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播散性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播散性隐球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征和预后。结果 8例播散性隐球菌病连续病例进入分析,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6.1岁。血清HIV抗体均阴性,流式细胞仪检测CD4细胞计数正常。2例起病前曾口服糖皮质激素,余6例否认免疫抑制剂服用史及基础疾病史。8例患儿家长均否认鸽子或其他禽类接触史。8例患儿起病均表现为持续发热,7例有明显的肝脾肿大,4例有黄疸,2例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2例服用糖皮质激素患儿有皮肤损害,8例均无头痛、呕吐或意识改变等神经系统症状。8例血清隐球菌抗原滴度均>1:640,6例血培养结果示新型隐球菌阳性,4例CSF隐球菌抗原升高,5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8例血清IgE均升高,平均3 896.5 KuA·L-1。3例影像学检查提示累及胆道,肝内胆管扩张,胸部CT示7例累及肺部。8例起病至确诊2~7周,均接受全身性抗真菌治疗(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或氟康唑),其中1例治疗后出现隐球菌相关性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8例治疗反应良好。8例诱导治疗结束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IgE水平均恢复正常,停药后随访3~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播散性隐球菌病可发生于无HIV感染的儿童,可累及多系统脏器,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肺部受累多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和血清IgE水平升高是本病实验室检查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2.
0626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三例综合报告石溅涛等江西医药(6):58,1983 3例均为女性:最小8个月,最大2岁3个月。以急性发热起病、急性期均有结合膜充血,口唇及口腔粘膜潮红、干燥、皲裂、杨梅舌,淋巴结肿大以颈部多见,于病后4~9日出现掌蹠部发红及四肢硬肿,皮疹以四肢、躯干较多,恢复期后出现特征性膜样脱皮。1例有腹泻、呕吐,2例肝大达肋下1.5cm,2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儿童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6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9例隐球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起病2例,亚急性或慢性起病7例。发热8例,头痛、呕吐5例,咳嗽4例,皮肤黄疸3例。脑膜刺激征阳性5例,肝大、脾大各4例,淋巴结肿大5例。视乳头水肿3例。白细胞、C反应蛋白均增高,脑脊液异常5例。肺CT异常8例。血清隐球菌抗原均阳性。1例放弃治疗;8例出院时临床症状消失,病原学检查阴性。结论儿童隐球菌病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体征,误诊率高。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多脏器损害且经抗结核、抗感染治疗无效者,应考虑该病可能。确诊依赖于脑脊液墨汁染色、血清或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组织病理及病原培养。  相似文献   

4.
儿童肺隐球菌病6例诊断和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儿童肺隐球菌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 2 0 0 0~ 2 0 0 2年收治的 6例肺隐球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免疫状态、诊断方法、治疗和转归。结果  6例均起病缓慢、病史长 ,症状为发热、咳嗽。肺部查体 5例正常 ,1例闻及干性音和中水泡音。 4例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检查正常 ,1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 ,1例为X 连锁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6例患儿均发生血行播散 ,其中 5例合并脑膜炎。 2例应用二性霉素B和氟康唑治疗后 ,肺隐球菌病控制 ,脑膜炎好转 ;3例放弃治疗 ;1例合并肝脾和淋巴结隐球菌病 ,应用氟康唑治愈。结论 儿童肺隐球菌病可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 ,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 ,诊断依赖于对该病的警惕和认识及隐球菌检查。儿童肺隐球菌病易发生血行播散应及时予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5.
0862 勒—雪氏病一例报告江自然云南医药5(1):38,1984 患儿女,18个月。以发热起病,体温波动在39℃左右,临床表现有肝脾肿大,尤以脾脏肿大较显著,胸腹部及背部皮肤有针尖大小的出血性皮疹。末梢血白血球12,200/mm~3,中性50%、淋巴47%,嗜酸性2%,单核1%。死后病理解剖所见:主要改变为中等程度分化的组织细胞呈结节状增生。病理诊断:1、勒—雪氏病,累及脾,肝,胸腺、淋巴结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单核 -巨噬细胞系统的急性血液系统传染病(1) ,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皮疹及外周血中出现大量异型淋巴细胞为特征 ,本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 ,并发心、肝、肺、肾、胰腺、腮腺等多器官损害 ,其中又以肝损害最多见(2 ) 。我院 1 997年 4月~ 1 999年 4月收治IM患儿 83例 ,其中并发肝损害 45例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83例中男 5 4例 ,女 2 9例。年龄 :9个月~ 1 3岁 ,平均年龄 6 .8岁。~ 3岁 1 5例 ,发生肝…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儿童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治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6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9例隐球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急性起病2例,亚急性或慢性起病7例。发热8例,头痛、呕吐5例,咳嗽4例,皮肤黄疸3例。脑膜刺激征阳性5例,肝大、脾大各4例,淋巴 结肿大5例。视乳头水肿3例。白细胞、C反应蛋白均增高,脑脊液异常5例。 肺CT异常8例。血清隐球菌抗原均阳性。1例放弃治疗;8例出院时 临床症状消失,病原学检查阴性。 结论儿童隐球菌病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体征,误诊率高。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多脏器损害且经抗结核、抗感染治疗无效者,应考虑该病可 能。确诊依赖于脑脊液墨汁染色、血清或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组织病理及病原培养。  相似文献   

8.
皮肤疾病     
950808儿童全身播散性隐球菌病1例/刘德明…//临床皮肤科杂志一199魂.23(4)一2 10~211 女,6岁。!习发热、咳嗽、胸痛6个月,伴有皮疹3个月入院。病初头面部出现绿豆至蚕豆大小扁平丘疹,表面结痴,去痴后有少许脓液,触痛明显,继而臀及四肢亦出现同洋皮疹,近1个月大小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摄X片诊断“肺结核”.按抗疥药、抗生素、激素i台疗2个月无效。脓液培养有表皮葡萄球菌生长。X摄片: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两肺中内带呈网织样改变。右须部皮损、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皮肤及淋巴组织不同程度破坏.呈片状筛网状结构,筛孔内可见人小不等的国…  相似文献   

9.
弥漫性嗜酸粒细胞结缔组织病罕见,我科1996年收治本病1例,同时患有隐球菌病,特此介绍本病并分析两病的关系。男孩,7岁,因面部皮疹4个月,乏力3个月,咳嗽发热8天入院。4个月前患儿面部出现皮疹,扁平状高出皮肤如米粒大小,开始量少,渐增多。3个月前食欲不振,面色渐黄,乏力,活动少,1个月来皮疹增多,8天前发热咳嗽,在县医院发现肝脾大来就诊。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无寄生虫史。体检:T38·2CR24次/分,Pll0次/分,体重18kg,神清,面色苍黄,皮肤无出血点,面部散在丘疹,大米至绿豆大小,为正常皮色的半球形丘疹,中心凹陷,…  相似文献   

10.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五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HLH)属于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第II类 ,近年来发病逐渐增多 ,现报告 5例 ,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一般临床资料5例均为近半年在我院住院的患儿 ,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2岁~ 10岁 ,平均 5 4岁。病程 1个月~ 8个月 ,平均 2 9个月。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4例病程早期伴有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 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结、肝脾肿大 ,其中 3例脾重度肿大。 1例伴游走性多关节疼痛 ,1例出现惊厥、昏迷 ,1例颜面皮疹、肿胀明显。实验室检查末梢血象表现二系至三系减少 ;血钾不同程度降低 ;肝酶不同程…  相似文献   

11.
组织细胞增生症X(简称HX)是病因尚不清楚的组织细胞异常增生和浸润的疾病。我科从1971~1990年共收治15例,现报告如下。男8例,女7例。其中LS男4例,女5例;中间型男2例,女1例;HSC仅1例,男性;难分型男女各1例。年龄1.5月~5岁。入院时误诊5例,分别误诊为:毛细胆管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骨髓炎,颅骨陈旧性骨折,头颅血肿。LS皮疹9/9例,发热8/9例,肝大9/9例,脾大8/9例,淋巴结大3/9例,颅骨缺损2/9例;中间型皮疹1/3例,发热3/3例,肝大3/3例,牌大1/3例,淋巴结大3/3例,颅骨缺损3/3例,HSC1例肝脾淋巴结均大,颅骨缺损;难分型1例同时具有LS、  相似文献   

12.
小儿多囊肾又称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 (ARPKD) ,国外报道很少 ,国内罕见报道。现将我院 1992~ 1998年收治的 10例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文 10例中男 6例 ,女4例。确诊年龄 7天至 11岁 (中位数 7岁 )。此 10例的父母均非近亲结婚。 10例中 3例有家族史 :例 6的父母及患儿姐妹 3人均有腰痛、肾炎史 ;例 1的姐姐现年 12岁 ,1岁时发现肝脾大 ,10岁起每年呕血 1次 ;例 2的姐姐 6个月时发现腹部膨大 ,12岁时因肝大、呕血死亡。临床特征 :6例以腹部症状起病 (例1~ 6 ) ;例 1、例 7有呕血史 ;例 8早产、臀位 ,生后 7天反应弱 ,入院查体…  相似文献   

13.
皮肤疾病     
430709 手、足、口病激发病例报告马逸聪武汉医学院学报8(3):185,1984该组8例。女6例,男2例。最大52个月,最小8个月。5例有上感样前驱症状,8例均有皮疹,都累及手掌,7例累及足蹠,4例累及臀部,3例累及手背,主要为水疱,其次有丘疹或丘疱疹。5例有口腔疱疹或溃疡,3例伴有颌下淋巴结肿瘤,1例结合膜充血。病程最长12天,最短5天。手、足、口病是数种肠内病毒感染的一种病型,为发生于婴幼儿口腔以及手、足的水疱性损害,潜伏期3~8  相似文献   

14.
小儿肝肿大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微  董梅  魏珉 《中华儿科杂志》2000,38(2):117-118
本组 93例病例来源为 1988~ 1999年住院患儿。入选标准为 :(1)体检及辅助检查证明肝脏明显肿大 (即肝脏于右锁骨中线肋下 >3cm) ;(2 )伴或不伴脾大、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关节肿痛等症状 ,但肝肿大为其重要体征。符合标准者 93例 ,其中男 5 6例 ,女 37例 ,年龄 1月~ 14岁 ,平均 6 .2岁。病因分类93例中 85例经相关检查获得明确诊断 ,确诊率 91%。有 8例因种种原因出院时仍未能确诊 (占 9% )。诊断明确的 85例病因如下。1.非感染性疾病 :6 8例 (80 % ) :(1)遗传代谢疾病 34例(34 / 6 8,5 0 % ) :其中包括 :肝糖原累积病 2 6例 ,肝豆…  相似文献   

15.
我科近5年来收治全身性新型隐球菌病3例,均为男性,年龄5~12岁,病程2~11个月。临床上均有长期发热、消瘦、贫血、全身淋巴结肿大。例1面颈部皮肤有散在绿豆大小丘疹,例2、例3肝脾明显肿大,例2伴中度黄疸,例3伴头痛、抽搐、意识障碍,右侧肢体偏瘫及脑膜刺激征。血象:Hb70~90g/L,WBC6.7~11.8×10~9/L,N58~80%,例2、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16例小儿组织细胞增生症X,其中勒雪氏病(LS)10例,韩薛柯氏病(HSC)5例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型1例。发病年龄LS 1个月~2岁3个月,HSC 1岁11个月~12岁,中间型为5岁。主要临床表现LS 有发热、皮疹、肝、脾和淋巴结肿大,HSC 有头部肿块或缺损、突眼和尿崩症,中间型有发热和肝脾肿大。LS 和HSC 各有4例以临床及X 线为诊断依据,病理检查确诊LS6例,HSC 及中间型各1例。复习有关文献对本病的病因、发病年龄、特殊类型、临床表现、X 线检查、诊断、治疗和预后等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疑难病研究——全身性播散性隐球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通过 1例全身性播散性隐球菌病的疑难病例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隐球菌病的认识。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深部真菌病 ,起病隐袭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易漏诊 ,误诊。诱因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抗代谢药物、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慢性疾病和长期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等。临床表现包括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及肝功能损害、皮肤、肺、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 ,取病灶组织或渗液作墨汁染色 ,可见特有形态的隐球菌 ,亦可作真菌培养或淋巴结活检找到隐球菌确诊 ;鉴别诊断主要与结核性脑膜炎、败血症和淋巴瘤等鉴别 ;治疗主要是在使用 2~ 3种抗真菌药物的同时加强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全身播散性结核病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诊治要点。方法收集北京儿童医院2010年7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5例全身播散性结核患儿,分析其临床特点和诊治经过。结果 5例患儿中男2例,女3例,年龄3岁至11岁3个月,病程14~91 d。5例免疫功能均未见异常。起病均急骤,高热,3例伴咳嗽,1例伴腹痛,1例无明显伴随症状,炎症指标升高,外院曾误诊为细菌性肺炎、真菌性肺炎、恶性肿瘤等。2例有结核接触史,3例卡介苗瘢痕(卡疤)阴性。病变累及多脏器系统,包括肺、支气管、胸膜、外周淋巴结、腹膜、腹腔淋巴结、肝、脾、肠、脑膜、脑实质、脑血管、骨骼等,其中肺结核5例,支气管结核1例,结核性胸膜炎1例,腹腔结核4例(其中肝结核1例、脾结核2例、肠结核4例、腹腔淋巴结结核4例、结核性腹膜炎2例),结核性脑膜炎4例,脊柱结核1例,外周淋巴结结核1例。5例患儿抗痨治疗效果好,预后良好。结论儿童全身播散性结核病属重症结核病,起病急骤,炎症指标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脏器受累,临床诊断困难。完善辅助检查,特别是旧结核菌素(PPD)试验、多部位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查,并积极鉴别诊断及临床疗效观察等,对明确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组织细胞增生症X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容易误诊。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6例总结报告如下。本文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8个月~12岁,其中<1岁6例,~2岁4例,~5岁7例,10~12岁9例。根据发病年龄、临床表现、X线征象及病理检查确诊为勒雪氏病(LS)、韩-薛-柯氏病(HSC)各10例,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EGB)6例。发热19例,贫血14例,典型皮疹11例,脾大7例,淋巴结明显肿大5例,黄疸4例。误诊为肺炎4例,突眼3例,外耳道流脓2例,有尿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深入认识儿童肺隐球菌病的表现、诊断进展、治疗和预后,以提高对儿童肺隐球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防止发生全身播散。方法回顾分析2005-01—2006-06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免疫功能基本正常的14例肺隐球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儿最小年龄为1岁8个月。症状主要为长期发热,咳嗽不重或持续时间较短暂。肺部查体12例正常,2例闻及干啰音和中水泡音?级廾飨灾卸局⒆础?例伴有间断腹痛,查体时有肝和(或)脾肿大。从发病到确诊至少23d,最长为5个月。实验室检查:13例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CRP)明显升高。肺部影像学表现:11例患儿表现为双肺弥漫或散在小结节影,并有胸膜下分布。3例未发生肺外播散,11例伴有肺外隐球菌病(播散性隐球菌病)。病原学检查:8例找到隐球菌孢子。12例进行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查,仅1例阴性,其余2例单独肺隐球菌病患儿以及9例播散性隐球菌病患儿全部阳性。动物接触史:6例有接触鸽子史,5例无动物接触史,3例接触家鸡。在11例伴有肺外隐球菌病的患儿中,9例静脉联合应用二性霉素B和氟康唑等治疗,病情控制,改为口服氟康唑继续治疗。1例在确诊前死亡,未行抗真菌治疗。在3例单独的肺隐球菌病患儿中,2例静脉应用二性霉素B;1例静脉应用氟康唑治疗病情控制,改为口服氟康唑继续治疗。结论儿童肺隐球菌病可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可无动物接触史,尽管长期发热、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CRP升高,无特异性,但临床进展缓慢,咳嗽不重、无明显中毒症状、嗜酸性粒细胞升高,IgE升高是其相对特异的临床表现。双肺弥漫或散在小结节影,和(或)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为影像学表现。除隐球菌培养外,血肺隐球菌抗原检测有助于诊断。二性霉素B和(或)氟康唑治疗可控制隐球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