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 2 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NBNA)与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 ,了解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行为神经的影响。 方法  对 62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运用NBNA。 结果  ①当血清胆红素水平≥ 2 0 5 μmol/L ,对NBNA即有显著影响 (P <0 0 1) ,血清胆红素≥ 3 4 2 μmol/L ,则与NBNA评分呈明显直线负相关关系 (r =-0 841,P <0 0 1) ;②溶血感染所致高胆红素血症NBN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母乳性黄疸NBNA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③高胆红素血症主要影响患儿的视听定向能力。 结论  提示高胆红素血症影响新生儿行为神经 ,对血清胆红素≥ 3 4 2 μmol/L ,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以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   总被引:72,自引:5,他引:7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症状,尤其是早期(生后1周内)新生儿更多见。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约有5 0 %足月儿和80 %早产儿可出现肉眼可见黄疸,一般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不超过2 0 5 μmol/L(12mg/dl) ,早产儿胆红素不超过2 5 6 μmol/L(15mg/dl) ,称为生理性黄疸。在此  相似文献   

3.
综合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科 1999年 3月~ 2 0 0 2年 3月应用思密达、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 32例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1999年 3月~ 2 0 0 2年 3月在我院诊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 6 0例 ,将其分成思密达、中药汤剂治疗组 32例 ,男 18例 ,女 14例 ;年龄 2 0~ 4 0d ,均为足月儿 ;血清胆红素 2 0 5 .8~ 370 .2 μmol/L ,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对照组 2 8例。两组性别、就诊时间、胎龄、血清胆红素等临床资料无明显著差异。二、诊断标准  1.均为单纯母乳喂养。 2 .皮肤黄染时间为生后 3~ 7d ,并逐渐加深 ,持续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早期预测新生儿高胆血症的发生。 方法  测定 10 0例足月新生儿脐血胆红素浓度 ,同时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 (TCBM )动态观察胆红素变化。 结果  高胆组脐血胆红素浓度显著高于非高胆组 (P <0 0 0 1) ,脐血≥ 40 μmol/L ,黄疸发生率 61 5 %。 2 4hTCB读数≥ 16,高胆血症发生率为 72 2 % ,当脐血胆红素浓度≥ 40 μmol/L ,其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提高到 90 %以上。 结论  脐血胆红素浓度测定对早期预测新生儿高胆血症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生后1周以内的新生儿,大约有5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可出现生理性黄疸,但病理性黄疽也不少见.如足月儿血中胆红素浓度超过205μmol/L(12mg/dl),早产儿超过256μmol/L(15mg/dl),称高胆红素血症,早期新生儿绝大多数为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在此时期可进  相似文献   

6.
极低出生体重儿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数新生儿黄疸是一种早期新生儿的暂时现象.新生黄疸诊疗工作的中心是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在新生儿Rh溶血症时随新生儿胆红素值大于342~427.5μmol/L(20~25mg/dl),发生胆红素脑病的机率增高.因而在足月儿中控制胆红素值小于342~427.5μmol/L成为足月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针.换言之,胆红素值342~427.5μmol/L被认为是足月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阈值,也即换血标准.六十年代后发现极低体重儿胆红素小于342~427.5μmol/L(20~25mg/dl)也出现核黄疸.近年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极低出生体重儿核黄疸与胆红素值关系及极低出生体重儿黄疸治疗方针进行研究,增加不少新的认识.1 极低出生体重儿胆红素代谢特点[1]  相似文献   

7.
非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厄立特里亚国首都儿科医院新生儿科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高胆红素血症 (高胆 )患儿 316例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对象均来自厄立特里亚国首都儿科医院新生儿科。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1] :足月儿血清胆红素 >2 0 5 .2 μmol/L ,早产儿 >2 5 6 .5 μmol/L。男 2 2 1例 ,女 95例 ;足月儿 2 16例 ,早产儿 80例 ,过期产儿 2 0例 ;日龄在 7d内(早期高胆 ) 2 30例 ,大于 7d(延迟高胆 ) 86例。延迟高胆以母乳性黄疸占第 1位 ,其次围生和感染因素。二、病因及高胆程度 见表 1。 5例Rh溶血病黄疸程…  相似文献   

8.
Yue SJ  Zhong L  He XF  Yang YJ  Jiang L  He SL  Li JC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2):104-106
目的 探讨新生儿感染性黄疸患儿血浆组织因子 (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 8例非感染性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对照组 )及 2 1例感染性黄疸新生儿 (感染组 )血浆TF和TFPI水平。结果 感染组的血浆TFPI含量和TF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TFPI( 2 1 0± 4 3 )、( 16 2± 1 9) μg/L ,P <0 0 1;TF ( 177± 79)、( 5 1± 2 4)ng/L ,P <0 0 1];TFPI/TF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 13 7± 61、3 19± 67,P <0 0 1)。根据患儿血清胆红素 (SB)浓度 ,将 2 1例感染性黄疸新生儿分为胆红素重度增高感染组 (SB≥ 2 0 5 2 μmol/L ,n =10 )和胆红素轻度增高感染组 (SB <2 0 5 2 μmol/L ,n =11) ,两组间TFPI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胆红素重度增高感染组TF水平高于胆红素轻度增高感染组 [( 2 16± 79)、( 141± 63 )ng/L ,P <0 0 1],而TFPI/TF低于胆红素轻度增高感染组 ( 10 0± 3 0、171± 74,P <0 0 1)。结论 感染可引起新生儿体内抗凝与促凝作用的平衡失调。黄疸可提高血浆TF水平 ,加重感染新生儿体内抗凝与促凝作用的失衡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大样本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评价茵栀黄口服液对足月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3月至9月期间16家医院收治的胆红素水平达到美国儿科学会指南的时龄-胆红素水平曲线第40百分位的足月儿,随机分为单纯光疗组(409例)、苯巴比妥联合光疗组(373例)和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组(395例)。入组后立即开始药物治疗,并持续5d,一旦胆红素水平达到光疗水平则加用光疗。分别记录各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治疗前、治疗72 h和治疗完成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及胆红素水平的下降率,以及不同干预对光疗率的影响。比较各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符合人选标准患儿共计1177例,男性707例(60.1%),汉族1119例(95.1%)。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平均为(282.0±70.9)μmol/L,最高为626 μmol/L。其中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在342 μmol/L~427μmol/L((20 mg/dl~25 mg/dl)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186例,占15.8%;>427 μmol/L(25 mg/dl)的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30例,占2.5%。3组间治疗72 h的胆红素水平下降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2.89,P=0.056)。治疗完成后茵栀黄口服液组的胆红素水平下降率明显超过其他2组(F=5.55,P=0.004)。茵栀黄口服液组未接受光疗的比例显著高于苯巴比妥组和单纯光疗组(x2=47.38,P=0.000)。30例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经过光疗或光疗联合药物治疗,虽未经换血,但均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组有25.1%的患儿每天大便次数超过5次,该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皮疹的发生率高于苯巴比妥组,但是和单纯光疗组并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因黄疸入院的足月儿约18%是重度或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对于足月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尽早服用茵栀黄口服液可以抑制胆红素水平进一步上升,使部分患儿避免光疗。应用茵栀黄口服液除大便次数增加和皮疹以外,未观察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苯巴比妥与尼可刹米联合治疗重症母乳性黄疸56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出生后都会发生或轻或重的黄疸。新生儿黄疸大多属于生理性黄疸。占足月儿的50%,早产儿的90%。病理性黄疸少见,病因复杂。近年来发现一种介于病理性和生理性黄疸之间的黄疸。随母乳喂养的频率的增加而增加,称为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大多无需特殊治疗,我科收治的569例黄疸患儿,其中83例较重,胆红素〉12mg,/dl,1min胆红素〉200mg/dl,笔者采用了苯巴比妥加尼可刹米联合停母乳喂养治疗,收到了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新生儿黄疸 (高胆红素血症 )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除了临床上对黄疸重视程度提高之外 ,还与母乳喂养率的提高及母乳性黄疸逐渐被认识有关。我院儿科自 2 0 0 0年 2月— 2 0 0 2年10月用双歧杆菌制剂“金双歧”口服辅助治疗新生儿重症母乳性黄疸 ,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将临床应用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诊断条件 ①母乳喂养 ;②黄疸在生理性黄疸期内 (3~ 14d)发生 ,但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退而消退 ;③黄疸程度轻重不等 ,以轻、中度为多 ,血清胆红素浓度 2 5 6 0~ 40 5 1μmol/L ,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 ;④患儿一般状况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退黄机理.方法 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抽签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原发病治疗、光疗及口服微生态制剂,观察组加服茵陈配方颗粒(2g/包)每次1/3包,3次/天,共6天.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第4天、第7天分别检测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收集每日尿液、粪便,测定并比较两组粪便中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尿胆原及尿液中胆红素、尿胆原含量.结果 研究期间共入选6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其中观察组28例,对照组39例.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第4天:(107.3&#177;49.4) μmol/L比(87.6&#177;43.4) μmol/L,第7天:(178.4&#177;53.3) μmol/L比(144.5&#177;48.8) μmol/L,P<0.05].观察组每日粪便有形成分总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日粪便中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第1天:总胆红素(3.44&#177;1.17) μmol比(2.26&#177;1.02) μmol,直接胆红素(2.42&#177;0.86) μmol比(1.76&#177;0.92)μmol,第4天:总胆红素(1.96&#177;1.33) μmol比(1.32&#177;1.28) μmol,直接胆红素(1.62&#177;1.13) μmol比(0.98&#177;0.65)μmol,P<0.05];两组粪便中尿胆原及尿液中尿胆红素、尿胆原均阴性.结论 中药制剂茵陈颗粒通过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粪便中胆红素排出,从而加快黄疸消退,可作为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测量胆红素浓度对新生儿黄疸检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 对40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同时进行了经皮测量总胆红素和血清总胆红素的检测,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并评估体质量、胎龄、生后日龄、相关病因等对新生儿胆红素水平的影响.结果 血清总胆红素<257 μmol/L时,经皮测量总胆红素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相关系数是0.932,血清总胆红素≥257 μmol/L时,相关系数是0.282,两组均呈正相关性,血清总胆红素<257 μmol/L组相关性高(P=0.0001),且不受胎龄、体质量、生后日龄及相关病因的影响.结论 当胆红素浓度<257 μmol/L,经皮测量总胆红素可以替代血清总胆红素;经皮测量总胆红素用于新生儿高胆的筛查,有可推广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NBNA与BAEP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脑损伤的早期预测方法。 方法  对 38例高胆患儿分别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 (NBNA)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检测。 结果  高胆组BAEP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Ⅰ、Ⅴ波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P <0 0 5 )。高胆组NBN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 ,主要失分项目为行为能力和主动肌张力。在血清胆红素≥ 2 0 4μmol/L时 ,胆红素水平与NBN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 ,血清胆红素浓度≤ 2 5 6 5 μmol/L时 ,部分高胆患儿NBNA评分即有降低 ,BAEP异常率增高 ,黄疸消退后NBNA评分全部恢复正常。 结论  NBNA和BAEP是早期诊断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敏感而有效的方法 ,有助于判断病情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5.
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脑血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颅内脑血流速度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TCD)检测3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和25例正常新生儿的颅内血管脑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将观察组再分为两组后统计测量值发现,观察组Ⅱ(血胆红素浓度>272 μmol/L)与对照组及观察组Ⅰ(血胆红素220.6~272 μmol/L)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当血胆红素浓度大于272 μmol/L(16 mg/dl)时可使颅内血管脑血流速度显著增快,推测其可影响血脑屏障的开放,增加脑内胆红素水平。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 了解母乳性黄疸 (BMJ)患儿胆红素均值及峰值水平 ,探讨BMJ患儿胆红素增高对肝脏及心肌酶的影响 ,寻求最佳干预方案。方法 以 160例确诊为BMJ患儿为研究对象 ,观察黄疸出现及消退时间 ,并行经皮胆红素、血清胆红素测定及心肌酶谱、肝功能等检查 ,并将胆红素 >2 91μmol/L 80例患儿随机分成 4组治疗 ,并评价其疗效。结果  1.BMJ胆红素高峰期在生后 2~ 4周 ,血清胆红素峰值和均值分别为 3 16μmol/L和 2 3 1μmol/L。黄疸消退时间为 6~ 12周 ;2 .经皮测胆红素与血清总胆红素呈正相关 r =0 .92 ;3 .BMJ患儿心肌酶、肝功能、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碱性磷酸酶均在正常范围 ;4.继续母乳组、停止母乳组、光疗暂停母乳组、光疗继续母乳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以光疗暂停母乳组与光疗继续母乳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快 ,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1.经皮测胆仪不仅可作为筛查、随访工具 ,且其结果可代替血清总胆红素作为指导治疗的依据 ;2 .BMJ患儿胆红素对肝功能、心肌酶无影响 ;3 .各组中以光疗不停母乳组黄疸消退时间最快 ,疗效最显著 ,故光疗时不必停母乳  相似文献   

17.
黄疸患儿血清胆汁酸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黄疸患儿血清总胆汁酸(TBA)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996年 9月至 1998年 6月我们对本院收住的 94例黄疸患儿进行了有关检测 ,报道如下。研究对象 :黄疸患儿 94例 ,其中男6 2例 ,女 32例。出院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31例 ,婴儿肝炎综合征 (婴肝 ) 34例 ,各类感染 2 9例。根据胆红素测定情况分为 3组。A组 :仅间接胆红素 (间胆 )升高 [血清总胆红素 (总胆 ) 90~ 32 0 μmol/L ,直接胆红素 (直胆 ) <10 μmol/L],其中新生儿 2 1例 ,婴儿 6例。B组 :间、直胆均升高 (总胆 90~2 80 μmol/L ,直胆≥ 2 5 μmol/L) …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诊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 1.1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定义2004年美国儿科学会提出,处理新生儿黄疸的目标是防止出现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和预防胆红素脑病.在2004年制定的<≥35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处理指南>(简称指南)中并没有给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确定一个数值,只是在胆红素脑病中指出对于总胆红素值达到25~30 mg/dl的患儿要进行随访~[1].  相似文献   

19.
血清胆红素超过205μmol/L(1μmol/L=0.05847mg/dl)的高胆红素血症,34%发生于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人工喂养儿中仅占15%。母乳喂养与新生儿期高胆红素血症之间的关系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便已有叙述。母乳喂养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一般  相似文献   

20.
催产素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催产素对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G 6 PD)缺陷症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 对 1998年1月~ 2 0 0 0年 1月出生的 2 5 2例足月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 (A组 )血清胆红素及高胆红素 (高胆 )发生率分别为 2 98.5 0± 94.0 8μmol/L及 83 .93 % ,而单纯催产素组 (B组 )、单纯G 6 PD缺陷组 (C组 )和正常对照组 (D组 )分别为 2 41.3 1± 47.87μmol/L及 64 .62 % ,2 2 2 .41± 79.0 6μmol/L及 48.3 3 %和13 4.49±5 2 .87μmol/L及 5 .63 % ,观察组与其他 3组相比 ,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且观察组血清胆红素 >3 42 .0 μmol/L(2 0mg/dl)达到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的比率为 3 0 .3 6% ,与其他 3组比较 (χ2 =41.83 P <0 .0 1)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 G 6 PD缺陷新生儿产前使用催产素更易发生高胆 ,且程度更重 ,有G 6 PD缺陷症或有家族史的孕妇 ,产前使用催产素应更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