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近代名医张山雷,名寿颐,字山雷(原名寿祥,字颐征),江苏省嘉定县人。生于清代同治12年(1873年),卒于1934年。张氏继承同邑黄墙村名医朱阆仙之学,在学术上博古融今,治学严谨,故使其誉满遐尔,望重医林,被推崇为海内三张之一。其慕名而求授业者遍及江南,并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张氏学派。张氏学识经验益臻精湛,尤其是对疡科病证的论治,辨证立法,选药组方,独具匠心,造诣颇深。著有《疡科纲要》、  相似文献   

2.
张锡纯,字寿甫(1860~1933年),河北盐山县人,近代汇通学派医家。张氏兼采中西医学理论,对于药物的运用有独特的见解。今爰采《医学衷中参西录》的有关内容,试对张氏临床运用赭石的经验作一探讨。一、平降冲逆,治疗顽疮、膈食张氏认为赭石质量,功专清降,能镇冲脉之气上逆冲心。如治迟某,当上脘处发疮,大如核桃,破后调治三年不愈。自言患此疮后三年未尝安枕,强卧片时,即觉有气起自下焦,  相似文献   

3.
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河北盐山人,是近代中医史上的著名医家、中西医汇通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民国初期,张氏曾在沈阳行医6年,这是他一生中一段十分重要的医事活动。张氏祖先累世业懦,兼习医业。张  相似文献   

4.
张锡纯(1860~1933年),字寿甫,出生于直隶(今河北省)盐山县,1928年定居天津授徒、行医,至辞世。张氏世代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于经史百家无不研读,并随父研习医理。经两次应试不中,弃儒学医,渐闻名乡里,医名远扬。上世纪20年代,张氏被誉为北方医林四大家之一,成为中国近代杰出的医学家。张氏一生行医数十年,始终以“与古为新”为己任,穷究医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双乌镇痛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4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乌镇痛胶囊组、阿司匹林肠溶片组和三七伤药片组,各150例。双乌镇痛胶囊组给予双乌镇痛胶囊口服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三七伤药片组给予三七伤药片口服治疗,3组患者疗程均为2周,治疗期间禁止用其他的止痛药物,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双乌镇痛胶囊组有效率90.0%,阿司匹林肠溶片组有效率79.3%,三七伤药片组有效率74.0%,双乌镇痛胶囊组优于阿司匹林肠溶片组、三七伤药片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乌镇痛胶囊组治疗后非疼痛时间、VRS评分、VAS评分优于阿司匹林肠溶片组、三七伤药片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乌镇痛胶囊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张乃修(公元1843~1905年),字聿青,晚清江苏名医。张氏承家学,宗仲景,旁参刘完素、朱丹溪、李东垣、薛生白诸家。居无锡数十年,晚年移居上海,医名远播,从游者众。其临证经验,由门人蒐辑成《张聿青医案》(以下简称《医案》),全书二十卷,以内伤杂病为主,旁及时病、妇人病、五官诸疾,卷末附有论著若干篇。论病处方,变化万端,充分体现了张氏学识之渊博,医术之精邃,经验之宏富。爰就张氏的临证经验,浅析如次。  相似文献   

7.
张生甫(国华),浙江慈溪东乡人。出生于清同治3年(1864年),卒年未详。著《虚劳要旨》、《医学达变》及《性道实学》等书;前两种自印行世,后一种未见。何廉臣称张氏“本通变之宏才,著《达变》之医学”,与盐山张锡纯、兰溪张山雷“鼎足而成三达。”当时誉之为“海内三张”,足见先生学验可传。《医学达变》,为张氏学术的结晶,书分内外两编。内编以“作”为主(64篇),发挥医理,独辟新义;外编以“述”为主(102篇),纂辑经论,旁及各家。其所以《达变》名者,据原书自序说:“不识成法,焉有准绳;拘守成法,何能治病?必也守经通权,由常达变,方为医之能事。”可见其着眼在一“变”字,工夫在一“达”字;以“变”为推理,以“达”为运用。内编64篇,每篇都能反映出张氏的学术经验,其中释经义11篇,论温热、伤寒14篇,杂病12篇,方治13篇,诊法3篇,妇人、小儿4篇,养生1篇,杂说6篇。外编102则(篇),借以窥出张氏医学渊源之一斑,摘录《内》《难》  相似文献   

8.
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清·河北盐山人。张氏博学善思,对经史诗词、天元数术研究有素。尤精于医,于易理、本经、内、难、仲景之学寝馈数十年,终成医坛一代耆宿。张氏不仅医术精湛,胆识过人,而且以济世救生为己任,常舍药济贫,力辟医不扣门之谬说,送医药上门,其医德广为医界口碑。曾创立达中医医院,又创国医函授学校,拜其门下者甚伙,有些已是近世中医界俊彦。张氏著述颇多,不但医论遍载全国著名医刊,且有《医学衷中参西录》30卷之专著,是书乃张氏毕生医论、治验荟萃,梓行后广为瞩目,甚至远播台、港、南洋及欧美。至今,其  相似文献   

9.
张志聪,清代医家,字隐庵,浙江钱塘人,生于清顺治、康熙(公元1644-1722年)间.张氏生活在一个世医家庭,自小喜好医药,成年后即从当时名医张卿子学医,学成后行医数十载,并于杭州胥山专门建造了一所房子,题名"侣山堂",集聚同道医家在一起讲论医学.  相似文献   

10.
一、生平张璐,字路玉,号石顽。明万历47年(1617)出生子江苏省吴县一个较有名望的家庭。其祖父张少峰曾在明代为官。张氏少而颖悟,博贯儒业,文思敏捷,“诗宗晚唐”,本欲攻举子业,步入仕途。然时值明季,朝纲混乱,国势倾危,张氏自叹“生遭世变,琐尾流  相似文献   

11.
张从政     
张从政,字子和,号戴人,雅州考城(今河南睢县兰考一带)人。约生于金贞元4年(1156年),卒于元正大5年(1228年)。张氏祖上三世业医,他受家庭熏染,决心继承父业,致力于医学。  相似文献   

12.
张从正(1156—1228),宋金迭交时人,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有《儒门事亲》一书传世,其中有一部份妇科散论与医案,反映出当时张氏独树一帜的妇科学术观点与临证特色。一、张从正的妇科学术观点 1、关于月经病的论述: 张氏论及血崩的病机,达5条之多,归结起来,仅“火”、“瘀”二字。他说:“几妇人年五十以上,经脉暴下,妇人经血,终于七七之数,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双乌镇痛胶囊对大鼠蛋清性关节炎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取大鼠66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阿司匹林组10只,双乌镇痛胶囊高剂量组12只,双乌镇痛胶囊中剂量组12只,双乌镇痛胶囊低剂量组12只。各组均灌胃给药,于末次给药后1 h,分别测量各组大鼠致炎前及致炎后左后足跖容积,以致炎前、后足跖容积的差值作为肿胀率,计算各组肿胀率。结果:双乌镇痛胶囊能够减少蛋清性关节炎引起的大鼠足趾肿胀率(P0.05)。结论:双乌镇痛胶囊能够显著抑制由蛋清性关节炎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  相似文献   

14.
王好古,字进之,古赵州人(今赵县),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易水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少时与李东垣同学于易水张元素,张氏殁后,王好古又师从李东垣,自谓得师不传之秘,成为易水学派承前启后的一位名医.[1]  相似文献   

15.
顾泳源 《江苏中医药》2001,22(11):10-11
张锡纯 (1 86 0 - 1 93 3 ) ,字寿甫 ,河北盐山县人。近代名医 ,被誉为医学实验派大师。其“临床用药 ,匠心独运 ,往往一方中用一药至数两 ,或仅以一二药为方 ,力取其专 ,见效尤捷 ,故对于药效体验尤深” (见张铭勋《先祖锡纯公传略》)。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 (成书于 1 90 9年 )汇集了张氏毕生的用药经验 ,展现了张氏精研医理的才华。从中我们可以体味到张氏“俾吾中华医学大放光明于全球之上”的豪迈气概。今就张氏运用龙骨的经验 ,重点介绍其“个人独得之秘 ,为前人所未道者”以供同道借鉴。1 龙骨善利痰龙骨为古代哺乳类动物象类、犀…  相似文献   

16.
张赞臣     
张赞臣(1904-),名继勋,以字行,晚号壶叟,江苏武进蓉湖人。中医喉科专家。祖有铭,父伯熙均为当地名医,擅长内、外科。张氏髫令时从父习医,年方弱冠,就读于上海中医  相似文献   

17.
丁毅  徐世杰 《新中医》2014,46(6):253-254
<正>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祖籍山东诸城,河北盐山人,为我国早期主张中西汇通派代表人物之一,近代中医学界泰斗,与江苏陆晋笙、杨如侯、广东刘蔚楚同负盛名,称为"医林四大家",又与慈溪张生甫、嘉定张山雷齐名,誉为"名医三张"。《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张氏一生治学临证经验与心得的汇集,张氏在本书中明确提出脏器疗法的概念。中医学所谓的脏  相似文献   

18.
先舅父当代名医上海张骧孙(1902-1956),又名庆增,字祝三。张氏为江南望族,乃宋相张商英之后,行医济世已达十余代。骧孙公是近代名医张骧云(张聋(?))之孙,张汝炳(字星若)之子。  相似文献   

19.
杨付明 《国医论坛》2004,19(4):12-13
张锡纯,字寿甫(1860-1933),河北盐山县人,为中西汇通学派代表医家之一。张氏一生在临床实践方面进行了持久不懈的探索,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创制了许多富有独创性且实用的新方,既济汤即为其中之一。此就本人运用张氏之既济汤的临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双乌镇痛胶囊对大鼠脏器系数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80只,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双乌镇痛胶囊大、中、小剂量组,每组各20只。双乌镇痛胶囊大、中、小剂量(剂量分别为3.0、0.9、0.24 g/kg体质量,分别相当于生药17.4、5.2、1.4 g/kg体质量)组予相应药液10 m L/kg体质量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予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给药,均每日1次,每周给药6 d,连续3个月。给药3个月后、停药2周后各组大鼠分期处死,观察各脏器系数变化。结果给药3个月后、停药2周后双乌镇痛胶囊大、中、小剂量组大鼠各脏器系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检查也均未发现异常。结论双乌镇痛胶囊对大鼠未见明显蓄积毒性,在临床剂量下应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