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目的 比较无远处转移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联合单药顺铂每周(40mg/m2,1次/周)和每3周(80~100mg/m2,1次/3周)同期放化疗的急性不良反应和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45例IMRT联合单药顺铂同期化疗的非转移NPC患者临床资料,急性不良反应评估采用CTCAE 3.0标准,不良反应和营养状况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卡方分析或精确概率法以及方差分析检验。结果 45例患者口干、咽痛、口腔黏膜炎、皮炎、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15.6%、28.9%、6.7%、8.9%、13.3%和22.2%。治疗后BW、BMI、TP、BUN、Cr、Na+、K+、Ca2+和Cl-变化的性别分层方差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LB变化接近统计学意义。组内分析显示两组治疗后ALB、TP、Na+和Cl-均下降(P<0.05),但顺铂每周组BW、BMI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治疗前后两组营养状况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顺铂每周组营养失衡较顺铂每3周组更普遍,但治疗前后两组变化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后放射性鼻窦炎的发生情况,探讨调强放疗在减少放射性鼻窦炎上的优势。方法收集本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21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其中调强组(IMRT组)108例,常规组(2D-CRT组)102例。通过MRI和CT观察其放疗前后鼻窦的影像学改变。结果  随访1~42月,中位随访9月。放疗后调强组鼻窦炎总发生率为72.2%,常规组为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3,P=0.034),其中T3+T4期的鼻咽癌患者调强组放疗后的放射性鼻窦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发生率分别为68.3%和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9,P=0.036)。放疗后,调强组上颌窦炎、筛窦炎、蝶窦炎、额窦炎的发生率分别为62.0%、47.8%、40.7%、19.4%;常规组分别为52.9%、53.9%、32.4%、8.9%,其中调强组的额窦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7,P=0.028)。结论  与常规放疗相比调强放疗后放射性鼻窦炎发生率明显降低,尤以T晚期明显。但调强放疗后的放射性鼻窦炎发生率仍然有较高的发生水平,尤其放射性鼻窦炎的发生率较常规放疗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该研究旨在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的摆位误差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之间的关系。方法:选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年1月—2017年6月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患者50例,在放疗前1天和放疗4周后测量患者体质量变化情况,分别在放疗前后对头颈区域进行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扫描,以获取患者的位置偏移数据,包括患者的头脚位(head pin,LNG)、左右位(lateral,LAT)和背腹位(dorsoventral,VRT)3个方向,通过相应CBCT图像采集计算出患者的摆位误差,判断放疗定位是否准确,合理计划放疗方案,分析其与实际检测的摆位误差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放疗前患者体质量平均为(53.27±3.79) kg,放疗4周后平均体质量为(49.37±3.29) kg,放疗后体质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方向的系统误差LNG、LAT和VRT检测结果分别为2.6、2.0和3.2 mm,随机误差分别为2.9、2.0和3.8 mm,以BMI=24为临界值,其中BMI≥24 kg/m2组在三维方向及水平面旋转摆位的系统误差分别为(2.80±0.35)、(2.30±0.17)和(3.90±0.42) mm,BMI<24 kg/m2组的系统误差分别为(2.30±0.12)、(1.90±0.22)和(3.00±0.67) mm,两组间LNG、LAT和VRT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结果比较中LNG、LAT和VRT与BMI也不存在相关性(P>0.05)。可见BMI≥24 kg/m2组患者的摆位误差较高,降低患者BMI会使三维摆位中心位置点向腹侧偏移和水平面逆向偏角度位移。结论:鼻咽癌患者经放疗时BMI与摆位误差无相关性,升高或降低不会使放疗适应性改变,而放疗引起患者体质量降低,进而使摆位误差与放疗剂量分布、疗效呈现相关性,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放疗方案,为精准摆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利用MR扩散加权成像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预测鼻咽癌放疗敏感度的可行性。 方法 97例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行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并测量肿瘤灶ADC值。根据放射治疗后的效果将鼻咽癌患者按放疗敏感度进行分组,放疗敏感组74例、放疗抗拒组23例。分析放疗敏感度与ADC值、病理分型、T分期的相互关系。 结果 放疗敏感组的ADC值为(0.792±0.121)×10-3mm2/s,其中非角化型分化型癌23例,非角化型未分化癌51例,T1期10例,T2期33例,T3期22例,T4期9例。放疗抗拒组的ADC值为(0.730±0.104)×10-3 mm2/s,其中非角化型分化型癌8例,非角化型未分化癌15例,T1期3例,T2期4例,T3期7例,T4期9例。两组间在ADC值、T分期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99, P=0.030; χ 2=10.287,P=0.016),在病理分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111, P=0.740)。各T分期的ADC值整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97, P=0.000),随着T分期的增高,ADC值呈现下降趋势。ADC值、T分期预测鼻咽癌放疗敏感度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z)值分别为0.657、0.661。当ADC值取0.737×10-3 mm2/s为诊断阈值时,其诊断价值最大,敏感度为68.9%,特异性为69.6%。结论 ADC值可以预测鼻咽癌放疗敏感度,其价值接近于T分期,最佳诊断阈值为0.737×10-3 mm2/s。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肺癌伴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2010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186例晚期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肺部感染死亡者52例,并收集肺部感染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晚期肺癌患者肺部感染死亡率为27.96%(52/186)。在诸多因素中,年龄(P=0.039)、BMI值(P=0.000)、组织分化程度低(P=0.003)、功能状态评分(P=0.022)、转移部位≥3(P=0.029)、合并症(P=0.034)、多重耐药菌感染(P=0.000)、血红蛋白浓度<90 g/L(P=0.014)等在死亡组和非死亡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年龄(≥60岁)、BMI值(<20 kg/m2)、组织分化程度(低)、抗肿瘤治疗药物(≥3种)、靶向药物治疗、转移部位(≥3)、合并症、多重耐药菌感染、血红蛋白浓度(<90 g/L)等是晚期肺癌患者肺部感染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中不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患者体位固定方式与摆位误差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调强放疗的117例保乳术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放疗时患者不同的体位固定方式分为A、B两组,A组患者(57例)为真空袋组,B组患者(60例)为乳腺托架组。根据患者的BMI指数分为1组(<18.5 kg/m2)、2组(18.5~23.9 kg/m2)、3组(24~27.9 kg/m2)和4组(≥28 kg/m2)。比较不同BMI分组的乳腺癌患者体位固定方式与摆位误差的关系。结果 A组患者左右方向(X轴)总摆位误差小于B组(P<0.05);A3、A4组患者X及Y轴摆位误差小于B3、B4组(P<0.05)。在前后方向(Z轴)上,A组和B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乳术后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BMI指数对摆位误差具有影响,对于超重患者(BMI≥24 kg/m2)更宜选用真空袋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术前多西他赛、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TOF方案)与 多西他赛、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TPF方案)诱导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7例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TOF组35例和TPF组32例。TOF组:多西他赛75 mg/m2,d1;奥沙利铂 130 mg/m2,d1;氟尿嘧啶750 mg/m2,d1~d5。TPF组:多西他赛75 mg/m2,d1;顺铂75 mg/m2,d1;氟尿嘧啶750 mg/m2,d1~d5。两组均静脉滴注,19 d为一个周期,2个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随访中位生存时间。结果 TOF组和TPF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5.71%(23/35)和62.50%(20/32),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1个月(95%CI:21.7~40.3)和33个月(95% CI:25.8~40.1),两组总有效率和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OF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肾毒性反应等发生率明显低于TPF组(P<0.05),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明显高于TPF组(P<0.05),脱发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采用TOF 和TPF 方案诱导化疗的疗效相当,患者均可耐受,但TOF方案不良反应较轻,可作为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较理想的术前诱导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非限定骨髓剂量的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和限定骨髓剂量的调强放疗(bone marrow sparing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BMS-IMRT)在宫颈癌术后靶体积剂量覆盖及危及器官保护中的差异,探讨BMS-IMRT治疗计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3例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CT模拟定位,在医师工作站勾画临床靶体积(clinical target volum,CTV),CTV 均匀外扩1 cm 生成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PTV),勾画小肠、直肠、膀胱、骨髓等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利用Monaco 5.11计划系统设计IMRT和BMS-IMRT两种治疗计划,PTV 95%体积要求达到处方剂量50 Gy,比较靶区各项指标及OAR体积剂量参数。结果 BMS-IMRT计划的靶区剂量均匀性不如IMRT,靶区平均剂量提高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S-IMRT治疗计划的通过率下降,其中绝对剂量通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9.466±0.150)% vs (99.750±0.175)%,t=3.576,P=0.016]。BMS-IMRT治疗计划中骨髓的V10、V20、V30、V40分别比IMRT下降1.99%、10.30%、13.79%、2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计划小肠V45和V30、膀胱V40、直肠V40和V50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术后BMS-IMRT和IMRT计划剂量差别不明显,BSM-IMRT可降低骨髓剂量受照体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放疗联合甘氨双唑钠(CMNa)治疗骨转移性骨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58例晚期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29)。两组患者均接受姑息性放疗,观察组放疗的同时联合应用CMNa 800 mg/m2静滴30 min后1 h内行放疗,隔天1次,3次/周。放疗结束1个月后评价止痛疗效、KP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RR)高于对照组(93.1% vs 42.4%;χ2=4.350,P=0.037);观察组KPS评分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1% vs 69.0%;χ2=5.497,P=0.019);两组患者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疗联合CMNa可提高骨转移性骨痛的治疗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后发生椎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7年8月在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就诊的148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椎动脉血管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以评估其狭窄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放射治疗后椎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结果 放疗后椎动脉狭窄发生率较放疗前高(47.3% vs 8.1%,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和椎动脉平均受照射剂量与椎动脉狭窄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椎动脉平均受照射剂量>60 Gy(OR=3.130,95%CI:1.417~6.914,P=0.005)、高脂血症(OR=2.549,95%CI:1.118~5.812,P=0.026)、高血压(OR=2.407,95%CI:1.130~5.127,P=0.023)、吸烟(OR=1.041,95%CI:1.006~1.077,P=0.022)是椎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椎动脉平均受照射剂量>60 Gy、高脂血症、高血压和吸烟是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后椎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3年-2010年期间住院治疗的56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三阴乳腺癌及非三阴乳腺癌的3年、5年生存率及临床特征的差别。结果三阴乳腺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为85.5%和73.3%,显著低于非三阴乳腺癌患者(95.1%和88.0%,P<0.05);三阴乳腺癌患者复发率和远行转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阴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较轻,肿瘤体积较大,与非三阴乳腺癌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为三阴性、肿瘤大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易发生复发及转移,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调强适形放疗(IMRT)对鼻咽癌患者眼部正常组织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首程放疗鼻咽癌患者19例(38眼)。于IMRT前、放疗结束、放疗后6个月及12个月行视力、裂隙灯、眼底及图形视觉诱发电位(VEP)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 结果 ①患者放疗前后各检查时间点平均裸眼及矫正视力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②放疗前、放疗结束、放疗后6个月及放疗后12个月VEP P100波平均峰时分别为(99.684±2.484) μV 、(99.947±2.277) μV、(104.000±3.952) μV、(101.316±2.462) μV,放疗后6个月VEP P100波平均峰时较放疗前、放疗结束及放疗后12个月明显后延(P<0.05)。③放疗前、放疗结束、放疗后6个月及放疗后12个月ERG b波平均峰时分别为(44.974±3.774) ms、(44.816±3.368) ms、(43.184±2.837) ms、(44.000±3.154) ms。放疗前、放疗结束、放疗后6个月及放疗后12个月ERG b波平均振幅分别为(421.237±27.353) μV、(414.763±26.188) μV、(419.026±24.876) μV、(419.974±25.894) μV。放疗前后各时间点ERG b波平均峰时、振幅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放疗前、放疗结束、放疗后6个月及放疗后12个月ERG Op2波平均振幅分别为(63.184±6.028) μV、 (48.605±6.872) μV、(50.421±6.769) μV、(53.026±6.074) μV。放疗后各检查时点与放疗前相比,ERG Op2波平均振幅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能明显减少鼻咽癌患者眼部并发症的发生。ERG、VEP在检查IMRT对视网膜、视神经功能影响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评价18FDG PET/PET-CT 诊断局部复发性结直肠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CI、CBM和Medion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1年7月,搜集18FDG PET/PET-CT诊断局部复发性结直肠癌的文献。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Stata10.1软件deeks法绘制漏斗图,MetaDiSc1.4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敏感度,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诊断比。绘制S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与Q值。
结果
最终纳入22个研究。汇总SROC曲线下面积及Q值分别为0.978,0.933。Meta分析结果显示敏感度0.944 (95% CI:0.918~0.964, I2=0)、诊断比208.670 (95% CI:109.56~397.44, I2=23.5%) 和阴性似然比0.084 (95% CI:0.060~0.119, I2=0) 同质性较好,特异性和阳性似然比存在异质性。根据森林图直接合并同质研究和Meta回归分析后再行同质研究合并分别得到特异性和阳性似然比0.986 (95% CI:0.975~0.993,I2=15%),34.903 (95% CI:21.321~57.126,I2=0);0.981 (95% CI:0.968~0.989,I2=55.5%),27.937 (95%CI:15.953~48.926,I2=25.5%)。
结论
18FDG PET/PET-CT可作为敏感度及特异性均较高的影像工具用于局部复发性结直肠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国际肿瘤学杂志》2012,39(8):717-720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 combined with coinstantaneous gemcitabine, and gemcitabine alone for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 Methods 56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 patients were assign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accepted 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 combined with coinstantaneous gemcitabine 500 mg/m2, d1,d8. Other 50 patients were assign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only accepted gemcitabine 1 000 mg/m2, d1,d8,d15. 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 was delivered with a total dose of 4 000 4 500 cGy in 10 fractions. Results CT examinations were carried out 2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e respons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 82% and 16% respectively, and the pain relief rate was 67% and 17% respectively. The time to progress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4 months, and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7.5 months,χ2= 7.31,P=0.032).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 15.8 months and 13.2 months, and the difference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χ2= 3.28,P=0.082). Concolusion 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 combined with gemcitabine has a better overall response rate and a pain relief rate. It can prolong the time to progression, but can′t improve the overall survival.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BMI的宫颈癌患者放疗时CTV至PTV外扩边界,为实现精准的个体化分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3—9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IMRT宫颈癌患者40例,参考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的标准进行分组,BMI≤18.4 kg/m2为过轻组,18.5~23.9 kg/m2为正常组,24.0~27.9 kg/m2为过重组,≥28.0 kg/m2为肥胖组。在膀胱容积测量仪干预下分别采集9次治疗前的千伏级CBCT图像进行在线配准,并对配准结果进行分析。通过MPTV=2.5Σ+0.7σ分析4组患者CTV至PTV外扩边界的差异。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行LSD检验。结果 过轻组,正常组,过重组及肥胖组患者CTV至PTV的外扩边界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上分别为6.87、6.06、8.49 mm,3.13、3.02、3.14 mm,4.70、4.86、5.31 mm及7.63、8.28、8.54 mm (P=0.038、0.048、0.004)。结论 过轻患者和肥胖患者的摆位误差高于正常者和过重患者,故对于过轻患者和肥胖患者应适当增加CTV至PTV的外扩边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结合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XELOX)化疗治疗直肠癌局部复发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比较该放化疗不同时序治疗方式对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的疗效。 方法 随访经3DCRT放疗联合XELOX化疗的83例直肠癌局部复发患者,收集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应用Kaplan 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Cox风险模型分析了解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83例患者中39例采用3DCRT放疗同步XELOX方案化疗(同步放化疗组),44例采用3DCRT放疗序贯XELOX化疗(序贯放化疗组),比较不同时序放化疗治疗对患者疗效及预后差别。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式、肿瘤大小、复发部位、病理类型对生存率有影响,其中同步放化疗组和序贯放化疗组1、2、3年累积 生存率分别为89.3%、68.5%、47.2%及83.3%、56.0%、27.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式、 肿瘤大小及肿瘤病理类型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同步放化疗组和序贯放化疗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66.7%和 43.2%(P<0.05);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2.3%和73.5%(P<0.05);两组毒性反应主要为白细胞 减少、腹泻和恶心呕吐及外周神经反应。在毒副反应方面两组相似(P>0.05)。 结论 治疗方式、肿瘤大小及肿瘤病理类型是直肠癌复发患者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三维适行放射同步XELOX化疗为直肠癌复发患者可耐受的综合治疗方式,同步联合应用可取得增效、增敏、优势互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序贯后程X刀治疗多烯紫杉醇加顺铂(DP方案)4周期化疗后无进展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7例4周期DP方案化疗后无进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行常规分割照射,2Gy/次、1次/日,5次/周,总量64Gy;后程X刀组前四周治疗同常规组,4周后改用X刀,6Gy/次,3次/周,共6次,总量76Gy。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后程X刀组完全缓解率38.7%,高于常规组15.4%(P=0.047),后程X刀组三年生存率35.5%高于常规组15.4%(P=0.03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与常规放射治疗相比,序贯后程X刀治疗可提高化疗后无进展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及三年生存率,不良反应未增加,可作为化疗后无进展NSCLC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托烷司琼联合中药不同复方防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84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A=21)、治疗组 (B=63),B组根据患者一般情况再分为胃寒组(B1=19)、胃热组(B2=16)、平证组(B3=28),在化疗前,两组均予盐酸托烷司琼,在此基础上B1、B2、B3分别予丁香柿蒂汤、橘皮竹茹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各300ml,分3次口服。在化疗后7天内观察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和止呕药的不良反应。 结果 A组急性恶心的完全控制率为42.9%,B组为66.7%(P<0.05);A 组急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为61.9%,B组为85.7%(P<0.05)。A组延迟性恶心的完全控制率和有效控制率分别为19.0%和38.1%,B组为42.9%(P<0.05)和63.5%(P<0.05);A组延迟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和有效控制率分别为33.3%和52.4%,B组为56.7%(P<0.05)和84.1%(P<0.01)。两组患者对不同止吐方案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别(P>0.05)。 结论 托烷司琼联合中药不同复方可以较好的防治化疗药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方案安全、有效、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