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交试验优选龙葵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龙葵(Solanum Nigrum L.)是茄科(Solanaceace)植物龙葵的干燥地上部分,是我国传统草药,民间用于抗炎、抗病毒等.中国龙葵主要有2种和1变种,即龙葵、少花龙葵(S.photeinocarpum Nakam.et Odashi)和黄果龙葵(S.nigrum L.vat.suaveolens G.L.Guo)[1-2].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龙葵中的生物碱类成分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引起了医药工作者的关注[3].龙葵中所含有的主要是甾体类生物碱,主要有澳洲茄碱(solasonine)等,苷元是澳洲茄胺(solasodine).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1978,(1)
龙葵:别名:天茄子,天泡草,苦葵等。学名:Solanum nigrnm L.龙葵在我国南北各省均有资源。性味苦,有小毒。常用于清热解毒,散血消肿。近代也曾用作抗癌。1972年以来,河北、广西、山东和上海等地曾应用龙葵、龙葵合剂或红葵酒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有一定效果。1976年起,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与常熟县药厂协作,从龙葵全草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片剂,经初步动物试验,对支气管有解痉作用,定名为“龙葵平喘片”。于1976年  相似文献   

3.
刘燕玲  吴美玲  胡莹  王旭景  陈卓  张爱琴 《中草药》2019,50(24):6073-6083
目的 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法探讨龙葵抗肺腺癌的潜在生物靶标。方法 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及文献检索,以口服利用度(OB)、类药性(DL)构建龙葵活性成分数据库,采用DRAR-CPI服务器反向模拟分子-靶蛋白对接龙葵预测成分可能的作用靶标,并结合WGCNA挖掘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GEO数据库中的GSE10072数据集得到共表达基因模块,并与龙葵预测靶标匹配映射,得到龙葵潜在抗肺腺癌靶点。将预测靶标与抗肺腺癌基因分别利用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Metascape)进行GO生物学过程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用STRING数据库结合Cytoscape软件可视化龙葵潜在抗肺腺癌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同时构建龙葵活性成分-抗癌靶点-通路网络,探讨龙葵抗癌作用的机制。并通过UALCAN及Kaplan 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关键基因在肺腺癌组织中转录水平的变化,通过KM plotter分析关键基因与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共收集龙葵活性成分9个,包括皮树脂醇、谷甾醇、薯蓣皂苷元、辣茄碱、槲皮素、α-茄碱、澳洲茄碱、澳洲茄边碱、澳洲茄胺,预测成分作用靶标271个,筛选龙葵潜在抗癌靶点41个,其潜在调控通路包括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化学物致癌作用、癌症的中心碳代谢等通路。由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可得关键基因为EGFR、CASP8、HPGDS、FYN,且证实高表达的EGFR和CASP8、低表达的HPGDS及FYN与肺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紧密相关。结论 龙葵抗肺腺癌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的特点,为其抗癌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阐明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复方龙葵注射液对肝癌(H22)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应用复方龙葵注射液(龙葵、蛇莓、白英、当归、丹参、郁金的提取成份)连续作用于小白鼠肝癌(H_(22))腹水型癌细胞,观察到本药对肝癌腹水型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阻抑作用,抑制率可达87.35%;P 值<0.001,效果非常显著。同时观察到癌细胞膜表面上的磷酸二酯酶和(N_a~ -K~ )-ATP 酶的活性明显下降,膜表面上的微绒毛明显消退。实验结果说明,本药具有高效的抗癌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膜表面的磷酸二酯酶和(N_a~ -K~ )-ATP 酶活性以提高细胞内 cAMP 水平,调控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5.
龙葵中的非皂苷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业  王乃利  姚新生 《中药材》2007,30(7):792-794
目的:通过研究龙葵Solanum nigrum L.中的非皂苷类化学成分,旨在深入探索和发现龙葵中新的活性物质。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及反相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并利用波谱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龙葵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非皂苷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分别为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Ⅰ)、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Ⅱ)、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Ⅲ)、3,4-二羟基苯甲酸(Ⅳ)、对羟基苯甲酸(Ⅴ)、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Ⅵ)、腺苷(Ⅶ)。结论:化合物(Ⅱ)、(Ⅲ)、(Ⅶ)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来自主要龙葵产区龙葵种质资源的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和trn H-psb A基因间隔区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为龙葵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道地性评价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方法扩增龙葵ITS区和trn H-psb A的DNA序列,并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进行比对获取ITS1+ITS2和trn H-psb A的DNA序列。用邻接法(Neighbor joining,NJ)和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MP)构建系统发育树,用Kimura two-parameter(K2-P)模型分析遗传距离,用Clustal X和DNAman软件进行多重比对。结果 17个龙葵样品的ITS1序列长度均为230 bp,ITS2序列长度均为206 bp,trn H-psb A序列长度为446 bp或447 bp,3个序列分别存在7个、2个和3个变异位点。系统发育的方法将中国龙葵种质资源聚为3个类群,这些类群与其所处的纬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遗传距离的分析结果显示来自广东梅州的样品与来自北京和河北等地的样品存在最大的遗传距离。结论系统发育和变异位点的分析为中国龙葵资源的利用和进化研究,以及龙葵资源的道地性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变异位点的分析还可应用于相关种质资源的鉴定。  相似文献   

7.
龙葵(Solanum n igrum L.)为茄科(Solanaceace)属植物龙葵一年至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野葡萄、老鸦眼睛草、苦菜、苦葵。龙葵全草均入药。分布在全国各地。龙葵载于《唐本草》,《图经本草》称龙葵为“苦葵”、“天茄子”,《本草纲目》草部隰草类称龙葵为“水茄”、“天泡草”和“老鸦酸浆草”,李时珍谓“皆处处有之,四月生苗,嫩时可食,柔滑,……,结子正圆,大如五味子,上有小蒂数颗同缀,其味酸,……,但生青熟黑者为龙葵”。曾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中。草本植物龙葵,高30~60 cm。茎直立,叶互生,浆果球形,熟时黑色。种子…  相似文献   

8.
龙葵片对原发性肝癌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观察由鄂西地道药材龙葵为主制成的龙葵片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龙葵片治疗 32例 ,肌苷片治疗 18例 ,疗程 3个月。结果 :治疗组在恢复肝细胞功能 ,提高中位生存期均有重要作用 ,其有效率为80 5 % ,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龙葵片对原发性肝癌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龙葵Solanum nigrum L.是常用草药,其果实在墨西哥用作健神药,人们亦用它治疗神经官能症。从该植物中已分离鉴定澳洲茄次碱(solasodine)、澳洲茄碱(solasonine)、茄啶(solanidine)等化合物,但其神经药理作用尚未阐明。作者研究了龙葵果乙醇提取物的神经药理活性。将龙葵果碾碎并制成乙醇提取物,收率为7.9%。用大鼠观察其对戊巴比妥睡眠时  相似文献   

10.
24个产地龙葵中澳洲茄碱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来自10个省市、24个产地的不同生境、生长周期的龙葵中澳洲茄碱进行分析.方法:采用HPLC,AgilentTc-C18色谱柱(250 mm×4.6 mm);以乙腈-0.5%磷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3 nm;体积流量:0.9mL/min;柱温为30℃.结果:龙葵药材中澳洲茄碱含量因产地、生境及生长周期不同差异很大.尤以生境及生长周期对澳洲茄碱的含量影响最为显著.结论:龙葵药材中澳洲茄碱含量因产地、生境及生长周期不同差异很大,因此控制龙葵药材的来源及最佳采收期,以保证龙葵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陕西中医》2017,(5):549-551
目的:探讨龙葵提取物对HepG2细胞增殖、侵袭力和细胞凋亡的影响,阐明龙葵防治肝癌细胞凋亡的机理。方法:选取肝癌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肝癌标本并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分别加入合适浓度的龙葵提取物(龙葵组)、磷酸缓冲盐溶液(PBS组)、转化生长因子-β抑制剂Decorin(TGF-β组),采用TUNEI法及RT-PCR法检测凋亡细胞及HepG2细胞中TGF-β、SMAD3、SMAD4基因表达。结果:在抑制HepG2细胞增殖、降低侵袭力以及促进细胞凋亡比较上,龙葵组效果最佳,PBS组最差,TGF-β组居中,且均P0.05;三组TGF-β、SMAD3、SMAD4基因表达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龙葵提取物可通过调控TGF-β/Smads通路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力、促进细胞凋亡,对于肝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对龙葵治疗肝癌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潜在作用机制进行探讨。首先,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龙葵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预测靶点。然后,检索OncoDB.hcc和PharmDB-K数据库获取肝癌相关的疾病靶点;再将疾病靶点与药物预测靶点进行交集,筛选出共同的肝癌靶点。接着,运用String数据库结合Cytoscape软件绘制肝癌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并运用Cytoscape的ClueGO和CluePedia插件对肝癌靶点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和网络构建。最后,通过DISCOVERY STUDIO软件对龙葵的关键活性成分与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该研究筛选出龙葵4个活性成分,涉及22个肝癌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7个。网络分析结果表明龙葵可能通过作用于EGFR,TP53,MYC,CCND1,CTNNB1等关键靶点发挥抗肝癌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quercetin)和EGFR能稳定地结合并通过氨基酸残基LEU718,LYS745,GLN791等发生相互作用。该研究初步揭示了龙葵治疗肝癌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潜在作用机制,为后续验证龙葵抗肝癌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抗癌解毒增效方以下简称抗癌方(KAF)为广西柳州市肿瘤医院所研制,临床对放疗、化疗癌症患者有明显提高白细胞及一定抗肿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抗癌解毒增效方对正常小鼠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无明显影响,但对环磷酰胺引起的小鼠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有明显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 Dunal不同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清除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测定法,对刺萼龙葵不同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并与阳性对照药维生素C(VC)进行比较。结果:3种方法测得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趋势一致,刺萼龙葵总浸膏及各萃取物都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抗氧化活性最强,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38.428,29.175 mg·L-1,对Fe3+还原性相当于3.774 mmol·g-1的FeSO4当量,弱于VC(IC50值分别为10.551,8.570 mg·L-1,FeSO4当量为22.795 mmol·g-1);其次是正丁醇萃取物,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53.142,57.895 mg·L-1,对Fe3+还原性相当于1.936 mmol·g-1的FeSO4当量。刺萼龙葵不同萃取物和VC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强弱顺序为:VC>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总浸膏>石油醚萃取物>剩余水部位,随着各萃取物浓度的增加,抗氧化能力增强。结论:刺萼龙葵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及总浸膏均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为恶性杂草刺萼龙葵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来自10个省市的龙葵药材及其生长土壤中的16种无机元素(B、Si、V、Mn、Fe、Co、Ni、Cu、Zn、As、Se、Rb、Sr、Mo、Sn、I)进行测定和分析.方法 采用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龙葵药材中的无机元素受土壤中的无机元素影响,8种元素(...  相似文献   

16.
龙葵药材中澳洲茄碱、澳洲茄边碱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寻找可以作为评价龙葵药材质量的指标成分,提高龙葵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柱层析方法分离化学成分,应用光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在龙葵药材不同部位的含量。结果:从龙葵药材中分离并鉴定了2个含量较高的甾体类生物碱苷澳洲茄碱(solasonine)和澳洲茄边碱(solamar-gine);建立了龙葵药材中澳洲茄碱、澳洲茄边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结论:这两种生物碱在龙葵药材中含量较高,可用于龙葵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龙葵Solanum nigrum L.在印度民间有多种治疗用途,中医用该植物叶汁减轻肾炎膀肤炎所致疼痛等。作者研究了龙葵全草50%乙醇提取物对庆大霉素所致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损害提供的细胞保护作用及经自由基清除活性。  相似文献   

18.
龙葵为双子叶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生物碱类化合物是龙葵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目前,龙葵生物碱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超声提取、微波提取、超临界萃取、柱层析等,检测方法有酸性染料比色法、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本文对近年来龙葵生物碱提取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龙葵碱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研究环境胁迫对龙葵形态特征及内在品质影响,探索出影响龙葵药材质量的因素。为龙葵规范化栽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盆栽方式,利用不同浓度硝酸钾,PEG6000及氯化钠对龙葵进行生理胁迫试验。利用物理测量法对龙葵的形态特征进行测量,采用水分测定及浸出物测定法、UV及HPLC分别对龙葵的水分、醇溶性浸出物、可溶性糖、多糖及澳洲茄碱进行测定。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龙葵形态特征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龙葵在不同的胁迫处理下,植株形态特征表现出显著差异,水分、醇溶性浸出物、可溶性糖、多糖及澳洲茄碱的含量差异也较大。结论适当的干旱、高盐低氮有利于龙葵的种植开发。  相似文献   

20.
导师花宝金教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认为"正气内虚"是肿瘤发生的根本,"癌毒"是肿瘤发生的必要条件。收集导师多年临床组方,归纳、总结后发现清热解毒或攻毒散结之法常贯穿于始终。结合现代药物理论及导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临床常用七组抗癌解毒药对:(1)夏枯草、半枝莲;(2)石见穿、猫爪草;(3)金荞麦、蒲公英;(4)龙葵、白英、白花蛇舌草;(5)山慈菇、浙贝母;(6)藤梨根、蛇莓;(7)全蝎、蜈蚣。通过整体与局部的辨病与辨证、根据肿瘤的不同类型及发病阶段,结合癌毒的病机特点,灵活运用抗癌解毒药对,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