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君  张秀忠 《北京中医药》2006,25(4):220-220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是脾胃的基本生理功能,本意是指胃主受盛、消磨水谷,脾输布运化胃化水谷后所得精微于周身.但后世逐渐理解为谷之不纳,责之于胃;谷之不运,责之于脾.与原意相去甚远,本文将就此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2.
酒与医药历来密不可分,酒为水谷之精,熟谷之液。龙门药方用酒治疗疟疾、上气咳嗽腹满体肿、心痛、冷心痛、蛔心痛、蛊毒、腹满坚如石积年不损、遍身洪肿、霍乱、脚转筋及入腹、赤白痢(疳痢积年)、噎证、五痔、疮肿风入垂死、角弓反张、恶肿等病症。通过分析条文,对各条文中酒的运用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韩君  张秀忠 《北京中医》2006,25(4):220-220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是脾胃的基本生理功能,本意是指胃主受盛、消磨水谷,脾输布运化胃化水谷后所得精微于周身。但后世逐渐理解为谷之不纳,责之于胃;谷之不运,责之于脾。与原意相去甚远,本文将就此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4.
酒为水谷之精、熟谷之液,其性温有毒,味甘苦而辛,入心、肝、肺、胃经,故能通血脉、御寒气、行药势,临床常用以治风寒痹痛、筋脉挛急、胸痹、心腹冷痛诸疾。然其具体用法,纵观《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大致有酒洗、酒下、酒浸、酒煎,酒水合煎药物五类,涉及方剂凡24首,兹以此为据,谈谈仲景用酒法。一、酒洗:仲景用大黄。喜以清酒洗之,大黄在仲景方中主要起活血化瘀及泻下肠胃腑实的作用,常用方剂为抵挡汤,为行瘀逐血的峻剂,用于下焦蓄血、瘀热在里、少腹硬满、其人发狂者。方中大黄经酒洗过,可借酒傈悍之性,协同诸药,直入血络,行瘀破结。三承气汤虽有峻下、轻下、缓下之  相似文献   

5.
出三入一"《灵枢·五味》篇,曰:"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对"出三入一".自古至今,歧议颇多,但大体不外乎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出三"指谷之精气三分呼出."入一"言谷之精气一分还人。如杨上善注云:"气海之中,谷之精气,随呼吸出人也。人之呼也,谷之精气三分出已.及其吸也.一分还入,即须资食,充其肠胃之虚.以接不还之气。"第二种观点认为"出三"指谷气呼出三分,"入一"言空气吸入一分。如明代医家马狩往日:"但谷化之精气,呼则出之,天地之精气,吸则人之,其大数:谷化之精气,…  相似文献   

6.
曾春晖 《陕西中医》2007,28(7):912-912,929
湿为六淫之一,其致病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外湿乃外来之邪,是由于人体所处的生活条件的影响.如居处潮湿、汗出当风、淋雨涉及等都可感受湿邪,湿邪伤人多为兼夹症,兼寒则为寒湿,湿郁化火而为湿热,湿邪伤人多为兼夹症,兼寒则为寒湿,湿郁化火而为湿热。内湿的形成多因饮食不节,如过食肥腻、生冷、酒酪,或饥饱失宜,损伤脾胃,脾伤则运化功能失常,致津液不得运化敷布,故湿从内生,聚而为患。  相似文献   

7.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其中对优生优育论述精辟,功不可没,兹探讨如下。求嗣戒酒有益胎儿妇女在布种和妊期戒酒,是优生的万全之策。酒为熟谷之液,其性热而悍,易助相火,损伤肾精。张氏认为“酒性淫热,非惟乱性,亦且乱精。精为酒乱,则湿热其半,真精其半耳,精不充实则胎元不固。”现代医学亦证明,酒精对生殖细胞,主要是精子、卵子以及胚胎发育的危害很大,可使胎儿发育迟缓,或成畸形。即使出生后,往往身体孱弱,智力亦不佳。他语重心长地劝勉世人戒酒,谓之“与其多饮,不如少饮;与其少饮,犹不如不饮。”  相似文献   

8.
《内经·灵枢·五味篇》曰:“天地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对此段经文的认识历代医家和当今学者一直争论不休,各述己见,认识不一。杨上善云:“气海之中,谷之精气,随呼吸出入也。人之呼也,谷之精气,三分出己,及其吸也,一...  相似文献   

9.
明代医家万全(字密斋),精于儿科及养生学,临证效捷,经验丰富,对小儿优生、优育亦颇重视.兹示《幼科发挥》育儿思想之鳞爪,以窥全貌。父母体健儿强胎弱百病由生万氏认为父母体质强弱,对小儿禀赋至关重要。他说:“夫男女之生,受气于父,成形于母”,“阴阳变合,而成其身”。如儿受父母之肺气而为皮毛,受心之气而为血脉,受脾之气而为肌肉,受肝  相似文献   

10.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仲景为少阳伤寒而设的主方.<伤寒论>日:"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少阳为三阳之枢,一旦邪犯少阳,徘徊于半表半里之间,外与阳争而为寒,内与阴争而为热,故往来寒热;少阳经脉络肝属胆.故邪在少阳则经气不利,少阳相火郁而为热,循经上扰则口苦、咽干、目眩,从而胸胁苦满;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故见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小柴胡汤不但独效于伤寒的少阳经,只要深刻领会方义,略有加减,即可广泛的运用于临床各科.  相似文献   

11.
黑疸病浅析     
白安宁  蒋学仁 《陕西中医》1997,18(7):313-315
黑疸病,历代医家多认为因酒疸误下,女劳疸迁延日久,瘀血熏蒸,变为黑疸;或诸疸病迁延日久都可变为黑疸。临床上也有不病疸者而患黑疸病的。肾主黑,肾虚,元阳亏损,肾之黑色现于面部而为黑疸。黑疸病,多为本虚标实,虚中兼瘀,并有湿热蕴蒸。治则应以扶正为主,兼祛邪,治法以补肾益脾,佐以化瘀,祛湿。临床分为黑疸肥胖型,黑疸消瘦型而分别治之。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主要症状之一,病情复杂,预后欠佳。本病属中医"臌胀"范畴,是由疫疠、酒毒等所伤,久患肝病,又加饮食不节,情感忧郁,以致湿浊内蕴,肝脾两伤,阳气受损,使气、血、水相互搏结而为病。笔者借鉴前贤经验,  相似文献   

13.
文献文摘     
《中医文献杂志》2007,25(1):55-55
试论《内经》中六府之三焦三焦有广狭义之分,广义即部位之三焦;狭义即六府之三焦。六府之三焦有用、有形、有位、有名。1、三焦有用:三焦既是营养化源之处,又是糟粕传导之道,故称“传化之府”,所传化者为水液。2、三焦有形:《灵枢.经水》云:“五藏六府之高下、大小、受谷之多少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酒和医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把中草药材与酒制成药酒用于治疗疾病,这在殷商甲骨文已有记载。至于蛇酒,起源于何时,发端于何处,则少有记述。有人认为,广东是蛇酒的发源地,理由是该地自古蛇多且喜欢吃蛇;有人认为,蛇酒发端于陕西,因为《朝野佥载》记载陕西商县有一麻风病患者饮“乌蛇酒”而愈。在李肇的《唐国史  相似文献   

15.
窍,即孔窍。头为诸阳之会,耳、鼻、咽喉皆位于头面部而为清空之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耳司听觉,鼻司嗅觉,咽乃水谷之通道,喉为呼吸之门户,故耳、鼻、咽喉的正常生理功能及其病理变化,均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脏腑功能健  相似文献   

16.
颜面神经麻痹,临床表现为口眼斜,同侧面神经麻痹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睑裂增大,鼻唇沟变浅,面部被牵向健铡等颜面变形症状。该病证多局限于面部,而不合并半身不遂。因此诊断时绝对不能与脑血管疾患相混淆。颜面神经麻痹俗称“吊线风”,以脉络阻滞而为病。其成因虽多由外风袭络,然致病根由则必由内虚,而有素体气虚与气阴两虚之不同;另外,久嗜茶酒、生冷肥腻而湿邪内蕴,亦易招致外邪而为病。所以治则应以调整机体、消除内因为重点,而将疏散风邪、通经活络置于次要地位。兹将本病的辨证论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月经病与脾胃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由脾胃所化生。月经的正常与否,均受脏腑、经络的影响。“二阳之病发于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说明了脾胃病中焦化源枯竭,脾不能转输永谷之精微于脏腑,不能上奉心肺而化为血,津血亏虚则女子不月也。在治疗上以调理脾胃,补益冲任而经自调。梅某,女,35岁,1985年10月16日初诊。患者已结扎,半年来月经后期40~50天一行,量少,  相似文献   

18.
<正>完带汤是明末清初名医傅青主所创立的主治白带过多的方子。带下的原因很多,大多与脾虚有关,脾虚生湿,湿浊下注而为带浊。根据本人临床经验,完带汤除主治白带过多外,还可治疗湿浊头痛,经行泄泻,妊娠水肿等,疗效均较好。组成与方解:土炒白术30g、炒山药30g、人参6g、酒炒白芍15g、酒炒车前子9g、制苍术9g、甘草3g、陈皮1.5g、黑荆芥10g、柴胡18g。方中白术、山药、人参重用,意在大补脾胃之气,并配  相似文献   

19.
肺阴虚、胃阴虚、肺胃阴虚、肾胃阴虚等导致肺气失于宣发肃降、肺气上逆而久咳不止。通常滋胃阴以清肺热能获得较好疗效。《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其他脏腑受邪,皆可影响到肺而发生咳嗽。一般认为五脏之咳,日久不愈则传于六腑,而五脏六腑之咳“皆聚于胃。传于肺”。胃主受纳,腐熟水谷。饮食人口,容纳于胃。机体气血津液的化生,都需要依靠饮食的营养,正如《灵枢·玉版》说:“人之所以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  相似文献   

20.
《医学真传·咳嗽》里对咳嗽有过这样一段描述:"诸病易治,咳嗽难医.夫所以难治者,缘咳嗽根由本甚多,不止于肺."自古以来,医家皆感到咳嗽医之不易,难就难在导致咳嗽的原因有多种,辨证困难.咳嗽为病,有自外而入者,有自内而发者,外有风寒暑湿,内有七情饥饱,外邪先自皮毛而入,皮毛乃肺之合,"必先以其舍而为嗽";内有所伤故邪气上逆,肺为邪气出入之道,故"五脏之邪上薰于肺而为嗽"(《秘传证治要诀·诸嗽门》).而"肝脉布两胁,上注于肺","木火刑金"之说亦说明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与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