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笔者采用薄氏腹针引气归元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患者30例,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为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患者,符合"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制定的关于颈源性眩晕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9.3±5.6岁;平均病程6.4±2.1月。对照组中  相似文献   

2.
<正>颈性眩晕是因颈源性因素引起的眩晕综合征~([1])。我们观察2016年9月门诊治疗气虚湿阻型颈性眩晕患者36例,用参芪柴芩泽泻汤加减治疗,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根据参考文献[2-3],颈性眩晕至少应有以下特征:①头晕或眩晕伴颈部疼痛;②头晕或眩晕多出现在颈部活动后;③颈扭转试验阳性;④颈部影像学检查异常,如颈椎反弓,椎体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结合葛根二藤汤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颈源性眩晕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予以毫针针刺颈夹脊穴(C3-C7),针刺同时服用自拟葛根二藤汤;治疗组予以枕颌牵引,同时口服氟桂利嗪胶囊、尼莫地平片等治疗。治疗10天后观察2组疗效。治疗前后均予以眩晕评分。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及眩晕评分改善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穴结合葛根二藤汤口服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袁志荣 《河南中医》2007,27(12):51-52
颈性眩晕(CSA)是椎-基底动脉的颅外段受颈源性疾病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从而引起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有年轻化趋势[1]。2003~2005年我科运用针刺、推拿、西药三联疗法综合治疗颈性眩晕患者58例,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临床确诊以症状体征为主,不拘于x-ray和多普勒的阳性表现。参照1993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推出的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2]。①曾有卒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②旋颈试验性阳;③x-ray显示颈椎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症状。排除标准为:…  相似文献   

5.
费骏  赖震  石仕元  魏威 《中医正骨》2011,23(9):60-61
颈源性眩晕是骨科常见病,病情往往反复发作或经久不愈。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笔者采用针刀治疗颈源性眩晕患者78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8例,男25例,女53例。年龄25~68岁,平均42.5岁。阵发性眩晕26例,反复发作性眩晕52例。合并头痛47例,恶心呕吐22例,颈痛45例,双肩背及上肢痛35例。辅助检查:70例行血管多普勒检查,其中58例存在椎基底动脉痉挛、变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12例无明显异常;78例均摄  相似文献   

6.
正颈性眩晕表现为眩晕和平衡失调,常伴有颈部疼痛,这是由于空间位置及共济平衡感觉失调引起的~[1]。我们用推拿合功能训练治疗颈性眩晕26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根据眩晕诊治专家共识中的诊断标准~[2],结合临床特点拟定。1头晕或眩晕伴有颈部疼痛;2头晕或眩晕多出现在颈部活动后;3颈扭曲试验阳性;4颈部影像学检查异常,如颈椎反  相似文献   

7.
钟泳坚  范志勇 《河北中医》2013,(11):1677-1677,1684
颈源性眩晕发作多与颈部活动有关,是由多种颈源性原因所引起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近些年来,颈椎失稳被认为是颈源性眩晕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1]。2010-03-2012-11,我们应用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32例,并与牵引治疗32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于熏蒸治疗后根据体征及X线片所见,对112例颈源性眩晕患者行椎间关节关系调整及颈椎曲度重建,统计1个~3个疗程的近期疗效.结果:近期治愈率74.00%,显效率92.00%.结论:中医外治颈源性眩晕,在临床上有较高实用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综合外治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按就诊日期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综合外治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药物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综合外治疗法组总有效率为93.33%;药物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外治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浅谈颈源性眩晕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相关文献从颈源性眩晕的病因病机入手,探讨颈源性眩晕的诊断及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0例,采用针刀疗法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针灸治疗;半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与功能、TCD数值和颈椎X线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运用针刀疗法治疗后在眩晕症状与功能计分、TCD数值、颈椎X线变化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刀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颈眩汤配合葛根素和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65例的临床疗效.方法:95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葛根素点滴,每日1次;治疗组65例,在葛根素的基础上加服颈眩汤及推拿治疗,每日1次.2组均15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93.84%,对照组愈显率63.3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张晔 《光明中医》2016,(8):1144-1148
目的观察针刺技术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针刺技术治疗颈源性眩晕156例,通过数字评分法(NRS)评价眩晕及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应用改良Macnab评价标准进行优良率和有效率评估。结果疗程结束后当时及疗程结束后6个月随访时,其中150例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及伴随症状显著缓解,平均NR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针刺技术治疗颈源性眩晕见效快、安全无不良作用,疗效非常显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并中药外敷与口服西药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颈源性眩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颈夹脊、百会、风池等穴结合并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口服西比林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针刺并中药外敷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健翔调气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6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运用健翔调气推拿术和一般推拿进行治疗,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每天治疗1次,10天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天,疗程结束后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推拿方法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别有显著性,两组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均有效.两组推拿方法间比较,健翔调气推拿组优于普通取穴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施氏砭术综合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1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砭术治疗组(40例)、电针对照组(37例)和西药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施氏砭术综合疗法"治疗,电针对照组采用颈夹脊穴电针治疗,西药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三组治疗均每日1次,7次为1疗程。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法在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评分,观察患者症状及体征的缓解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1),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砭术组为95.00%,电针组为78.38%,西药组为70.59%,砭术治疗组与电针组比较,χ2=4.699(P0.05),与西药组比较,χ2=8.06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施氏砭术综合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优于电针组和药物组。结论:"施氏砭术综合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对临床治疗颈源性眩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针刀结合整脊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65例颈源性眩晕患者均采用小针刀结合整脊手法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治愈26例,显效23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8%。结论:小针刀结合整脊手法对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铍针松解枕下肌群、颈部肌筋膜激痛点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进行铍针松解治疗。松解部位主要为枕下肌群、颈后伸肌群、上背部及肩部肌群痛点等。治疗频率为每周1次,疗程为4次,患者第1次治疗前、第2次治疗结束后(第3次治疗前)、疗程结束后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颈源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情况。结果:经2个月随访,80例患者均完成本次治疗过程。本组病例临床治愈53例,显效20例,好转4例,无效3例;临床治愈率为66.25%,显效率为25%,总有效率为91.25%.结论:铍针疗法操作简便,对改善颈源性眩晕症状疗效确切,痛苦少,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黄维 《中国中医急症》2013,(12):2093-2094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针刺法结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颈源性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例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颈夹脊穴针刺法结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对照组予以尼莫地平口服。10d后比较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较对照组在临床综合疗效及眩晕积分改善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颈夹脊穴针刺法结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可以提高颈源性眩晕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眩晕是临床常见疾病 ,发作时患者恶心呕吐 ,口服药物难以下咽。为了提高中医药使用率 ,发挥中医药优势 ,我们于 1 998年 6月至 1 999年 1 2月采用益气活血药物静脉点滴治疗眩晕 1 0 8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兹总结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 0 8例中 ,男 46例 ,女 62例 ,年龄最大 86岁 ,最小 2 2岁 ;初次发作者 34例 ,反复发作者 74例 ;其中耳源性眩晕 42例 ,脑源性眩晕 2 6例 ,颈源性眩晕32例 ,其他性质的眩晕 8例。中医辨证均属气血亏虚兼瘀血内阻证 ,兼有肝阳上亢者 1 2例 ,痰浊中阻者 31例。2 观察对象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五版《实用内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