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小鼠急性肝衰竭时肠道腔菌群和膜菌群的变化及肝脏细菌易位的情况。方法:以D-氨基半乳糖予小鼠腹腔注射,制备急性肝衰竭模型,取肠内容物和肠管标本,进行腔菌群、膜菌群定量检测,计算双歧杆菌/肠杆菌(B/E)值,并观察肝脏细菌易位情况。结果:小鼠肝细胞出现大片状坏死,肠道腔菌群与膜菌群中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升高(P<0.001),肠道优势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下降(P<0.001),B/E比值<1,并可见肝脏细菌易位。结论:急性肝衰竭小鼠肠道腔菌群及膜菌群比例失衡,定植抗力下降,小鼠肠道细菌易位,是肝衰竭发生、发展、维持、恶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肠道菌群变化,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制剂干预对HUA治疗效果及肠道菌群影响。方法 将10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标准组B组各5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C组。 A、B组患者均予非布司他治疗,B组加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疗程为2周。测定各组治疗前后的血尿酸及粪便结果。结果 治疗前,A、B组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粪肠球菌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大肠杆菌含量明显增多(P<0.05)。治疗后A、B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其中A组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粪便内细菌分解尿酸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粪肠球菌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多,且与B组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UA治疗过程中添加双歧杆菌活菌制剂辅助治疗可明显降低血尿酸,可能与肠道细菌尿酸处理能力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与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表达情况及二者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 我院收治的RA患者(RA组)126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81例。比较两组血清二胺氧化酶(DAO)、细菌内毒素、D-乳酸、sIgA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分析淋巴细胞亚群与DAO、D-乳酸、细菌内毒素及sIgA的关系。结果 RA组DAO、细菌内毒素、D-乳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Ig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RA组总T淋巴细胞CD3+、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CD4+、抑制/杀伤T淋巴细胞CD8+及NK淋巴细胞CD16+CD56+绝对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淋巴细胞CD19+绝对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CD4+与血清DAO、细菌内毒素、D-乳酸水平呈负相关,与sIgA呈正相关(P<0...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2021,41(8)
目的 探讨益生菌辅助治疗感染性腹泻新生儿的效果及对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感染性腹泻新生儿10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益生菌治疗,评估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记录其在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的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LAB)]、肠黏膜屏障功能[D-乳酸、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含量]。结果 治疗1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儿LAB、双歧杆菌、CD3+、CD4+、CD4+/CD8+、Ig A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上升(P均0. 05),D-乳酸、DAO、血清内毒素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 05);且联合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 益生菌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感染性腹泻新生儿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肠道菌群与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强化营养联合双歧杆菌对腹型过敏性紫癜(AP)患儿症状、肠道功能及血清转铁蛋白(TRF)、前清蛋白(PA)等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腹型AP患儿11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60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症状反复比例、住院天数、静脉激素使用比例及时间、体质量情况,禁食5d的比例;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LPS)、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水平,检测视黄醇结合蛋白(RBP)、TRF、PA、血红蛋白(Hb)和血清清蛋白(ALB)水平,16SrDNA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治疗前后粪便中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B/E值)。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D-L、DAO、LPS、RBP、TRF、PA、ALB水平、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及B/E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住院天数、腹痛天数、皮疹天数、静脉激素使用时间、静脉激素使用比例和体质量降低比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L、DAO和LPS水平均降低,观察组D-L和DA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RBP、TRF、P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数量及B/E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营养联合双歧杆菌较单独强化营养更能改善腹型AP患儿症状,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获得更好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益生菌对重型颅脑伤大鼠肠道菌群、肠消化酶及小肠推进率的影响.方法 建立重型颅脑损伤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A肠内营养组(三九全营素)、B益生菌组(三九全营素+益生菌)、C假手术组(正常饮食),于创伤后第3、7、14天留取肠黏膜、粪便标本,检测肠道消化酶、肠道菌群及小肠推进率的变化.结果 A组、B组同C组相比,乳杆菌、双歧杆菌的含量在创伤后2周内明显降低,而大肠杆菌数量则显著增加.A组同B组相比,双歧杆菌的数量在创伤后各时相点偏低,而大肠杆菌的水平则较高.A、B组的乳杆菌含量在创伤后7 d已无差异.2组致伤大鼠小肠二糖酶、Na+-K+-ATP酶的水平在创伤后2周内与假手术组相比显著降低,虽然B组的消化酶含量在各时相点均高于A组,但2组间无差异.同C组相比,A、B组的小肠推进率在颅脑损伤后2周内明显降低,但2组之间无差异.结论 益生菌可以改善重型颅脑伤后肠道的菌群紊乱,调节肠消化酶的活性,从而减轻小肠的吸收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春双歧杆菌双元蛋白酸奶对小鼠和人群志愿者肠道正常菌群以及实验性便秘小鼠排便功能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1在齐齐哈尔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完成。选择昆明小鼠80只,雌雄各半。另选择志愿者20名,男女各半,均自愿参加观察。①青春双歧杆菌双元蛋白酸奶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将20只小鼠随机分成两组,正常对照组和样品组各10只。采用自身对照,样品组小鼠采用青春双歧杆菌双元蛋白酸奶25mL/kg连续灌胃21d,正常对照组用等量市售酸奶灌胃连续21d。在给受试物之前及最后1次给受试物后24h,无菌采取粪便,培养后以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等鉴定计数每克湿便菌落数,以检查正常菌群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②青春双歧杆菌双元蛋白酸奶对人肠道菌群的影响:将健康志愿者20名随机分成2组,正常对照组和样品组各10名。标准数据对照,样品组服青春双歧杆菌双元蛋白酸奶300mL/d,正常对照组服市售酸奶300mL/d,均连续饮用15d。最后给受试物之后24h无菌采取粪便,培养后观察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等鉴定计数每克湿便菌落数。③青春双歧杆菌双元蛋白酸奶对小鼠肠推进运动的影响:取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成3组,样品组、模型组、正常组各10只。样品组灌胃青春双歧杆菌双元蛋白酸奶25mL/kg/d,模型组、正常对照组灌胃等容量市售酸奶,连续15d。第15天禁食12h,样品组、模型组灌胃地芬诺酯50mg/kg,正常组除外。10min后各组用墨汁溶液灌胃,麻醉脱颈致死后取小肠,测量墨汁推进长度及小肠全长,计算墨汁推进移动率(墨汁推进率=墨汁推进长度/小肠总长度×100%)。④青春双歧杆菌双元蛋白酸奶对抗药物性便秘实验:取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成3组,样品组、模型组、正常组各10只。样品组按25mL/kg/d灌胃青春双歧杆菌双元蛋白酸奶,连续15d;模型组、正常组灌等容量市售酸奶15d,实验前模型组和样品组分别灌胃地芬诺酯50mg/kg,正常组除外,30min后各组灌胃含受试物的墨汁,各小鼠均放入单笼,记录各小鼠排首粒黑便时间和8h内排便总量。 结果:参与者及实验动物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数据。①小鼠和受试人群粪便中肠杆菌、肠球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青春双歧杆菌双元蛋白酸奶导致小鼠及受试人群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6.742~32.570,P<0.01)。②地芬诺酯致小鼠便秘后首次排黑便时间、排便总量和墨汁推进移动率:实验性便秘小鼠首次排便时间缩短,排便量增加,墨汁推进率加快(F=7.196~111.642,P<0.01)。 结论:青春双歧杆菌双元蛋白酸奶可以通过增加有益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降低肠杆菌、肠球菌数量而提高肠道的抗病能力,同时可以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具有明显改善肠道功能和润肠通便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α 黑素细胞刺激素 (α MSH )对缺血再灌注 (I/R)损伤大鼠肠黏膜免疫屏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小肠缺血 45min再灌注模型 ,治疗组于再灌注 5min内尾静脉注射α MSH。于再灌注后 2h用免疫放射法测定血清、肠黏膜组织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IgA)的含量 ;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 (MTT)测定Peyer’s淋巴结 (PP)、上皮内淋巴细胞 (IEL)和固有层淋巴细胞 (LPL)增殖活力。结果 :肠I/R后血清和肠黏膜中sIgA含量下降 ,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下降 (P <0 0 1) ;不同剂量的α MSH治疗组均能逆转I/R后sIgA含量下降和淋巴细胞增殖活力下降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而不同剂量α MSH治疗组间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外源性α MSH可参与调节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免疫功能 ,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道免疫屏障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定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的含量,同时观察肠道运动功能的变化和肠黏膜屏障损伤的程度。方法 45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打击组(A组)、假手术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5只。采取改良Allen打击法(10 g×25 mm)损伤大鼠T_(10)脊髓节段。术后1 d、3 d、7 d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后肢功能BBB评分,测定大鼠回肠肌电慢波及平滑肌收缩,并做回肠HE染色,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DAO含量。结果 脊髓损伤后1 d、3 d和7 d,A组BBB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01),B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脊髓损伤后1 d、3 d,A组慢波频率和振幅低于C组(P0.05),收缩频率和振幅低于C组(P0.05),B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脊髓损伤后7 d,三组肌电慢波频率和振幅、收缩的频率和振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回肠黏膜水肿、倒伏,炎性细胞浸润,黏膜下间隙增大。A组肠黏膜损伤Chiu评分高于B组和C组(P0.05)。脊髓损伤后1 d、3 d,A组大鼠血清DAO含量高于C组(P0.05),B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脊髓损伤后7 d,三组间血清DAO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清DAO含量可以反映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肠道的运动功能和黏膜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肠道菌群的优势菌属及益生菌制剂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于该院治疗的30例NEC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于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儿童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并分析两组儿童肠道菌群的优势菌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观察组患儿分为A组及B组;A组患儿采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联合奥曲肽治疗,B组患儿仅采用奥曲肽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肠道菌群丰富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儿童的肠道细菌优势菌属条带相似度接近100%。观察组患儿双歧杆菌及大肠埃希菌呈下降趋势。经1周治疗,A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治疗后,A、B两组患儿的粪便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真杆菌菌落数均有所升高(P0.05),且A组患儿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真杆菌菌落数明显高于B组。结论 NEC患儿肠道菌群中的双歧杆菌以及大肠埃希菌呈下降趋势,可通过采用益生菌制剂进行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免疫系统相关因子与肠道菌群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1年4月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绝经后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骨保护素(OPG)水平,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分析骨免疫系统RANKL/RANK/OPG相关因子、肠道菌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影响,评价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分析骨免疫系统RANKL/RANK/OPG相关因子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RANKL水平、大肠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OPG水平及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1)。骨免疫系统RANKL/RANK/OPG相关因子、肠道菌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联合诊断的AUC为0.912。RANKL、大肠杆菌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独立危险因素,OPG、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独立保护因素(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RANKL水平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呈负相关关系(r=-0.594、-0.579,P<0.01),与大肠杆菌数量呈正相关关系(r=0.602,P<0.01);OPG水平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呈正相关关系(r=0.601、0.581,P<0.01),与大肠杆菌数量呈负相关关系(r=-0.613,P<0.01)。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免疫系统RANKL/RANK/OPG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临床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治疗骨质疏松,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呼吸道感染患儿肠道菌群紊乱与Th17/Treg免疫平衡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1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35例作为研究观察组,根据肠道菌群紊乱情况分为菌群失调组(n=60)和非菌群失调组(n=75)。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00例作为对照。对比各组肠道菌群数量,检测外周血Th17,Treg细胞百分比及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肠道菌群与Th17,Treg细胞及炎性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菌群失调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及B/E值较非菌群失调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数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849~42.449,均 P<0.05);与对照组相比,非菌群失调组各菌群变化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菌群失调组和非菌群失调组Th17%及IL-2,IL-6,IL-17水平明显升高,Treg%及IL-10水平明显降低,其中菌群失调组变化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483~92.328,均P<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呼吸道感染患儿Th17%及IL-2,IL-6,IL-17水平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B/E值呈负相关(r=0.989~0.586,均P<0.05),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呈正相关(r=-0.599~0.800,均P<0.05);Treg%及IL-10水平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B/E值呈正相关(r =0.672~0.756,均P<0.05),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呈负相关(r= -0.774~-0.684,均P<0.05)。结论 呼吸道感染患儿肠道菌群紊乱表现为肠道有益菌数量减少,致病菌数量增多;肠道菌群紊乱可能通过诱导机体Th17 /Treg免疫失衡,调控炎性介质分泌,进而参与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旋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治疗对患儿肠道菌群的影响,为预防抗生素所致肠道不良反应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7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儿科共60例患儿,对Hp阳性患儿使用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和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抗Hp菌治疗10天后,留取新鲜粪便标本进行肠道菌群分析。分别称取患儿治疗前后的新鲜粪便1.0 g,进行肠道菌群培养,鉴定肠道菌群的菌种,将其数量和检出率等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类杆菌和乳杆菌在抗Hp感染治疗前后患儿肠道的检出率均为100%。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745~49.19,P<0.01),其余肠杆菌、肠球菌、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和酵母菌五类菌种治疗前后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肠道微生物定植抗力值(B/E值)0.69±0.33,较治疗前1.18±0.44降低(t=7.715,P<0.05)。结论抗Hp感染治疗易引起患儿双歧杆菌和乳杆菌菌群紊乱,患儿肠道定植抗力降低。故抗菌药物治疗Hp感染时须注意及时补充以双歧杆菌和乳杆菌为主要成分的益生菌制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双歧杆菌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对肠屏障功能和闭合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1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入院先后编号,根据奇偶数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推注前列地尔注射液,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比较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初步建立肠粘膜屏障功能衰竭(Intestinal barrier failure,IBF)的临床分期标准。方法 选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肝硬化、炎性肠病等患者共5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2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口服双糖探针后检测样本尿液中乳果糖/甘露醇(lactulose/mannitol,L/M)含量以评价肠道通透性,同时采集其新鲜粪便行菌群分析,记录其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的临床表现、肠道通透性、肠菌群及免疫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同对照组(0.02938±0.00725)相比,病例组尿L/M比值(0.06694±0.02343)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74,P<0.01)。不同程度菌群失调患者肠道通透性无显著差异(F=2.285,P=0.113)。随着患者腹胀及腹泻程度的增高,肠道通透性增高及中重度菌群失调的比率也增加。病例组C反应蛋白(47.8±33.5mg/L VS 3.2±2.6mg/L)、血浆内毒素(5.806±4.219EU/ml VS 0.018±0.056EU/ml)及血清IL-6(22.19±8.45pg/ml VS 6.24±0.13pg/ml)水平较之对照组均有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肠粘膜通透性、肠菌群状态及免疫指标间的关系,可初步建立IBF的临床分期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老年首发未经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分析肠道菌群在精神分裂症中扮演的角色。方法选取30例2016年7月至2016年10月就诊于精神科的老年(≥60岁)首发未经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16SrRNA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对两组大便标本中的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拟杆菌属进行绝对定量。结果观察组粪便中双歧杆菌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拟杆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肠道拟杆菌/乳酸杆菌与拟杆菌/双歧杆菌的比值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乳酸杆菌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首发未经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的紊乱、肠道菌群比例失调等现象,肠道菌群可能参与了精神分裂症的发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商品名:思连康)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对老年人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老年住院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服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 g加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0.4 g,均3次/天;对照组仅服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 g,3次/天,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及粪检结果。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05%;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6.4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粪检杆球比例倒置、细菌计数减少、真菌感染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老年人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术后口服微生态制剂对肠道菌群及粪便分泌型免疫球蛋A(Sig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26例Miles术后患者采用随机化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口服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胶囊),对照组常规治疗。分别于入院时、术后第一次排便、术后1个月收集两组患者的新鲜大便,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道菌群的改变及粪便SIgA含量。结果术后第一次排便及术后1月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肠道菌群与手术前相比,基本恢复(P0.05)。术前及术后第一次排便,两组患者粪便中的SIg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而术后1个月,观察组粪便SIg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仍低于术前水平。结论直肠癌Miles手术后口服微生态制剂可有效纠正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并通过升高粪便SIgA含量恢复肠道屏障功能和局部免疫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F-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中的调控机制。方法 3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NF-κB干预组,每组12只。18h后处死小鼠,比较各组的腹腔内大体改变、肠黏膜病理改变,肠道通透性的变化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腹腔内呈明显炎症反应,肠管水肿,肠黏膜水肿,肠道通透性显著增高,NF-κB特异性阻断剂能降低肠道损伤,改善肠黏膜水肿,上调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显著降低肠道通透性,降低细胞因子水平。结论 NF-κB阻断剂能够通过选择性的抑制NF-κB活性,改善受损的肠屏障功能。这一作用通过上调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水平而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