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垂体腺瘤为来源于垂体前叶腺细胞的单克隆腺瘤,根据其生物学行为分为非侵袭性与侵袭性。侵袭性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介于恶性与良性腺瘤之间,它可破坏鞍区骨质,侵袭海绵窦等鞍区结构,其高复发率、低治愈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1]。近年来,随着细胞生  相似文献   

2.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ituitary function of acute pituitary apoplexy and its effect by transsphenoidal surger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and endocrine hormones level of 25 patients with acute pituitary apoplexy who underwent transsphenoidal surgery from Jan. 2002 to June 2004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13 cases underwent surgery within 3 days after admission and 22 cases within 1 week. Of the 25 cases, 9 patients suffered the impairment of pituitary-thyroidal function, 14 cases of pituitary-adrenal function and 11 cases of pituitary-gonadal function before surgery. After surgery, 5/9, 8/14 and 7/11 were recovered from the corresponding hypopituitarism. Conclusion: Hypopituitarism is a major manifestation of acute pituitary apoplexy. Urgent surgery decompression contributed to the improvement of pituitary function. Patients with hypopituitarism after surgery required the corresponding hormones replacement therapy.  相似文献   

3.
娄四龙 《四川肿瘤防治》2005,18(4):274-276,284
垂体腺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每年发病率为0.5/10万-8.2/10万,而临床上静息的微腺瘤在无选择尸解中高达23%。大部分垂体腺瘤是良性的,而文献报道远处转移几乎是垂体腺癌唯一的诊断证据。介于良性腺瘤和腺癌二者之间的、具有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的肿瘤,称为侵袭性垂体腺瘤,其生长特征是垂体瘤呈侵袭性生长,发病率高(33%-35%),治愈率低(17%)。据文献报道,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发生率占垂体腺瘤的6%-85%,如何在术前诊断侵袭性垂体腺瘤目前仍是一个难题。临床上对于有以下情况时,一般考虑垂体  相似文献   

4.
侵袭性垂体腺瘤发生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华  黄玮  黄祜鸿 《中国肿瘤》2002,11(12):717-719
简述侵袭性垂体腺瘤发生机理在分子生物学、分子病理学与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认为侵袭性垂体腺瘤可能源发于垂体本身,肿瘤中原癌基因、抑癌基因、肿瘤增殖动力学、生长因子及蛋白降解酶等的表达改变,与肿瘤的侵袭性显著相关。这有助于进一步阐明侵袭性垂体腺瘤发生、发展机理,而且可以指导临床诊断、预后评估和术后处理。  相似文献   

5.
胡业帅  杨军  马顺昌 《中国肿瘤》2013,22(11):897-900
垂体腺瘤是单克隆发生的,即由基因突变引起,而侵袭性垂体腺瘤(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IPA)恶性程度更高,且难治愈、易复发。对侵袭性垂体腺瘤相关原癌基因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其侵袭性,为在基因层面探索及阐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全文对IPA相关原癌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有关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研究很多,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揭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相关。通过对肿瘤相关基因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垂体腺瘤侵袭性的产生机制,为临床治疗垂体腺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伽玛刀治疗垂体微腺瘤远期对垂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垂体瘤在临床已经广泛开展,但治疗垂体微腺瘤的报道仍较少,而且伽玛刀治疗远期对垂体功能的影响至今尚不明确,尤其引起垂体功能损害的情况仍令人担忧。回顾性分析伽玛刀治疗垂体微腺瘤的远期对垂体功能的影响,尤其是引起垂体功能低下的情况。方法:随访应用Leksell伽玛刀治疗的垂体微腺瘤患者,获得完整资料10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随访时间超过5年,平均89.40个月。结果:33例在术前存在不同程度垂体功能低下,治疗后28例恢复正常(84.8%);本组有8例目前存在垂体激素水平低下,但只有1例与本次治疗有明确关系,5名目前无自诉症状,有症状而且需要激素替代治疗有3例(2.7%)。结论:伽玛刀治疗垂体微腺瘤远期引起垂体功能低下的发生率极低,而对改善垂体功能低下有明确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细胞增殖活性和其侵袭性生长方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MIB -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确定 110例垂体瘤的Ki -67标记指数。结果 平均标记指数是 2 65 %。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对标记指数无影响。非侵袭组是2 0 1% ,侵袭组是 3 71% ,P =0 0 2 7,有显著性差异。侵袭蝶窦组是 5 5 8%。功能性腺瘤是 3 0 9% ,非功能性腺瘤是 1 98% ,P =0 14 ,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ACTH腺瘤的标记指数是 5 47% ,其他功能性腺瘤是 2 3 3 % ,P =0 0 1,有显著性差异。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对标记指数无影响。结论 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与垂体瘤的侵袭性生长有关 ,但不是肿瘤发生侵袭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9.
垂体腺瘤为颅内良性肿瘤,但却是成年人脑肿瘤的第三大常见肿瘤,仅次于神经胶质瘤和脑膜瘤。垂体腺瘤定义为良性肿瘤,但部分垂体腺瘤可对周围组织有侵袭性,手术难以切除,术后易复发。RWD结构修饰增强子(RWD containing sumoylation enhancer,RSUME),可在垂体腺瘤中通过小泛素化(small ubiquitin related modifiers,SUMO)稳定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以及抑制分子kappaB(inhibitor kappaB,IκB)的活性,促进垂体腺瘤的侵袭作用。RSUME对体腺瘤的侵袭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但RSUME的作用与垂体腺瘤侵袭的相关性尚未明确。本文就RSUME对垂体腺瘤侵袭作用中HIF-1α/VEGF信号通路以及IκB/NF-κB复合体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胡业帅  杨军  马顺昌 《中国肿瘤》2014,23(6):494-496
侵袭性垂体腺瘤是一类特殊的垂体腺瘤,可向周围组织侵犯,危害性大,但发病机制未明。目前已证实垂体腺瘤是由单克隆发生的,可能由原始干细胞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增殖引起,即可能与抑癌基因的突变密切相关。因此,对侵袭性垂体腺瘤相关抑癌基因的研究至关重要。为在分子生物学层面研究垂体腺瘤侵袭性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良性肿瘤,但部分垂体腺瘤可表现出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目前垂体腺瘤的具体发生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的出现为我们研究垂体瘤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miRNAs是一类新发现的非编码RNA,它在转录后水平调节靶基因的表达水平,在机体发育,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以及肿瘤发生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儿童垂体腺瘤的治疗经验,探讨儿童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3例14岁以下儿童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内分泌及影像学检查、个体化治疗情况。其中手术11例、γ刀治疗2例。结果11例手术治疗患儿,9例全切、2例次全切。随访的11例患儿,症状均得以很好控制。结论儿童垂体腺瘤以多分泌功能细胞腺瘤为主,手术中采用经颅入路或经鼻蝶入路则取决于患儿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倾向,γ刀治疗也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垂体瘤手术后患者垂体功能的变化和激素替代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对182例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研究,测定患者术后垂体功能情况,激素替代治疗效果.结果 垂体瘤术后,患者垂体功能减退.术后3天,激素水平最低,术后30天已经有所恢复,术后3个月到1年达到较高水平,且相对稳定.给予激素替代治疗后,术后3个月氢化可的松和左甲状腺素钠片的剂量基本稳定.结论 垂体瘤术后,患者垂体功能有所减退,短期内会出现激素分泌减少的情况.术后进行激素替代治疗3个月,患者垂体功能基本恢复,激素替代剂量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4.
药物治疗是GH型垂体腺瘤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首选生长抑素类似物,目前主要有奥曲肽和兰瑞肽两类。有近年来,对其临床应用前景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奥曲肽和兰瑞肽均为人工合成的8肽化合物,通过作用于细胞表面的生长抑素受体,来达到其抑制生长激素分泌的药理作用。肿瘤细胞表面生长抑素受体数量的多少与药物的反应情况相关,而在多数GH型垂体腺瘤中。存在生长抑素受体的高表达。国外不少研究提示:它能够有效缓解各种相关的临床症状,降低血GH或IGF-1水平,在部分患者可缩小肿瘤体积。但在能否改变肿瘤质地的问题上,还存在争议。同时,本类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较少,其临床应用前景广泛。与奥曲肽相比,兰瑞肽的使用更为方便,患者的依从性更好。本文对这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15.
对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LAK/IL-2肝动脉灌注与栓塞化符合用及单纯栓塞化行治疗前后机体免疫状态,即T淋巴细胞亚群,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TNF及自身LAK细胞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前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CD3升高,CD4/CD8比值下降;sIL-2R及TN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LAK/IL-2肝动脉灌注即过继免疫与栓塞化疗合用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升高(P<0.01),CD3下降(P<0.01)、CD4/CD8比值升高(P<0.01)sIL-2R水平下降(P<0.01),TNF水平亦下降,自身LAK细胞活性增强(P<0.01);单纯栓塞化疗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垂体瘤术后发生癫痫的原因与脑水肿密切相关,本文旨在研究垂体瘤术后低钠血症与癫痫的关系。方法:对11例垂体瘤术后血钠水平进行监测,分别统计癫痫发作前24~12h、发作时的血钠值。按血钠值和血钠的变化幅度进行分组,组1血钠值≥125mmol/L,变化幅度≥15mmol/L;组2血钠值<125mmol/L,变化幅度<15mmol/L,用T和!2检验来分析癫痫与术后血钠的关系。结果:癫痫前24~12h血钠平均值与癫痫时血钠值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钠≥125mmol/L组与<125mmol/L组的血钠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35)。其他各组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垂体瘤术后血钠紊乱者发生癫痫可能性大,其中变化幅度越大越易发生癫痫。垂体瘤术后血钠偏低是癫痫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在1995年1月~2003年12月采用本法治疗垂体腺瘤133例,其中微腺瘤25例,大腺瘤45例,巨大腺瘤63例.60岁以上伴有垂体功能低下者54例.垂体PRL腺瘤63例,GH腺瘤15例,ACTH腺瘤9例,多分泌功能细胞腺瘤10例,无功能腺瘤36例.结果:本组肿瘤全切除105例,次全切除16例,大部分切除12例.随访0.5~7.5年,治愈103例,缓解21例,复发6例,死亡1例,失访2例.结论:本手术方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少;特别适宜治疗老年人垂体腺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四君子汤对结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结肠癌术后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常规肠内营养,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分析2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免疫功能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腹胀发生率为14.5%,显著低于对照组(30.4%),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gA、IgG、IgM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清IgA、IgG、IgM水平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细胞免疫因子(C3+、C4+、CD3+、CD4+、CD8+、CD4+/CD8+、IL-2、IL-8)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细胞免疫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提高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四君子汤有利于结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且可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垂体瘤中抑癌基因PTEN和CyclinD1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6例垂体肿瘤,5例正常垂体组织中PTEN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5例正常垂体组织和22例非侵袭垂体瘤中PTEN表达阳性率和强阳性率比34例侵袭性垂体瘤中PTEN的强阳性率和阳性率强度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1)。正常垂体组织和非侵袭性垂体瘤细胞内CyclinD1蛋白表达较弱,甚至不表达,侵袭性垂体瘤细胞内CyclinD1的表达率和强度明显增加(P<0.01),并且发现在PTEN蛋白表达显著减少的病例中伴随CyclinD1蛋白表达增加,经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呈显著性相关关系(P<0.05)。结论:抑癌基因PTEN的失活和CyclinD1蛋白表达增加与垂体瘤的侵袭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