性脑病。④足月儿肺炎、胎粪吸入综合征和胆红素脑病等疾病的发生率高于早产儿;而早产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肺出血等疾病的发生率高于足月儿。⑤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中窒息、小于胎龄儿(SGA)和湿肺等疾病所占比率均高于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母亲。⑥转归:治愈占63.9%,好转占27.3%,自动出院占7.6%,死亡占1.2%。新生儿死亡发生在入院后24 h内占46.4%。结论:①住院新生儿中早产儿所占比例有增加趋势。②住院新生儿死亡主要发生在入院后24 h内,应加强入院后24 h内的监护工作。[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15-2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早产的发生情况,并探讨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以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首次参加产前检查并决定住院分娩的孕早期孕妇及其配偶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可能与早产发生相关的暴露信息,并通过医院病历系统完成信息核查,记录妊娠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收集6 764例孕妇完整资料,其早产发生率为17.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有不良妊娠史、孕前进食槟榔、有妊娠并发症史、有肝炎史、孕期未补充叶酸、孕期服药、孕期主动/被动吸烟、孕期饮酒、孕期不均衡饮食、孕期强体力活动、受孕方式为不孕经治疗自然受孕和辅助受孕,以及配偶年龄较大、体重指数较高、吸烟均为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而孕妇教育水平高、配偶教育水平高、孕次少是早产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 结论 早产的危险因素很多,应特别注重孕妇的孕期生活行为,对孕妇及其配偶加强卫生宣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少早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早产儿404例脑损伤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我院住院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3年8月至2005年10月我院收治的404例早产儿应用ABR4000S/L B超诊断仪在生后3~7 d内常规进行床边头颅B超检查.结果 150例早产儿存在脑损伤,平均胎龄为(33.27±1.99)周;平均出生体重(1 993±505)g.总的脑室内出血发生率35.2%(142/404),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发生率3.5%(14/404),轻度脑损伤发生率23.5%(95/404),重度脑损伤发生率13.6%(55/404).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脑损伤发生率越高,但与颅内出血程度无关.妊高征、宫内窘迫、胎龄、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出生时窒息、出生体重可使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增高.结论 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多因素有关,头颅B超可对早产儿脑损伤作出早期诊断,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我院住院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3年8月至2005年10月我院收治的404例早产儿应用ABR4000S/L B超诊断仪在生后3~7d内常规进行床边头颅B超检查。结果150例早产儿存在脑损伤,平均胎龄为(33·27±1·99)周;平均出生体重(1993±505)g。总的脑室内出血发生率35·2%(142/404),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发生率3·5%(14/404),轻度脑损伤发生率23·5%(95/404),重度脑损伤发生率13·6%(55/404)。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脑损伤发生率越高,但与颅内出血程度无关。妊高征、宫内窘迫、胎龄、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出生时窒息、出生体重可使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增高。结论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多因素有关,头颅B超可对早产儿脑损伤作出早期诊断,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合评价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ScienceDirect、中国学术文献总库、万方数据库及学位论文数据库,并辅以文献追溯、手工检索等,收集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有关早产儿颅内出血危险因素的临床资料。对纳入的研究数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文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用固定效应模型或者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共纳入文献9篇,meta分析显示各危险因素的合并OR值及其95%CI分别为:胎龄≤32周(OR=3.29,95%CI=2.76~3.91)、出生体质量≤1500 g(OR=2.68,95%CI=2.24~3.20)、孕母有合并症(OR=1.59,95%CI=1.23~2.06)、有宫内窘迫或出生后窒息(OR=2.42,95%CI=2.06~2.84)、机械通气(OR=3.23,95%CI=2.55~4.09)、代谢性酸中毒(OR=2.88,95%CI=2.04~4.05)、使用高浓度氧(OR=2.98,95%CI=1.63~5.44)、产前使用地塞米松(OR=0.69,95%CI=0.55~0.8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OR=1.57,95%CI=1.04~2.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剖宫产(OR=0.99,95%CI=0.84~1.17)、多胎(OR=1.05,95%CI=0.79~1.40)、性别(OR=1.25,95%CI=0.97~1.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颅内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1500 g、孕母有合并症、有宫内窘迫或出生后窒息、机械通气、代谢性酸中毒、使用高浓度氧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可降低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早产儿医院感染现状、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温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将入住时间〉48 h的早产儿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分析其高危因素。结果 研究期间共纳入早产儿563例,总住院日6310天,51例发生医院感染,共61例次,感染率9.1%,8.1例次/1000住院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17.2%,37.3例/1000呼吸机使用日;脐静脉、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血管相关性感染率12.5%,8.7例/1000导管日。早产儿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占68.0%,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占24.0%,革兰阳性菌占20.0%,真菌占1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小(OR=1.079,95%CI 1.025~1.136)、极低出生体重(OR=1.053,95%CI 1.038~1.069)、机械通气治疗(OR=4.850,95%CI 3.035~7.751)、胃肠外营养时间(OR=3.180,95%CI 2.058~4.915)、中心静脉置管(OR=4.509,95%CI 2.275~8.935)是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率较高,存在诸多医院感染易感因素,目标监测对采取防控措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发生的有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751例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33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48例诊断PDA为病例组,85例非PDA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母亲产前用激素、胎儿宫内窘迫、吸氧、出生窒息、呼吸衰竭、肺透明膜病、败血症、液体摄入、超声心动图检查时机与早产儿PDA的发生有关联,其OR值分别为2.636、2.755、0.311、12、0.431、3.692、3.038、7.085、2.282、2.581、1.026、0.47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小胎龄、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败血症是主要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是2.517、2.957、13.770、3.493,而母亲产前用激素、吸氧是主要保护因素,其OR值是0.208和0.127。结论早产儿发生PDA与围生期多种因素有关,有针对性开展围生期保健是降低早产儿PDA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科确诊或临床诊断晚发型败血症的早产儿为观察组,同期入住未并发败血症的早产儿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血培养检出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药敏情况。结果观察组60例,对照组29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出生胎龄≤32周、体重〈1500 g、小于胎龄儿(SGA)、胎膜早破、胃管留置时间〉14天、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胃肠外营养时间〉14天、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并发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时间〉5天与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的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胎龄≤32周(OR=2.710,95%CI:1.200~6.121)、SGA(OR=4.114,95%CI:1.635~10.354)、PICC置管(OR=2.485,95%CI:1.178~5.239)、并发NEC(OR=15.270,95%CI:5.058~46.100)、CMV感染(OR=20.130,95%CI:5.279~76.754)为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中20例血培养阳性,培养出革兰阴性菌13株(65%),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0株(50%)、大肠埃希菌2株(10%)、产酸克雷伯菌1株(5%);革兰阳性菌2株(10%),均为表皮葡萄球菌;真菌5株(25%),其中近平滑假丝酵母菌4株(20%),白色念珠菌1株(5%)。13株革兰阴性菌有10株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其中8株为肺炎克雷伯菌。结论出生胎龄≤32周、SGA、PICC置管、并发NEC、CMV感染为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的危险因素,肺炎克雷伯菌是最主要的致病菌,耐药性强,其次是近平滑假丝酵母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我院高危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EUGR)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并存活至出院的高危早产儿(出生体重<1500 g或出生胎龄<33周)及其母亲的住院资料。根据"中国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值",出生体重位于同胎龄儿第10百分位以下定义为宫内生长受限(IUGR)早产儿,出院体重位于校正胎龄儿第10百分位以下定义为EUGR早产儿。并根据此表计算出生体重的Z值(Z1)、出院体重的Z值(Z2),比较Z值的变化。比较EUGR组及非EUGR组围产期及出生后危险因素的差异,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EUGR的高危因素。结果共194例早产儿纳入本研究,IUGR发生率为29.9%(58/194),EUGR发生率为51.5%(100/194)。出院时Z2(-1.27±0.83)较出生时Z1(-0.83±0.78)显著下降(P<0.001)。IUGR早产儿发生EUGR比例明显高于非IUGR早产儿(93.1%比33.8%,P<0.001),但Z值下降幅度却小于非IUGR早产儿[(-0.31±0.58)比(-0.50±0.53),P=0.039]。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高危早产儿发生EUGR的高危因素为出生体重<1500 g、IUGR、住院天数超过6周及CRP升高。结论 EUGR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及小胎龄早产儿的重要并发症,针对相关的围产因素进行积极的营养管理,有可能减少其发生率,改善早产儿的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