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的口腔粘膜损害临床特点。方法检索近20年来文献发表的具有详细口腔粘膜损害描述的36例患者,分析患者的口腔粘膜损害及其相关临床特点。结果 (1)EB患者可出现散在的口腔糜烂;或频发口腔糜烂和溃疡;或深在性口腔溃疡伴严重瘢痕和挛缩,重者可见伸舌受限和咀嚼困难。(2)具有口腔粘膜损害的EB患者中,以营养不良型(DEB)居多,占所有患者的66.7%;其中又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营养不良型(RDEB)居多;(3)不同亚型患者的口腔粘膜损害程度可不等,RDEB患者具有较严重的口腔粘膜损害。不同家系中患者、同一家系中患者之间的口腔粘膜损害程度存在差异性。结论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除皮肤、指趾甲损害外,还可见不同程度的口腔粘膜损害,口腔粘膜损害以RDEB患者多见和严重。  相似文献   

2.
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分子遗传学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显性和隐性遗传性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EB)的致病基因均定位于编码Ⅶ型胶原基因(COL7A1)上,COL7A1每一功能区(三螺旋区,铰链区,启动子区,剪接位点,增强子区等)内均可能发生突变,突变类型有甘氨酸置换,启动子突变,提早终止密码突变(PTC)等;DEB的分子病理发生和遗传异质性与COL7A1突变密切相关,本就这些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大疱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bullosa)是一组遗传性皮肤疾病,是常染色体显性或者隐性遗传,其特征为皮肤和粘膜损害,轻微机械性损伤,引起大小不等的疱疹,以水疱及血疱为主,是非炎症性皮肤病,Nikolsky征阳性或者阴性。根据本病的遗传方式,临床表现,病理特点,电镜检查等可分为4型:1.单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bullosasimplex(Koebner型)]是1965年由Passarg首次报道,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率为1/5万属于轻型。又分为两种类型:①手足大疱表皮松解症(Cockanye)型;②疱疹样型大疱表皮松解症(Dowling-Meare型)较常见。2.显性遗传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基因定位于3p21。3.隐性遗传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Hallopeau-Siemens型),是1952年由BOOK首次报道。Ⅳ型胶原纤维突变引起大庖性表皮松解症,致病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1q11-q23发病率:0.3/10万。4.致死性大疱表皮松解症型又称交接性大疱松解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相似文献   

4.
 报道2例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EB)患者的家系调查及VII型胶原基因(COL7A1)突变检测结果。家系1先证者,女,6岁,全身反复出现水疱伴瘙痒6年,皮损组织透射电镜下表现为锚原纤维数量减少,形态改变,基底角质形成细胞空泡化。家系4代26名成员中仅先证者一人发病,其余表型正常,父母为近亲结婚。诊断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RDEB)其他泛发型;家系2先证者,男,6岁,全身反复出现水疱、糜烂6年,皮损组织透射电镜下表现为锚原纤维明显减少或消失形态改变。家系3代20名成员中仅先证者一人发病,家族中无近亲结婚,无类似病史,父母表型正常。诊断为RDEB重症泛发型。国内已报道的COL7A1基因突变位点在两先症者中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5.
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分子遗传学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性和隐性遗传性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DEB)的致病基因均定位于编码 型胶原基因 (COL7A1)上。COL7A1每一功能区 (三螺旋区、铰链区、启动子区、剪接位点、增强子区等 )内均可能发生突变 ,突变类型有甘氨酸置换、启动子突变、提早终止密码突变 (PTC)等 ;DEB的分子病理发生和遗传异质性与 COL 7A1突变密切相关 ,本文就这些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 ,主要由角蛋白 5和 14基因突变所致。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使人们能对基因突变后表皮细胞角蛋白中间丝结构与功能的改变 ,以及基因型与表型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此外在伴肌营养不良型患者发现网蛋白基因突变 ,证实和此病有关。建立小鼠动物模型不仅有助于对发病机制的研究 ,更对基因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症一家系角蛋白9(keratin 9,KRT9)基因突变情况。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家系成员及家系外5O名正常人KRT9基因外显子1,DNA序列分析寻找突变位点。结果家系中患者KRT9基因外显子1第488位碱基C→T,导致162位的精氨酸被谷氨酸取代(R162Q),家系内正常成员及家系外5O名正常人均不存在此突变。结论 KRT9基因外显子1第488位密码子发生C→T突变导致该家系患者发生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我科于2014年2月收治1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对患儿进行精心细致的保护性隔离、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口腔黏膜护理、睡眠护理等护理干预。结果进过治疗和精心细致的护理后,患儿的病情得到好转。结论在临床护理EB患儿时,应首先做好保护性隔离措施,然后从皮肤、饮食、口腔黏膜以及睡眠等方面进行科学有效的针对性护理,以降低感染发生几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主要由角蛋白5和14基因突变所致。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人们能对基因突变后表皮细胞角蛋白中间丝结构与功能的改变,以及基因型与表型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此外在伴肌营养不良型患发现网蛋白基因突变,证实和此病有关。建立小鼠动物模型不仅有助于对发病机制的研究,更对基因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非综合征型并指(趾)畸形是一种常柴包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本文从胚胎发育、临床分型、家系分析、基因定位、基因分析、动物模型等角度就非综合征到并指(趾)畸形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一个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家系的KRT9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一个伴随有类似关节指垫样病损和指甲病变的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的中国家系中角蛋白9(keratin9,KRT9)基因突变情况。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家系成员及家系外50名正常人KRT9基因的编码区及外显子与内含子交界处,DNA序列分析寻找突变位点,然后经限制性内切酶Dde分析验证。结果患者KRT9基因第1外显子第160位密码子发生AAT→AGT的突变(N160S),而家系正常成员及家系外50个正常人中均不存在此突变。结论KRT9基因的第1外显子第160位密码子发生AAT→AGT突变(N160S)导致该家系患者发生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  相似文献   

12.
遗传性耳聋可分为综合征性耳聋(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SHI)和非综合征性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NSHI)。综合征性耳聋除听力损伤外,还有非听力方面的症状和体征,约占遗传性耳聋的30%;其余70%为非综合征性耳聋,即只有听力损害,不伴有非听力方面的症状和体征。学语前耳聋中绝大多数属于后者。人类约有15种连接蛋白,现已证实有6种与遗传性耳聋有关。迄今,对非综合征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耳聋(ARNSHL)研究较多的基因是Connexin 26(Cx26)基因,它的高频突变与NSHI密切相关,同时Connexin 26基因突变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DFNA3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DFNB1也有关,故称其为耳聋易感基因。本文主要从基因突变类型、器官和组织的表达,以及引起耳聋的机制和相关的治疗研究加以综述,重点探讨以Connexin 26为代表的连接蛋白与遗传性耳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SCA)大家系的遗传特点和基因突变分析。方法对一个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SCA)大家系进行家系调查,绘制系谱图,抽取家系成员外周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毛细管电泳对致病基因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该家系的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SCA)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6代45人中有15人为SCA患者,4人为携带致病基因的无症状患者。患者ATX3基因的CAG三核苷酸重复65-73次。结论该家系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SCA3型(SCA/MJD),患者基因突变检测分析显示异常扩增的CAG突变数与发病年龄呈明显的负相关。基因突变检测在疾病诊断和早期发现无症状患者方面有重要作用,从遗传生殖角度阻断该病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一家系骆桂秋先证者男,58岁,因间歇性鼻衄4年就诊。患者4年来反复出现鼻腔出血,出血量时多时少,在用力打喷嚏、感冒、鼻腔受热时易发生,手指皮肤也常在轻微受伤后出血不止。曾先后诊断为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鼻腔毛细血...  相似文献   

15.
人类间隙连接蛋白CX58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同源性分析,克隆定位新的人类间隙连接蛋白基因,并探讨该基因和遗传性耳聋的关系。方法 将小鼠Cx57基因的编码区与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的表达序列标签数据库(database of expressed sequence tags,dbEST)进行BLAST(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分析,在得到的代表人类新基因的EST序列构建重叠群上设计引物CX58F1/CX58F2和CX58R1/CX58R2,分别与cDNA文库及Ready cDNA载体臂上引物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获得cDNA后与大规模测序结果比较,定位该基因,并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家系中进行突变分析。结果 将利用同源性分析得到的9个人类新的EST,构建重叠群设计引物行巢式PCR、RACE,在肝、肾的Ready cDNA和胎盘cDNA文库中得到1个全长cDNA并命名为CX58。通过与大规模测序结果比较,将该基因定位于1p32.3-p34.1。12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家系中未检测到突变。结论 通过同源性分析,我们克隆定位了1个新的人类间隙连接蛋白基因CX58。该基因突变可能不是引起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的常见原因或与该病无关。  相似文献   

16.
锚原纤维具有维持真皮紧密连接的作用,其主要结构成分是Ⅶ型胶原,Ⅶ型胶原基因(COL7A1)突变是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EB)的分子发病机制。本主要综述如下两个方面的研究进展:①Ⅶ型胶原的分子结构、基因结构及其调控功能;②COL7A1的提早终止密码突变(PTC)和甘氨酸置换突变对锚原纤维分生物学特性的影响--Ⅶ型胶原的数量变化和质量变化(分子折叠、聚合和分泌等发生异常)是DEB发病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个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era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大家系的临床特点,报告基因突变筛查结果。方法调查一个HNPCC大家系,记录的数据包括患者性别,结直肠癌发生的部位,诊断年龄,是否具有同时和(或)异时结直肠癌及结肠外癌,肿瘤的组织病理特点等。抽取家族成员外周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扩增产物直接测序进行基因检测。结果该家系符合阿姆斯特丹Ⅰ标准,4代31人中17例患者共诊断21例次恶性肿瘤。12例(70.6%)患者患有直肠癌,且发病年龄早(平均42.9岁),右半结肠癌多见。基因检测发现一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的MSH2基因的新突变。该突变位于MSH2基因的第7外显子中,由于4个核苷酸(CCGA)的重复导致移码突变,形成截短蛋白。结论HNPCC患者是恶性肿瘤(尤其是结直肠癌)的高发人群。新的MSH2基因突变(MSH2:C.1215-1218dupCCGA)导致该家系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先证者(Ⅳ2),男,62岁,因手,足,四肢及躯干反复生出水疱,大疱而就诊.患者从出生后三天起,脚上开始出现水疱,以后全身各部位反复出现黄豆大甚至拇指头大的水疱,伴有瘙痒。水疱多发生在颈都、腋窝、脐周,腰部、腹部、大腿内侧、舌面,上腭、牙龈两侧面,特别是手、足部更为严重。有时,上述部位出现米粒大的红色皮疹及小疱.水疱常在受摩擦或挤压后加重。  相似文献   

19.
遗传性乳癌     
美国每年发生遗传性乳癌约9000-18000例。近年来,随着乳癌易感基因(BRCA1)的发现,有关遗传性乳癌的研究再次得到重视。目前认为,大约5%-10%乳癌是由突变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引起的,30岁以下的乳癌36% ̄85%是由遗传引起。一些原癌基因,如c-erbB2(Her-2/neu)、c-myc和int-2在乳癌原位癌和侵入癌中的表达增加。遗传性乳癌常较散发性乳癌发病早、双侧多见并常为多灶  相似文献   

20.
先天愚型患儿染色体不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先天愚型患儿染色体不稳定性的研究丁秀原先天愚型(Downsyndrome,DS)是遗传性智力低下的最常见原因,其发病率约为1/600~1/800.此类患儿除智力低下及常伴发先天性心脏病等畸形外,发生白血病的风险约增加20倍[1]。我们通过对DS患儿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