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门静脉血管造影(SCTP)及三维重建对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7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行SCTP及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包括最大强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成像(SSD)和多平面重建(MPR)。结果:MIP和SSD显示51例门静脉1~2级分支增粗,肝内门静脉2组以下分支细小、扭曲,35例呈枯枝或残根状。6例仅见门静脉1~2级分支增粗,肝内门静脉2级以下分支  相似文献   

2.
部分脾动脉栓塞对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10月~2000年12月,我院对26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进行了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观察其术前1周及术后4周脾动脉、脾静脉、门静脉的内径、平均流速和血流量的变化,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门脉高压不常见门腔分流的MS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不常见门腔分流的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56例肝炎后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侧支血管形成患者的MSCT资料。受检者均行上腹部CT平扫及3期增强扫描,83例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蔽显示(SSD)和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方法进行血管成像。结果:本组共发现不常见门腔分流243处:食管旁静脉曲张61处(其中伴假肿瘤征16处)、胃肾静脉分流42处、脾肾静脉分流20处、椎旁静脉丛曲张21处、脐静脉和/或副脐静脉再通95处(其中脐静脉再通59处、副脐静脉再通30处、脐静脉和副脐静脉同时再通6处)、门静脉右后支瘤样扩张并向下腔静脉分流4处。门腔分流的主要CT表现为门静脉期可见门静脉属支与腔静脉系血管之间有异常交通。结论:MSCT可较好地显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不常见门腔分流,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重要的病死因素,大多数病例出血的原因是由于门脉高压导致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因此监测门脉压力对预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危险性有重要意义。为探讨应用B型超声检查预测因门脉高压所致出血的危险性,我们对自1986年1月至1991年12月185例住院的肝炎后肝硬化及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螺旋CT经动脉门静脉造影 (SCTAP)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根据临床综合诊断标准 ,比较 2 6例采用常规CT、SCTAP轴位及MIP法三维重建判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结果。结果 :SCTAP对门静脉远侧分支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CT(P <0 .0 1)。SCTAP轴位能较好显示门静脉细小分支的异常改变 ,对肝硬化判断的敏感性为 93.3%。SCTAP MIP能直观地显示门静脉的全貌及侧支循环通路 ,对门静脉高压的判断的特异性为 94 .1%。常规CT能较全面反映门静脉高压的肝外征象 (脾大、腹水 )。结论 :SCTAP与常规CT、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合 ,有助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防治。方法: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96例。其中肝炎后肝硬化76例,胆汁性肝硬化8例,血吸虫病性肝硬化3例,其他类型肝硬化9例。择期手术64例,急诊手术14例,预防性手术18例。结果: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23.9%。肝功能Child C级、血胆固醇〈3.0mmol/L、总胆红素〉100mmol/L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手术死亡率4.2%,主要死亡原因为上消化道再出血并发肝性脑病、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1年、2年及3年再出血率分别为3.1%、6.O%及5.6%。结论:为减少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并发症,应掌握手术适应证,熟练掌握手术要领及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晚期以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在肝硬化进展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肝脏结构改变和血管活性物质改变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食管下段横断吻合联合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食管下端横断吻合联合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19例.结果:术后患者食管胃底曲张完全或者明显减轻,门静脉压和门静脉血流量明显下降;所有患者全部存活,均未发生肝性脑病和门脉高压性胃病.术后随访复发出血率为5.2%(1/19).结论:食管下端横断联合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率低,并发症少,手术操作简单等,是较为理想的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肝硬化后期门脉高压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33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进行门静脉CT血管成像(CTPV)增强检查。结果:33例患者均成功地实施了门静脉CTPV,所有患者全有门静脉主干曲张外,以脐周静脉、腹膜后静脉、食管周围静脉曲张和奇静脉扩大为主,部分有门静脉-肝动脉瘘和门静脉栓子形成。结论:CTPV可显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体静脉之间侧支循环血管曲张及早期诊断肝硬化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 shunt,TIPSS)+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前后门静脉压力的变化,进而探讨TIPSS+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在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对20例因肝硬化所致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在术前、术后分别用直接法测定门静脉主干压力,比较术前、术后压力的变化。结果术前本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静脉压力为(41.46±4.89)cmH2O、术后为(25.65±5.73)cmH2O,差异有显著性(P〈0.001)。术前、术后压力差为(15.82±3.12)cmH2O,术后较术前门静脉压力平均下降38.13%。结论 TIPSS+食道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可显著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静脉压力,在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内镜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急症之一 ,它可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 ,是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出血原因除因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之外 ,临床还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是由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olHypertensiveGastropathy ,PHG)所引起。PHG的病人常因胃粘膜炎症、糜烂和溃疡未得到及时有效控制而引发出血 ,这是临床抢救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们收集了近 5年来临床收治的 72例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例 (均经急诊内镜检查确诊 ) ,现分析如下 …  相似文献   

12.
直线加速器牌区照射治疗脾功能亢进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门静脉高压是内外科治疗的难点。最近 ,我院采用直线加速器脾区前后对野照射治疗 ,使血液细胞学改善 ,门脉压下降 ,脾脏回缩 ,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 一般资料 :根据病人对治疗的接受能力和意愿 ,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人均为肝炎、肝硬化导致的充血性脾肿大和门静脉高压。治疗组 2 2例中 ,男 16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38 5岁 (17~ 5 6岁 )。肝功能child分级 :A级 5人 ,B级 9人 ,C级 8人。对照组 :16例 ,男 12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36 8岁 (18~ 5 4岁 )。肝功能child分级 …  相似文献   

13.
2000年2月~2005年12月,我们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32例行预防性门奇联合断流(Sugiura)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因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目前手术方法较多 ,远期疗效不尽满意。作者自2 0 0 0年 7月~ 2 0 0 2年 5月 ,采取保留胃冠状静脉与奇静脉侧支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1 2例 ,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男 9例 ,女 3例。年龄 35~ 67岁 ,平均 43.8岁。均有反复上消化道出血史。肝功能 Child A1例 ,B级 4例 ,C级 7例。肝炎后肝硬化 1 0例 ,酒精性肝硬化 1例 ,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1例。食管静脉曲张中度 5例 ,重度 7例。1 .2 手术方法开腹后测定自由门静脉压力 ( FPP)。切脾后测定 FPP。保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罗洛尔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压力及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武警河南省总队医院自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2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6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营养支持、护肝及免疫调节等基础治疗。A组患者口服普萘洛尔,10 mg/次,3次/d。B组患者口服阿罗洛尔,5 mg/次,2次/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肝静脉楔压(WHVP)、肝静脉自由压(FHVP)、门静脉主干内径(DPV)、门静脉主干血流速度(VPV)、门静脉主干血流量(QPV)。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VPG、WHVP、DPV、VPV、QPV及HR、MAP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的上述指标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阿罗洛尔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可以明显降低门静脉压力,改善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情况,同时可明显降低患者HR及MAP,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肝癌患者门静脉逆流与肝癌肝内转移的关系,应用灰附超声观测肝炎肝癌组、非肝炎肝癌组门静脉癌栓和癌肿肝内转移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炎肝癌组、非肝炎肝癌组、肝硬化组与对照组门静脉-开动脉瘘及门静脉逆流的发生率。结果显示,肝炎肝癌组门静脉逆流的发生率及门静脉癌栓、癌肿肝内转移发生率均高于非肝炎肝癌组(P<0.01);肝硬化组门静脉逆流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肝炎肝癌组与非肝炎肝癌组肿块内及周围的门静脉-肝动脉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门静脉逆流是引起肝癌肝与非肝炎肝癌组肿块内及周围的门静脉-肝动脉瘘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提示门静脉逆流是引起肝癌肝内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肝硬化肝脏各叶及门静脉进行量化研究 ,为临床影像早期诊断肝硬化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肝硬化代偿期组、失代偿期组作为疾病组 ,选择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 ,利用人体常用解剖轴线作为肝脏测量的基准线。门静脉系统的测量采用文献报道的常用方法。结果 肝硬化时肝脏左叶冠状径 (L1 )的变化最具临床意义 ,肝硬化代偿期时该值增大 ,肝硬化失代偿期时该值缩小 :肝叶比例不仅存在于肝叶间同时也存在于肝叶内。门静脉管径的变化主要发生于肝硬化代偿期 ,通过建立门静脉的变化与肝脏变化的数学模型对早期肝硬化进行预测。结论 可以利用肝脏各叶的测量值及门静脉管径的变化预测和诊断早期肝硬化。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本文就本病的CT和MRI的表现作一综述。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的CT表现一、肝脏的CT表现:肝脏的改变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分期而不同。在肝硬化早期,由于脂肪浸润,肝脏多为普遍肿大,肝实质密度降低而不均匀。正常人的肝实质密度为54~68HU,一般比脾脏密度高7~8HU。肝硬化时,肝实质密度可低于或等于脾脏密度。随着肝硬化的进一步发展,肝脏变形,肝轮廓从内凹变为外凸,以左叶下段最明显,或从平直的棱角变为圆钝,较大  相似文献   

19.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门静脉高压症常继发于肝硬化,主要表现为脾肿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腹水,同时亦可引起脾功能亢进.众多临床研究证明,部分性脾栓塞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总结近年来门脉高压症、脾肿大的发病机制,分析门脉高压与脾脏肿大的血流动力学关系,综述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原理和临床应用现状,并评价其疗效.  相似文献   

20.
肝炎肝硬化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危及患者生命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尽早了解食管静脉曲张的存在与否、严重程度对诊断、预防、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价值。我们对121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彩色DOPPLE进行门静脉系统的检测及胃镜检查,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