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味地黄丸治疗脑病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味地黄丸(汤)系宋代钱乙从《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去肉桂、附子而成,用治肾虚诸证。清代医家汪昂在其所著《医方集解》补养之剂中将其列为第一方,后世称之为补阴方剂之祖。历经数百年医家的运用,其疗效确切,组方严谨合理。原著用治小儿,今则通治成人、小儿肝肾阴虚不足诸证。  相似文献   

2.
六味地黄丸出自于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一书,又名六味丸、地黄丸.本方究其源,可上溯至东汉张仲景之《金匮》肾气丸,又名八味丸.六味地黄丸即《金匮》肾气丸去桂枝、附子而成.《小儿药证直决笺正》云:"仲阳意中,谓小儿阳气甚,因去桂、附而创立此丸,以为幼科补肾专药",适用于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舌燥咽干,小便淋漓,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等症.  相似文献   

3.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医家钱仲阳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一书,由《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减肉桂、附子而成。原方用于小儿五迟(发育不良)症,方由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6味药材组成。因其具有滋补肾阴之功,后常作为治疗肾阴不足病症的基本方。近年来,中医药专家通过临床医学和药效学实验,发现六味地黄丸作为治疗药与辅助治疗药,在现代医学中的新功效。  相似文献   

4.
男科病妙用金匮肾气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所载肾气丸为张仲景名方之一,后世称为八味肾气丸、桂附地黄丸、桂附八味丸等。本方由附子、熟地黄、山茱萸、泽泻、牡丹皮、山药、茯苓、桂枝共8味中药组成。本方去掉桂枝、附子就为六味地黄丸,方中以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为主,用桂枝、附子温阳补肾,为阴阳双补之方。  相似文献   

5.
<正>桂附地黄丸来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肾气丸方,金匮肾气丸是由六味地黄丸中的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加桂枝、附子等八味中药组成。而桂附地黄丸则在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易桂枝为肉桂而成。其功效不仅具有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的作用,而且还能在补阴中生火助阳,使之达到温补肾阳的目的。主治肾阳虚所至的腰膝酸痛,肢冷,浮肿,小腹胀满,小便不利,小便频数,痰饮喘咳,舌淡,脉细无力等症。笔者用桂附地黄丸治疗多种疾病效果较好,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6.
六味地黄丸加味在眼科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峪  苏航  梁秋丽 《光明中医》2007,22(8):23-25
六味地黄丸是宋代名医钱乙将汉代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方减去肉桂、附子而成.本方六种药物酸苦甘辛咸淡六味具备,故名"六味地黄丸".方中熟地为君药,有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大补真阴的功效;臣药山萸肉补肝养肾而涩精,山药健脾固肾而固精,上述三味药相配伍可滋肾、养肝、益脾,肝、脾、肾三阴并补,故为"三补".  相似文献   

7.
六味地黄丸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味地黄丸为宋代名医钱乙所创,为治小儿"五迟"(即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而设。本方是将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方减去肉桂、附子,由熟地黄八钱,山茱萸、干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各三钱,共六味药组成。  相似文献   

8.
六味地黄丸临床应用一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六味地黄丸临床应用一瞥赵树桢(河北省军区门诊部050011)六味地黄丸(汤)是宋·钱仲阳从《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肉桂、附子而成。在临床上用途较广,效果亦好爱将手头资料整理如下。戴敏[1]佣六味地黄丸(汤)加味治愈因肾阴虚,虚火上炎,久治6年不愈口疮1...  相似文献   

9.
六味地黄丸(汤)方出于北宋儿科名医钱乙(仲阳)《小儿药证直诀》。原方的组成是根据《金匮要略》所记载的肾气丸(即桂枝、附子、熟地黄,山茱萸、淮山药、茯苓、丹皮、泽泻等八味),去助阳之桂、附,而专取地黄等六味,成为补阴的代表方。本方药味不温不燥,它的功效主要是滋补肝肾之阴不足。  相似文献   

10.
崔守荣 《河北中医》1981,(3):F0003-F0003
金匮肾气丸是行销多年的传统中成药,它的出处,常被人们误认为是后汉张机(仲景的《金匮要略》方,其实不然。《金匮要略》里有肾气丸方、也称崔氏八味丸或八味地黄丸方,其方中仅有干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肉桂、附子这八味药,没有牛膝和车前子,所以与金匮肾气丸不符。  相似文献   

11.
孔凡族 《国医论坛》2003,18(3):48-49
肾气丸出自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为补肾气祖方。今世人皆知肾气丸补肾阳 ,六味地黄丸补肾阴 ,却很少知晓肾气丸原为肾阴与肾阳并补之第一方。究其原委 ,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原因。肾气丸孰补肾阳孰补肾阴 ?历来有医家提出质疑 ,让人莫衷一是。有鉴于此 ,特作此文为肾气丸补肾气正其名而广其用。1 肾气丸由补肾气变补肾阳的历史变迁肾气丸方见《金匮要略》引崔氏方 ,崔氏何许人 ?无从稽考。其药物组成为干地黄八两 ,山药、山茱萸各四两 ,泽泻、牡丹皮、茯苓各三两 ,桂枝、附子 (炮 )各一两。肾气丸又名崔氏…  相似文献   

12.
六味地黄丸(汤)是中医名方,始见于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其方药组成是将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减去炮附子、桂枝,并以熟地黄取代干地黄而成。由熟地黄、山萸肉、淮山药、泽泻、丹皮、云苓六味药组成。原书用以治疗小儿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气不足等证。本方  相似文献   

13.
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是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方。本方即金匮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而成。自从钱氏之地黄丸出,六味与八味便成为补肾阴与补肾阳两大法门。王冰倡导的“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论,得到六味与八味的治疗效果之证实。肾属水为阴中之阴,故补肾阳要在补肾阴的基础之上,也因六昧与八味的广泛应用,而升华成为五脏补泻理论的一个范例。六味丸从八味丸的化裁,除了理论上的贡献之外,引来  相似文献   

14.
六味地黄丸出自于《小儿药证直诀》"地黄丸"条,由《金匮要略》中肾气丸加减而成,由宋代的钱乙所创,乃滋补肾阴的代表方。现以三则病案阐述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不同病证的方法,以期为临床运用六味地黄丸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15.
刘妍  王蕾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11):996-998
金匮肾气丸为医圣张仲景的名方之一,由于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桂枝、附子8味药组成,具有填精益髓、温补肾阳的功效.六味地黄丸始出于宋代医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其方为金匮肾气丸去桂枝、附子而成,为滋补肾阴代表方.此二方千百年来一直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疗效显著.近年来对其作用和机制进行了多方面的实验研究,本文就近年来六味地黄及金匮肾气方的药理研究概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居静  王旭 《江苏中医药》2017,49(10):54-55
正六味地黄丸方出自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的"地黄丸"条,系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肾气丸化裁而成,方中药物六味: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从宋迄今,六味地黄丸的主治病种早已超越了原有的儿科范围,如今该方在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应  相似文献   

17.
<正> 金匮肾气丸是由六味地黄丸加附子、桂枝组成,用酒为引,主治肾阳不足,肾气不化之腰膝冷痛、少腹拘急,痰饮咳嗽,消渴水肿、转胞不得溺等证。《医宗金鉴》则将肾气丸易桂枝而用肉桂,名桂附地黄丸,以淡盐汤送服,主治肾阳虚弱之腰膝寒冷、脐腹疼痛,夜间多尿或遗尿、阳痿精冷,精少滑泄等证。两方虽一药之变而主治迥异。殊不知桂枝和肉桂二味本为一体却作用不同:桂枝善于通阳,  相似文献   

18.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朝钱乙的《小儿药症直诀》,是从《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桂枝、附子而成,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中药组成,是滋阴补肾的经典名方。现在六味地黄丸在肾脏病中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六味地黄汤出自宋代著名儿科学家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决》,该方由地黄、生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六味中药组成,原书用治小儿肾虚所致诸证.该方来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所载崔氏八味丸,即金匮肾气丸减桂枝、附子而来.六味地黄丸的创立对后世倡导养阴者起了很大的启发作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笔者从事病毒性肝炎治疗多年,临床常常辨证加味应用六味地黄汤于肝病的治疗,每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六味地黄丸是祖国医学补益剂中的补阴剂。是治疗因阴虚而引起各种病证的代表方,笔者用于临床,收效甚佳。 一、六味地黄丸的组成及方义 六味地黄丸源于《金匮》的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而成。其方药组成是:熟地黄24g,山茱萸12g,干山药12g,泽泻9g,茯苓9g,丹皮9g。由上药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