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寻找一种简单有效,修复长段周围神经缺损的方法.方法 在两段同种异体大鼠的脱细胞坐骨神经之间置入一段自体坐骨神经,形成基膜管-自体神经嵌合体,与单纯基膜管、硅胶管带自体神经、单纯硅胶管、自体神经等其他桥接物比较修复神经缺损的效果.结果 分组动物实验显示基膜管-自体神经嵌合体组的神经功能、形态恢复最佳.结论 基膜管-自体神经嵌合体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简单有效,并能延长修复长度,在修复长段周围神经缺损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组织工程神经在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是当前神经领域的一大难题。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着力研究雪旺细胞和生物材料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并将其与日益完善的显微外科技术结合起来,提高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水平。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进行回顾,着重从组织工程方面阐述周围神经修复方法的现状与前景。  相似文献   

3.
周围神经严重损伤引起神经长段缺损,最常用的修复方法是自体神经移植后束间缝合,但有时不太满意,主要原因轴突再生可能受阻或神经瘤的形成及神经供区损伤等。为了获得替代自体神经和避免异体神经移植所  相似文献   

4.
利用各种神经导管可成功桥接修复短段周围神经缺损已为许多学者公认。但是,这些神经导管由于缺乏许旺细胞或内部支架来支持、促进神经再生轴突长距离生长,因此不能有效修复长段周围神经缺损。应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神经导管,为修复长段周围神经缺损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这项研究的核心是模拟周围神经天然结构,将许旺细胞与生物支  相似文献   

5.
周围神经缺损修复仍是临床难题之一。传统的修复较短神经缺损的方法是神经端一端缝合或端一侧缝合,长段神经缺损的首选方法是自体神经移植,但受限于供体神经来源有限、需多次手术等。许旺细胞或干细胞(可诱导分化为许旺细胞样细胞)复合生物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可修复长段神经缺损。该文就神经移植材料、种子细胞、神经营养因子、组织工程化神经在周围神经缺损修复中的相关问题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自1870年Philipeaux和Vulpain首次利用游离神经移植术修复舌下神经缺损以来,自体神经移植被认为是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最佳选择,但白体神经材料存在来源有限,取材将给病人带来新的创伤,取材后可有供区麻木、瘢痕、神经瘤等并发症。异体神经移植及组织工程人工神经导管技术被认为是修复神经缺损新的发展方向,而单纯的异体神经移植也存在着受体免疫排异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昇  李宝兴 《实用骨科杂志》2007,13(5):282-284,287
周围神经的损伤缺损十分常见,而修复对医学界来说一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在临床上,自体神经移植是最基本和最可靠的方法。但自体神经移植因其来源有限而无法满足较大神经缺损和广泛神经缺损修复的需要,而且增加手术创伤,造成供区的功能障碍。硅胶管等合成材料和自体骨骼肌、静脉等生物原性材料虽可引导神经再生,但是其结构与神经基底膜不同,轴突再生欠佳,修复神经缺损距离有限,临床应用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8.
周围神经延长及相关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周围神经延长及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吴健斌1安洪2采用直接的神经牵拉或使用组织扩张器对周围神经进行扩张延长,并用延长的神经端端吻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为临床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提供一个新的选择。现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周围神经延长术开展的由来周围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9.
周围神经缺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一直是外科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关周围神经缺损的研究可追溯到上世纪,自1880年Gluck、Vanlain首先报道用脱钙骨制成的骨性管道桥接周围神经缺损以来,众多学者分别使用动脉、静脉、筋膜管、硅胶管、胶原管、聚乳酸管及人羊膜基底膜管和变性骨骼肌等[1,2]桥接周围神经缺损.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研究的兴起和发展,国内外学者使用多种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导管进行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交通、工矿事故等严重创伤和神经源性肿瘤切除等造成的桡神经缺损,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多造成患肢功能障碍.令人可喜的是,相关基础研究表明,神经端侧吻合后正常的神经可发出侧支长入到损伤神经断端,并沿髓鞘生长重新恢复其传导功能,从而促进受损神经的功能恢复.此结果为端侧吻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提供了理论支持.近年来的相关临床应用报道亦逐渐增多.自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之间,我们采用正中神经-桡神经端侧吻合修复桡神经长段缺损19例,现就疗效进行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腓肠神经移植的解剖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神经有运动、感觉和营养的功能,它的损伤可造成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因此对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至关重要。当神经缺损经充分游离、关节屈曲、神经移位等方法处理仍有缺损时,需采用神经移植的方法来修复神经缺损。其中,腓肠神经就是较常用的神经移植供体。本文就腓肠神经移植的相关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神经延长器延长周围神经,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自制的神经延长架,每天分数次延长1mm,修复神经缺损10mm,9周后行电生理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延长段神经外膜血供基本正常,神经缺损修复后其神经刺激阈值与神经原位缝合组差异无显著性,与神经移植组差异有显著性,组织学观察,延长组和原位缝合组有基本正常组织结构,神经移植组有明显空泡变性,髓鞘凝固变性。结论 应用神经延长装置,采用合适的连接方法,可有效的延长周围神经,修复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13.
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和再生机理非常复杂,受许多因素影响[1,2],是当今显微外科学、创伤外科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组织工程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神经缺损后修复机理的研究工作涉及桥梁作用、趋化作用、微环境作用等方面。曾被用来作神经修复研究的自体、...  相似文献   

14.
带蒂肌膜瓣重建神经外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对 18例 (2 2条 )周围神经显微松解、束间修复后神经外膜缺损 >5cm时用带蒂肌膜瓣重建神经外膜的手术方法。方法 周围神经SeddonⅡ类损伤 ,经 3~ 6个月保守治疗无效后 ,采用常规神经显微松解或神经束间修复 ,并确定神经干外膜的缺损范围后 ,选用邻近健康肌肉的肌外膜 ,形成带蒂肌膜瓣 ,包裹在外膜缺损段神经干上 ,用 9 0无损伤缝线将肌膜瓣两侧相互缝合呈管状 ,再将两端与神经外膜缝合。结果 术后随访 6个月~ 5.6年 (平均 3 2 .6个月 ) ,按 1954年英国医学研究所颁布的感觉、运动分级标准评定 ,优良率达到 77.3 %。结论 带蒂肌膜瓣重建神经外膜可改善损伤段神经血运 ,隔离神经束与周围瘢痕的粘连 ,提供了与神经外膜极为相似的神经生长所需理想的局部生理环境  相似文献   

15.
迄今为止 ,周围神经缺损 (尤其是长的缺损 ,鼠 >2 cm ,人>3cm)依旧是整形修复外科中最为棘手和极富挑战性的课题之一 [1] 。 2 0世纪以来 ,显微外科技术及各种桥接物的使用对周围神经缺损修复起到推动作用 ,但对长的神经缺损 ,这些技术在临床上仍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近来发展起来的以活的雪旺氏细胞种植在生物支架或细胞外基质上辅助各种神经生长因子来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修复的组织工程学为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提供了光明的前景 [2 ,3 ] 。下面就组织工程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机理作一综述。一、组织工程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中雪旺氏细胞的作用雪旺…  相似文献   

16.
自体去肌浆骨骼肌的制备及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初探金国华,田美玲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非神经移植材料研究甚多,Fawcett曾用化学和挤压的方法在体外主除骨骼肌肌浆,修复鼠和兔的周围神经缺损。本文将去肌浆骨骼肌的制备及其结果和用其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  相似文献   

17.
周围神经趋化性再生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周围神经趋化性再生具有组织特异性、解剖部位特异性和终末器官特异性.近期研究显示,周围神经再生缺乏解剖部位特异性,其终末器官特异性也存在争议.神经趋化性再生受到神经断端间距、远端神经体积大小、营养支持及远端神经结构等多因素的影响.神经营养因子与细胞外基质蛋白相互作用、轴突表面识别分子及神经元表型特异性等,可能是趋化性再生的机制.研究证实,神经营养因子能促进周围神经趋化性再生;小间隙桥接技术充分发挥了再生神经的趋化性,是周围神经修复的有效方法;神经导管,尤其是聚羟基乙酸导管可提供适合神经生长的"微环境",有利于组织工程学方法的介入,在临床修复神经长段缺损中具有确切的优势.这些新技术使周围神经的修复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应用组织工程学原理和技术方法研制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修复临床周围神经缺损,是一种创新的研究。人工神经要求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为载体与有活性的细胞、细胞因子结合而成,具有特定三维结构和生物活性,可替代自体神经移植体修复神经缺损。其中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C)是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研究的重要种子细胞,本文就有关SC的研究作一综述。 SC的作用 SC是周围神经系统特有的胶质细胞,亦称神经膜细胞(neurilemmal cell,neurolemmocyte)或鞘细胞(sheath cell),由Theodor Schwann于1839年首先描述。SC在周围神经的发生、发育、形态、功能维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支持和保护轴突,维持轴突的良好微环境;形成髓鞘,对有髓纤维起着绝缘作用,加速神经轴突的传导;对神经轴突有营养代谢作用。在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与修复中,SC也起着关键作用。概括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周围神经损伤后,远段神经瓦勒变性,SC分裂增殖、形成Bungner氏带,并和巨噬细胞共同吞噬变性的轴突与髓鞘碎屑,SC及SC基底膜(basal lamina,BL)管一起共同为再生轴突提供一个生长通道;  相似文献   

19.
带血管的游离神经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aylor首先应用带血管的游离神经移植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至今15年间,对此术的基础研究、临床解剖研究和应用有了很大的深入和发展。此术应用于疤痕床上神经修复、长段神经缺损和神经干损伤修复时,效果优于传统神经移植已基本明确,但动物模型难以模拟临床,而临床报道的例数过少、随访时间短又缺乏对照,因此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观察。  相似文献   

20.
应用胎儿神经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应用经冷藏的胎儿坐骨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其中胎儿神经修复腓肠神经供区缺损5例,修复手指固有神经缺损2例,计3指4侧,经随访1年,均恢复了较好的感觉功能。介绍了手术方法,讨论了胎儿神经移植的价值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