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5年9月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有完整随访资料的510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08例(21.2%)患者证实为三阴乳腺癌。比较三阴乳腺癌组与非三阴乳腺癌组的临床特征、复发或远处转移、生存情况。结果:510例患者中108例患者是三阴性乳腺癌,其组织学III级、髓样癌的比例明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P〈0.05)。三阴性乳腺癌的5年复发或远处转移率(30.8%)明显高于非三阴性(18.7%,P〈0.05)。三阴性乳腺癌的5年总生存率(78.4%)明显低于非三阴性(88.1%,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比非三阴性乳腺癌更易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储君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5):921-924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5年9月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有完整随访资料的510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08例(21.2%)患者证实为三阴乳腺癌。比较三阴乳腺癌组与非三阴乳腺癌组的临床特征、复发或远处转移、生存情况。结果:510例患者中108例患者是三阴性乳腺癌,其组织学III级、髓样癌的比例明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P<0.05)。三阴性乳腺癌的5年复发或远处转移率(30.8%)明显高于非三阴性(18.7%,P<0.05)。三阴性乳腺癌的5年总生存率(78.4%)明显低于非三阴性(88.1%,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比非三阴性乳腺癌更易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探讨新疆地区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可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333例乳腺癌患者,依据ER、PR、Her-2的表达状况将其分为两组,三者表达均为阴性即为三阴性乳腺癌,另一组即为非三阴性乳腺癌,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复发转移情况及5年无瘤生存率。结果:333例乳腺癌患者中,三阴性乳腺癌82例,占24.62%,其淋巴结阳性率为41.5%,截止至随访日期,82例三阴性乳腺癌复发转移21例(25.61%),251例非三阴乳腺癌复发转移38例(15.14%),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相比,其远处转移的危险比为2.041(P=0.015),肺转移的危险比为2.551(P=0.036),手术后3年内复发转移风险危险比为1.948(P=0.042),生存分析显示三阴性乳腺癌5年无瘤生存率为74.4%,非三阴性乳腺癌为84.9%,两组曲线比较P=0.027。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淋巴结阳性率较非三阴乳腺癌高,其复发转移风险高于非三阴组,主要是远处转移风险较高,具体表现为肺转移风险高于非三阴组,并在术后的3年内复发转移风险高,且5年无瘤生存率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临床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三阴乳腺癌患者低年龄组(<35岁)和高年龄组(≥35岁)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存状态,探讨低年龄组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1 月至2004年12月本院收治的543 例可手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低年龄组及高年龄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存情况。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取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低年龄组占可手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7.96%。与高年龄组相比,临床分期Ⅲ期患者占37.21%(P=0.027),肿瘤直径>5cm者占 39.53%(P=0.000),组织学分级Ⅲ级的患者占37.21%(P=0.015),腋窝淋巴结阳性者占62.79%(P=0.012),术后进行放疗的患者占53.49%(P=0.010),5?年内出现复发转移的患者占44.19%(P=0.000),5 年无进展生存率53.49%(P=0.000)及总生存率67.44%(P=0.000)均与高年龄组有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状态既是影响三阴乳腺癌患者低年龄组预后的因素也是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低年龄组具有肿瘤体积大、恶性程度高、容易转移复发、病期晚、预后差的特点,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将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
356 例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差异,了解两组患者的生存状态,探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本院356 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等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频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临床病理指标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 法,组间曲线比较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 回归分析。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比较三阴组与非三阴组临床病理学特点,发现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年龄小于35岁者为8.43%(P=0.000),Ⅲ期患者为21.91%(P=0.022),肿瘤直径>5cm者为13.91%(P=0.000),腋窝淋巴结阳性者为56.46%(P=0.017),组织学分级Ⅲ级患者为21.35%(P=0.002)。 两组5 年无瘤生存率和累计总生存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03)。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三阴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的因素有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状态为三阴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与非三阴组相比,三阴性乳腺癌具有肿瘤体积较大,组织学分级较高,诊断时分期较晚,无病生存及总生存率均较低,较早发生转移的高危特点。明确患者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特别是淋巴结状态对于判断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CD8+T淋巴细胞浸润(CD8+Tils)的特点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126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CD8+Tils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无病生存时间(DFS)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高密度CD8+Tils浸润与年龄<60岁、病理高分级、临床高分期显著相关(P<0.05)。CD8+Tils高密度浸润患者术后pCR率较低密度组高(66.7% vs. 19.8%, P=0.000)。高密度组中位DFS显著长于CD8+Tils低密度组(49 vs. 25月,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高分级、肿瘤直径>2 cm 、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CD8+Tils低密度浸润均为预后不良影响因素(P<0.05),CD8+Tils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CD8+Tils有可能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独立预后指标,高密度浸润患者术后pCR率高、DFS长、远期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小肿块(直径≤1 cm)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了解其生存状态,探讨三阴性对其预后的影响。  方法  收集本院收治的312例直径≤1 cm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比较三阴性乳腺癌及非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  结果  312例直径≤1 cm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三阴组及非三阴组5年DFS分别为81.4%及90.5%(P= 0.038),5年BCSS分别为84.7%及93.7%(P=0.047)。以淋巴结状态分组比较,淋巴结阴性患者中,三阴组及非三阴组5年DFS分别为82.8%及94.1%(P=0.033),5年BCSS分别为85.0%及96.1%(P=0.019)。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阳性患者复发转移风险增高(HR=3.721,95%CI:1.743~7.941,P=0.001),死亡风险亦增高(HR=3.560,95%CI:1.521~8.330,P=0.003),三阴性患者复发转移风险增高(HR=2.208,95%CI:1.028~4.742,P=0.042)。  结论  淋巴结阳性及三阴性是影响直径≤1 cm乳腺癌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阳性是影响BCSS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阴性三阴性乳腺癌组较非三阴组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药物敏感度蛋白相关性研究,分析对临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初诊为乳腺癌的患者共227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51例,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176例,统计分析两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药物敏感度蛋白表达的差异性。结果 在临床特征方面,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绝经前发病率为60.8%,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Ⅱ级以上者64.7%,非三阴性乳腺癌组为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临床分期上两组相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TOPOⅡ低表达、β-tubulin Ⅲ高表达、ERCC1低表达、BRCA1和ERCC1共同低水平表达,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Ki67与BRCA1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相比,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具有在绝经前发病、组织分级较高等高危特点;TOPOⅡ低表达、β-tubulin Ⅲ高表达、ERCC1低表达以及BRCA1和ERCC1共同低水平表达与其临床预后及对药物敏感度有一定相关性,提示在临床预防、治疗和预后中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探讨汉族与维吾尔族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了解两民族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新疆肿瘤医院收治的可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458例汉、维族乳腺癌患者,将ER、PR、Her-2表达均阴性的患者,分为汉族及维族两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复发转移情况及5年无瘤生存率。结果:458例乳腺癌患者当中,其中97例维吾尔族患者,361例汉族患者,三阴性乳腺癌总例为108例,所占比例为23.6%(108/458)。108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维吾尔族患者28.9%(28/97),汉族患者为22.2%(80/361)。两组在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者的复发转移模式及5年无瘤生存率无明显差别。结论:维吾尔族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就诊时较汉族患者偏晚,T3期所占比例要高于汉族患者,T1期比例低于汉族患者,同时Ⅲ期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汉族患者。但两组5年无瘤生存率无差别,应采取进一步研究以明确影响汉、维族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谭启泽  刘敦 《实用癌症杂志》2014,(11):1480-1482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8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三阴性乳腺癌)60例与B组(非三阴性乳腺癌)124例。对2组患者地体质特征和肿瘤特征进行比较,并对184例患者的预后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A组和B组患者在发病年龄,乳腺癌家族史,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学分级,淋巴结阳性和转移状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同时,2组在5年,7年和9年无病生存率及7年,9年总生存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阴乳腺癌与发病年龄、家族遗传史、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阳性率、肿瘤组织学分级有关,癌症转移风险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LIMK1表达与结肠癌发生、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将87例结肠癌、26例腺瘤及34例正常结肠组织共147例结肠标本制成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结肠癌、腺瘤及正常组织中LIMK1表达。结果LIMK1在腺癌组织中表达[75.86% (66/87)]明显高于在腺瘤[38.46% (10/26)]与结肠正常黏膜[20.58%(7/34)]组织中的表达(P<0.05),而腺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P<0.05)。高分化结肠癌组织中LIMK1表达率[40.00% (4/10)]明显高于中分化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70.21%(33/47)]与低分化腺癌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96.67% (29/30)](P<0.05),而中分化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腺癌(P<0.05)。体积<5.0 cm结肠癌组织LIMK1表达[57.14%(20/35)]明显低于≥5.0 cm的表达[88.46%(46/52)](P<0.05)。淋巴结转移表达97.78%(44/45)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52.38% (22/42)](P<0.05)。Dukes分期A+B组LIMK1表达[60.98%(25/41)]明显低于C+D组[89.13%(41/46)](P<0.05)。结论LIMK1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其可能是结肠癌侵袭转移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托烷司琼联合中药不同复方防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84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A=21)、治疗组 (B=63),B组根据患者一般情况再分为胃寒组(B1=19)、胃热组(B2=16)、平证组(B3=28),在化疗前,两组均予盐酸托烷司琼,在此基础上B1、B2、B3分别予丁香柿蒂汤、橘皮竹茹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各300ml,分3次口服。在化疗后7天内观察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和止呕药的不良反应。 结果 A组急性恶心的完全控制率为42.9%,B组为66.7%(P<0.05);A 组急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为61.9%,B组为85.7%(P<0.05)。A组延迟性恶心的完全控制率和有效控制率分别为19.0%和38.1%,B组为42.9%(P<0.05)和63.5%(P<0.05);A组延迟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和有效控制率分别为33.3%和52.4%,B组为56.7%(P<0.05)和84.1%(P<0.01)。两组患者对不同止吐方案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别(P>0.05)。 结论 托烷司琼联合中药不同复方可以较好的防治化疗药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方案安全、有效、易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结合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XELOX)化疗治疗直肠癌局部复发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比较该放化疗不同时序治疗方式对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的疗效。 方法 随访经3DCRT放疗联合XELOX化疗的83例直肠癌局部复发患者,收集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应用Kaplan 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Cox风险模型分析了解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83例患者中39例采用3DCRT放疗同步XELOX方案化疗(同步放化疗组),44例采用3DCRT放疗序贯XELOX化疗(序贯放化疗组),比较不同时序放化疗治疗对患者疗效及预后差别。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式、肿瘤大小、复发部位、病理类型对生存率有影响,其中同步放化疗组和序贯放化疗组1、2、3年累积 生存率分别为89.3%、68.5%、47.2%及83.3%、56.0%、27.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式、 肿瘤大小及肿瘤病理类型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同步放化疗组和序贯放化疗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66.7%和 43.2%(P<0.05);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2.3%和73.5%(P<0.05);两组毒性反应主要为白细胞 减少、腹泻和恶心呕吐及外周神经反应。在毒副反应方面两组相似(P>0.05)。 结论 治疗方式、肿瘤大小及肿瘤病理类型是直肠癌复发患者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三维适行放射同步XELOX化疗为直肠癌复发患者可耐受的综合治疗方式,同步联合应用可取得增效、增敏、优势互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加每周顺铂单药同期化疗(Concurrent Chemotherapy,CT)治疗食管癌根治术后胸内淋巴结复发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反应。方法 98例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未经放化疗而胸内淋巴结复发,随机分为两组,单纯3DCRT组:全程3DCRT,处方剂量为95%PTV60~70Gy/30~35Fx;3DCRT+CT组:放疗同时采用每周DDP(30mg/m2)单药方案同期化疗,观察两组疗效和治疗反应。结果 3DCRT+CT组近期有效率明显优于3DCRT组(91.8%vs. 73.5%,P=0.016),1、3年生存率也优于3DCRT组(85.7% vs. 69.4%,P=0.032;46.9% vs. 28.6%,P=0.038),5年总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vs. 8.2%,P=0.051)。3DCRT+CT组死于远处转移5例,低于3DCRT组的13例(P=0.036)。3DCRT+CT组急性上消化道和骨髓不良反应较3DCRT组重(P<0.05),而后期并发症两组没有区别(P>0.05)。结论 采用3DCRT配合同期化疗治疗食管癌根治术后胸内淋巴结复发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式,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降低远处转移率,有提高长期生存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过程中的体重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过程中体重及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变化,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体重和BMI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 57例患者放疗前后平均体重分别为(60.4±9.4)kg和(55.1±8.7)kg(P=0.0025),变化范围为17 kg~-0.5 kg;放疗前后BMI分别为(22.8±3.5)kg/m2和(20.8±3.1)kg/m2P=0.0017),变化范围为6.0 kg/m2~-0.2 kg/m2。约93.0%患者调强放疗中出现不同程度体重和BMI减轻,平均体重减轻8.4%,35.1%患者体重减轻超过10.0%,68.4%体重减轻超过5.0%,体重减轻百分比范围23.4%~-0.7%。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患者性别、WHO病理分级、AJCC6th分期、身体状况评分(performance status,PS)、是否同期化疗及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late course accelerated hyper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 LCAFR))对体重和BMI无明显影响(P>0.05), 而年龄≥50岁或BMI>25 kg/m2或体重>60 kg者体重减轻更明显(P<0.05)。线性回归分析每周平均放疗剂量和每周平均体重呈明显负相关(R2=-0.996,P<0.001)。结论 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过程中体重减轻现象非常普遍,性别、WHO病理分级、AJCC6th分期、身体状况评分、是否同期化疗及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对患者体重和BMI变化影响可能较小,而年龄、放疗前体重和BMI、放疗剂量对患者体重和BMI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FEZ1蛋白和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肿瘤抑制基因FEZ1蛋白和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RT-PCR技术分别检测了36例胃癌及正常胃组织中FEZ1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结果 FEZ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5.6%)明显低于正常胃组织(86.1%),并且其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FEZ1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0.677±0.120),显著低于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水平(0.746±0.119),并且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也与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FEZ1的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膜细胞骨架蛋白-ezrin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从蛋白和转录水平观察肾癌组织中ezr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肾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收集80例肾癌组织及4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检测ez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取其中50例肾癌组织及4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行RT-PCR检测其mRNA表达。 结果 ezrin蛋白的表达定位于细胞浆和细胞膜。ez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肾癌组织中为95%(76/80),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的阳性表达率75%(30 /40)(χ2=10.350,P=0.002);ezrin mRNA表达阳性率在肾癌组织中为82%(41/50),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62.5%(25/40)(χ2=4.321,P=0.038)。免疫组化评分及ezrin mRNA阳性表达率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9.500±2.502) vs. (7.232±3.045), 13/14 vs. 16/36,P<0.05];腔静脉瘤栓组显著高于无腔静脉瘤栓组[(9.315±3.027) vs. (7.563±2.991), 14/14 vs. 22/36,P<0.05]。而肾癌组织中ezrin蛋白, ezrin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期、分级、肿瘤大小及肿瘤病理类型无关(P>0.05)。 结论 肾癌组织中ezrin蛋白及mRNA水平均呈高表达,其表达的强度与肿瘤淋巴结转移,腔静脉瘤栓形成有关。ezrin可能参与了肾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有望成为肾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联合TX方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毒性反应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2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康艾联合化疗组(治疗组)及单纯化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评价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毒性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分别为46.9%和43.3%(P>0.05);治疗组血液及非血液毒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能减轻化疗毒性及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抗肿瘤新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Ⅳ期NSCLC患者34例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加常规化疗药物联合治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剂量为(8.3~10)mg/m2,总量15 mg,加入生理盐水50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3~4)小时,滴注过程中给予心电监护,第1~14天连续给药;同时联合给予NCCN指南推荐的化疗药物治疗,每3周重复。按照RECIST标准评价近期客观疗效,按照NCI CTC 3.0版的分级标准评价药物毒性。治疗1周期后评价毒性,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所有34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PR9例,SD19例,PD6例,临床有效率为26.47%(9/34),临床受益率为82.35%(28/34),初治和复治患者的RR率为42.86%和15%(P<0.05),CBR率分别为92.86%和75%(P<0.05),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耐受性好,可以提高化疗的有效率,用于一线治疗时疗效提高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8(ADAM8)水平对肺癌诊断及预后的价值。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98例肺癌患者、38例肺良性病变患者及24例健康人血清中ADAM8的表达水平。 结果 血清ADAM8水平在肺癌组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和健康人组(P<0.05);肺良性病变组与健康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血清ADAM8水平与远处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而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早期肺癌患者血清ADAM8的水平高于非肿瘤患者(P<0.05)。ADAM8对肺癌诊断敏感度为86%,特异性为75%,ROC曲线下面积为0.872。 结论 血清ADAM8的水平可能成为肺癌诊断的参考指标。血清ADAM8水平的动态变化可作为肺癌转移倾向及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